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22

blinkblink02
首页 > 英语培训 > 百科全书派英语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一袋馋师

已采纳

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是概要介绍人类的全部知识或某一类知识的工具书。往往按照辞典形式编排(以条目为基本单元),收集各知识领域的名词、熟语、地名、事件、人物、著作等等,但不收录词语,故不同于语文辞典。百科全书可以是综合性的,包含所有领域的相关内容(例如,《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就是一部著名的综合性百科全书)。也可以是专业性的百科全书(例如医学或哲学百科全书)。也有一些从某种特定文化或国家观点来讨论广泛议题的百科全书,例如《苏联大百科全书》。有时,百科全书也被视为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科学文化发展的标志。

百科全书派英语

258 评论(8)

Jasmine2001

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简明汉英词典][bǎikēquánshū]1. cyclopaedia2. cyclopedia3. encyclopaedia4. encyclopedia 词条指正 - Google 搜索

103 评论(15)

我的大BABY

百科全书是概要记述人类一切知识门类或某一知识门类的工具书 。百科全书在规模和内容上均超过其他类型的工具书。百科全书的主要作用是供人们查检必要的知识和事实资料,其完备性在于它几乎包容了各种工具书的成分,囊括了各方面的知识。常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高质量的百科全书的编纂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编写过全面讲述当时学问的讲义,被西方奉为“百科全书之父”,中国汉初的《尔雅》,是中国百科全书性质著作的渊源。中文“百科全书”一词是20世纪初才出现的。近现代百科全书的奠基者是法国学者D.狄德罗,以他为首的法国百科全书派于1751~1772年编纂出版了《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18~20世纪,英、德、法、意、苏、日等国相继编纂出版了一批权威性的百科全书,如《不列颠百科全书》、 《美国百科全书》、《苏联大百科全书》、《世界大百科事典》等。西方现代百科全书大多按字顺编排,突出工具书的检索功能,并采用小条目主义的编纂思想。注重百科全书教育功能的则采用大条目主义。修订的方式有再版制、补卷制、出版年鉴和连续修订制4种。中国古代的类书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偏重古文史。 自1978年起开始编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总计74卷,历时15年,于1993年8月全部出齐。百科全书是对人类过去积累的全部知识或某一类知识的书面摘要。大英百科全书简介 《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又称《大英百科全书》,简称EB),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知名也是最权威的百科全书,是世界三大百科全书(美国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科利尔百科全书)之一。不列颠百科全书诞生于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Scottish Enlightenment)的氛围中。第一个版本的大英百科在1768年开始编撰,历时三年,于1771年完成共三册的不列颠百科全书。 在1901年美国出版商Encyclopedia Britannica, Inc. 买下EB的版权后,出版与编辑工作逐步转移到美国;现在我们熟知的大英百科全书公司已是总部位于芝加哥的美国公司。1929年,随着第14版的问世,大英百科更投入大量人力与物力,邀集近14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位学者专家参与撰述,大量收录欧洲以外地区的资料,完成全部二十四册的第十四版,确立了它在百科全书界中最崇高、最具权威的地位。历史 《大英百科全书》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产物,当地的书商和印刷工人科林·麦克法卡尔(Colin Macfarquhar)和雕刻家安德鲁·贝尔(Andrew Bell)决定以“绅士协会”的名义发表一套工具书。他们聘请了当时28岁的威廉·斯梅利,让他以200英镑为报酬编辑一部三卷、共100章的《大英百科全书》。第一卷是1768年12月出版的,售价六便士。1771年三卷通通完成,共2391页,包括160幅铜板雕刻,全部出售量为3000套。三卷的篇幅差不多,分为A-B、C-L和M-Z。 由于第一版相当成功,因此他们决定出版一部更大的第二版。斯梅利拒绝继续编辑,因此麦克法卡尔本人任编辑。第二版共10卷,8595页,从1777年至1784年出版。 不过1788年至1797年出版的第三版真正达到了百科全书的标准。这一版开始的编辑是麦克法卡尔,麦克法卡尔死后由乔治·格雷戈担任编辑。它共18卷,加上两个补充卷,16,000多页。这一版中也包括格雷戈聘请的专家和学者特别为《大英百科全书》撰写的文章。这一版奠定了《大英百科全书》后来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书之一的基础。 至第10版为止《大英百科全书》的重要文章往往比现代的百科全书长得多,也学术得多。19世纪里《大英百科全书》的文章往往包含着作者最新的成就。 一般认为法国的《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一般被看作是《大英百科全书》的榜样。不过《大英百科全书》要保守得多。后来的版本往往奉献给正在统治的国王或女王。 从第四版到第六版中有许多知名的苏格兰和英格兰学者写的文章:威廉·黑兹利特、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大卫·李嘉图、沃尔特·司各特等。托马斯·杨在他关于埃及的文章中附加了他翻译的罗塞塔石碑上的埃及象形文。 1820年代末爱丁堡的布莱克兄弟的出版社收购了《大英百科全书》的权利,他们出版了第七和第八版。第九版也被称为学者版,它是从1875年至1889年出版的,其中包括了众多著名作者写的、非常深奥的学术文章。有人称它为英语百科全书历史上的顶峰。当时有英国人认为该书的权威性“仅次于上帝”。 1895年布莱克出版社移到伦敦,1901年《大英百科全书》被卖给了《泰晤士报》的报社。第十版共11卷,还包括地图和目录卷,实际上是第九版的一个补充版。从1897年至1922年美国人胡帕(Horace Everett Hooper)任主编。从1909年的第11版开始剑桥大学帮助编辑出版。 从1910年至1911年出版的第11版基本上被重写,它被看作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经典版,同时它也反映了其新出版商的新的目标。为了吸收读者和促进销售量这一版的文章即保存了其学术严谨,也提高了其可阅读性,它的文章不像过去那么长,但是依然非常彻底。这个版本现在已经被纳入公有领域。这个版本也是第一个所有卷同时出版的版本,而不是一卷继一卷出版的。其所有内容可以在这里观赏。 此后《大英百科全书》的出版权和商标被卖给了喜尔斯百货商店并移到了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第12和13版均以三卷补充卷的形式出版,它们必须与第11版一起使用。1929年出版的第14版又一次显示了《大英百科全书》的变化。它的卷数减少,文章更短了,来让更多用户得以使用它作为工具书。但也有人批评它删除了其中不利于天主教教会的内容[1]。 1941年喜尔斯百货商店将其权利赠送给了芝加哥大学。威廉·班顿从1943年开始任主编,一直到他1973年逝世,此后他妻子到1974年逝世任主编。 1996年1月瑞士亿万富翁雅各布·萨弗瑞买下了《大英百科全书》的权利。国际中文版 在中国,1980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社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合作,并在1986年出版了中文版的10卷本《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Concis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1990年增补了第11卷。1994年4月又推出了全新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Encyclopedia Britannica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ition.共20卷,收入条目81600条,图片15300幅,4350余万字。电子网络版问世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电子出版核心媒体发展上面也不落人后。在1989年出版第一个多媒体百科Compton’s Multimedia Encyclopedia。1994年公司推出大英百科全球网络版(Britannica Online),成为网络上的第一部百科全书。如今,虽然出版的媒介已改变,但大英百科全书的使命仍与1768年创立时一样:成为全球参考书、教育与学习的领导者! 不列颠百科全书,历经两百多年修订、再版的发展与完善,已形成英文印刷版装订32卷,电子版本和在线版本也已推出。1994年正式发布的《大英百科全书网络版》(Encyclopedia Britannica Online ),网络版除包括印本内容外,还包括最新的修改和大量印本中没有的文章,可检索词条达到98,000个。收录了322幅手绘线条图、9,811幅照片、193 幅国旗、337幅地图、204 段动画影像、714张表格等丰富内容。知识分布生命科学 古生物、生物与生物学、藻类、植物、无脊椎动物、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爬虫类与两生类、解剖、解剖与生理、医学、环境、农林渔牧、食品、人物小传自然科学 物理、化学、天文、数学、地球科学、矿物与燃料、度量、人物小传社会科学 人类学、考古学、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法律、心理、组织机构、人物小传工程技术 通讯、交通、电子与计算机、太空科技、军事科技、工程、机械与工具、人物小传历史 古代史、美洲史、欧洲史、亚洲史、大洋洲史、非洲史、中国与台湾地区史、史学与历史事件、人物小传地理 地理区、国家、行政区及其它、城市与乡镇、中国与台湾地区、地形、山脉、水系与湖泊、海洋、岛屿、公园与保护区、探险、人物小传哲学与宗教 哲学观念与流派、宗教、圣经、玄学、经籍、人物小传人文艺术 建筑、绘画与书法、雕塑、摄影、工艺、艺术流派、语言、文学与创作、寓言与神话、音乐、舞蹈、戏剧、大众传播、文化机构、人物小传运动与休闲娱乐 运动、游戏、休闲娱乐、民俗与节日、人物小传 剑桥百科全书内容简介 知识、资料新,具1990年代水平 ,尢以电子革命 ,计算机科学 ,太空探测等高科技内容为著 。15000条独立知识主题条目 ,5500余条人物条目 ,4000余条地名条目 内附各类插图500余幅 精心选编设定参见75000余处 使相关条目互为沟通 “百科便览” 提供7000余项 人、事、地系统资料 条理清晰,查检方便 最后奉上常见的网络版百科全书 大英百科全书 哥伦比亚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网 自由辞典 加拿大百科全书 微软百科全书 维基百科 中文中国大百科全书在线 中华百科全书 智慧藏百科全书 知识在线 中文维基百科

298 评论(15)

晓峰1124

cyclopaedia 名词 参考工作(通常在几卷)的文章就各议题(通常安排在按字母顺序排列)处理整个人类的知识或某些特定专业 (同义词)百科全书, cyclopedia ,百科全书 ( hypernym )参考书籍,参考文献,参考咨询工作,本书的事实 (下义词)书的知识 牛津英语词典 cyclopaedia n. a reference work (often in several volumes) containing articles on various topics (often arranged in alphabetical order) dealing with the entire range of human knowledge or with some particular specialty (synonym) encyclopedia, cyclopedia, encyclopaedia (hypernym) reference book, reference, reference work, book of facts (hyponym) book of knowledge百科全书定义:encyclopaedia(也作encyclopedia) 概要记述人类一切知识门类或某一知识门类的工具书 。百科全书在规模和内容上均超过其他类型的工具书。百科全书的主要作用是供人们查检必要的知识和事实资料,其完备性在于它几乎包容了各种工具书的成分,囊括了各方面的知识。常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高质量的百科全书的编纂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编写过全面讲述当时学问的讲义,被西方奉为“百科全书之父”,中国汉初的《尔雅》,是中国百科全书性质著作的渊源。中文“百科全书”一词是20世纪初才出现的。近现代百科全书的奠基者是法国学者D.狄德罗,以他为首的法国百科全书派于1751~1772年编纂出版了《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18世纪~20世纪,英、德、法、意、苏、日等国相继编纂出版了一批权威性的百科全书,如《不列颠百科全书》、 《美国百科全书》、《苏联大百科全书》、《世界大百科事典》等。西方现代百科全书大多按字顺编排,突出工具书的检索功能,并采用小条目主义的编纂思想。注重百科全书教育功能的则采用大条目主义。修订的方式有再版制、补卷制、出版年鉴和连续修订制4种。中国古代的类书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偏重古文史。 自1978年起开始编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总计74卷,历时15年,于1993年8月全部出齐。

247 评论(9)

黑色海盗猪

百科全书是一种一种大型参考书,是概要记述人类一切知识门类或某一知识门类的工具书 。

百科全书收各科专门名词、术语,分列条目,详细解说,比较完备的介绍文化科学知识。有包罗万象的综合性的百科全书,也有专科性的百科全书,如医学百科全书、工程技术百科全书等,有助于人们获取知识,提升自我。

扩展资料:

综合性百科全书选收各时代已有的各门类知识。前期多采取分类编排法,而分类体系则依编纂者而不同。16~17世纪受词典编纂法影响,出现按字母顺序编排的百科全书,德国的《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和《大英百科全书》是综合性百科全书两种格局的代表。

前者始终严守一种将知识整体分解为十分狭小的条目的体制;后者新版的「便捷参见索引」(简编)也带有某些布罗克豪斯型的因素,但全书以大条目的「详编」为主体。

353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