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大先生
所谓双循环是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的融入世界市场,赚取了不少的外汇收入,但是相对而言内需的发展是不足的,我国不仅是全球工厂,也正在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双循环是符合我国经济情况的。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的大战略,是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重大战略调整。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和优势,利用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以及回旋空间大的特点,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到国内,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通过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长安三太子
对于经济而言有三个最重要的端口,生产力、市场、货币。
所谓双循环,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对生产力与市场的调整,实现内循环与外循环同步运行。内循环就是自产自销,生产力、市场、货币都是我们自己的。外循环则是自产外销,或者外产自销,结算货币可能是我们的,也可能是他国的。
过去十几年,我们的经济模式都是走外循环,主要是京畿翼、长三角、珠三角做制造业生产,向国际市场提供商品,以赚取美元外汇,也就是经济全球化,内陆市场并不发达。高强度的生产,低强度的消费,过去我们说自己国家是世界工厂,真的名副其实。
这个外循环模式有两个致命缺陷:
一是外部市场主要以欧美为主,对我们国家的企业而言,这些市场只能算弹性市场,并不是铁盘市场,我们没有任何决定权。他们可以随时采取贸易保护手段,限制进口我们的商品,比如加征关税、制裁企业等等。如果企业生产的商品没有了市场,企业也会随之倒闭。
二是国际通用货币不是人民币。我们辛苦搞生产赚回来的是美元外汇,美元的国际性币值却是美国人说了算,而在单一外循环的模式下,国家银行为了防止通缩,只能根据外汇收入来向市场增发货币,比如我们赚回1美元的外汇,国家银行就向市场投送8块人民币,然后用1美元外汇去进口原料和商品,与国内增发的8块人民币对冲。现在美元大幅度贬值,1美元只有原先购买力的75%,能买入对冲的商品大量减少,我们原先向自己的国内市场增发了8块的人民币,于是乎我们国内的经济就会呈现高指数通胀,这叫输入型通胀。只要我们国家的经济模式越趋向完全的外循环模式,我们赚的美元越多,美元每次贬值对我们造成的通胀影响就会越大,我们国内社会的矛盾就会越剧烈。
在全球经济危机已经近乎成为常态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在内陆打造出一个消费市场,这个市场对我们国家所有内陆与沿海企业而言,都是一个可以稳定竞争的铁盘市场,这就是内循环。
在建立内循环的过程中,应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经济带的部分企业会逐渐向内陆转移。因为老百姓有钱才能消费,有工作才能有钱。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沿海地区的朋友听了这话也不用感觉不舒服,觉得自己失去了经济的优势地位。因为在老经济带工作的大量人口本来就是背井离乡的老百姓,随着部分产业转移,一部分老百姓会转回自己的家乡,而老经济带部分城市人口的压力也会随之下降,并不会影响本地人口的就业与生活质量,又因为开发出了新的消费市场,原先依靠国际市场存活的老经济带企业群也能最大幅度缩减来自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
事实上,这才是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的常态。像这种很多人都拥挤到一块地区的发展模式,其实是很畸形的,它只是为了服务于经济全球化的外循环经济模式而已,而国际市场是弹性的,不是我们国家的铁盘市场,所以这也注定了单一的外循环经济模式只能是暂时的。
建立双循环的作用是很大的:
一是能够摆脱由美元贬值等因素引发的输入型通胀。当内循环成为国家经济的主体,我们就可以将银行发币的规则调整为依据我们自身的经济情况,来确定增发货币的数量,从而实现主体经济与美元脱钩。那么,就算美元贬值,它对我们的影响也只是以美元为货币结算单位的那部分经济体量,在内循环作为主体经济的压舱石作用下,我们可以从容应对,而不至于像现在这样,靠着高额的房地产来吸纳超发的货币,以维持其他商品物价稳定。
二是消除外部市场所带来的威胁。当内循环成为国家经济的主体时,由于生产力、市场、货币均在我们的控制之下,那么国际市场再怎么封锁,再怎么要脱钩,再怎么制裁,能直接影响的也就是外循环那部分经济体量。就算参与外循环的那部分企业受到了影响,但有国内市场作为压舱石进行缓冲,企业也不至于出现倒闭潮。
现在中、美之间的情况就是美国的消费市场需要中国生产的商品,中国的生产商品也需要美国的消费市场,而美国印美元太多了,货币信用扫地,面对美元外汇缩水的局面,中国不愿意再做冤大头,所以现在双方都看对方不顺眼,中国商品想要寻找新的消费市场,美国消费市场想要寻找新的商品生产国,在未来双方的竞争之中,谁先摆脱对对方的依赖,谁就会占据优势地位。起初美国寻找了印度,中国寻找了欧盟,结果双方都发现各自找到的对象是多么的不靠谱。于是美国搞起了制造业回归,中国提出了双循环模式。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