•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2

Q糖奶爸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语教师培训思维导图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百合2011

已采纳
大家好,非常开心能和大家分享思维导图。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李岩,我是一个宝妈,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思维导图践行者和推广者,还是英国东尼博赞思维导图认证管理师。  这是我用导图做的自我介绍,导图有三种形式:文字版,图文版和全图版。这个自我介绍是全图版的。最中间的部分是中心图,大家看到了什么呢?是的。一个小女孩站在岩石上,向往着更高的追求。她是谁呢?大家已经猜到了,这就是我。立在岩石上,也代表着我的名字:李岩。这个导图我从四个方面来介绍。这四个分支叫作主干,也叫做第一分支。第一主干是身份,分了三个二级分支:姓名,位置是山东,年龄31岁。第二主干是爱好,分别是:看电影,做导图,去旅行,听听音乐,喝个小酒。第三主干是性格:我的脾气比较大,外表坚强内心柔弱,还有点小执着。第四主干是梦想,我有三个梦想:第一个是思维导图深入课堂,第二个是多挣钱,财务自由,第三个梦想是开加盟机构。这就是我。这样的自我介绍是否吸引到你呢?你想不想也做一个这样的自我介绍呢?      说导图之前,先说以下几个情况你是否遇到过:常常感觉到事情太多,很难理清思路?或者读一本书,读完一部分不想再继续读了,读了结尾忘了开头?看了就忘,看不下去,看不到重点?又或者作为一名家长,孩子学习效率低,知识点记不住,不系统?想拓展孩子思维,又力不从心?         我想大部分小伙伴都会有遇到过这些情况。当然,我也有过。当我碰到了思维导图,这些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了。以前只是对它有种好感而已。现在它是我的挚爱。 在我学习导图的过程中,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的女儿大朵。大朵已经上大班了,拼音也都学了,但我发现她掌握的并不是特别好。然后我引导者她用导图学习拼音。下面这是大朵做的关于韵母a的导图。         大朵说:这是单韵母a的导图,中心图画的是a的小房子。因为我喜欢粉色,所以把a的房子涂成粉色了。我从四个方面介绍a。分别是发音,书写,声调和拼读。第一部分发音:张大嘴巴啊啊啊。第二部分书写:a有两笔写成。第三部分声调:āáǎà。 最后一部分拼读:m-a ma 妈妈 b-a ba爸爸 l-a la 啦啦 h-a 哈哈       通过这一张导图,关于一个韵母的所有的知识她都能掌握了,而且这都是她自己主动做的,不再是灌输式学习,而且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有图有颜色,孩子很喜欢。学习效率大大的提高了。       大朵现在能够做简单的导图,她的思维也有所改变提升,这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我学习导图纯属个人喜好,能影响到我的女儿,让我非常开心。很多小伙伴儿想学导图,是为了教孩子。那我想说,你的选择没错!因为导图可以提升孩子学习能力。里面的配图、关键词等能提高记忆力、思维能力,梳理知识预习和复习能提高学习效率。现在各个学校各个城市也都有在普及思维导图,老师也有布置关于导图的作业,可是孩子不会做啊。说实话,就连老师也不一定会做,即使会做,也并不专业。大都是只懂得皮毛,知其一不知其二。       导图带给我的是全新的思维,全新的体验。思维导图是一种学习工具,是一种思维工具,是一种可视化的工具。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工作、学习、生活都有涉及。比如阅读,能够让我们快速有效的掌握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的内容。不再像以前看完一本书,也不知道到底看了什么。    这一个导图是小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新型玻璃。中心图是课文的开头小故事,内容是:有人想偷东西,不料玻璃有防盗功能。从而引入各种新型玻璃。通过导图能很清晰的看到整篇文章讲的内容,而且逻辑清晰。里面的配图也有效的加深的记忆。这样的阅读才能让我们真正吃透文章的内容。       我是一名老师,受到了导图恩惠,自然最想的就是让我的学生受益。我把导图带入我的课堂,孩子们都很喜欢,学习效率也大大的提升。原来两节课的内容,现在一节课就能讲完,而且孩子们都能掌握的很好。学生告诉我说:老师,思维导图太好了,记单词记课文非常快,一点儿也不费劲儿。确实如此。比如六年级的一篇对话课文,按照传统方式,从开始讲课文重难点单词到最后学生会背,至少两节课的时间,关键学生背的快,忘的也快。而现在用了导图讲课,从开始到会背,不到一节课就能搞定。孩子们不仅记得劳,还记得久。对于复习来说,思维导图更是很好用,作为家长也可以在家指导孩子用导图复习,下面以四年级下册英语单词整理为例,介绍一下如何用导图整理:    第一步确定我们要做的主题是:四年级下册英语单词。然后画上中心图和主题。中心图选择你喜欢的图片,最好和主题相关的内容。如果时间有限,真的不会画,那就画个圆圈或者云朵,在里面写上主题。我选的中心图是小蜗牛在叶子上爬。想告诉孩子们,我们要像蜗牛一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学习,稳步提升。     第二步:把整册书的单词看一遍,看看能分为几类。这几类也就是我们说的主干,把主干画好,写上关键词(也就是你分的那几类)。注意主干之间分布均匀,如果哪一类的单词比较多,就多留一些空。我分了七大类。分别是:学校,课程,日程,天气,农场,衣服和商品。   第三步:将分好的单词填入相对应的主干当中去。单词的颜色要和主干的颜色一致。第一主干是学校,从first floor 开始,顺时针写。如果单词比较多,线条可以一长一短,单词错开写。接着写课程的三个单词。第三主干的单词我又分了三类,分别是单词,以go为开头的短语和以get为开头的短语。go 又分了两类,一类是go to school和go to bed一类是go home.以get为开头的是get up.天气这一主干分了五个天气情况,还有四个形容感觉的单词cool,cold,warm和hot.这四个词我放在了cloudy,snowy和sunny的后面,更好的描述了这几种天气情况带给我们的感受。第五主干农场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类,复数形式用了不同颜色标出,起到强调作用。第六主干衣服从上衣和下衣进行分类。从头到脚很清晰。最后一类是商品,分别从商品名称和形容商品的词分类。   第四步:既有趣又能进一步提高记忆的一步:给单词配上小图标。如果可以,最好都能标上小图标,或者在不好记的单词旁标上小图标。如果有的确实画不出也没有关系。小图标的颜色要丰富多彩,最好和支干的颜色不一样。起到强调的作用。 这样,一副关于整理英语单词的导图就做好了。你学会了吗?  下面是我做的其他的一些导图,大家可以参考一下。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英语教师培训思维导图

277 评论(9)

阿圆凸凸凸

英语阅读课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维方法,可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强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下面是我整理的英语阅读课中的思维导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参考一下!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本文以人教版英语教材“Go for It!”八年级上、下册的若干阅读教学设计片段为例,介绍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如何以图式理论为指导,运用思维导图在读前、读中和读后阶段对英语阅读课进行规划设计,以促使学生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中调用语言、内容和形式三种图式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通过阅读发展说和写的能力。   【关键词】图式;图式理论;阅读;阅读教学;思维导图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提出阅读是一种语言技能,是一种理解的技能,是构成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结束时,学生要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发展学生的说和写的能力,而图式理论的指导和思维导图的运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图式理论从图式的角度解释阅读理解的过程(Carrell & Eisterhold, 1983)。图式就是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单位,是人们已有的各种知识的总和以及与此联系的认知格局和模式。人们处理外界的任何信息都需要调用大脑中的图式,并依据图式来解释、预测、组织、吸收外界的信息。根据图式理论,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先前的语言知识,即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主题的熟悉程度,即狭义的背景知识。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和篇章结构的了解程度,特定的内容需要特定的结构来进行有效的表达。因此阅读理解不仅受到文章的语言和内容的影响,还受到文章结构的影响。如果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这三种图式,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何广铿,2001)。而思维导图是一种强有力的图形技术,它可应用于阅读、研究和学习等各方面,释放出大脑的真正潜力(东尼·博赞,2009a)。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依据大脑的放射性特点发明的一种可视性的、发散性的思维工具。它是一种将思想图像化的技巧,也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它利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层次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增强记忆效果(东尼·博赞、巴利·博赞,2009)。思维导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置于中央位置,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向四周放射,每条分支上使用一个关键词,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整个图形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经网络图(东尼·博赞,2005)。网络图可以充分体现文章的层次和脉络结构,即形式图式;位于中央位置的主题词和主干位置的关键词体现了文章的内容话题,即内容图式;分支下的关键词信息体现了文章的细节,充分关注了文章的语言知识,即语言图式。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激发、丰富和巩固阅读过程中所需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二、图式理论的指导与思维导图的运用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笔者以图式理论为指导,运用思维导图对阅读课的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进行规划设计。下面以人教版英语教材“Go for It!”的三个阅读教学设计片段为例对思维导图在阅读课中的运用进行介绍。   1. 读前环节   读前任务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搜集、了解与所要阅读材料相关的信息,激活头脑中的背景知识,预测文中将要涉及的内容等(祖瑞,2011)。学生对文章主题越熟悉,阅读理解的难度就越小。现以八年级上册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中Section B 2b阅读教学的读前设计为例展示思维导图的运用。   笔者先在黑板上画出图1,并与学生展开对话,然后在对话的过程中绘制出图2。师生对话如下(加下划线的词汇表示课文中的新词汇或关键词):   图1   T: I've drawn a cartoon character on the blackboard. Do you know who it is?   Ss: Yes, it is Mickey.   T: What do you know about Mickey?   S1: It is a black mouse with two large round ears.   T: Yes, it is easy to draw it on the blackboard. It is quite simple. What else do you know about him?   S2: I know that his girlfriend is Minnie, another cartoon character.   S3: I think he is very popular and I love him very much.   T: Me, too. Many people like him. He is popular and famous. Do you know who created Mickey?   Ss: Disney.   T: Yes, Walt Disney. He was a great man. Because of Mickey Mouse, a simple and little mouse, Walt Disney became rich and successful. Now we are going to read an article about Mickey. What will the writer talk about in the article? Can you guess?   S4: I think the writer will talk about why Mickey is so popular.   S5: I think the writer will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Walt Disney.   T: Maybe. Let's read the article and see if your predictions are right.   图2   图像可以自动地吸引眼睛和大脑的注意力,它可以触发无数的联想,是帮助记忆的有效方法(东尼·博赞、巴利·博赞,2009)。教师通过米老鼠的简笔图,形象、生动地导出了文章的主题,激起了学生无限的想象。记忆时所用的想象越生动,记忆的效果就越好(东尼·博赞,2009b)。图1有效地触发了学生的联想和回忆。教师紧接着通过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Mickey?”让学生说出米老鼠的相关信息,激活学生已有的内容图式;在师生问答的话轮中引出会造成理解障碍的新词汇cartoon character、simple、girlfriend、rich、successful,并添加到思维导图上,同时把问答所用到的关键词Mickey、Minnie、Walt Disney、popular、famous和a black mouse with two large round ears也添加到思维导图上,这样既呈现了新语言知识,也激活了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为他们提供了相应的语言图式;最后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预测,激活学生有关米老鼠的背景知识,即内容图式。读前环节不仅让学生熟悉了阅读文章的主题,激活了学生的内容图式,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语言图式,也给予了学生新的语言图式,而且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环节就能更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读中环节   读中任务的主要目的是从篇章中获取主要信息。教师应善于利用信息转换手段,从整体理解的角度设计有效的任务和活动,以完整的视觉表象形式将课文的主要内容生动、清晰地呈现给学生(杨延从,2007)。下面以八年级上册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中Section B 2b读中阶段的三项任务为例进行说明:   [任务一]略读   让学生略读文章,找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并圈出主题句的关键词或重要部分。同时告诉学生,主题句通常是段落的第一个句子,通过主题句可以快速地把握文章的大意。   该任务是训练学生的略读技能,教师要告诉学生略读是眼睛看着阅读材料上的某个预选部分,以获得对所读材料的整体性理解(东尼·博赞,2009a)。学生通过略读很快找到了三个段落的主题句:Do you know what a resolution is?/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resolutions./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ces, most resolutions have one thing in common. 并找出各主题句中的关键词或重要部分,即resolution、different kinds of resolutions和most resolutions have one thing in common。该任务为学生提供了每个段落的主要话题,即内容图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文章涉及的话题是决心,每段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是决心、决心的种类和多数决心的相同之处,从而快速把握课文的大意。   [任务二]跳读   让学生跳读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找出支持这两个段落主题句的细节。首先引导学生读图,确保学生了解图片中的信息。如图3(文章第一段)以决心为主题,从决心的含义、最常见的决心、何时下决心、为什么下决心以及怎样下决心五个方面介绍细节:   图3   图4(文章第二段)以各种不同的决心为主题,介绍有关身体健康、更好的计划和自我完善三方面的决心,每个主干继续伸出分支,说明各种决心的'具体表现形式。然后告诉学生主题句之后通常是支持性的细节信息,让学生找出相关的细节填写在图3和图4中。在填图之前,教师先告诉学生跳读是眼睛为了寻找大脑所需的特定信息而对材料所做的扫视,是寻找特定信息的一种过程(东尼·博赞,2009a)。   图4   学生不必从文章的首段开始阅读,也不必读完整篇文章,只要找到所需的文章信息就可以停止阅读。学生从图3和图4的结构可以直观地注意到每个段落的结构都是从概括到具体,即先总后分。在寻找细节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再次体会到文章的层次和脉络。该任务以思维导图的设计突显了段落的脉络结构,即形式图式;图中央的主题词和关键词突显了该段落的内容,即内容图式;分支下的细节信息突显了语言知识,即语言图式。思维导图中的主题词和关键词是记忆的激发器,每个记忆激发器是揭露事实、思想和信息的关键(东尼·博赞,2009c),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记忆,方便学生对信息进行储存和回忆。该任务丰富了学生的形式、内容和语言图式,使学生理解了段落的大意和细节,并把握其结构,有效地推动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任务三]细读   让学生细读文章第三段,完成思维导图。首先引导学生看图5:   图5   图5以决心的相同之处为主题,分三个方面展开:(1)相同之处是什么?为什么?(2)人们对下决心的看法;(3)你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其中第一和第二个方面在课文中能找到答案,第三个方面需要学生仔细理解、体会文章后给出自己的观点。   阅读前向学生解释如何进行细读,提醒学生务必仔细阅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细读策略获取了文中的有效信息,并能够通过推理和判断来表达自己对下决心的观点和看法,顺利完成了图5的填写。该环节以思维导图的设计突显了第三段的结构,图中央的主题句和关键词突显了该段落的内容,分支下的细节信息突显了语言知识。在思维导图中创造外形,会帮助你在一个更为容易回忆的形式里组织许多的数据(东尼·博赞、巴利·博赞,2009)。图5以树状形式把主题句和关键词连接起来,帮助学生有组织、有条理地回忆信息。因此,该任务同样丰富了学生的三种图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三个任务的设计从易到难,呈阶梯式层层深入,训练了学生的略读、跳读与细读技能,让学生明白要了解文章大意时可采用略读,要快速识别事实时可采用跳读,要进行理解、推理和评价时可进行细读,有时需要几种策略结合使用。以上任务也激活了学生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图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记忆效果,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 读后环节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读后的任务设计不可或缺。这一部分的任务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下面以八年级下册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中Section B 3a读后阶段的两个任务为例展开说明:   [任务一]复述   让学生利用图6对文章进行复述:   图6   图6由一个中心话题“Ming十年后的生活”引出她的工作、居住地、宠物、运动和着装等生活的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再细分,而且根据需要可以无穷尽地扩展下去。这样,该课的主要内容都体现在图6中。图6用图解和网状的结构,加上关键词,来储存、组织、优化阅读内容,让学生把信息作为一个整体来吸收、分类、理解,帮助学生高效地管理信息。在学生复述之前,教师先作如下示范:In ten years, Ming will be a reporter. She will meet lots of interesting people. She'll live in Shanghai because she went there last year and fell in love with it. She . . . 学生利用图6对文章进行复述时,运用了一般将来时描述Ming的未来生活,巩固了所学的单词、短语和语法,即语言图式;运用思维导图对短文的结构进行了梳理,把握短文的写作脉络,巩固了形式图式。复述任务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输出的机会,实现了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为下一个环节用思维导图写文章做好了准备。   [任务二]用思维导图写文章   让学生绘制“自己十年后的生活”的思维导图,并据此展开短文写作。教师通过以下步骤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和写作:   步骤一:让学生回答若干问题。如:What will you be in ten years? Where will you live? How will you go to work? What will you wear? What sports will you do? What pet will you keep? 由此导出六个关键词job、places、transportation、clothes、sports和pets,为画思维导图做准备。   步骤二:通过PPT向学生展示与六个关键词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出对应的单词或短语后,再通过PPT展示这些词语。比如,表示宠物的词有dog、rabbit、cat、mouse、goldfish、parrot、turtle等。该步骤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调用并巩固学生的语言图式,继续为下个环节做准备。   步骤三:向学生展示如何绘制思维导图。先在中央位置画一个图像或写一个主题词,代表文章的主题;再选择合适的基本分类概念,把它们当做主要分支或者主要的子项;然后放开思路,增加一些信息,或者提出自己想说明的观点;最后,编辑并重新调整思维导图,使其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东尼·博赞、巴利·博赞,2009)。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基础弱的学生对每个关键词可以只扩展出一个分支,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扩展出两个分支,基础很好的学生可以扩展出尽可能多的分支(如图7所示),以促进其能力发展,满足其学习需求。并且,学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彩笔绘制线条或书写单词,色彩会增强记忆力和创造力,给图像带来活力,使其更为生动(东尼·博赞、巴利·博赞,2009);不同颜色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注意到分支的不同层次,充分发挥学生右脑的想象功能,提高学习效率。   图7   步骤四:绘制思维导图,并以思维导图为框架来写作文。学生绘制出了自己的思维导图,形状各不相同,色彩缤纷,层次清晰,主题鲜明,主干与分支清楚,词汇的选择得当。   上述四个步骤使学生在写作之前激活了相应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图式,有效地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调用这三种图式很好地完成了作文。基于图式理论的指导和思维导图的运用,学生克服了以往作文中内容空洞无味、结构安排不合理、脉络不清晰、语法和词汇表达错误等方面的问题。写作任务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输出的机会,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用现代的阅读理论来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应根据阅读课三个不同阶段的特点设计思维导图,通过主题词、图像、关键词和网络结构,帮助学生把阅读内容的主要精髓提取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图式来促进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对文章内容进行有效储存和回忆。在读前阶段,利用思维导图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已有的语言知识,即内容和语言图式;在读中阶段,运用思维导图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篇章结构和内容话题,即语言、形式和内容图式;在读后阶段,通过思维导图巩固学生的内容、语言和形式图式。同时注重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让学生通过略读、跳读、细读获取相关信息,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有效地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通过阅读发展学生说和写的能力。   参考文献   Carrell, P. & Eisterhold, J. 1983. 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 [J]. TESOL Quarterly, 17(4): 553-573.   东尼·博赞(著), 张鼎昆、徐克茹(译). 2005. 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东尼·博赞(著),丁叶然(译). 2009a. 快速阅读[M]. 北京:中信出版社.   东尼·博赞(著),叶刚(译). 2009b. 超级记忆[M]. 北京:中信出版社.   东尼·博赞(著),丁大冈、张相芬(译). 2009c. 博赞学习技巧[M]. 北京:中信出版社.   东尼·博赞、巴利·博赞(著), 叶刚(译). 2009. 思维导图[M]. 北京:中信出版社.   何广铿. 2001. 英语教学法基础[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Go for It! 八年级下册[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Go for It! 八年级上册[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杨延从.2007.任务型阅读的整体教学设计[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6):1-4.   祖瑞.2011.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任务设计的原则[J]. 英语教师,(4):8-13. ;

229 评论(14)

垫块砖一米三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思维导图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

235 评论(11)

秋月羽羽

图1是九年级第一学期Unit 3 School Uniform与思维导图的应用,通过思维导图,将文章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帮助学生更直观,深刻地理解到文章的全局和整体把握。可以用下列图示帮助学生对穿校服有新的认识。通过思维导图与英语阅读理解结合应用,通过其在初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将教学的过程及结果呈献出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词与文相结合,避免孤立片面;将所想解决的文章通过导图的方式,能够划出文章的脉络结构,便于分析和掌握。从以上思维导图可以得知,教师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将各个部分用图示的方法展现给学生,不仅能够帮学生易于理解,更能加强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学生在认真思考并画好图后,教师让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展示并简介自己的思维导图。这个过程既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力,也可以让听的学生多角度理解文本,并让教师可以监控到学生理解过程以及理解程度,从而对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具体的指导,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有所进步发展。思维导图将枯燥无味,冗长繁琐的英语篇章转化为轻松易懂的图片,从视觉和理解力上更易接受,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15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