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萝卜丝
1.该报告应采用12P文字,1.5倍行距,宋体输入。 2.报告应进行拼写检查。 3.所有来源需提供完整的参考列表且必须包含在报告的结尾。 4.扉页:包括姓名和学号,模块名称和代码,评估任务,讲师的名字和日期。 5.Abstract-摘要:该报告的根本原因。 6.Introduction-引言:这部分应该解释我们的评估,我们的目标,以及我们是如何规划以实现它的目的的。 7. Body-正文:应包括各方面的信息识别和定义的问题(为什么)。 8. Conclusion-结论:报告中重申的目的。 9. Referencing-引用:如果已经使用的任何材料需要引用,需要确保它被引用在文本中引用的部分,正确的引用方法是采用哈佛引用法。 10. Appendices-附录:附加信息,用于准备报告、新创建的平面图或者研究工具等等。
全力羽羽
英文论文格式为直观起见,本要求最附有范例。英文来稿必须包括英文标题、英文作者名和单位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中文标题、中文作者名和单位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等部分,并建议按此顺序书写。1. 文章标题 英文标题一般在10个实词以内,最多不超过15个实词,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词、代号等。2. 作者简介 作者真实姓名,作者单位全称、所在城市、邮编;如有多名作者,在每一作者姓名右上角依次标出与作者单位相对应的序号,如: CHUN Yu 1, DONG Xiao-xue2 (1.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China; 2. School of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China)。中国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氏全部字母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如:ZHANG Ying-hui。单位名的英译名应为完整的、正规的名称,一般不用缩写。于文章首页地脚处注明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学历、E-mail信箱等。3. 论文如有涉密问题或已在公开期刊上发表,请在篇首页地脚处注明。4. 摘要 英文摘要一般为150-180个实词,中文摘要一般在300字以内,中英文摘要应基本一致。其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禁用“本文”、“作者”、“This paper”等作主语。详见“科技期刊文章摘要的写作要求”。5. 关键词 每篇文章可选3~8个能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单词、词组或术语。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6.中图分类号 请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7. 正文 正文篇幅一般希望控制在成书5页(记空格,图表占位)以内。内容力求有创新,论证严谨,语句通顺,文字精炼。8.文中正体、斜体、黑体字符的用法:⑴斜体。变量名称用斜体单字母表示;下标若是由变量转化来的则用斜体;坐标轴(如x,y)和变量(如i,j)用斜体。⑵正体。下标由文字转化来的说明性字符用正体;单位、词头用正体,如nm,pF等;几个特殊常量用正体,如e,i,π等。⑶黑体。矩阵、矢量名称用黑体表示。9.图形要求图中所有线条、文字必须用黑色绘制;用线形或标识符区分;不得有背景;图中线条须清晰、均匀,刻度线向内侧画,并且间隔应均匀;图中坐标线粗0.5磅,曲线宽度为坐标线宽度的3倍;10.表格要求 表格采用三线表,表头中使用物理量符号/单位,如下例:x/cm I/mA v/(m•s-1) h/m p/MPa10 30 2.5 4 11011.参考文献 来稿引用他人观点与材料,须将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文中须在引用处右上角加注“[序号]”。中文参考文献必须列出相应的英文,并在后面加注“(in Chinese)”。引文作者姓名均为姓前名后,最多标3名,余下用“et al.”代表。著录格式为:(按不同析出物分类说明)[连续出版物] 主要作者.题名[J]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专著] 主要作者.书名[M] .出版地(城市名):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译著] 主要作者.书名[M] .译者.出版地(城市名):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论文集] 主要作者.题名[A] .编者.论文集名[C] .出版地(城市名):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会议论文] 主要作者.题名[Z] .会议名称,会议召开地(城市名),召开年.[学位论文] 作者.题名[D] .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份.[研究报告] 主要作者.题名[R] .报告代码及编号(或:保存地点:责任单位),年份.[报纸] 作者名.文章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电子文献] 作者.题名[EB/OL] .http://………,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专利] 申请者.专利名[P] .专利国名:专利号,发布日期.[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S] .投稿模拟样本New Imaging Spectrometric Method for Rotary ObjectCHUN Yu 1, DONG Xiao-xue2(1.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and Technolog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China; 2. School of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Beijing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China)Abstract: A new technique for imaging spectrometer for rotary object based oncomputed-tomography is proposed. A discrete model of this imaging spectrometricsystem is established, which is accordant to actual measurements and convenientfor computation. In computer simulations with this method, projections of theobject are detected by CCD while the object is rotating, and the original spectralimages are numerically reconstructed from them by using the algorithm ofcomputed-tomography.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inciple of the methodis correct and it performs well for both broadband and narrow-band spectralobjects.Key words: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stealth characteristics; numerical calculation; polarizationCLC number:TP374.2引言(不编入章节号)**************************************************************************************************************************************************************1 ******************1.1 *****************1.1.1 *****************2 ******************3 **********************************************************************************************************************************************************************************************************************************************************************************************************************************************(1)该论文为涉密论文,不宜公开张贴或发表该论文已公开发表Biography CHUN Yu(1963—),professor,Ph.D., abcd@sina.com.*********************************************************************************************************************************************************************************************************************************************************************************************************************************************************************************************************************************************************************************************************************************************************************************************************************************************************************************************************************************n f0/MHz R/Ω VSWR BW/% L/cmline 955 36.4 1.36 15.4 7.00 804 30.7 1.56 22.0 7.01 750 27.8 1.73 17.3 8.62 706 23.6 2.0 12.7 10.23 670 21.6 2.17 9.4 11.84 642 20.1 2.37 6.38 13.4References:[1] Schölkopf B, Burges C J C, Smola A J. Advances in kernel methods – Support vector learning [M]. Cambridge,MA: MIT Press, 1999.[2] Hearst M A, Schölkopf B, Dumais S, et al. Trends and controversies –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J]. IEEE Intelligent Systems, 1998,13(4):18-28.[3] Eric C. Hacker’s attack analyze and defense[M]. Su Lei transl. Beijing: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2002.[4] Burges C J C. Geometry and invariance in kernel based methods[A]. Burges C, Smola A. Advance in Kernel Methods—Support Vector Learning[C]. Cambridge, MA: MIT Press,1999.[5] Cun L Y, Jackel L D, Bottou L, et al. Comparison of learning algorithms for handwritten digit recognition [Z]. ICANN’95, Nanterre, France, 1995.[6] Chang C C, Lin C J. LIBSVM: A library for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EB/OL]. http://www.csie.ntu.edu.tw/~cjlin/libsvm, 2001-06-19/2002-03-10.[7] Swanson R S, Musa S. The estimation of obstacle and terrain clobber probabilities[R]. AIAA 75-1118,1975.[8] Young S, Kershaw D, Odell J, et al. The HTK Book (version 3.0) [R].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Press, 2000.[9] GJB 736.8-90, Method of initiating explosive device test, accelerated life test, method of the test at 71℃[S]. (in Chinese)[10] White S A. Tracking filter and quadrature-phase reference generator[P].USP: 5491725,1996-01-13.[11] Jia Yubin. A study on micro quartz angular rate sensor[D]. Beijing: Department of Opt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99. (in Chinese)
安哥拉天使
会议报告的撰写格式第一部分(共七部分)一、会议报告的性质(一)会议报告的概念会议报告,是在重要会议和群众集会上,主要领导人或相关代表人物发表的指导性讲话。它是一种书面文字材料,又是会议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贯彻会议精神的依据,还是供查阅的历史资料。它包括政治报告、工作报告、动员报告、总结报告、典型发言、开幕词、闭幕词等。会议报告具有宣传、鼓动、教育作用。这些作用是通过报告人的报告和听众的接受来实现的。因而,有时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报告内容,广播电台、电视台可进行现场转播,报刊也可登载。如党的十七大报告。(二)会议报告的特点1.理论性和逻辑性。会议报告是领导人在大型会议上或重要场合作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和局势等方面的报告,是以领导或领导代表的身份站在决策集团角度上所发表的讲话。它在广泛深入调研、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纵览全局,找准焦点,围绕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带有普遍性的,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进行透彻分析,细致研究,从而抓住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达到推动各项工作健康发展的目的。所以,在分析研究中,它必须依据有关方针政策,结合实际地对所提建议、对策、问题等进行认真研究,反复推敲,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把握哪些是最有价值、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充分考虑所提意见的针对性、正确性、合理性、可靠性,使意见和措施能真正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因而,会议报告既注重事实分析,又必须从理论的高度上进行归纳概括,进而指导实践,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2.双向性和交流性。会议报告依据讲话稿直面听众公开发表讲话,具有直接性、当众性、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在领导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正是由于这种面对面的宣讲传播形式,就使主体和客体之间在时间、空间上的结合比较紧密,“报告”的成功与否,不决定于形式,即过程的结束,很大程度取决于主体对客体的“磁性”交流强度,即吸引力的大小。这种报告的吸引力既决定于报告的文采或领导的演讲口才,又决定于听众是否接受。而且更关键的还取决于报告内容是否为受众认可,是否反映了实际情况。所以,会议报告实际上是一种在时间、空间上获得统一的、由报告主体和受众客体双向结合的交流形式。3.切实性和针对性。会议报告的核心,是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它一般要总结成绩经验、说明现状和存在问题,部署工作,规划未来等。它要求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或对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应在实际工作中行得通,推得开,能够保证得以贯彻执行。部署任务和要求,内容要切实具体,易于操作。尤其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重大决策,制定具体操作方案,若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讲一些不着边际的空话,报告内容与群众切身利益无关,听不到所讲的要领,就没有人愿意听这样的报告,那么,报告也就形同一纸空文。4、集中性和灵活性。集中性指会议报告稿应该紧紧围绕会议的主题。有些材料虽然很好,但是只要是脱离会议宗旨,与会议无关,就应该坚决删除。灵活性指形式上无固定的格式和要求。领导的讲话,内容可长可短,可以全面论述,也可以就其中一点发表自己的看法。5、通俗性和清晰性。指语言要适合听众的水平,容易为听众理解和接受。因为会议报告主要靠口头语言来传达,报告声过即逝,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听众不能像看文章那样,看不懂再翻过来看一遍,而必须当场听清听懂。(三)会议报告的种类1.政治报告。它是领导机关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目标而作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的报告。政治报告多由领导机关的主要负责人作。如十七大报告。2.工作报告。它是以经济建设、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报告。如国务院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各省、市、州、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以及各系统各单位领导就所属范围的工作向下级单位和人民群众所作的工作报告等。3.动员报告。是动员有关人员去完成某专项工作或突击任务的报告。动员的目的,是使他们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增强信心,圆满完成任务。如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动员报告。4.总结报告。包括在会上作的工作总结报告和会议总结报告两类。工作总结报告是对前一段工作进行总结的报告。总结报告与工作报告的区别是,工作报告虽然也有回顾前段工作的内容,但非常简要,重点放到今后的任务上。而总结报告的重点是回顾前段工作从中得出带有指导意义的经验与教训。会议总结报告是在会议结束时,对会议的整个情况进行总结的报告。5.典型发言。是指在表彰大会或经验交流会上,先进单位、部门的代表或先进个人,报告本单位、部门或个人的先进事迹、工作经验的发言。这类报告有时由单位、部门领导发言,有时由单位代表或个人发言。英文报告格式 ·会议报告格式 ·读书报告格式 ·工作报告的格式6.开幕词。是较重要的会议开幕时,大会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作的带有方向性、指导性的重要讲话。它是大会的序曲,一般要阐明大会的意义和要达到的目的,并预祝会议成功。有的书称主持词。7.闭幕词。是较重要的会议结束时,有关领导人的致词,通常是对大会议程和会议中所解决的问题进行评估和总结。它是大会的结束语,是大会议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二、会议报告的格式和写法(一)会议报告的基本格式和写法会议报告一般由标题、称谓、开头、主体、结尾五个部分构成。1、标题。写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写成“X X X同志在X X X工作会议上的报告”的形式。另一种是不出现报告人的姓名、会议名称和“报告”字样,而另拟写一体现会议主要精神的标题,如“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的经济建设方针”。标题的下行写报告的时间,再下一行写报告人的姓名。2、称谓。报告是面对面进行的,它有明确的报告对象,称谓可根据报告对象的身份而定,要恰当合体。写法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只写在报告的开头;二是除开头的称呼外,在报告的进程中适当穿插使用,作用是提示听众注意。每次称呼的出现,都标志着讲话进入了一个新层次。3、开头。会议报告开头的写法多种多样:有的开门见山,揭示题旨;有的提出问题,巧设悬念;有的交代背景,介绍情况;有的讲述一个故事,吸引听众。不管采用哪种写法,总的要求是要开门见山,接触正题,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或主要议题,说明报告的意图,以便听众抓住要领,并造成一种气氛,控制住听众的情绪,使他们全神贯注地听取报告。如:云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就是开门见山,开始就把报告的主旨明确地点了出来,吸引住听众的注意力。十七大报告亦如此。4、主体。是报告的主要内容的集中表述,它决定着一篇报告的成败。报告主体,要紧扣论题或主旨,展开分析论述。既要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又要有典型的例证,从各个方面,多种角度,透辟地阐明报告的主题。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1)递进式。即层层深入地讲述。其特点是各层都以前边一层的意思为论述的基础,各层之间形成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2)并列式(有书称条陈式)。即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其特点是对报告主旨所包含的几项主要内容,分别进行阐述。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它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论证报告主旨。但并列式结构,并不是随意罗列,各层意思谁先谁后,也有一定的依据:或按性质的强弱,或按问题的主次,或按时间的先后等等。(3)对比式。把两种不同意见、不同方面的情况对照起来加以阐述。在实践中,以其中的一种形式为主,两三种结构形式结合使用,也是长篇报告经常采用的结构形式。但是,不管采取哪种结构,都必须集中于一个中心、一个主旨讲深讲透。这样,才能使听众得到一个完整、清晰、深刻的印象。5、结尾。即报告的结束语。这部分从内容上看要注意两点:一是总括全文,作个小结,归纳全篇内容,并作出肯定性结论。在字面上不是简单重复,而应是中心论点的确立或主题的深化,使听众对全部报告内容有清晰、完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留下鲜明、难忘的印象。二是要有鼓动性和号召力,使听众感到有信心,有力量,充满希望。在表现形式上,有的可以写得余味无穷,给听众以启示;有的充满战斗的激情,给人以鼓舞;有的喊口号,提希望,发号令,提建议。如毛泽东同志《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结尾:“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总之,报告的结尾写法多种多样,但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结尾,都必须以简短有力的语句,总括报告的主旨,发出有力的号召,用坚定、充满信心的语言,振奋与会者的精神,提出希望,发出号召,有的最后还要写一句“我的报告完了。谢谢!”(二)各种会议报告的格式和写法1.政治报告。政治报告的格式和写法与会议报告基本一致。需要注意的是:(1)选题要单纯集中,要有现实的针对性;(2)论述要深刻有力,要从理论高度回答现实中的具体问题;(3)不但要使听众懂得道理,尤其要让人们知道应当怎么办。2.工作报告。工作报告的正文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前阶段工作情况,包括主要成绩、基本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任务所采取的措施。在写法上,一般是先有一段总括概述,使人们对所要完成的任务获得一个总的概念,明确总的奋斗目标,然后再分项阐述具体任务。分项阐述具体任务时,必须依从总的奋斗目标,使各项具体任务为实现总的奋斗目标服务。在外部形式上,既可采用小标题,也可采用序码分条。为保证任务圆满完成的措施、办法的写法也是如此;第三部分,着重写加强领导,发出号召,为完成新的工作任务而团结奋斗的内容。3.动员报告。动员报告具有鼓动性、时机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措施的具体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的正文结构虽然与其他种类的报告有某些共同之处,但也有其特殊性。动员报告的正文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分析形势,提高认识。这是动员报告的重点。因为只有群众认清了形势,提高了认识,完成任务才有可靠的思想保证。当然,这里所说的分析形势,并不是漫无边际地去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而是要紧扣所要完成任务所面临的形势作分析。第二部分,布置任务,提出措施。措施要具体、得力、具有可操作性。第三部分,加强领导,抓紧抓好。(略)4.总结报告。总结报告有两种类型:(1)工作总结报告。主要是对某一阶段重要工作的总结。这种报告的结构形式是:开头,应交代清楚报告单位、工作属性、时间范围、工作内容;主体,主要写工作概况、基本经验;结尾,今后工作的意见。(2)会议总结报告。是对整个会议工作的总结。一般要写明会议基本情况(会议精神和与会者的表现)、会议的收获与不足(最好是分条列出)、对会后工作的意见(提出具体实施会议主题的意见)。会议总结报告应从会中领导人讲话、工作报告、典型发言、讨论意见中,概括总结出几个重要问题和主要精神,加以强调说明,使与会者对会议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精神的认识更加明确统一,更加深刻。会议总结报告要写得重点突出,语言精练,结论明确,内容具体,措施得力,切实可行。5.典型发言。各种典型发言虽然内容、角度有所不同,但写法大体是一致的。其正文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介绍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主要事迹和经验体会;第三部分,表示决心和态度。典型发言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晰,内容真实,语言朴素生动。6.开幕词(主持词)。开幕词的写法,虽然没有严格的程式,但其结构也有大致要求:开头,说明此次会议的名称,并宣布大会隆重开幕。主体,简要说明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简述本次大会的主要议程和要达到的目的;阐明会后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大会确定的任务,必须依靠和团结各方面的力量。结尾,用简短而 7.闭幕词。闭幕词的基本格式是:开头,用一段简短的文字,说明会议在什么情况下圆满结束;主体,对会议情况作简要概述与评价,重点阐述大会解决的重要问题、主要收获及其意义;结尾,提出要求和希望,发出号召,并郑重宣布大会胜利闭幕。拟写闭幕词,应做到结构严谨,过渡自然,语言简洁,富有鼓动性和号召力。三、报告稿拟写的一般程序报告稿拟写是一个由多种层次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的工作过程。受报告稿形成规律的制约,这一工作过程由若干密切相关、紧密互连的具体工作步骤构成。每一工作步骤都具有特定的具体内容和特定的功能。这些工作步骤的总体,就是报告稿拟写的一般程序。拟稿人正确认识并认真遵循这一程序,是提高报告质量并使其产生最大的效用所必需的。报告稿写作的一般程序分为:准备、占有材料、确立主题、拟写提纲、草拟报告稿、修改报告稿、审定报告稿七个阶段。(一)准备:明确报告稿的目的与要求报告稿目的与要求不仅决定着主题的确立、材料的取舍,而且决定着表达方式的确定与文体的选择。离开了目的与要求,主题的确立,材料的取舍就失去了依据;表达方式与文种的选择也失去了意义;报告稿自身也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目的与要求要用简练而明确的语言在报告稿中直接加以表达,明确目的与要求,不仅仅要求撰稿人对这些目的和要求心领神会,同时,还包括对其进行系统、周密的整理,以备“言传”。(二)占有材料所谓占有材料,就是指拟稿人根据拟写报告稿的目的与需要,从各个方面搜集、摄取,最后写入报告稿中的一系列事实现象或理论依据。材料在报告稿拟写中占有重要地位。材料是确立主题的基础,同时又是在报告稿中表现主题的支柱,一些主要旨在反映客观实际情况的报告稿绝大部分乃至全部内容就是由经过系统整理的材料构成的。作为一种思想或观念的报告稿,其主题是由单位、部门领导授意给拟稿人的,但它的形成需要一个对客观事实或有关理论观点做出概括加工的过程,而拟稿人对领导授意的正确理解和进一步确定化,也必须以充分了解有关事实或理论观点作为前提条件。在这个意义上,材料是确立主题的基础,失去这个基础就不会有主题的确立,至少主题的合理性、正确性和有效性可能会失去保障。占有材料就是指拟稿人在广泛收集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筛选,获得有用材料的过程。因此,收集材料是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收集材料,要力求“多得”。所谓“多得”,就是在收集材料过程中,对各种类型的材料要全面搜集,即要:不分古今。既要历史材料,又要现实材料。因为前者可供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和线索;后者则对解决眼前问题有直接针对性或直接应用性。不分正反。既要正面材料,又要反面材料。因为前者有助于从正面说明情况,讲清道理,以先进经验、典型事例指导工作;后者则是克服偏离正确方向,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根据。不分粗细。既要概括的、反映全面的材料,又要具体的、反映局部甚至是细节的材料。因为这两部分相辅相成,最便于使人们认识事物的全貌。要想做到“多得”,必须掌握材料的来源。报告稿拟写所需要材料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一是保存在机关文件室、档案室、情报资料室、图书室等部门的有关文件、档案、图书、报刊、情报资料等;二是拟稿人亲自动手经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实际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调查研究资料。其中,来自第一方面的材料量最大,范围最广,种类最多,但可靠程度不尽相同,有些只有参考价值。来自第二方面的材料,量不大,范围特定,但可靠性强,针对性也较强。在实际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应充分综合利用这些材料来源,不可偏废。要对材料进行筛选。对收集来的各种材料进行辨别,选取其中可供使用的部分。筛选材料的主要原则是服从拟写报告稿目的和表现主题的需要。与报告稿目的和表现主题有关,并能有力地说明、突出主题者,就要保留;相反,和报告稿目的、表现主题无关,无助于说明、突出主题的,就要舍去。经过筛选被选取的材料还应具有真实准确性、典型性和现实有效性。要把握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材料本身是对确有其事的事实现象和理论依据确凿的反映,不容许有虚假的成分,因为报告稿中的材料常成为听报告者开展工作活动、处理具体事物的依据,稍有虚假,轻则使报告稿失去说服力,使听报告者不能正确理解报告主题,重则会直接导致工作失误乃至失败。要掌握鉴别材料的科学方法。如分析法,可以通过对材料中的有关情况及其叙述方法进行逻辑分析,从有违矛盾律(前后自相矛盾)、有悖情理和对关键部分笼统含糊的表述中发现问题。对比法也能在对反映同一情况的多种材料的对比中找出疑点。当然,通过亲自调查去核实材料中的记载,更是辨别真伪的有效途径。在实际鉴别工作中,分析、对比、调查等方法往往需要结合运用。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典型,是指材料能深刻反映事物本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是个别的、偶然的“表象”,而是一般的、必然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真相”。否则即便材料是真实的,也没有使用价值。因为,报告稿所涉及的大都是社会事物,而社会事物往往是极其复杂的,其表现形式也是多方面的。要从这些表现中抽取一些片断作为事物某一性质的例证,是不困难的,但如果这些片断不代表事物的本质,不具有广泛代表性时,它不仅没有真正的说服力,相反会使人们迷惑不解,甚至会使受众误入歧途,将偶然、个别的“表象”当作事物的本质。如果据此事制定政策,难免会使工作归于失败。要注意材料的现实有效性。材料本身应对说明、解决现实问题有实际意义,以增强报告稿的说服力。时过境迁的“陈谷子”“烂芝麻”既难以激起人们的兴趣去思考,又无助于从中得出有力的结论。其结果只能是正确的主题得不到有效表现,问题的解决也自然受到妨碍。(三)确立主题报告稿的主题是指报告稿所要表达的主要问题和报告人的主张。主题就是报告稿的中心,处于支配地位。内容的安排、材料的选取、语言的运用都必须服从主题表现的需要。没有主题或主题得不到鲜明正确的表现,这样的报告稿是没有效用的一纸空文。报告稿的主题与一般文学作品的主题不尽相同。首先,文学作品的主题是隐含于作品内容中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而报告稿的主题则是明白显露直接表达出的情况、问题和作者的主张。其次,文学作品的主题的形成需要有一个“提炼”过程,即撰稿人从丰富、实际的大量材料中,“造出”或“引出”其中固有的正确“结论”,但报告稿的主题通常不是拟稿人个人提炼出来的,而是由对问题的处理已形成意见的单位、部门领导授意的。不管主题是经调查研究、分析综合,从事实中“引出”的,还是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报告稿的主题必需经过对工作负有法定职责的领导认可并直接或间接授意。在确立主题的过程中,拟稿人需要将单位部门领导者的“授意”,化原则为具体,化分散为集中,化含糊为精确,化纷论为条理,化隐含为显露,化疏漏为严密。保证主题有切实的针对性,符合实际,有助于解决实际的工作问题,并便于听报告者正确理解和有效执行。1、报告稿拟写中确立主题的特殊性。从主题的产生看,它更强调“意在笔先”。尽管报告稿主题的形成和其他文体主题的形成一样,都是客观现实生活的反映,都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都要经过一个萌发、形成、提炼、深化的复杂过程,但它不如其他主题的确立那样自由、灵活,不完全而且大多不是拟稿人的有感而发,它必须受领导思想的制约,有较强的客体意识。在这种情况下,拟稿人常常要根据事先拟定的主旨即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来组织材料。从主题形成的过程来看,多数酝酿时间比较短,短的报告稿尤其如此。从主题的制作方面来看,它常常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群众思维的结果,是领导、上级意图、社会生活实际等多方面因素的融合。2、对报告稿主题的要求。报告稿的主题必须做到正确、鲜明、集中。正确:主题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能反映出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对工作起到积极指导作用,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如果主题错误,就会给工作带来损失。而要做到主题正确,就要吃透上下两头,掌握实际情况。鲜明:主题必须十分明确而毫不含糊,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禁止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都要非常明白地表述和交待。这正如刘熙载所说的:“凡做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以蔽之。”要做到鲜明,第一,主旨要有针对性地回答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不能只是笼统地讲一般性的原则,说不着边际的套话,大而无当;也不能遇事绕道走,环顾左右而言它,不接触实际问题。第二,主题要清晰明确,对其内容的解释必须是惟一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表达主题的语言必须是确定的而不是模糊的,否则会使人不得要领,无所适从。第三,主题要有完整性。报告稿是为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题不能只提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不能“话到嘴边留半句”,含而不露,言已完而意未尽,让听报告者去揣度。集中:报告稿一般要求内容集中,其主题更要集中,不可多中心,“意多乱文”。只有主题集中,报告稿才能写得深刻,重点才会更突出、鲜明,才更容易被对方理解,有关事项也更便于处理,有关规定要便于执行。面面俱到,主次不分,就会影响报告稿的表达效果及其实际执行效果。要做到集中,第一,要目标始终如一,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第二,要注意在内容完整的基础上集中,要统观全局,高层次确立主题。3、报告稿主题的表现。一是题目明旨。在报告稿题目中概括点明文章主旨。以极简练的词语概括指出了报告稿主题。十七大报告题目即是。二是开门明旨。这是主要方式,正文开头一段中标出主题句,使读者一目了然。三是篇末点题。在报告稿结尾一语道破,开头揭示文章内容重点及方向,结尾亮底,点明主题。四是片言居要。在报告稿中间内容重大转折之处揭示主题,同时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联系作用。五是一线贯通。主题分散于报告稿各个部分的小标题、小观点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四)拟写提纲提纲是报告稿结构的蓝图,有了提纲就可以将结构安排的结果“固定”下来,在拟写报告稿时就能有所遵循,做到胸有成竹,顺理成章,不仅能节省时间,而且能避免“十步九回头”,避免出现“闲笔”和思路上的紊乱,保证报告稿思路顺畅,结构严谨。为此,拟稿人在撰写报告稿时,除篇幅很短、结构非常简单的可以用打“腹稿”形式确定结构安排的结果外,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将结构安排见诸文字,拟制出提纲。根据报告稿篇幅长短、结构繁简、内容多寡的不同,提纲可粗可细。粗的可以只描述总体轮廓,拟出报告稿标题,确定总的要素构成并排列次序;细的则还应将如下一些部分也包括其中,如:怎样划分段落,怎样过渡,怎样照应,怎样开头和结尾,在哪里使用哪些具体材料,哪些地方需详尽些,哪些地方应概略些,报告目的和要求以及主题应在哪里点明或再次强调等。在拟写提纲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报告稿标题的撰拟。因为标题不仅是报告稿的名称,而且是“纲”中之“纲”,它往往直接揭示报告稿的主题,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反映报告的目的或要求。拟写提纲时,不重视标题,不对其结构完整与否、贴切与否、详略得当与否、准确与否作出认真的审定,往往是形成报告稿离题、跑题甚至失效或降低效用的原因之一。为此,拟写标题时必须注意:一是结构要完整。二是语意要确切。三是文字应简练、醒目。部分
胖蟹爪爪
1. TITLE PAGE report title your name submission date2. EXECUTIVE SUMMARY overview of subject matter methods of analysis findings recommendations3. TABLE OF CONTENTS list of numbered sections in report and their page numbers4. INTRODUCTION terms of reference outline of report’s structure5. BODY headings and sub-headings which reflect the contents of each section. Includes information on method of data collection (if applicable), the findings of the report and discussion of findings in light of theory6. CONCLUSION states the major inferences that can be drawn from the discussion makes recommendations7. REFERENCE LIST list of reference material consulted during research for report8. APPENDIX information that supports your analysis but is not essential to its explanation
人在驴途
一、预备部分:Time(报告时间)Place(如果是会议,记录下会议地点)Attendee(如果是会议报告的话)Reportor(报告人或部门)Subject: 这里写报告主题,比如北冰洋冰融对航运业影响)(注:到此为止,读者一目了然报告涉及的背景,有没有兴趣继续读下去也做了判断。)二、正文部分条理:1. Truth 报告事实(比如北冰洋冰融的范围,速度等)2. Analysis 事实分析(比如事实成因分析)3. Future 未来展望(比如冰融之后会怎样,哪里的航路会被打通,优势,劣势正反面展望)4. Countermeasure 措施(这一条是蛮重要的,有些报告漏掉这条给上司的话,上司会认为你没有解决问题的个人能力)正文部分格式:1. 小标题可粗体,较大字体,以便读者迅速找到、掌握段落要点。2. 正文段落部分不用粗体,避免干扰小标题。3. 引用部分可用斜体区分。引用部分的比例最多不要超过50%,不然报告者只是个搬运工了,除非这是文择或是采访报告之类。4. 文中强调部分,可用下划线,但不要太多,太多反面没有重点了。5. 字体避免用艺术化的字就可以,常用的如Times\Courier,本人极爱Courier.6. 如果报告极长,要做个目录页,考究的话再做个封面(字体居中、大体字)。每页底部要有页码,这在报告会上方便参会者翻阅。三、结束:可用E.O.R.(End of Report)清清楚楚地收尾。
小龇everything
点拨:英语作文report的书面格式是由标题、主送单位(受文对象)、正文、落款四部分组成。在写report的时候,一定要牢记,report的写作目的是writing to be read,这是报告的核心目标,因此,一份报告一定要体现出他应有的价值。在开始写report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你的目标受众,一定要让你的report极具可读性。范文:The Book reportBook reports may be required byteachers who want to know whether theirstudents have read the books assigned andhow well they understand those books" Ifthey are not required, students may aswell write one or two for themselves, forwriting book reports helps students toimprove their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books' Moreover, it is very good writtenpractice .1. Three Main Parts of a Book reportGenerally speaking, a book report consistsof the following three main parts: ?Information about the author and histimes? A summary of the book。Comments on itA description of the author s timshould be given together with a briefaccount of his life. It should include thebook under discussion and the historicaland social background relatedto the content of the book' To make thesethings clear, the writer perhaps needs toread some reference material, such asbiographies of the author and histories ofthe period described in the book .图书报告书籍报告可能需要老师们想知道他们的学生是否读过指定的书,以及他们对这些书的理解如何“如果不需要的话,学生可以我们为自己写一两本书,因为写书报告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和评价书籍的能力,而且写得很好,一本书报告的三个主要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