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到底2011
★1.it's as good as a chocolate teapot 直译:好得像巧克力茶壶 成语意【尽善尽美,天衣无缝】2.it wouldn't do it for all the tea in China 直译:所有的中国茶都无需再加工。成语意【浑然天成,无需雕琢】3. He got egg on his face 直译:他被人鸡蛋甩面。成语意【没脸没面,丢人现眼】4. He's a bad egg 直译:他是个坏蛋 成语意【头顶长疮,脚下流脓,坏透了】5. He got egg on his face 同36. To be pie-eyed 直译:烧饼眼 成语意【势利眼,鼠目寸光(只能看到眼前利益)】7. To have a finger in many pies 直译意:要想将一个手指放在很多馅饼中,成语意【脚踩两只船】
janjan3344
2018专八成语的翻译技巧
成语(idiom)既是一种结构固定而凝练、内涵丰富而深刻的语言现象,也是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在人们所使用语言中的体现和反映。汉语和英语中都含有丰富的成语,在汉语中,成语指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定型的词组或短语,常为四字短语,而在英语中,成语是词组,其含义不同于其中单词的含义,是不能明显地从构成其成分的单词的含义中找到其含义的词组和句子,必须从整体上进行理解。
一、英汉成语的相似性
两个基本特征:
1、语义的统一性或整体性:一条成语所表达的是一个整体的意思。
2、结构的固定性或定型性:成语的词序结构一般不能随意更改或颠倒,也不能随意增减词,或者任意使用其它的词来替代某个词。
按照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的语法功能和结构成分来分析,汉语成语可以分成动词性、名词性、形容词性和副词性成语等四大类。英语成语也包括这四大类。
二、汉英成语表达差异溯因
(一)生存环境的差异
成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二)习俗差异
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汉语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成语大部分都没有贬义。比如,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等。
(三)宗教信仰方面
与宗教信仰有关的成语也大量地出在在英汉语言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Go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
三、成语的英译策略
1.直译(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译者在英译汉语成语时可以采用直译法)
1)相同的成语:
来得容易,去得快Easy come,easy go
趁热打铁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2)相近似的成语:
挥金如土spend money like water
破釜沉舟burn one's boats(都源于军事家的策略)
3)隐含意义很明显的成语:
雪中送炭to offer fuel in snowy weather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even the dog swaggers when its master win favour
2.意译(汉语成语具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很多情况下载译语中难以用直译法再现,为了确保译文读者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我们常常采用意译手法)
不测风云Something unexpected may happen any time
开门见山 come straight to the point
3.套译法(套用译语中某个与汉语成语相似的成语来进行翻译的方法)
1)两个成语的字面意义和蕴含意义基本一致
浑水摸鱼 fish in troubled water
2) 两个成语的比喻形象有所差异,但比喻意译基本一致。
笑掉大牙 laugh off one's head
4.加注法(在译文中添加读者理解成语所需的文化信息和背景知识,其特点在于技能保留成语的比喻形象和文化蕴含,又能确保译文容易为译语读者所理解接受)
东施效颦 Dongshi imitating Xishi, (Xishi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ccident kingdom of Yue)
四、结语
通过对以上四字格成语的学习,我们得出,四字格不能简单的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翻译,而使应该采取更多元化的方法去翻译出更符合英语习惯的四字格成语,同时在中文上也更加贴近四字格成语所包含的内容。
cHeN&Li$Li
一、运用视角转换进行形象的替代在成语翻译上,视角转换是汉英跨文化理解和翻译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它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形象的替代上。
1. 借用不同的喻体与说法。成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是人们在长期实践认识过程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结晶,是修辞手段运用比较集中的语言。
汉英成语修辞各有特色。既有共通之处,亦有其各自的特性。
找出其异同,融会贯通其本意,对于掌握翻译实践中灵活采用对译的方法,借用不同的喻体与说法都不无好处。例如:鹤立鸡群(like a peacock in the barnyard)一模一样(like the o peas in the pod)鱼米之乡(a land of rice and fish)守口如瓶(as dumb as an oyster)在借用不同喻体和说法的方法中还可分为两种情况:(1)汉英借喻词不同。
胜券在握(to have the ball at one's feet)胆大妄为(to rush in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nd)(2)汉语是明喻而英语是暗喻或直述。暴跳如雷(to hit the ceiling)巧舌如簧(to have a oily tongue)2. 借用英语中的原有类似说法。
汉语中有些成语的含义与英语中的一些熟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译各有情趣。(1)说法基本一致。
下面是一些汉英成语含义对等的情况,此时翻译时可直接借用。轻如鸿毛(as light as a feather)如出一辙(to cut from the same cloth)(2)说法类似。
欲速则不达(more haste, less speed)一帆风顺(plain sailing)(3)汉英对应说法的跨文化理解和翻译。杀鸡取卵(to kill the golden goose)命中注定(be in the cards)二、直译和意译法在汉语成语英译中的运用但在很多情况下,借用毕竟是有限的,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5653837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最常用的直译法和意译法。
1. 直译法。成语的翻译要注重民族性。
成语经常使人联想到该民族的一些特定的历史、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等状况。汉英成语的对译可以使译文地道,但同时也使译文失去了原文中的语言特色和情调。
所以还应该尽可能的直译以保持汉语的民族特色,同时还可以起到推广汉语文化的作用。那些形象生动易懂的成语可以采用直译,使读者一目了然易于接受。
异口同声(with one voice)一见如故(at our first meeting it is lie old times)芸芸众生(all living beings)缘木求鱼(to climb up a tree to catch fish)2. 意译法。有些通俗的成语若采用直译则无从翻译,所以只能采用意译。
如下例:风平浪静(be right up and down)不辞而别(to take French leave)塞翁失马,焉知非福(A lose may turn out to be a gain; You can see good in bad.)采用意译法时有时也可以加注,使译文意思更加清晰。盲人瞎马(A blind man on a blind horse――rushing ahead only to disaster)守株待兔(stump watching――a waste of time)三、在行文翻译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的行文翻译中,在成语不是孤立的情况下,就应结合上下文,根据行文的具体情况出发,寻找最佳的译文。
1. 形象喻义只取其一。下面以具体例句来分析。
“耳边风”一般用其喻义,宜于意译,直译不易达意。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边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红楼梦》第八回) …but let whatever I say go in one ear and out the other. You jump to obey her instructions faster than if they were an Imperial edict.但如果上下文要求字面义则必须直译。
说话是耳边风,错点不打紧,写在纸上,却使我很踌躇。(鲁迅《门外文谈》)As the spoken word brushes past your ear and is gone, *** all inaccuracies do not matter; but I hesitate to mit these to writing.2. 形义参半,有时可以只译成语的部分形象,另外再点明一下它的喻义,构成形义参半的译法。
晴天霹雳 like a bolt from the blue
浑水摸鱼 to fish in the troubled water
轻如鸿毛 as light as a feather
空中楼阁 castle in the air
破釜沉舟 to burn the boat
如履薄冰 to be on the thin ice
守口如瓶 as dumb as an oyster; as silent as the graves; as close as wax
一贫如洗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健壮如牛 as strong as a horse
To make a noise in the world-----名噪一时
/make+a+noise+in+the+world/
wake a sleeping dog-----招惹是非
/wake+a+sleeping+dog/
成千上万
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解释】形容数量很多。
【出处】老舍《神拳》第二幕:“做假事骗得了几个人,骗不了成千上万的人。”
【结构】联合式。
【用法】可用于人;也可用于其它。一般作定语、状语。
【正音】成;不能读作“cénɡ”。
【辨形】万;不能写作“方”。
【近义词】千千万万、不计其数
【反义词】寥寥无几、寥寥可数
【辨析】~和“不计其数”都形容数量极多。但~数量尚可计算;“不计其数”多得数不过来;所以“不计其数”表示的数量多。
《韩非子·喻老》:“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隐:有所暗指的话称‘隐’阜:土山这则故事的意思是说,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种鸟,三年不鸣不飞,但一飞便可冲天,一鸣便能惊人.后世遂用“一鸣惊人、一鸣、一飞鸣、冲天翼、三年翼”等比喻有才华的人,平时默默无闻,一旦施展才华,就能做出惊人的业绩.一鸣惊人:字面意思是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