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瑟季候风
关于我国学校教育中从小就学英语是否合理的争论由来已久,个人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看。
一、英语专业不可能完全取消。从个人需求层次来看,语言首先是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的价值是不可能丧失的。部分行业仍然需要英语专业人才,比如,中小学英语教师、翻译人员(机器只能做低端的翻译,永远不能代替翻译文化)等。
二、可以减少全国的英语专业的数量。从社会需求层次来看,凭借单一语言工具作为生存技术手段,的确越来越困难。
一、从我国长远发展来看,学英语是不得不为,还将大力推行。
首先,英语是世界语。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中,会说英语、能以英语交流的国家约有175个。我国要走向世界,不能强迫别人学汉语,只能自己学英语。这样才能主动走到世界中心、走到世界前面。随着我国的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普及,学英语几乎是全民所需。
其次,我国现在虽然经济总量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人均GDP仍然只是发展中国家水平。而且,我国现在的科技水平与美国比较起来,至少要相差50年。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国科技发展仍然以模仿为主。尤其是基础理论水平的创新,我国几乎是空白。我国的创新都是基于技术层面的创新。所以,要学习和借鉴美国的先进科技理论,必需要精通英语。
再者,我国现阶段加大招商引资、出口等不不可少要用英语交流。而且我国现阶段对资源、科学技术、高尖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不得不学英语。
二、从个人发展层面来看,学英语也将是个人发展必需。
首先,只要学习层次到达本科层次,就不得不面对英语。本科开始进入专业化领域。现在无论哪个专业领域,几乎都要用到英语。大学使用的教材很多是我国领域专家编写的。但是我们认真学习就会发现,里面的专业名词、术语、理论的创建都是引用外国的。如果要真正领悟这些原理的内涵,还得去看原著。否则终究是皮毛。
其次,研究生要发表论文、查阅文献、学术交流等都离不开英语。一则是国际顶尖的学术刊物在国外,二则真正专业领域研究得深入的还是在国外。
我们爱国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还要自己清醒,看清自己的不足。努力学习,赶超别人,才是真正的爱国。
至于说机器翻译,在专业领域是行不通的,不是翻译本身的问题,而是专业术语的理解问题。机器无论如何达不到意会的程度。这就如两个人彼此心意相通,有时只要相视一笑就懂了。机器是不可能的。
再说回来,即使是普通场所的谈话。你不懂英语,请一个中间人做翻译,总是会感觉表达不通畅,隔着什么东西一样。哪有自己想说就说的痛快!
现在国际化流通越来越普遍,出国旅游、去外企上班、哪怕是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碰见外国人的机率越来越大。所以,会英语也将生活化。
会英语是发展趋势。不能说,现在普通打工不需要英语,就要求学校不开设英语课,那是短视行为。
语言与其他技术的区别就在于,语言只是交流工具,是一个人在社会立足的基础。要完全靠语言谋生会越来越困难。
一是会英语的人越来越多。那么仅靠英语来谋生,竞争就越来越大。这就如十几、二十年前,会开小车是一门职业技术,许多工厂、单位需要小车司机。但随着小车的普及,现在会开小车只是一种个人生存技能而已,职业范围大大缩小。
二是信息交流与传输的普及,使得机器翻译进入日常生活,在简单对话的情况下,足以应付。
当然,所有的普及必然是低端的。要想以语言来作为职业必须进入到高端层次。就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英语非常精通。
所以,英语专业的数量可以减少。专业英语分散到各个专业中去必修。
小墩子921
英语,作为三大主科之一,一直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也是大部分学生躲不掉的“噩梦”!近几年,随着国家不断地针对教育领域提出改革,也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开始关注教育,对于国家推行的政策,发表个人意见,其中就包括对英语这门学科存在的争议。英语,对于我国的学生而言是小语种,虽然学生想要在中、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离不开英语的功劳,但离开校园后英语的实用性,着实让学生开始质疑学习英语的意义。2022年中小学的新政策,或将英语改为副科教育部传出消息,2022年针对中小学的新政策,或将英语改为副科,此消息一出,迅速引起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重视,要知道作为一门语言,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简单的例子,作为我国的母语,汉语是学生从出生就开始用到的,即便还没有进到学校接受系统化学习,因为身边的人都在说,也在为学生学习语文打基础。但英语不同,能够无障碍从小让孩子成长在中英双语环境下的家庭,可以说非常少见,即便家长努力创造条件,打下一定的经济基础,把孩子从小送到双语幼儿园。在上小学后,一直在国际学校上学,因为周围的环境用汉语更多,所以学生想要在英语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非常困难,更何况大部分学生还是在学习“哑巴英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老师和家长过于在意学生的分数,只要分数高,死记硬背也是可以的,自然对英语这门小语种的学习,就失去了作为主科存在的意义。虽然为了学生今后的发展,学习英语还是很有必要的,但将英语放在主科的位置上,着实让学生很难信服,所以才会建议将英语改为副科,并且相应地提高语文在学科中的位置。英语改为副科,呼声也越来越高大部分学生和家长,一致要求国家教育部取消英语主科的位置,实际上有很多原因,并且每一个原因都有相应的依据,也让取消主科位置这件事,变得有迹可循。其一,大部分学生只是在普通家庭中成长,在双减政策实行之前,家长为了不让孩子的英语成绩落下,自己又辅导不了,只能咬紧牙关承担补习英语,所产生的高昂补课费。然而在双减落地后,学生补习英语“无门”,让这部分家长更加担心和焦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的英语成绩直线下滑,面对英语占有的主科分数,也将成为“拖后腿”的学科。其二,英语的学习难度太大,作为一门小语种,从语言逐渐规范,到成为全球通用语言之一,英语中含有的文化和学识,是小小年纪的学生领悟不到的。然而一味地追求分数,使得学生即便取得优异的成绩,却完全体会不到学习英语的价值和意义,甚至将英语当作“羁绊”,阻碍了学生实现梦想的脚步。其三,英语的实用性差,除了那些英语专业毕业,或者想要出国留学、旅游、工作的学生,基本上离开校园后,再也用不到英语了,十几年的学习一朝就被舍弃。对学生而言过于残忍,毕竟学生在学习英语这条路上,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完全可以用来提高其他学科的分数,也不至于因为英语成绩差,最后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既然还要学习英语,就争取做到更好学习英语也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对英语的天赋更高固然重要,但学生后天的努力,也能激发出学生内在的潜能,只要掌握好学习方法,也能更加轻松地提高英语成绩。首先,学生想要学好英语,就要不断地扩大对词汇的储备量,也就是最常见的背单词,当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足够多时,即便在学习英语中出现陌生词汇,也能根据上下句大致了解。再者就是学生要尝试着张嘴说英语,哑巴英语只能应对考试,却不能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转换成个人能力,并且对于知识的掌握,基本上都是短期记忆。所以想要有效地提高英语成绩,还是要结合日常生活,将所学的英语知识,投入到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且反复地练习,是对学习英语最大的帮助。总结:现阶段英语还是以主科的形式存在,这对于学生而言,依旧要面对学习英语中带来的困难,当学生在学英语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要先想着放弃或抱怨,可以尝试着换一个角度重新学习。今日话题:你认为将英语改为“副科”有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