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85

白羊座小叔
首页 > 英语培训 > 芯片供求紧张英语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后颈伤痕

已采纳

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国内工厂的订单太多,芯片的需求量大增,而芯片行业的性质决定了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度提高产能。所以就造成了大面积芯片短缺的局面,不过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这种现象就会得到缓解。

芯片供求紧张英语

278 评论(12)

dp73711528

从手机厂商了解到,作为半导体芯片用量最大的市场,手机芯片正在处于“全面缺货”状态。有手机供应链人士表示,高通的全系列物料交期延长至30周以上。如何解决芯片紧张问题?

一、如何解决芯片紧张问题?

从技术角度看,手机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只为了通话而生的科技产品,各大手机厂商已经逐渐将娱乐影音、拍照拍摄等作为新一代智能手机的卖点。这要求手机具备更强的性能、更丰富的功能,对手机芯片的数量、性能、功耗、成本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都想要更高端的芯片,但高端芯片制造过程更为复杂,生产数量也更少。目前全球唯二能够生产5nm先进芯片的只有台积电和三星,低于5nm的芯片工艺更是台积电一家独大。面对如此之多的手机厂商,手机芯片产能早早就出现满载情况。

二、芯片交货周期已经严重到了要半年以上的程度 。

是因为车用芯片缺货,同步影响到消费电子芯片产业。据悉,关于近期产业缺芯问题,最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美国得克萨斯州寒潮问题,对几个占据了较大产能的半导体厂商造成不小影响;二是由于汽车行业缺芯,部分产能优先转移到汽车芯片领域,从而挤压了其余芯厂商芯片需求。整体来看, 半导体产业产能吃紧, 相关上下游厂商的供货进度都受到了不小影响。芯片缺货潮下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产品涨价。半导体晶圆、材料、芯片、封装、测试各环节均有厂商宣布产品涨价,涨价通知接踵而至。

三、芯片紧张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近期产业缺芯问题,最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美国得克萨斯州寒潮问题,对几个占据了较大产能的半导体厂商造成不小影响;二是由于汽车行业缺芯,部分产能优先转移到汽车芯片领域,从而挤压了其余芯厂商芯片需求。整体来看, 半导体产业产能吃紧, 相关上下游厂商的供货进度都受到了不小影响。芯片缺货潮下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产品涨价。半导体晶圆、材料、芯片、封装、测试各环节均有厂商宣布产品涨价,涨价通知接踵而至。

220 评论(10)

烈焰雪花

[汽车之家 资讯]? 近日,关于“全球半导体芯片供应紧张,12月以来多家车企陆续被迫停产”的消息铺天盖地而来,引起汽车产业上下的极大关注。受此事件影响,或将导致车企无法完成既定生产任务,被迫面临停产危机。这是否意味着消费者所购买的车辆,将无法按时交付,等车之路变得遥遥无期?

那么,现实情况真的如此吗?为了了解当下部分汽车品牌真实的产能状况以及经销商库存情况,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就消费者关心的“究竟哪些企业可能面临停产危机?”、“购车过程中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经销商真实库存情况如何?”等问题进行解答。

30秒阅读全文:

1、随着芯片的相关技术不断升级,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家电、通信基站等多点开花,驱动芯片需求愈加旺盛。今年受到疫情在全球肆虐的影响,导致东南亚芯片组装工厂被迫停产,与此同时,芯片供应也进入到紧张的状态; 2、目前芯片产能严重不足,将直接影响ESP(电子稳定程序系统)和ECO(智能发动机控制系统)两大模块无法生产。据了解,该模块的国内主要供应商是大陆集团和博世。而目前,几乎可以说是乘用车领域的标配项了; 3、一汽-大众、上汽大众被爆工厂因芯片供给不足而停产,对此官方进行回应“仍在正常生产”; 4、三家企业经销商库存实况调查,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广汽本田多款热销车型均有现车,部分车型还可享受优惠。

● 消费者买车会有影响吗?

有报道称,停产风波率先波及的便是大众汽车品牌,包括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随后广汽本田也被爆出,“因为芯片供应不足导致小车产量受限,部分车型断供。”车企面临停产,最主要原因是芯片供应不足,特别是高端半导体芯片。

对此,一汽-大众向媒体回应:“目前旗下大众品牌、奥迪品牌和捷达品牌仍在正常生产,未受到影响。”而上汽大众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企业生产正常。

基于这样一情况,我们针对北京部分经销商致电询问,了解当前大众品牌、本田品牌部分经销商的库存情况。

从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一汽-大众部分经销商目前库存较为充足,如迈腾、高尔夫、探岳等车型各家店均表示现车充足,可方便消费者前来选购。上汽大众品牌旗下朗逸、帕萨特、途昂、途观L等也有部分现车。此外,邻近年底,上汽大众经销商店内还提供大量的优惠活动。

『广汽本田皓影』

广汽本田经销店内,目前飞度、雅阁、皓影、缤智均有现车,消费者进店可快速提车。而关于品牌或因为芯片供给不足面临部分车型停产一事,上述几家品牌经销商销售人员均表示不清楚。

此外,我们也了解长城汽车的生产线也保持正常运作,并未出现因芯片告急导致产能不足、停产等问题。不过,仍需警惕的是,当前芯片的供应能力不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排除后续可能会对全球汽车厂商会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选择提前实施购车计划。如果,车企出现因芯片告急而产能不足等情况,不排除会面临购车等待的情况。

● 芯片为何产能告急?

当前,随着芯片的相关技术不断升级,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家电、通信基站等多点开花,驱动芯片需求愈加旺盛。在消费性需求持续升高下,市场供给出现严重吃紧。不仅是汽车产业,在其他产业也出现供需不平衡的状态。

在这其中,便有我们熟知的苹果手机,自苹果12系列上市以来,便开启一系列的饥饿营销,消费者只能通过预约才能订购新手机。虽然这是苹果对于新品上市的一贯“套路”,但从另一层面来看,无论是苹果还是非苹手机,普遍使用大量使用OLED屏幕,使得其中NOR芯片的需求大增。

但现实情况是,今年受到疫情在全球肆虐的影响,导致东南亚芯片组装工厂被迫停产,与此同时,芯片供应也进入到紧张的状态。要知道,一颗完整的芯片制造流程包括芯片设计——晶圆代工——封装测试,而疫情让本就产能有些紧张的芯片制造变得更加雪上加霜。

一旦芯片产能告急,这将直接影响ESP(电子稳定程序系统)和ECO(智能发动机控制系统)两大模块无法生产。据了解,该模块的国内主要供应商是大陆集团和博世。而目前,几乎可以说是乘用车领域的标配项了。

据报道,台积电、联电等晶圆代工厂第四季订单已经全满,明年上半年先进制程及成熟制程产能已被客户全部预订一空。而国内晶圆代工厂如华润微、士兰微等8寸及8寸以下产能也是满负荷运作,中芯国际三季报显示:公司各厂都满载运营,三季报产能利用率达97.8%;预测第四季度在40纳米等成熟制程的产能缺口依然较大。

同时,近期车载芯片需求的释放,进一步导致晶圆代工厂产能的吃紧,芯片交期将再延长2-4周时间,部份芯片交期已长达40周以上。

据了解,由于全球半导体芯片供应紧张,目前已经有汽车芯片厂商开始涨价。日前,一封关于汽车芯片厂商龙头NXP(NXP Semiconductors,简称:恩智浦)的涨价函显示:10月26日,恩智浦向客户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恩智浦面临产品严重紧缺和原料成本增加的双重影响,决定全线调涨产品价格。

● 芯片告急,对汽车产业有什么影响?

如果说电动化是打响汽车革命的上半场战役,那么下半场则取决于智能化。尤其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正式发布,国内已经进入了汽车智能化时代。

在这其中,不可或缺的便是车规级芯片,即汽车用芯片,是适用于汽车电子元件规格标准的芯片。此类电子元件被广泛应用在汽车部件中,其中包括多媒体娱乐系统、智能钥匙、自动泊车系统、发动机和变速箱控制系统、安全气囊、驾驶辅助系统、电动助力转向、ABS、电子稳定性系统(ESP)、行人保护、胎压控制、电动车窗、灯光控制、空调系统、座椅调节系统等。尤其在智能驾驶系统中,处理芯片是一个最关键的部件,它的性能直接影响自动驾驶系统的好坏。

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受制于这部分产能的影响,虽然当前车企仍能满足消费者的部分购车需求,但不排除当产能出现严重供给不足时,车企或被迫面临停产危机。

力积电董事长黄崇仁表示,由于疫情开始趋缓,明年上半年是百业待兴,加上5G、AI等应用持续推升,对半导体的需求只会更旺。芯片行业相关人士预估,基于客户的订单量来判断,其产能紧张的状况判断至少会延续到2021年第二季后,尤其针对半导体和封测产业,可出现“淡季不淡”的局面。所以,无论是零部件应用上还是整车企业也势必要引起重视,防患于未然。

全文总结:

如此看来,核心芯片的产能告急已经成为悬在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这不得不让我们为此保持高度警惕。虽然,当前产业情况可能出现芯片紧张的状态,但我们也不必过度紧张。一般车企及其零部件供应商会存有一些额外的库存零件,以保障产能的有序进行。目前来看,消费者也不用太过于担心。

当前,关于芯片的研发、生产、制造等工艺已经升级为国与国之间的技术较量。根据此前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475亿美元,而我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还不到150亿元,占比小于4.5%,与我国汽车产业规模在全球占比超过30%的差距巨大。据悉,目前自主汽车芯片多用于车身电子等简单系统,进口芯片的市场份额高达95%,与先进传感器、车载网络、三电系统、底盘电控、ADAS、自动驾驶等相关的关键芯片全部被国外企业垄断。

从这份数据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在芯片领域仍有待提升。在智能汽车发展的未来,今天的芯片告急或许只是一个预警,只有掌握芯片的核心技术,掌握芯片的安全,才是掌握智能汽车的未来。(文/汽车之家 李娜)

241 评论(15)

八点了解

之所以发生大面积的芯片短缺,个人认为一方面是因为材料,特别是芯片的生产原材料上涨导致的,另一方面也有疫情方面的因素,此外,也涉及到一些其他国际上的贸易纠纷等问题,个人认为一方面是因为材料,特别是芯片的生产原材料上涨导致的,还有就是半导体的全球短缺--为大规模数据中心、现代汽车和无数数字设备提供动力的芯片--已经搅乱了全球制造业,预计不会很快结束。然而,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因为芯片行业的不同部门将继续以不同的方式受到短缺的影响。

337 评论(10)

吃货高老师

现在芯片市场短缺,不过是五种原因造成的:

1,美国的制裁打破了全世界芯片供应的节奏。本来全世界芯片供应是正常的,没有什么芯片短缺。美国制裁,比如制裁华为,华为就需要赶快备货,大量订货,这样全很多产能都被华为占据了,这就会让一些芯片的正常生产无法进行。后面再调过来,又会有很多问题。

2,疫情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些芯片企业的正常开工和运行。

3,美国的大雪也造成了一些企业正常开工。

以上这些情况影响全世界芯片供应的影响不超过10%,应该是5%-10%之间。后两种情况却造成了更大的影响。

4,市场压力造成生产企业大量备货。我自己就早在去年就看到芯片供应要出问题,要求相关同事关注。生产商在多环节从原来不库存芯片到增加备货,有的企业备货达9个月之多,这平均下来,增加了30%的芯片需求。

5,炒家入场。看到芯片短缺,市场要进入短缺阶段,一些炒家也增加了芯片的囤积,这些芯片囤积也增加了10%的芯片需求。

所以原来可能有10%的供应影响,现在芯片的缺口达到50%左右,这就造成了芯片的极度紧张。而对炒家来说,一定要把芯片紧张的舆论造起来,结果是芯片大涨价,这样才能赚大钱。其实市场上的芯片供应并没有减少多少,这些芯片不是正常的到了生产领域,而是压在仓库里。

芯片短缺一定会在未来的半年到一年时间里成为芯片供过于求。这些芯片压在库里,需要占压资金,厂商的芯片多了,产品销售并不增加,就会不再进货,炒家如果芯片出不去,不可能当饼干吃,就会降价出货。一过临界点,芯片市场价格就会崩盘。

相关知识

指甲盖大小的芯片是智能手机或电脑的“大脑”,上面有数不清的晶体管。1947年,物理学家肖克利与人共同发明晶体管,被媒体和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电子工程师霍夫:晶体管的发明是一个重大进步,它使电子设备更省电、体积更小。

数千万的晶体管集成在一张芯片上,晶体管越多,芯片的性能就越强大。事实上,在晶体管被发明出来后,研究人员在不断给它瘦身,如今已缩小到了纳米级别,为的就是能在一张芯片上集成尽可能多的晶体管。

硅是芯片最重要的基础材料,是地球上第二丰富的资源,但更多以二氧化硅,也就是沙子的形态储存在地球上。制造芯片,首先要从二氧化硅提炼出高纯度的硅晶体,制成硅锭,再切割成薄脆的圆盘形状,抛光后形成晶圆,相当于芯片的“地基”。

而接下来在晶圆片上进行光刻,被视为芯片制造的最关键步骤之一。艾司摩尔公司副总裁丹尼·布朗:半导体光刻技术是终极点金术,是它把沙子变成了金子。

以紫外光作为“画笔”,光刻机把预先设计好的芯片电子线路书写到硅晶圆旋涂的光刻胶上,精度可以达到头发丝的千分之一。可以说,光刻工艺直接决定了芯片中晶体管的尺寸和性能。

而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又遵循着一个黄金定律:摩尔定律。该定律预测,随着技术进步,每隔18至24个月,芯片上能置入的晶体管数量就会翻一倍。芯片制程随之缩小,性能也会随之飞跃。

这就要求光刻机也必须随着摩尔定律,在芯片更新前,率先完成革新。如今,全球80%的光刻机都出自一家叫做阿斯麦的荷兰公司。

近年来,芯片业还盛传着一种“摩尔第二定律”,那就是芯片工厂的成本每四年翻一番,正因此,能够制造高端芯片的晶圆厂越来越少。芯片生产周期也比较长,平均周期达26周时间,要经过数千道工序。

可以说,半导体产业链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链,必须以合作的方式才能完成。供应链一旦受损,整个行业都会受影响。2020年10月,意法半导体位于欧洲的几个工厂发起大罢工。今年3月19日,汽车行业最大的芯片供应商日本瑞萨电子的工厂发生火灾,令原本紧绷的供应链再遭重创。

202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大陆最大的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被美国持续制裁,则更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芯片的产能紧张。

123 评论(11)

可爱谈心

扩大手机芯片的进口量,进口渠道多,尽量从多个厂商进口。其次是自主生产芯片,自主生产芯片是解决芯片紧张的根源。

258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