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abread
1 利用图片、创设情景法, 激发学生“想学”的动机 由于所在学校的教育资源不是很充足,不可能每节课都到多媒体去上。所以有时在教授新单词和对话的时候,我会利用图片进行教学。用这种方法会显得比较直观,使学生对新的单词能够比较好的理解。2 实物教学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法在英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的内容很枯燥、很抽象。学生不容易记住。所以我就努力给学生创造学习的语言情境,让学生从模仿入手,慢慢的把知识点变成自己的语言。3 “一口气英语”教学法, 培养学生的语感 比如,在练习一个比较简单的对话的时候,就让学生用一口气英语来快速的朗读。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练习英语口语的热情空前高涨,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语感,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效果很不错。 4 创设自主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训练学生良好的阅读心里素质。 学生阅读时如果信心十足,加之心情平和,这样他们就能主动地、积极地、有创造性地去理解文章的意思。在阅读前,通常我会把学生按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小组,根据小组的情况选择难易程度相当的题来做,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照顾到不同的层次。能让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得到一种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 当我们教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时,并不是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去翻译每一句话,而是让学生能尽快地捕捉到文章中所提到的信息,可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对学生重要,因此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十分重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给学生确立相应的阅读目的。比如说在讲解课本上的重要文章时,为了让学生鉴赏文本的字句、仔细研究文本,会让学生采用精读的方法;在做试卷或练习的时候可以采用浏览性阅读(就是大体上了解文本的信息,如只看标题、开头句或开始段落等)或扫描性阅读的方法(就是快速搜索是为了发现具体的信息,如表格里的相关信息等)。这样,根据不同的文章,让学生带着相应的目的去阅读文章,对提高阅读速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教会学生计时方法。 在平时训练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计时阅读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平时做练习的时候填上阅读速度和理解率,老师做定期检查。这样通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率确实有了一定地提高。
恋慕耐受不良
一、坚持每节课向学生开展必要的活动与游戏。学生的天性天真、活泼、好动,但有意注意维持时间不长,学生能否学好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在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以和谐、轻松、愉快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英语活动,因此,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游戏活动。因而我在设计课时,坚持每课一活动,每课一游戏,让学生在动中学习,在玩中“习得”。 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不仅给孩子们带来快乐,且孩子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英语,增强了学习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二、注重活动方式、方法的趣味性。为满足学生好奇心重、模仿性强的特点, 在教学中,我采用颜色鲜明形象直观生动的图片、木偶、实物等配以模拟的情景、肢体动作、趣味儿歌、韵律活动、猜谜语、游戏表演等形式,并注意在教学方法、形式、手段上不断变三、教学内容是学生熟悉的、紧贴学生生活的、具有实用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发展的规律,所选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而且内容紧扣学生日常生活场景,所选词语的内涵都应是学生经常接触、比较熟悉、易于理解、便于运用的。
annking168
英语教学法有很多, 从事英语教学者最好读一些有关语言教学的英文原文书, 会对你的工作有很大帮助的~推荐书目: 1.《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 (3nd ed.) 》, Diane Larsen-Freeman 2.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4rd ed.) 》, H. Douglas Brown3.《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Richards Jack C. and Rogers Theodore S.以下再提供你几个目前常见的教学法, 希望对你有帮助~◎ 传统语言教学法 :文法翻译法、直接教学法、听说教学法与认知教学法。1.文法翻译法 (Grammar-Translation Approach) @产生背景及教学理念: 文法翻译法大约衍生於一七八0年代(Stem, 1983)。一九二0年代到五0年代的拉丁文文法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有研读拉丁文及希腊文文学典籍的能力。其次为增进对第一语言的深入瞭解。第三为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学生对较难教材的学习能力。教学著重於对文法规则的解说与字汇的学习与记忆。 @ 教材设计与教学方式: 阅读的材料主要是取自於文学著作,为文法翻译者编著的书籍,内容的主要特色是每课课文之前有单字表文後有长篇的文法解析,练习的份量不多。 2.直接教学法 (The Direct Method) @产生背景及教学理念: 直接教学法约萌芽於十八世纪末期 (Stem, 1983)。鉴於文法翻译法著重於熟记文法规则,无法习得交谈能力以及儿童对第一语言习得的经验而提倡。这个教学法在一九六0年代中期颇具势力,又称为『常识法』(common sense method)。强调在有意义的语言学习环境以画图、示范及表演等方式施教,提供以学习语言为主的密集式语言训练。 @教材设计与教学方式: 标的语言(target language)教学使学生完全投入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情境中。 @优点: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於培养并建立学生交谈的能力,而不是对文法规则及结构的死背强记。 @ 缺点: 由於师资的遴选必须是能流利地使用第二语言的本国人或是外国人。所以,师资的来源可能较有困难。另外,由於这种教学多半以画图、示范及表演的学习活动来进行, 所以,比较适合年幼,培养初级与中级语言能力的学习者,而较不适用於年纪较大、高中及大学阶段的学习者。3. 听说教学法 (Audio-lingual Approach) @产生背景及教学理念: 听说教学法基本上是承袭一九二0/三0年代的学习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後,才广被采用。它的教学理念是建构在行为学派的刺激反应及制约的学习理论。这种语言学习活动的目标在於使学生的外语能力达到以说该语言为母语的水准。 @教材设计与教学方式: 教学课程采用编序学习(programmed learning)的编辑方式,依序著重对话及练习的熟记,句型练习及由句型来阐释文法结构。教材基本上分三部份:对话、换句练习及应用活动。学习语法结构重於单字,文法解析很少甚至不提及。 由老师讲,或播放录音带给学生听,学生反覆地练习发音、单字及片语以加强记忆,是一种教师本位的教学。 4.认知教学法 (Cognitive Approach) @产生背景及教学理念: 一九五0年代是听说教学法的全盛时期,然而,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行为学派的理论并不适用於人类。认知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是以认知心理学 (cognitive psychology) 及衍生变形语法 (generative-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为依归。心智的功能在於处理有创造性、有规则辖制 (rule-governed) 的语言。 @教学目标 使学习者发挥语言的真实才能 (language competence),以便有好的临场表现 (language performance)。 @教师职责 认清学生既有的背景知识 (background knowledge) 或知识库 (knowledge base/bank),并善加利用,使学习者连贯与学习范围相关的知识,使整个学习语言的过程具有意义。教师协助学生获取、整理以及储存知识。上课重於瞭解,教师使学习者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教师并且能提出全新的结构与概念使学习者瞭解语言的功能型态及关系。 @教材设计与教学方式: 教材的编写必须由深到浅都有。课程与篇章著重有意义的学习与练习及应用讨论。每一个语言技能与课程密切地配合,除非有必要,尽量少讨论文法。◎ 近代语言教学法及模式 近代语言教学方法及模式包括:谘询学习/社区语言学习教学法、全身反应法、密集教学课程、建议教程教学法、同化模式教学、功能/观念性教学、自然教学法、语言纯熟度教学法、监督模式教学、瞭解教学法、沟通实力教学、潜移默化教学法及发问教学法。 1. 谘询学习/群体语言学习教学法 (Counseling-Learning 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 CL/CLL) @产生背景及教学理念: 柯蓝(C. A. Curran)氏在一九五五年所提出,旨在消弭学习环境中,团体所带给个人的焦虑、竞争及冲突。 @教学目标 发展完整的个人学习过程与建立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信关系,使学生安心、用心、专心、有上进心地增进记忆力及辨别力。 @教师职责 充当学生的顾问,随时提供协助。在入门阶段,学生可用母语自由交谈,教师提供翻译上的协助,以锻鍊学生敢讲的胆量及自信。 @教材设计与教学方式: 教材依难易程度分为五个阶段,前三个阶段为入门,後两个阶段为高阶。 2. 全身反应法 (Total Physical Response)3.自然教学法 @产生背景及教学理念: 一九七七年由特瑞尔氏 (T. D. Terrell) 提出,其理论与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柯拉申氏 (Stephen D. Krashen) 所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的假设不谋而合。(参看 2.9 监督模式教学) 教学理念有五个原则:一、以语言沟通能力为目标。二、理解先於发言。三、容许学生依程度发言。四、教师强调『习得』的活动,而非『学习』的活动。五、将课堂活动的情感因素减至最低。 @教师职责 教师要求学生注重语言的意义,而非句型及结构。教师强调内容重於传达资讯,瞭解输入讯息。让学生依程度发言,由简单到繁复,由字串到整句。要求学生在发言前先瞭解语言。教师负责营造出使学生乐於与教师及同学相互交谈的课堂气氛。 @教材设计与教学方式: 由於这种教学法重视『习得』活动,因此,教师将提供大量可以理解的语料输入,要求作作业不得使用口语,学生在写作的同时准备演讲稿。学生在学习到资料後再发言,对话练习少。强调『学习』与『习得』的不同,不强调性向的影响,减少第一语言的干扰。 4. 潜移默化教学法 (Silent Way) @产生背景及教学理念: 因为儿童和成人对於语言的认知有很大的差异,导致儿童在学习第一语言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不尽相同。葛特诺氏 (C. Gattegno) 鉴於自然教学法不适用於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於是在 1983 年提出著重心智灌输、控制严谨的人工方法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理念是:教师不干预或误导学生进入旁轨,使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学习自由地创作简单的语言。认定学习是为了预备学习者学习新内容的心理准备,目的在於运用已知的背景知识,不包含模仿练习及教师的干预。学习活动重於教学本身。 @教材设计与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中将会用到三种工具:1. 颜色棒。2. 挂图/表。3. 教学杆。将单字写在图表上,用杆子指出正确的词,另外用不同颜色的棒子代表不同的句型及其结构。 @教师职责: 教师可以完全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自由运用他们心智知觉的能力。教师不提供正确的答案,坚持学生自己检讨功课,不替他们改正,浅清他们被纠正的心理压力。
密云汉子
英语教学法:1、愉快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应使整个教学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的情绪气氛。同时,老师应该在教学时,让学生进入语境,创造情景,帮助学生通过英语更加直观的理解教学内容的含义,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对学生多给予肯定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爱上学习英语。2、情景英语教学法,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科技教学创造情景,例如幻灯片、录音机等,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是要突出知识的发现过程、应用条件和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的情景和场景,这样学生才会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学习效果才会更加突出。3、兴趣英语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英语学习中是格外重要的,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努力学习英语。4、情感教学法,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动力和功效。教学的初衷不在于传授本领,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有情感的教学情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教学的有效作用。一站式出国留学攻略
不给知道我是谁
孩子学习英语,要多看多听多说。可以让孩子背一些单词,这时孩子可能知道几百个词汇了。因为一切语言,语音是入门的基础。所谓语音过关,就是让孩子掌握拼读单词所用的音标,还有常用的规则和音节的划分等。下面我收集的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欢迎参考借鉴!
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1.导入法:包括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多媒体教学,故事导入,歌曲导入,悬念导入,对比导入。
2.交际法:是根据意念项目和交际功能发展学生交际能力的系统教法。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运用言语进行交流,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考虑到进行相互交流的人们的作用和地位,考虑到所涉及的题目和情景,从而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
3. 游戏教学法:用游戏形式复习单词、句型,练习新语言点,使学生寓学于乐,在活泼、轻忪、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获得英语知识与技能。游戏要求简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与本课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4. 情景教学法:情景是教师创设或模拟的生活场景,应具有真实、生动、实用的特点,便于学生将所学语言材料进行综合、创造性地进行表达交流。这种练习方法,有接近生活的交际功能,而且能变单调、机械的句型操练为活泼、生动的交际性练习。
5. 动作教学法: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用具体形象的手势、动作来辅助英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6. 活动教学法:就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来设计、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让学生积极参与自由操作、观察思考。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认识事物、发现问题,得出答案,发掘学生潜能。
7. 三位一体教学法:是根据字母、音素、音标三者的内在联系业务和交叉关系将三者融为一体进行教学的方法。
8. 自然法:这种方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对已学知识的熟练程度来参加活动。
9.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参加Pair work 和 group work 活动,给学生练习语言并互相学习的条件和机会。
10. 功能意念法:这种方法是教师集中提供给学生在某次会话时或某种情境中可能运用的有关语言,让他们感知其功能,在交际中运用。
小学英语教学故事表演教学法
一、故事表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故事能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故事教学能使小学生置身于虚拟的世界中,能促使小学生超越现实时间的藩篱,为小学生开展各种角色的扮演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小学生的好奇心强,表现欲旺、什么都想体验、实践。通过这样的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从而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对所学语言的运用,进行语言的内化输出。例如,PEP, Book 3 Unit 6 在学完单词 mouse, zebra, elephant, tall, short 等单词后,我让学生看图听英语故事(有些内容学生能听懂,另一些内容学生还不会运用)。讲完故事后适当提问: What can you see? 有的学生就试着用 I can see a mouse. 来回答。用这样的方法诱导学生接受新知识,锻炼他们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听说能力的提高的起点也在于故事性教学,如何巩固、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并以课本内容为主题扩展学习面,扩大词汇量、句型量以提高听说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扩展故事部分的学习效果是关键。
二、故事表演教学中遵循的原则
故事教学可以用于导入、操练以及拓展运用等教学环节,也可用于词汇、句型、短文和阅读的教学。其原则如下:
1. 故事的活动性、趣味性应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结合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强,他们学习英语主要出于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故事教学时,应注重故事表演的活动性和趣味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设计故事内容。PEP 英语教材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多以生活中的故事为情景,是很好的素材。如,PEP, Book 4,Unit 4 在学习气候词汇时,本人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表演活动:一位学生温度计说:“It's zero(ten /fifteen /thirty).”另一位学生则相应地描述自己的感受:“Oh,I feel cold/cool /hot. I can wear... 这个故事设计新颖,贴近学生生活和认知水平,因此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 故事在表演时应坚持控制与开放相结合的原则
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所说的“故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而创作出来的小故事。The lion and themouse;The Country Mouseand the City Mouse;Three butterflies 等,另外一种是传说着的童话类故事,如:Snow White;The fish and the old man 等,这些童话类的故事语言地道,短小精悍,深受学生的喜爱,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其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故事时,要特别注意在故事情节或人物语言方面进行适当的发挥,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这样,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更加鲜活,也更具有个性,学生的思维才能得以发展。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新编故事和续编故事等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故事表演应坚持丰富与重复相结合的原则
故事的语言越丰富,人物的性格就越鲜明,情节越多变,其表演性就越强。但作为教学的一种方式,教师应围绕教学目的,有层次和有选择地引导学生表演故事。比如,活动的组织形式最好采用两人或四人小组;情节则应根据教学需要,可以使单个情节,也可以是多个情节。在操练过程中要注意语言重复,力求突出教学重点。如果教师想通过故事表演操练和学习词汇或句型,那么这些词汇或句型在故事中要尽量反复或重复出现,以求给学生强烈的刺激,并为其提供反复练习所学语言的机会。
三、故事表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深入挖掘故事材料。
(1)教师应具备深入挖掘故事材料的能力。特别是故事中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及所要表现的人文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主动获取这些宝贵的信息,拓展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良好的品格,外化为文明的言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深入挖掘故事材料还意味着教师能为学生设计与故事话题相匹配的、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具有一定趣味性的任务活动。对小学生来说,常见的活动有角色扮演、故事改编、故事续尾、竞猜、广告设计、记者招待会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层次性的任务活动供学生选择,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许多有成就的英语老师和英语学习者的一条深刻体会就是:学英语必须有尽可能的有声和文字的英语信息输入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接收、理解、处理信息的能力,锻炼英语的思维、联想、想象、判断和推测的能力,进而丰富英语词语的存储,强化语言知识,促进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适合小学中段学生的课外读物有:视听材料,英语卡片或浅显的英语书籍,英语报等。
三、故事表演的实施过程
故事表演的事实可以分为设计故事、呈现故事和表演股市三个阶段。
1. 设计故事
故事可以用于词汇或句型教学,也可以用于对话教学。以下是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积累的一些做法作一下简单的介绍。
(1) 利用故事表演教学词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挖掘这些词汇的“可表演点”,然后在设计故
事。比如,在PEP, Book 4,Unit 4 (PartB Let's Learn)时,如果故事语言
单纯的是“I'm the rain. I'mcoming!”就会显得单调;但如果将故事的语言改为“I'm the happy rain.I'm coming. Pitter-Patter, Pitter-Patter...!”学生的思维就被激活了,语言也丰富了,个性也鲜明了。又比如,PEP, Book 5,Unit 1 中,教学 smart, active, strict 等描绘人物特性的形容词时,不是急于让学生记忆这些词汇,而是通过将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人物来举例说明这些词的含义。例如,诸葛亮、一休等都是 smart 人物的代表;小燕子的 active 与紫薇的 quiet 形成鲜明的对比;“曹操削发代言”的故事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strict的含义。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将新知识放在生活或故事中去理解和感悟,那么学生在运用这些形容词来描述人物特征是就会更准确。再比如,在 PEP, Book 2,Unit 5 中,表示交通工具类的词汇“car, jeep, taxi, boat, plane”,在用这些词汇设计故事表演活动时,本人就设计了“井底之蛙”的寓言故事。让学生在表演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涵养。
(2) 利用故事表演教学句型
故事教学可以利用自然场景或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使学生置于近乎“真实”的学习情景中。这样可以缩短教材与学生认知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 PEP, Book 5,Unit 3中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句型时,我利用“Chen Jie请客”的故事,导入句型的教学。我扮演 Chen Jie,手捧托盘,示范课文中出现的单词和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for lunch? 这样就把学生引入他们所熟悉的故事情景中。同时,激发并保持了学生参与学习英语的热情。
(3) 利用故事表演教学对话
情景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具体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所学语言。比如,在学习了 How much is it/are they? 之后,本人利用课前准备的相关教具,如文具、服饰、鞋子等,布置成一个购物的情景,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合作自编一个关于购物的小故事,用上所学的句型进行表演:
A:Good morning. Can I help you?
B: Iwant a shirt, please.
A:How about this one?
B:OK. How much is it?
A:It is ten yuan.
B:Oh, it's cheap. I'll take it.
A:Here you are. Thank you. Bye.
B:Bye.
整个表演,学生们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也在不知不觉中操练和巩固了所学对话。同时,拉近了课本语言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加深了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
如果故事表演涉及多个角色,在设计是应让角色有主由次,语言又难有易,以满足不同性格和学习程度的学生的需求,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故事表演中来。教师在设计故事时,要充分考虑故事的情境、角色和语言;同时还要与设一些声音和动作。
2. 呈现故事
教师在呈现故事时不仅要讲,还要演。教师可以利用课件、人物头饰或工具,甚至可以领用动作边讲边演来呈现故事。在呈现故事时,教师的是反映应力求做到动作、声音和表情等到位,使故事清晰、有序地呈现给学生。
3. 表演故事
(1) 准备
学生准备故事表演的过程包括角色的分配、与烟草联合小组合作预演。有时挑选角色会花费教师很多时间。教师可以为个小组指定一个小组长,要求每组的小组长做一套头饰,然后小组成员分别操练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语言。操练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和指导。
(2) 表演
在故事表演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水平是不同的。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每组的荣誉应该由每个组员共创、共享。作为教师要为每位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
(3) 评价
小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肯定和赞扬。教师应充分运用形成性评价来维护学生学习的热情,稳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小组都有学生用英语命名;在实施评价时,根据三个阶段的表现给予评价。这样的形成性评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