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46

独角兽z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文亲戚关系图表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iss.w\^O^/

已采纳

一样的就舅舅叔叔什么的都uncle姨妈阿姨都什么的都aunt姥姥奶奶都garemother爷爷老爷一个其他都差不多

英文亲戚关系图表

238 评论(11)

Yun云2870

呵呵 这个答案流传很久了里面有几个不全的地方姨夫:姨的丈夫 ??????? 应该是叫 姨丈吧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这个老实说没听过) 我知道的称作 姨夫对妻子姐姐的称呼 姨姐姐对妻子妹妹的称呼 姨妹妹 也叫姨妹子对丈夫的哥哥的称呼 书面称呼为 大伯子 (当然叫大哥、二哥什么的都是没问题的)对丈夫的弟弟的称呼 书面称呼为 小叔子

153 评论(12)

周大侠go

你大婶是你父亲的弟弟的妻子注:来自百度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中国古代唐朝学者孔颖达对亲戚的注解为:亲指族内,戚言族外。 直系血亲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祖父的哥哥伯祖父(伯公) 祖父的嫂嫂 伯祖母(姆婆) 祖父的弟弟 叔祖父(叔公) 祖父的弟妇 叔祖母(婶婆) 祖父的姐夫、妹夫 姑祖父(姑公) 祖父的姐姐、妹妹 姑祖母(姑婆) 祖母的哥哥、弟弟 舅祖父(舅公) 祖母的嫂嫂、弟妇 舅祖母(妗婆) 祖母的姐夫、妹夫 姨祖父(姨公) 祖母的姐姐、妹妹 姨祖母(姨婆) 1、祖辈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 “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今通用。(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2、曾祖辈(1)曾祖:即祖父之父。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称“曾门”。(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3、高祖辈(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4、父母(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 “本生母”。(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 12 )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 13 )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5、与父亲相关的亲属(1)诸父、诸母:是对父亲的兄弟及其妻室的统称。(2)世父:对父亲的兄弟的称谓,现在更多的场合是称“伯父”、“叔父”或简称“伯”、“叔”。古人偶尔将几个叔父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分别称为“伯父”、“仲父”、“叔父”、“季父”。(3)伯母、叔母:是对父亲的兄弟的妻室的称呼。(4)从父:对父亲的叔伯兄弟可统称“从父”,又可分别称为“从伯”、“从叔”。(5)姑:对父亲的姊妹可称为“姑”(沿用至今),又可以称为“诸姑”、“姑姊”、“姑妹”,对已婚者一般都称为“姑母”、“姑妈”,与今不同的是偶尔也称“姑娘”。(6)姑父:对姑母的丈夫,既可称为“姑父”、“姑丈”,又可以称为“姑婿”、“姑夫”。(7)表兄弟:对姑母的子的称谓。(8)表姊妹:对姑母的女的称谓。6、与母亲相关的亲属(1)外祖父:对母亲的父亲,称其为“外祖父”(与今同),又可称为“外翁”、“外大人”、“家公”、“老爷”等。(2)外祖母:对母亲的母亲,称为“外祖母”、“外婆”(与今同),又称为“姥姥”、“老老”等。(3)舅:对母亲的兄弟,古今均称“舅”,在不同场合,可加上一些修饰或补充性文字,如:“舅氏”、“舅父”、“嫡舅”、“元舅”、“堂舅”等。(4)舅母:对舅父之妻的称谓。(5)姨母:对母亲姊妹的称呼,先秦时称为“从母”,秦汉以来则称为“姨母”,或称为“姨娘”、“姨婆”、“姨妈”等。(6)姨父:对姨母之夫称为“姨夫”或“姨父”。姨母之子女也称“表兄弟”、“表姊妹”。(无论是舅父之女、姨母之女,还是姑母之女,都可以以“表兄弟”、“表姊妹”相称,古人统称为“诸表”。)7、考妣“考”和“妣”在先秦时是对父母的异称,无论生死均可用。秦汉以来,父母死后仍可称为考妣,但生前不再称考妣,考妣只用来对死去的父母之称。而且,考妣不仅用来称死去的父母,死去的祖辈乃至更早的直系先辈均可用考妣相称(在先秦时则是对先祖的泛称)。8、夫妻(1)夫:或作“丈夫”,本是对成年男子的美称,但又用作夫妻之夫。“夫”加上其它附加成分的表示丈夫意的相关称谓很多,如:“夫子”、“夫君”、“夫主”、“夫婿”等。除此,还可以用“良人” 、“郎”、“丈人”、“君”、“老公”、“官人”、“汉子”等称呼丈夫。(2)妻、妻子:是由古至今对妻的最主要的称呼。在妻之前加上各种附加成分,还有“贤妻”、“良妻”、“仁妻”、“令妻”、“娇妻”等。除此,还可用“妇”、“室”、“君”、“夫人”、“娘子”、“浑家”、“内”、“老婆”、“婆娘”、“太太”等来称呼。9、与丈夫相关亲属(1)公:也称公公,对丈夫之父,古称为“舅”,也称为“公”、“公公 ”。这些称呼正是今天称丈夫之父为“公”、“公公”、“老人公”的前身。(2)婆:也称婆婆,对丈夫之母,古称为“姑”以及由“姑”派生出的“君姑”、“严姑”、“慈姑”、“阿姑”等。后又称“婆”、“婆婆”。(3)舅姑、姑舅:是早期对丈夫父母的合称。近者称“公婆”。此外还有一个常见的称呼是“姑章”,或作“姑嫜”。(4)伯叔:对丈夫的兄弟的称谓,与近代所称的“大伯”、“小叔”是一致的。(5)小姑:对丈夫妹妹的称谓。10、与妻子相关亲属(1)岳丈:是对于妻子之父的称呼,古代还有“泰山”、“冰翁” 外舅” “外父”、“妻父”等代称。(2)岳母:对妻子之母的称谓,或称为“丈母”。(3)姑、外姑:早期用来对妻子之母的称呼。(4)舅舅:对妻子兄弟的称呼,或称为“舅”、“舅爷”、“舅子”等,还称为“内兄”、“内弟”、“妻兄”、“妻弟”等。(5)姨:对妻子的姊妹的称呼,或称“大姨”、“小姨”,也称为“妻妹”、“内妹”。11、兄弟及与其相关亲属(1)兄:又称为“昆”。今天则可用“哥”来称呼兄长。有兄弟数人的情况下,称呼中必须表示出排行,或以数字为排行,或用伯、仲、叔、季这些排行常用语等。(“哥”,古代是用得十分广泛的称呼,可以称父、称兄、称弟、称子。)(2)嫂:对兄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嫂嫂”。(3)弟:是对与兄相对者的称呼。(4)弟媳:对弟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弟妹”。(5)侄:对兄弟的子女最常见的称呼,也可直接称之为“兄子”、“兄女”,或称为“从子”、“从女”、“犹子”、“犹女”。12、姊妹及与其相关亲属(1)女兄、女弟:古代对姊妹的称谓,或直接称姊妹为兄弟。“姊”又称“姐”,与姊相对者称为“妹”。(2)姊夫、妹夫:对姊妹的丈夫的称呼,也可称为“姊婿”、“妹婿”。(3)甥:对姊妹之子最普遍的称呼,还称为“外甥”、“甥女”、“外甥女”。13、子女及与其相关亲属(1)子:在古代是一个使用范围较广的称呼,秦汉以后主要用作儿子之称。自己之子可称为“犬子”、“孽子”、“不孝子”等,别人之子又可称为“令子”、“良子”、“不凡子”、“贤子”等。除此,还可用“男”、“子息”、“贱息”、“儿子”、“儿郎”、“儿男”等来称呼子。若有几个儿子则有“长子”、“次男”、“幼子”等称呼。(2)女:对女儿的主要称呼。对别人的女儿往往称为“爱”或“嫒”,也称为“令嫒”、“闺嫒”。(3)义子、义女:指不是自己生育的,而是收养的子女,又称“养子”、“养女”、“假子”。同时还有一个常见的代称“螟蛉”。(4)媳妇:对儿子之妻的称呼。最初只称为“妇”,后因儿子又称为“息”,所以子之妻又称为“息妇”,或写作“媳妇”。(5)婿:对女儿丈夫的称呼,或称为“女婿”、“子婿”、“郎婿”、“快婿”等。除此,女儿之夫还可以被称为“女夫”、“半子”、“东床”“令坦”。女婿到了岳丈家,除了岳父、岳母可以称“贤婿”之类,岳家一般人都尊称其为“姑爷”、“姑老爷”。(6)孙:对儿子的子女的称呼,或称“孙息”、“孙枝”。“孙”又分为“孙儿”、“孙女”,“孙女”又称为“女孙”。(7)外孙:对女儿的子女的称呼。女姓还可称为“外孙女”。

267 评论(12)

林麓是吃货

表一家族关系称呼对象称呼(称谓)对此自称对他人称其家族中人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人父亲的父母祖父,祖母孙儿,孙女令祖父,令祖母家祖父,家祖母父亲的伯(叔)父/母伯(叔)祖父/母侄孙儿/女令伯(叔)祖 父/母家伯(叔)祖父/母生(养)父/母父亲,母亲男(或儿),女儿令尊,令堂家父(严、尊),家母(慈)父亲的兄/嫂伯父,伯母侄儿,侄女令伯父,令伯母家伯父,家伯母父亲的弟,媳叔父,婶母侄儿,侄女令叔父,令婶母家叔父,家婶母兄(哥),兄妻兄、哥,嫂嫂弟,妹令兄,令嫂家兄,家嫂伯(叔)父的子女堂兄,堂姐堂弟,堂妹令堂兄,令堂姐家堂兄,家堂姐弟,弟妻弟弟,弟妹兄,姊、姐令弟,令弟妹舍弟,舍弟妹姊(姐),妹姊、(姐)姐,妹妹 弟,妹令姊,令妹家姊,舍妹丈夫夫子(或夫君),某某(单称名或字)妻,某某(单称名或字)某先生,(或尊夫君)外子妻子吾妻(或贤妻),某某(单称名或字)夫,某某(单称名或字)尊夫人,嫂内子(人)子女儿、吾儿 ,女、吾女父,母令郎(或公子),令媛(或爱)小儿,小女兄(弟)子/女侄(或侄儿),侄女伯(叔)父,姑母令侄,令侄女舍侄,舍侄女儿子的子/女孙、儿孙(或某某),女、孙女祖父,祖母令孙,令孙女小孙,小孙女侄儿的子/女贤侄孙,贤孙女伯(叔)祖,伯祖母令侄孙,令孙女舍侄孙,舍侄孙女丈夫的亲父母公,公婆媳(或儿)令公,令婆家公爹,家婆母丈夫的伯(叔)父/母伯(叔)父(翁), 伯(叔)母(或婶母)侄媳令伯(叔)父(翁),令伯(叔)母(姑)家伯(叔)父(翁), 家伯(叔)母(姑) 表二亲戚关系称呼对象称呼(称谓)对此自称对他人称其家族中人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人父亲的姐(妹)/姐丈(妹丈)姑母,姑丈侄(或内侄),侄女(内侄子)令姑母,令姑丈家姑母,家姑丈母亲的父/母外祖父,外祖母外孙,外孙女令外祖父,令外祖母家外祖父,家外祖母母亲的兄(弟),兄嫂(弟媳)舅父,舅母外甥,外甥女令舅父,令舅母家舅,家舅母母亲的姐(妹),姐丈(妹丈)姨母,姨丈姨甥,姨 甥女令姨父,令姨母家姨父,家姨母妻子的亲父母岳父,岳母子婿(或婿)令岳,岳母家岳,家岳母妻子的伯(叔)父母伯(叔)岳父,岳母侄婿令伯(叔)岳,令伯岳母家伯(叔)岳, 家伯岳母兄(弟)的岳父母姻伯(叔)父,姻伯(叔)母姻侄,姻 侄女令亲舍亲儿子的岳父母亲家翁,亲家母姻愚弟,姻愚妹令亲家翁,令亲家母敝亲家翁,敝亲家母姊、妹的丈夫姊(姐)丈,妹丈内弟(兄), 姨妹(姊)令姊(妹)丈家姊丈,舍妹丈姑(姨)家的兄嫂 表(姨)兄,表(姨)嫂表(姨)弟,表(姨)妹令表(姨)兄,令表(姨)嫂家表(姨)兄,家表(姨)嫂妻子的兄弟内兄,内弟妹(姊)婿令内兄(弟)敝内兄(弟)妻子的姊(妹)丈襟兄(弟)襟兄(弟)令僚婿敝连襟妻子娘家侄/侄女贤内侄(侄女)姑丈令内侄(侄女)舍内侄(侄女)女儿的儿女贤外孙,贤外孙女外祖父,外祖母令外孙(孙女)舍外孙,舍外孙女姐妹的儿女贤甥(甥女)愚舅(舅母)令甥,令外甥舍甥,舍甥女女儿的丈夫贤婿愚岳,愚岳母令婿小婿表兄弟的儿女贤表侄( 侄女)愚表伯(叔),愚表伯母(叔母)令表侄(侄女)侄

216 评论(12)

墨墨姐姐

1.亲戚:relative2.爸爸:father3.妈妈:mother4.爷爷:grandpa5.奶奶:grandma6.叔叔:uncle7.阿姨:aunt8.哥哥:brother9.弟弟:brother10.姐姐:sister11.祖先:ancestor12.玄孙:great13.儿子:son14.女儿:daughter15.妻子:femme16.丈夫:husband17.曾祖父:grandfather18.曾祖母:grandmother19.姨夫:husbandofmother'ssister20.曾孙:great-grandson21.嫂嫂:sister22.阿姨:nursemaid23.妹妹:sister24.外祖母:grandmather25.外祖父:grandfather26.表兄:cousin27.侄儿:nephew28.孙子:grandson29.孙女:granddaughter30.父亲、母亲:parent31.外祖父、母:grandparent32.妹妹:sistersorry,只有这些

315 评论(10)

美食侦探01

亲戚分为血亲跟姻亲。

一族至亲指,妻亲:爱姥/阿姥/阿娘。夫亲:爱爷/阿爷/阿爹。三族血亲指,姐/毑:母亲、姊亲、妹亲、女亲。哥:父亲、兄亲、弟亲、男亲。

五族血亲指,王母/大母(姥姥/奶奶)王父/大父(爷爷)、从母/姨母(姨妈)、从父/伯父/叔父(叔伯爸)、姑母(姑妈)、舅父(舅爸)。

母亲称谓姥、姐/毑。父亲称谓耶、哥。母父之母父称谓老姥、老耶。姥,本意,母亲之敬称。耶,本意,对从母的敬称,后来指是父亲。爷。

母之母又谓娘娘、姥姥、毑毑、家婆等(‘家婆’、'噶婆'等南方大部分方言都来源于毑毑)。父之父又谓爹爹、爷爷、祖祖。

母之母的正式称谓是王母或大母。母之父的正式称谓是王母或大母。父系社会初期,女男平等。母父之母父称谓相同。秦后,母之母父变为,母之父母。加了外字。有疏远母族之意。为外王父、外王母。

加深男权,女性沦为物品。禁止女性与其母族走动。女人有了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如今男女平等,应该去掉外字。毑母代替了外祖母。毑父代替了外祖父。姊妹之子称甥子。息女之子称孙子。她,jie。本意也是母亲,也有女阴之意,且有男根之意。

所以,她换了姐。毑、姐、袓、媎、她,都发jie音。袓后来变为祖。如今、毑有了很多读法。如南方的,嘎嘎、噶婆、家家、家婆、简简、简婆等。

扩展资料:

1、亲属称谓

人类的繁衍生息是相通的,各个民族都具有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系统。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汉族的亲戚关系条理例分明尊卑有序:比自己长一辈的称呼有姨姑舅叔伯,同辈的有姊妹兄弟等等,下一辈有甥侄等等。中国人由于姻亲而产生的亲戚关系相当庞杂。其派生出的各种称谓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征。

2、其他方面的注意事项

男女平等,必须去掉外字。所以妈妈的妈妈叫姥姥,妈妈的爸爸叫爷爷。女儿的孩子叫孙子(孙女/孙男)。

姊妹的孩子叫甥子(甥女/甥男)。兄弟的孩子叫侄子(侄女/侄男)。以减少各种性别歧视。

女道士为坤道,男道士为乾道。对出家的道士称法师真人。

对出家的僧人称师父或法师,对他们的负责人称和尚、大和尚、老和尚(即退居大和尚)。

对出家的女僧人称师父、法师或比丘尼师父(跟其他人谈及时,或者称二僧)。

出家人对烧香进贡的善女善男称善信或者居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关系亲戚图表

332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