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73

湖边隐居
首页 > 英语培训 > 2018英语全国卷3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菁菁super5man

已采纳

2018年四川高考英语使用什么试卷,用的是全国卷还是自主命题?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考生们一定要弄清楚高考考的是什么卷子,这样在复习时也能做到心中有数。下面是2018年四川高考英语使用哪套试卷。

四川英语2018年用什么试卷

2018年四川高考英语试卷使用全国Ⅲ卷,新课标三卷,也就是全国丙卷。通常情况下,全国丙卷会比全国乙卷和甲卷简单一些,但考全国卷的省份都会根据考试大纲命题,不会因地区或教材等因素而区别对待考生。

高考试卷一般会密封存档,高考结束后不允许带出考场,考生们答题时一定要确保把答题卡填涂完整,千万不要答窜题,试卷和草稿纸可以随意写写画画。

推荐阅读: 2018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使用全国几卷

四川高考去年英语试卷难度分析

【命题特点】

2017年高考全国丙卷英语试题,在内容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贴近中学英语教学,坚持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思想方法的考查。在命题素材选择上体现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情感体验和文化意识等,体现语言测试的教育功能。试卷体现了“稳定与创新”的命题原则,以稳为主,稳中求进。可以概括为:遵守考纲平稳创新;梯度适当区分合理;注重基础兼顾能力;培植探究彰显素养;贴近生活落实交际。

具体特点如下:

1. 体现新课标理念,难度相对稳定。试卷紧扣考试大纲,合理地完成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对传统内容的考查在保持平稳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度创新。

2. 充分体现测试功能、教育功能、交际功能和价值功能,试题设计科学。整套试卷遵循“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的命题原则。

3. 素材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潮流。命题素材体现了“与时俱进、与时俱新、与时俱行”的命题原则,体现“突出语篇,强调运用,重在交流”的命题导向,有利于引导学生积累文化生活知识以及人文和科学素养。命题体裁多元化,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而且话题涉及面广,介绍了旅游、科技、睡眠健康、学生生活等。

4. 弘扬传统文化,具有教育意义。选材体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熏陶教育以及核心素养的统一。命题素材不但介绍异域文化,而且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命题趋势】

1. 听力:听力仍然围绕考生熟悉的生活、学习、购物、就餐、住宿、旅游等日常生活话题,运用简短对话和独白考查学生对主旨大意的归纳、事实细节的捕获以及推理判断等能力。

2. 阅读理解:从体裁和难度上看:应用文最简单,科技文难度适中;题材方面:题材仍然体现了来源于实际生活、紧贴时代、反映英美文化、感悟人生价值、弘扬正能量、培养核心素养体系等特点;从题型上来看,细节理解题占多数,推理判断题其次,然后是主旨大意题和词义猜测题。

3. 完型填空:完形填空仍然是记叙文,难度稍低。设空以实词为主,其中动词和动词短语8个,名词8个,形容词和副词共4个,而没有涉及到连词和代词的考查。话题与生活联系紧密,符合大众思维,易于学生理解。个别题设置巧妙,较好地体现了区分度。

4. 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仍然在语篇基础上侧重对语法知识的考查,考查点包括:动词时态、语态、形容词、代词、冠词、介词、连词等。

5. 英语书面表达: 2016年书面表达是写一封电子邮件,向朋友道歉;2017年是乒乓球队招队员,请给外籍朋友Eric写信邀请他参加,提示只有两点,1,邀请参加。2,截止时间。由于提示较少,学生的发挥余地很大,区分度也大。

2018英语全国卷3

204 评论(15)

单眼皮姐姐

新疆、西藏、内蒙古

一、简介

高考试题全国卷简称全国卷,它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分为Ⅰ卷、Ⅱ卷。从2016年新增Ⅲ卷。并且全国Ⅰ、Ⅱ、Ⅲ卷分别改称为全国乙、甲、丙卷。

小语种(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高考统一使用全国卷,各省均无自主命题权,且不分甲、乙、丙卷。2020年开始,因部分原课标全国卷地区高考改革,新推出新高考全国卷Ⅰ、Ⅱ卷。

二、特征

1、考查内容与新课程匹配。

2、根据新课程的特征,分必考与选考题。

3、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课本教材为依托,考察学生综合能力。

三、使用范围

2016年,在甲卷(全国Ⅱ卷)、乙卷(全国Ⅰ卷)的基础上,新增丙卷(全国Ⅲ卷)。

2016年,广西、贵州、云南考生使用丙卷。

2017年增加省份:四川(数学、英语、理综) 、西藏。

2021年起,改称全国甲卷,使用地区不变。

2021年起使用省区: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广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高考试题全国卷

162 评论(12)

想得快崩溃

国家公务员考试与省公务员考试有什么区别一、从概念来说我国公务员正规统一都叫国家公务员,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都是国家公务员,具体才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和地方国家公务员两种。国家公务员考试是指: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统一组织实施的公务员考试。招考单位主要包括国务院系统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中央党群机关、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和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四类。地方的公务员考试是指:有各省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公务员局统一组织实施的地方性公务员考试。除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直辖市以及广州、深圳外,各省省市县乡四级招录由省级主管部门统一安排。两者区别: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之间不存在什么从属关系,考生根据自己要报考的政府机关部门选择要参加的考试,也可同时报考,相互之间不受影响。如:报考者可以报考国家公务员考试,也可以报考江苏省公务员考试,两者不冲突,如果不受户籍限制的话,也可以报考其他省市的公务员,比如河北的考生可以报考浙江省公务员。二、从考试性质来说绝大多数地方公务员考试采用的是招录考试的方式,考生按照选择职位报名参加考试,考上后就直接录取为该部门的公务员。三、从招考对象来说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考试是面向全国进行招考的,没有户籍限制,而地方的公务员考试主要面向当地的居民和在当地就读的大学生以及本省生源的大学生。但现在大部分省份也对户口的限制进行放宽,这就需要考生报名时认真阅读招考简章,一般应届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不受户籍限制。四、从考试科目来说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两部分。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所有报考者都参加这两科的考试。公共科目命题上的差异第一、题型基本相同。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对各省市命题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大部分省市命题及考试大纲均采用国家的形式,甚至直接采用国家的大纲,这也是为什么备考地方公务员考试也最好选择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的原因。第二、命题组织模式不同。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有自己的命题组,由命题专家统一命题。但地方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自己的命题组,所以地方公务员考试试题主要来自人事部门考试中心题库。第三、题量不同。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考试近两年都是135道题,答题时间为120分钟,地方的公考与中央、国家的考试有一些区别,各地方也不尽相同。如有些地方考试为90分钟100题,有些地方则与国家一致。当然各地方也不是每年都一成不变,所以还是要关注当地的考试大纲。此外,每种题型的数量也与国家的不尽相同。具体可以参照各省市历年真题。第四、答案设置不同。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和各省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全部为单选题。江苏公务员基础知识有多选题,多选少选均不得分。五、从考试时间来说从2002年起,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招录工作的时间将固定下来:报名时间固定在每年10月下旬,考试时间则固定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日或12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地方的公务员考试时间差异很大,而且每年招考时间会有一些变动,一些省份一年还有春、秋季两次考试。此外,政府还会组织一些选调干部到基层的考试,有些部门还会单独招考。除了省里的考试,各个城市也会有一些零散的考试,如村官考试。时间都很灵活。需要考试注意关注2014年全国各省市招考信息汇总。报考各类公务员考试不受什么次数限制,只要时间上不冲突,你可以参加多次公务员考试:中央的公务员考试、学校所在地的公务员考试、生源地的公务员考试,还有一些对生源没有限制的省份、城市的公务员考试,只要是符合条件的都可以参加,所以考公务员这条路还是很宽的。六、就户口限制来说国家公务员考试是没有户籍限制的,报考者可以报考任何符合报考条件的职位,但地方公务员考试仍有户籍限制,一般只有应届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可以不受户籍限制,但也有少部分地区招考是面向全国的,包括人民警察的招考。工资待遇是不同的。有其他问题可以私信我

256 评论(8)

小昕总理

2018语文复习建议 1.认真研究新大纲、新题型 2017年的考试大纲修订幅度较大,所以2018年的大纲基本保持稳定,变化不大。对于新的考试大纲、新的题型,要认真研究,做好应对准备。实用类文本阅读和古代诗歌阅读的难度在增加,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2.写出高分作文要掌握这些技巧作文在语文学科中举足轻重,今年Ⅲ卷的作文采用给副题拟一正题,并且是二选一的方式,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题,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从考生答题情况看,作文成绩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状态,特别优秀作文与特别低分作文所占比例均较小。综合来看,考场优秀作文会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真知——见解独到,认识深刻。(2)吐真言——真实、实在。(3)抒真情——从关注别人到关注真我。(4)有文采。而“差评”作文则存在下面这些问题:(1)审题不慎。以全国Ⅲ卷为例,首先没有吃透“我”,“我看高考”不是我们看高考,也不是别人看高考,考生要基于个人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写出自己对高考个性化理解。“我的高考”则要求考生写个人与高考有关的经历,个人自己的情感体验。其次,没有抓住或不理解“副标题”这个要求,相当一部分考生要么没有副标题,要么直接把副标题当成了作文正题。(2)“立德树人”命题思想理解不透。今年高考作文突出引导考生关注国家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但不少考生没能领会这一命题指导思想,作文格调不高。(3)文体不清。今年作文试题特别要求“明确文体”,但有些考场作文很难分清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或者是散文,文体特点不突出。(4)生搬硬套。有些作文套话连篇,东拼西凑,只注重外在形式,缺少思想内涵,还有一些套作作文。套作作文分数不能超过40分。 3.建议:加大阅读积累的广度和深度 2018年的考生要想在语文学科取得好成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1)充分认识修订高考考试大纲的意义及内容,认真研读新大纲,以便更好有针对性地复习。(2)明确考核目标和考核内容。从2017年开始,高考考核目标更加明确,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3)考试大纲的修订,一个重要任务是构建高考立场的评价体系,高考立场就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学生务必摈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做法,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4)加大阅读积累的广度和深度。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阅读量有一定增加,由原来8000字左右增加至近万字,这是根据大学的学习要求增加的,大学需要读书多、读书快、读书深的学生。学生应把高中语文作为一个体系,多读、多背、多写、多悟、多行、诵读经典。(5)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2017年考试大纲修改在内容上有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 从试题设计上,从推敲字句到分析文章结构,再到评价不同的观点,题目从不同深度和广度,考查学生归纳演绎、推理论证的能力,可以预测2018年考纲也会保持这一特点。因此学生需要学一点逻辑知识,掌握一些理性思维的方法。 2018数学复习建议 1.数学试题越来越贴近生活 2017年高考数学难吗?专家认为试卷结构保持稳定,难以适度,各种难度的比例适当。今年是修订高考考试大纲后的首份数学试卷,文理科数学试题都分为三部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试题在赋分上与去年保持一致,在题型、题量上有小调整,删除了“选修4-1平面几何选讲”考试内容。 2017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全面地考查了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试题中融入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全面考查了考生的综合能力,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应用创新意识。试题贴近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让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更符合考生的水平,促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的意识。应用题情景丰富,贴近考生和生活,体现了数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总体来说,2017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全面地考查了数学基本知识,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试题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体现了“以能力立意”,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 2.平面几何知识仍然不能忽视 2017年新修订的高考考试大纲中,数学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高考前各方对“数学文化”内容的备考尤其关注。不过,许多学校高三教师没有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对高考命题的影响没有进行评估,因而考生表现出来的解题思想、解题思路、解题过程问题还是存在诸多问题。此外,选考内容的3选1改成2选1。从今年的2选1试题来看,4-5的第一小问比较容易解答,相对更容易拿分,后面几年的高考2选1的问题值得深入的关注和研讨。另外,删除了“4-1平面几何选讲”,并不等于不考平面几何知识,今年的文理科第19题,主要考查空间中的点、线、面的关系,考查考生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及逻辑推理的综合能力。 2018英语复习建议 1.英语试题素材多源于外文网站从2017年的高考全国卷英语试题看,一些特点值得关注。比如越来越注重语言基础,突出英语能力。试题的语言素材以语篇为基础,体现了新课标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使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社会情境中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并且,今年的试题素材语言地道,原汁原味。非谓语句、定语从句等频频出现,语篇中的长难句,是熟词生义,以及词性活用等现象较为普遍。值得注意的是,凡是利用构词法可以推测出词义含义的词汇,在高考中不作为生词加以注解,对考生词汇要求较高。 2.高考中这些错误要避免纵观近年高考,考生在英语卷答题中表现出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较强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听力方面,听前不会审题或审题不仔细,导致答非所问;听的过程中不会做简要记录,以致漏掉关键信息;因词汇积累不足而对语境、数字、地名、人名不够敏感。阅读理解方面,整体把握文章主旨欠妥,联系上下文、逻辑思维能力欠佳,相关的文化知识欠缺,缺乏有效的解题方法,因解题信息定位不准或答题缺乏依据而凭感觉答题,因对所能捕捉到的信息缺乏充分的理解而导致答案断章取义。完形填空方面,应对考纲词汇掌握不好、逻辑思维能力及解题技巧缺失、不理解文化内涵、中文思维严重等,导致解题时脱离文章主题,不能依据上下文解题,答案出现主观臆断或定势思维现象。语法填空方面,因语言知识不扎实或粗心大意,不能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有效提取并运用相关的语法及词汇知识。短文改错方面,因不熟悉考点、查错纠错能力薄弱导致不能正确解错。书面表达方面,因审题不仔细导致遗漏要点或要点未充分展开,表述不切题,中式英语或语言错误多。 3.英语备考可以“三步走” 要打赢高考这场战役,需要寻找并确定有效的“战术”,即备考策略。高考评卷专家们,也给出了英语具体的备考策略。第一阶段完成高三学习内容,也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完成的内容,以教材为蓝本,重点复习和掌握词汇的用法,训练阅读方法,把任务分解到每一天,进行听力、完形、阅读、写作的训练,过好词汇关,因为阅读能力的高低与词汇量的大小呈正相关。词汇过关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3500个考纲词汇和360个常用短语的识记;第二步,架构重点词汇或高频词汇的知识框架,如一词多义,熟词新义,一词多性,词性转换,构词法等;第三步,熟悉重点词汇的考查重点,并在语境中运用和掌握。第二阶段也就是一轮复习,系统全面复习高中课本知识和语法知识。完成高一高二课本的复习,主要任务:选好教辅材料,进行重组和整合。以词汇、句型,语篇,语法归类复习为主,精讲多练。每一单元以抓“双基”为主,从词汇的词形转换,重点短语,重点句型、句子翻译,话题写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训练,把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进行比较、重组、总结,梳理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网络,掌握语言规则,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第三阶段完成六个题型的专题复习,查漏补缺,并强化高考题型训练,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主线是突破考点,突出主干知识的综合能力训练,理顺高考所涉及的重点项目,逐步培养应试技巧。 2018物理复习建议吃透高考真题,重视基础题型,减少细节失误 2017年物理考题的难题偏多,容易题没有,整体情况偏难。试题在考查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更多的侧重了推理能力,计算能力、探究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此外,要研究物理真题,了解高考题型特点,命题意图、测试能力要求等,以便确定复习的重难点。高考试题并不回避近几年的考点,相反有的考点年年考,形成所谓的高频考点。例如摩擦力、匀变速直线运动、共点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同时涉及动生与感生的电磁感应现象等等。还有3-3的计算题考玻意耳定律,3-4的计算题考光的折射、全反射等。可以用高考真题或改编后的试题进行限时训练,吃透必考点,找准大热点。一份高考试题是中档题居多,在难题当中也有基础的部分,平时的训练题也是如此,要尽量减少这些基础部分的失分。例如今年的全国三卷第22题,考弹簧秤读数和平行四边形作图,这是很基础的知识,只要考生敢于操作、认真操作,是能够拿到分的,但很多考生嫌做图麻烦直接跳过,不少考生做了也是马虎读数、草草作图,结果白白丢掉这样的基础分。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重视拿基础分,不能以损失基础分来换取难题分。最后,必须尽量减少细节上的失误。例如今年三卷理综的第24题,考查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题目不难,但约25%的考生答题却得0分,很多考生懂得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并列出式子,可惜不注意细节,不用题给的符号表示磁场和速度,把本应能得的分白白丢掉了。 2018化学复习建议 1.研究《考试大纲》,复习要有策略化学科相对以前的《考试大纲》,不仅考试内容发生了变化,删除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模块,而且在知识点的考查上有不同的要求,考查点有删减,如必修教材,删除4处,新增14处,替换15处,选修教材,删除3处、新增10处、替换6处,这个变化是多年来从没有过的,如果老师和同学们没有把握好高考考纲这些变化,就不能掌握高考复习的方向,会走很多弯路。高考试题是《高考大纲》的具体体现形式,大量高考试题的集合更是对《高考大纲》要求最直接和最完善的体现,只有认真研究高考真题,对比高考真题,归纳高考真题,才能把握高考到底考什么,怎么考,必考点是什么?高频考点是什么?每年的主干知识和主干内容都有哪一些等等。 2.化学复习分为三轮:一轮复习要对高考题进行分类,把相同考点编制在一起练习,对高考化学题型、赋分,考查内容有基本认识,熟悉高考题的重点、热点,从研读标准答案中感悟答题关键技巧。一轮复习的重要性,是其他复习不可替代的,抓住了一轮复习,就抓住了高考化学复习成功的一大半。因此一轮复习一定要在内容上全面无漏,策略上艺术精细,避免粗犷。二轮复习中对高考题重新分类,按选择题、化学反应原理题、化学工艺流程与无机综合题,实验设计与实验探究题进行强化限时训练,培养快速答题的能力。最后还可对高考题进行变式演练,达到能举一反三,知一题会一类的能力。还应按高考题型板块或高频考点板块设计专题复习,重在熟悉题型特征,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建立分析问题的系统思维,建立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三轮复习则重在“考、评、查、补”四字上下功夫。争取及时纠错,完善知识结构。 2018生物复习建议 1.三轮复习各有侧重生物的复习也是分三轮进行:一轮复习时,争取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力争每个知识点的复习能有一定的深度,复习时间也可适当的拉长(六个月左右)。二轮复习重在能力提升,在这一轮复习当中,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在知识理解,而应该构建知识结构,时间大约在一个月左右。三轮复习重点在熟识高考题型、提升解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在这一轮复习当中,要将近三年的全国理综1生物卷、理综2生物卷、理综3生物卷、海南卷、北京卷试题全部找齐,在恰当的时间里限时训练,熟悉高考题型,提升解题技巧。经过前三轮复习之后,进入5月上旬后,应注重查缺补漏和回归教材,可以尝试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填空训练。 2.要经常训练逻辑表达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尤其是2017年理综生物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学生常常在该类试题中得分较低,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学生分析问题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差,二是学生表达过程中的语言组织能力差,不能够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概念、原理、规律进行描述。任何能力都必须经过一定程度的训练才能得到良好发展,因此学生必须进行经常性的,有计划的训练。 3.加强深度学习 做到规范答题什么是浅层学习?就是大家一直讨论的知识记忆、理解、简单应用,那么什么是深度学习?那应该是对知识进行分析创造展开思维,简单的说,就是要进行问题探究和分析。例如2017年全国三卷理综生物第38题的第(1)小题,一个省只有五位考生得满分,绝大部分考生是0分。为什么?关于转基因过程,教材中陈述得非常清楚,很多老师让学生记住就行了。但是,如果仅仅是记住转基因过程,而不去深究转基因过程背后的“道理”,学生很难回答本题。此外,从历年的阅卷情况看,考生在答题环节不规范,不科学而导致的丢分比较严重,如审题错误(本要求选出正确的,却看成选出错误的;题干阅读粗心而导致理解错误等),错别字、学术术语不准确、字迹潦草不清、表述不完整等。如果考生在答题时能够避免这些方面,得分将会提高一截。 2018政治复习建议研究考题考纲,理论联系实际 2017年政治高考全国卷从选择题的得分情况来看,考生总体上在经济生活部分的选择题正确率比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要低。但考生在生活与哲学部分的选择题做得较好,得分率较高。政治在复习备考时,老师和学生应该主动作为,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研究考纲,把准命题思路。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对考纲中能力的要求有系统、全面和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在备考的过程中,往往老师对能力的要求很清楚,但学生对能力的要求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从而造成学生总是被动地应考,而非针对考纲中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在平时的备考过程中结合能力要求训练自己。第二,研究考题,关注基础性和综合性,聚焦逻辑思维培养。老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对考题的研究,尤其是把握答案的组织和设计特点,这样可以提升考生书写答案的能力,同时这有助于考生深度学习的能力,提升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三,研究教材,遴选和突破核心知识。对教材的研究和把握程度,决定了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因此,必须要研究教材,遴选核心知识和构建核心知识框架,有重点的突破知识瓶颈。最后,思想政治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艰巨任务。因而,关注事态发展,关注社会发展的趋势,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 2018历史复习建议着力训练5种能力,关注历史热点问题 2017年高考全国卷的历史成绩主要集中分布在30分到79分这个区间段,高分段的学生还不是很突出。高三的历史复习备考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一开始就要制定好计划,从而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忙乱性。在高三复习备考时建议分三轮进行。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过好知识关,巩固基础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在这个阶段,要注意查漏补缺,弄清概念,弄清易错易混点。第二轮复习的目的是综合复习,围绕考点,突破难点,强化训练,提升能力。突出重点和主干,突出高频考点,重点提升能力,尤其是解读材料、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轮复习的目的是紧扣热点,强化应试,提升技巧,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提升能力。具体要求是注意回归课本,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答综合问题的能力。根据高考历史中学生失分的原因,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下面的训练:第一是加强对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第二是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第三是加强答题方法,特别是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的训练;第四是注意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第五是落实好限时训练,提高解题速度。 “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社会问题为素材”是高考历史命题的核心思想。针对历史命题这一特点,在平时的历史复习中, 应该适度的关注热点问题。就历史学科而言,有两个关系必须要处理好:第一,历史学科有自己的主干知识,要把握好主干知识与热点问题之间的关系;第二,历史学科的对象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不可能直接地考现实问题,主要是通过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去折射现实问题。历史的热点问题,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对现实与社会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思考。如关于全球化、区域化、一体化的思考,关于近代化探索的思考等。二是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用历史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看待现实问题,明确自身的责任。如中美关系及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等。三是政治、地理问题的历史交融。三科知识的有机结合,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水利工程问题、与中国和世界的热点地区有关的历史问题等。这方面在高考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即以当前国内、国际重大时事为突破口,把热点问题和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有机结合,考察相关的历史主干知识,折射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2018地理复习建议 “必修选考、选修必考”,要摆脱答题模板 2017年地理全国卷平均分为51.08分,人数最多的是50~59分分数段,约占考生总数的26%,其他分数段的考生以此为中心向高分段和低分段递减,90分以上为17人,最高分96分。从考生做题的情况看,得分较高的题目往往是考查基础性知识,或者对能力的要求不高,或者是设问角度常见、考生训练娴熟的题目。而考生失分主要集中在下列的考点与题型中:知识盲点、陌生题型、对知识储备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高的题目。 2017年全国三套卷的地理试题增强了基础性考查,尤其在Ⅰ卷选择题部分表现明显,但从考生得分情况来看,基础性考查的题目得分率参差不齐。可见,基础性题目提分的空间很大,夯实基础将直接影响到当前考试的分数。实际上,扎实的基础也是解答高能力要求考题的基石。当前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立意的主旨是强化学科思维能力考查,这类考题往往涉及到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知识储备、信息提取和综合思维等诸多方面的考查,如果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不扎实,考生在面对这类试题时也难以考出好成绩。此外,面对第Ⅱ卷中创新设问形式的题型考生审题能力弱,这已严重影响到了大多数考题的得分率。学生要找准中心关键词,关注限定性条件或修饰词去理解题意。只有通过多次反复训练,才有可能突破审题能力弱的问题。 2017年的第Ⅱ卷考题中,很多都采用限制性条件下的创新设问形式,目的之一就是规避近年高考地理的模板式答题情况。而面对新的设问方式,许多考生答题要么是按照一贯以来的答题模板作答,要么是答题思维逻辑链不清晰,语言表述混乱等,很难拿到高分。在复习起步初期,考生建立答题模板是必要的,但随着复习的推进,培养在答题模板的基础上,运用地理知识与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纵观今年全国卷试题,考题模式呈现“必修选考,选修必考”的特点。必修选考,指限于文综卷地理考题的篇幅,考查的知识点是无法全面覆盖所有核心主干知识的;而选修模块则不同,每个模块内容肯定有10分的题量,谓之“选修必考”。从复习实效的性价比上看,在选修内容上适当着力是必须的!在地理复习整体布局上:两个选修模块都应对等重视,全面覆盖,精选精讲,训练强化。学生在两个选修模块中,依据个人的兴趣与专长去选择主攻模块,并原则上固定下来,临考时切忌随意变换选做题。

223 评论(13)

百变粉豹子

2018英语作文出什么,我们是无法预知的,不过英文作文没有猜测的必要,因为都不难,多积累词汇常用的就行。

280 评论(12)

多多吃多多评价

中午还是阳光明媚的好天气,食堂阿姨种在花坛里的向日葵正仰着头对太阳微笑。知了藏在树叶缝里大声叫嚷着“热、热、热!”教室里的吊扇不紧不慢的转着,好像它也热得没有了力气。蓝天上不多的白云在微风的鼓舞下,不断变换着模样,一会儿像一朵棉花糖,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匹飞驰的骏马……可是下午第一节课刚结束,蓝天上的白云就被乌云吓跑了,而且是大片大片的乌云,好像特意从四面八方赶来开会似的。同学们看到这番景象后,有的高兴地欢呼着:“耶耶耶!终于要下雨了,终于要降温了!”有的同学则满脸忧愁,眼看还有一节课就要放学了,没带伞可怎么回家啊?还有的同学在讨论着,大雨究竟什么时候才会下,雨后会不会出现漂亮的彩虹呢?

98 评论(11)

大力非水手

从话题角度来看,和往年一样,社会类和教育类仍然是主要考查话题分别占到11次和6次,当然这里社会类的话题包括工作,生活,城市建设等,内容涉及多个层面,这也是数量偏多的一个原因;教育类包含学科教育, 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等一直是高频话题,科技类和环境类上半年考频正常,犯罪类和政府类考查偏少,各出现了一次。值得注意的是,新闻媒体考题一般出现在上半年,今年考频加大,上半年出现了2次。

截止到8月10日,大作文跟往年一样,仍然是同意与否类居多占到12次,其次是双边讨论类占8次,利弊分析类和原因措施类(报告类)各占3次,混合类占4次。

重点考题分析

Some people believe famous people’s support towards international aid organizations draws the attention to problems. While other think celebrities make the problems less important. Discuss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pinion. (2019/04/13)

4月13日考的这道题是整个上半年构思难度极高的一道题目,也是一道老题,很多有望上6的考生都因为这道题的构思问题,变成5.5分。有些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有一些偏差,题目的意思是:名人对国际援助组织的捐助使得人们关注到问题,然而另一些人认为名人使得问题不那么重要。第一方面比较好理解,名人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使得问题得到关注,比如尘肺病对于大众来说不是很常见,是煤矿工人得的一种病,很多明星通过公益活动,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部分需要帮助的群体。另一方面,淡化问题的原因是大众或者粉丝只关注名人的行为而忽视问题本身,对问题没有后续跟进,也就最终解决不了问题。

The increasing use of technology in the workplace has made it easier for young people to get work and hard for old people.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2019/05/04)

这道题审题很容易跑偏, 很多同学把重心会放在科技让年轻人简单地获得工作,或者错误理解成科技让年轻人的工作简单化,忽视了后半句hard for old people。题目中含有并列关系and,需要两者都要提及,所以后面论证只证明对年轻人的好处是偏面的。

总而言之,上半年题目以老题重现居多,同学们还是要多刷机经,有可能就碰到自己写过的题目,下半年大作文犯罪类,政府类考题可能会增加,可以增加这两类话题的练习。另外,要注意审题常见的坑,乍一看不太懂的题目不妨多读几遍,不要贸然下笔。

203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