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小白猫
这次“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总决赛”是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从开始到现在共播了二十多场比赛,每天中午都播出一场比赛,有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和大学成人组。每场比赛我都必看。当比赛进入“勇者对决”的环节以后,更是精彩。评审团总是会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题目去考选手。例如:边转呼拉圈边回答问题,边掂乒乓球边回答问题等等,让观众和评委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这样的比赛不仅能检验选手们的英语水平,还能考察选手们的理解能力。就说小学组的一位选手,他的英语说得非常流利,而且发音很清晰,很标准。但是他把评委提出的问题理解错了,最终被淘汰,无缘八强。这使我明白了:要想学好英语,不但要多读、多练发音,还要加强自己的理解能力。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选手能走到全国总决赛的舞台上,不知下了多少功夫,花了多少心血啊!一位被淘汰的选手曾在自己的照片后面用英语留下了这样一句话:虽然我这次失败了,但我不会放弃,我一定会再参加比赛的。这句话使我深受启发,我在学习上也要这样,要有坚定的信念,无论学习上有多大的困难也不要放弃,勇往直前,迈向人生成功的道路!
guyanni1987
海洋纪录片这部影片的美几乎无法用语言形容。这是海洋的协奏曲,这是生命的交响乐,这是自然之中的歌唱,这是天地之外的细语,这是宇宙间最动听的声音。生态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在《微观世界》、《喜马拉雅》和《迁徙的鸟》之后,又一次把深情的目光化作唯美的镜头,投向了广袤无垠的大海,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海洋生态的瑰丽画卷。相信很多人都曾经为《放牛班的春天》、《天堂电影院》中那深沉的师生之谊和伤感的怀旧之情而感动过,雅克.贝汉演而优则导,但他独辟蹊径与众不同,一脚踏进了自然之中,以纪录片的形式向世界展示着生命最原始的美和人类文明给这些美造成的缺憾。世人都看到了这位法国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他的纪录片诗情画意壮丽唯美,有一种涤荡心灵的震撼力。在雅克.贝汉的众多生态记录片中,真正亲自操刀的是《迁徙的鸟》和这部《海洋》,这也是最能体现他影像风格的两部纪录片。如果说《迁徙的鸟》把我们的目光吸引到了天空,那么《海洋》则让我们以遨游的身姿融入无边的大海。如果说《迁徙的鸟》散发着轻灵奇巧的气息,那么《海洋》则洋溢着雄浑壮美的风骨。如果说《迁徙的鸟》是以鸟的眼光看天地万物,散发着对自然的好奇和探究之情,那么《海洋》则以人的视觉感受沧海桑田变化兴衰,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地球家园的忧思,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呼之欲出。占地球表面四分之三的海洋的形象从来都是壮美和神秘的,在它的面前,一切自然的形态和人类文明的痕迹都显得渺小无比。《海洋》的镜头首先从大处着眼,表现海之广大和深沉,长镜头画面和大量的远景全景构图把我们在现实中倍感模糊的大海之远和大海之深变得无比清晰。晴空万里之下的碧波浩渺,阴云密布之下的浊浪滔天,天海之际,世界之边,《海洋》把镜头的广度和深度都发挥到了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极限,再辅以雄浑激越的配乐,分明就是对海洋的一首豪放和婉约兼顾的赞美诗。如果有幸在大银幕上观看到本片,定会体会到那种穿透心灵的壮美,那种美让人瞬间陶醉。对于人类而言,大海是辽阔无垠和刚猛无比的,但是如果放置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它同样也是渺小和脆弱的。《海洋》先从一个孩子的视觉去感受大海之大,然后又从一只海鬣蜥的独特视觉去看人类文明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并把地球和海洋引向了更加浩瀚无垠的宇宙,在一瞬间大海变得微不足道。在人类已探知的宇宙范围之内,唯一能孕育生命的就是地球这颗蓝色的星球,而海洋则是地球生命的起源之地。然而在广阔的宇宙中,地球不过是空气中的一粒微尘,鲜活而渺小,海洋就是这个生命体的血脉。这一大一小的对比,揭示了生命的伟大渺小并存的富于思辨性的二元对立,同时也昭示了越是渺小越值得珍惜的哲理思维。大海之小又是具体而微的。海洋中那些色彩斑斓的生命在镜头下蹁跹起舞,互相竞争,述说着生命之强和生命之美。《海洋》通过诗化的镜头和优美的配乐,为我们展示了大海中各种美丽的生命形态,大到鲸鱼,小到微生物,从海滨天空到洋底深处,从南极到北极,各种生命形态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合作演示着自然的奇迹,竞争彰显着进化的艰难。奇妙之处,令人意趣盎然,艰难之处让人心生感动。从大到小,从小复大,《海洋》已把生命和自然述说的唯美而动人。在《海洋》的“大”和“小”的奇景之外,是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这样的情怀在《迁徙的鸟》中就有所表现。严重的污染,气候变暖,以及商业利益的驱动,势必导致北冰洋航线的开辟,而人类足迹所到之处就是海洋生物的灾难,大海中最后的一片净土或许从此不再。人类以无与伦比的力量对鲸鱼、鲨鱼和海豚肆意猎杀,投下的围网困死了无数生命,鲜血染红的海水,让人不由得想到了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海豚湾》。但是相比《海豚湾》,《海洋》的镜头语言是柔和而美丽的,它的重点不在于揭露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肆虐,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展示海洋之美和自然之美,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应该值得人类去珍惜和爱护——这无疑就是雅克.贝汉创造《海洋》、《迁徙的鸟》、《微观世界》以及他参与的所有生态记录片的初衷。雅克.贝汉以唯美的镜头为记录片树立了新的标杆,他的纪录片旁白极少,用事实说话,真正做到了客观真实,而在震撼的视听之外是他对自然的爱,这才是最令人感动的地方。人们把《微观世界》、《迁徙的鸟》和《喜马拉雅》称为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而我更愿意看到雅克.贝汉能再创作一部关于非洲草原的生命形态的记录片,不妨和这部《海洋》一起组成雅克.贝汉亲自操刀的“天空、陆地、海洋”三部曲,那更能描绘出一幅人类之外的生命图画,让已经强大到严重威胁其他生命的人类靠边站才算是真正的“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和谐世界。
偶da幸福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坐在露天的场子里看演出,任鹅毛般的大雪飘打在脸上,到底是一种享受还是在受罪?起初我真的在怀疑自己是不是花钱来受罪。但看完演出后,我坚决地否定了自己起初的想法,受到的只有无比的震撼与感动。我曾看过很多形形色色的演出,但从未见过如此大型的实景演出。它与其他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中的演出截然不同,虽然它没有华丽的背景,没有绚丽多彩的灯光效果,没有浓妆艳抹的专业演员,但他们身后有巍峨的玉龙雪山,有来自大自然的风声,雨声和雪花飘落的声音,有人类最原生的动作,最动听的音乐,最纯真的心灵。
当大马帮的马锅头们在涯顶向我们招手时,我也压不住内心的激动,忍不住高声呼喊。马鞍舞的气势也不亚于大马帮,当一个个皮肤黝黑的少数民族演员们迈着整齐而又稳健的步子往前走时,不知不觉我已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当各民族酒令展现在我眼前时,我像个孩子般开心的笑了,那种发自内心的笑,笑得是那么甜,那么的灿烂,这才意识到似乎好久没有这么开心过了。但当天上人间映入我眼帘时,我的视线被迷糊了,看着姐妹俩不愿分离,放开的手再一次牵在一起,含着泪相互告别后,又一次拥抱在一起,当纳西公主骑上白马走了很远很远,但始终没有放下挥动着的手儿,目光也始终不愿移开,我虽然听不懂她们嘴里在喊些什么,但我能够体会到她们心中那一股浓浓的情意。我的泪水再一次涌出。当热情奔放的各民族同胞们身着五颜六色的服饰,手拉手唱着欢乐的歌出现在我面前时,我也好希望自己能融入到他们当中,和他们一起手拉手,肩并肩的打跳。当那惊天动地震撼人心的鼓声传入我耳朵里时,我仿佛感受到了他们民族生生不息,永不衰老。当我与演员们一同祈福时,我也在心中默默许下了愿望,我坚信我的愿望一定会实现。当最后所有的演员向我们挥手,高呼着“等你回来,再见……”时我的心再一次被感动。
坐在台下观看如此震撼的演出,让我忘记了烦恼,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所有的一切,今天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忘我的境界。
如果有机会,我还会来丽江观看印象雪山,我会向所有的朋友讲述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有这样一个大型的实景演出,有这样一群质朴的少数民族组成的一个艺术团。
对于人文地理的教学,一直比较头痛。总觉得这块内容比较枯燥,条条框框记忆的东西也比较多。老师教得没劲,学生也学得无味。如果提高人文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呢?在视频中,老师们给我们介绍了一种很好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
如在学习“农业区位因素”的时候,张悦老师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北京的农业发展点啥”。这样一个问题抛出,学生们各抒己见,纷纷为北京农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有的说可以发展一些保质期比较短的农业,因为北京交通非常发达;有的说可以发展一些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农业,因为北京科技发达;也有的说可以发展一些经济作物,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种植一些农产品;还有的说可以发展一些绿色农产品。。。。。。一个简单但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很快掌握了农业发展中所考虑的区位因素。既有效完成了教学目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这一专题的学习,给我对人文地理的教学有很多的启发。其实不管是什么教学内容,只要设计得好,每节课都可以上得非常精彩。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