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07

LiangJin0727
首页 > 英语培训 > 石榴籽英文翻译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雁儿小妞宝

已采纳

吃的部分是外种皮

石榴籽英文翻译

92 评论(10)

bluelove1995

石榴 英文名:Pomegranate,拉丁语学名:Punica granatum Linn,中文别名:安石榴、若榴、丹若、金罂、金庞、涂林,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热带则多为常绿树.花艳丽,果味甘酸,营养丰富. 知识链接: 石榴 (黄和靖 文) 我对于石榴的喜爱,一半是由于石榴本身的可爱之处,另一半是爱屋及乌的缘故. 老宅的院子不大,但母亲还是见缝插针地种植了三株石榴.最小的一株都已经长过几度春秋了,但总不见结果,倒是每年的五月,它的花开得最为烂漫,青枝绿叶简直成了陪衬.花尽是雄花,有通晓农艺的妹妹看过,说是一株花石榴,是花农嫁接出来专为观赏用的.想来也不足为奇,如今用作娱人心神的奇花异草竟是太多了,也因浮躁的人心都有了那般的渴求.所以才累得花农们挖空心思地嫁接培育.另外两株石榴似是专为小女栽种.每年春天一到,她先是巴望着院子里的那株樱桃成熟,接着又巴望那树杏子变黄.七月里成熟的是一棵无花果.待一切吃尽,最后就轮到了那两株石榴.女儿三岁以前,果树上的大果都由她吃了,直到她听懂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后,这种局面才有所转变.院子里的几种果树,女儿最喜石榴.八月秋燥,母亲有意调节女儿的饮食,每天只摘两颗石榴与她吃,一是为润燥消食,二是为节制她暴食.每次看她明目皓齿专注剥食晶莹剔透的石榴籽时,竟也会口舌生津,爱意随即弥漫荡漾.爱女儿,也爱女儿之爱.由母亲制定的如此吃法,使得那两株累累石榴,总能吃过霜降.榴叶枯黄飘落时,枝头石榴尤存.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石榴实是花中的智者.榴花不争春日,只选定五月枝头绽放,补桃李梅杏仓促易逝之恨事,又以满树如火红艳,夺人眼目心神,故农历的五月也称为榴月.偏此花又能持久,且愈开愈盛,盛极之时,竟是满树见花而不见叶.榴花不生它色,惟执着一红,于是自然红得灿烂、透彻,如火似血.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有诗赞曰:“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是说石榴花在阳光下、在夏风中,如血珠滴地,如火焰烧人.杜牧的《山石榴》更是别出心裁:“似火石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旖旎小山之上,那如火如荼的石榴花在繁乱中又透射着闲雅之态,姑娘用玉钗把一朵榴花插上发髻,那火红的鲜艳,像要烧着她乌黑的发髻.读来颇觉妙趣横生. 古文人咏石榴的诗篇中,除赞花外,写石榴果的也很多.宋代诗人杨万里就有诗云:“雾壳作房珠作骨,水晶为粒玉为浆”.就形象地描绘了石榴的晶莹透明、酸甜可人.让人直觉口舌生津.石榴素有“九州奇果”之誉,八月是其成熟的季节.中秋前后,沉甸甸的石榴压弯了枝头,雨后再经曝晒的榴皮最易爆裂,像极了红靥女子的笑,还透露着颗颗晶莹剔透的牙齿.榴籽酸甜可口,不仅能消渴润燥,又有健胃消食之功效. 民俗之中,石榴这种千房同膜、千籽团抱的情形还被赋予了别一番意义.飞檐斗拱之间,锦绣袍服之上,绘一团石榴缠牡丹图案,象征百子百富、富贵吉祥之意. 史载石榴自汉朝传入中土,是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安石国带回,故名安石榴,后简称石榴.

308 评论(9)

再遇见67

石榴的食用部分是肉质外种皮,也就是石榴籽。

石榴花瓣多达数十枚;花多红色,也有白色和黄、粉红、玛瑙等色。雄蕊多数,花丝无毛。雌蕊具花柱1个,长度超过雄蕊,心皮4-8,子房下位。

成熟后变成大型而多室、多子的浆果,每室内有多数子粒;外种皮肉质,呈鲜红、淡红或白色,多汁,甜而带酸,即为可食用的部分;内种皮为角质,也有退化变软的,即软籽石榴。果石榴花期5-6月,榴花似火,果期9-10月。花石榴花期5-10月。

扩展资料

石榴营养价值:石榴果实营养特别丰富,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如糖类、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钙、磷、钾以及丰富的植物化学物等物质。与苹果相比,石榴的维生素C含量高1—2倍,植物化学物含量则高出5倍左右。

传统中医认为,石榴性温涩,味甘酸,无毒,润燥兼收敛之效,有生津化食,健脾益胃,降压止泻,驱除肠道寄生虫等保健作用。

以色列营养学家研究发现,石榴及其产品中含有高水平的抗氧化剂;中国营养学家研究也发现,老年人每天饮用一杯石榴汁,可以明显改善抗氧化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石榴保护心血管 什么地方的石榴最好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榴

282 评论(11)

笑脸笑脸笑脸

麦粒。

【拼音】mài zǐ 【注音】ㄇㄞˋ ㄗㄧˇ 【条目】麦籽(麦籽) 【引证解释】 麦粒。 李准 《参观》:“麦穗子长得肥实饱满,一颗颗麦籽长得像石榴籽一样。” 1 更多→ 麦籽

Wheat seed

198 评论(11)

曼丽nilei

suiwell 正解

119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