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09

刘阳780210
首页 > 英语培训 > 医学英语有什么用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iaotian0001

已采纳

医学英语应该学什么,肯定还是面向应用。我想医学英语主要涉及这些方面:日常用语,包括医疗过程中的常用情境对话。文献用语,最好的方法大概是书面的中英文翻译。一篇文献看懂大意比较容易,但要一字一句地翻译过来,绝非易事。会议用语,包括参会的整个过程的情境用语。专业词汇,认识还是容易办到的,要念准就难了。最好能听一听标准的发音,不能想当然。新词,学科发展越来越快,新词层出不穷,这不是靠简单的学习能够解决的了。

医学英语有什么用

129 评论(12)

宅男阳光刺眼

对于医学生来说,医学英语是相当有好处的比如你想出国留学或者出国上班都需要考英语相关知识以便更好的交流

205 评论(9)

政哥哥哥哥哥哥

英语是每个医疗相关的人士都要掌握的。因为最新的科技,最前沿的发展,最完整的研究等等全都是以医学英语为载体先开始流传的。等汉化是十分偷懒,十分没有效率,失真度十分高的选择。外科可能手艺看文章一半一半,内科的话可真是一天都离不开医学英语。确实像某人所说,英语将极大的决定你在医学领域里的成就。我这个人比较幸运,早年稀里糊涂的总结出点自己的东西,有幸跟一些三甲里的主人级别的大夫们分享过这些东西。本以为那种混迹多年的大夫是不会感兴趣的。结果说着说着大家都能聚精会神的听我讲。SCI高分都投了多少篇,手术书都翻了不知道多少本的人,最后还是会被医学英语的东西吸引。就是因为,这个东西,真的很重要,也很不容易掌握(大部分人是一开始被吓死的,就从来没开始过)下课我得到的反馈是,这些东西临床真的可以用到。真的有帮助。我想都混到食物链的那个地位了还会这么看重医学英语。应该可以说明医学英语真的很重要了吧。别人恐慌的是,你应该高兴。因为你只要医学英语下对了功夫,就可以远远甩开同级别的竞争对手。自然更容易获得上级们的青睐。现在研究生博士复试不都是英语,或者翻译文献了吗,想往上走,医学英语是绕不开的。共勉

351 评论(12)

小七的妈妈

医学英语是一门大学专业,学制是四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为五年制)授予学位是文学学士学位或教育学学士学位或理学学士(如北大)。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新世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主要从事医学类、卫生监督,及其教学和科研的高级外语专门人才。

主要的课程有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中医学,药学,基础英语,高级英语,医学英语词汇学,英语阅读,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听力,英美文学,英美文化,语言学,中国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经典作品欣赏,第二外语,医院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统计学,计算机基础与运用。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熟练的英语语言应用技能、具有医学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医疗卫生和其他相关领域从事对外交流、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其实,医学英语专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专业。

长期以来,医学都是科研领域的热门学科,医药产业也一直是发展前景很好的产业,而医学英语专业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

所以,医学英语专业的就业前景是不错的。

102 评论(13)

绿桑坊蚕被店

看你什么专业了啊,学西医当然是为以后读英文医学书籍和文章打基础

293 评论(10)

维生素ci

英语专业是我院为配合医学事业与国际化接轨,适应医学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而开设的新专业,是为了满足我国加入wto后,社会急需掌握医学英语专业、又能够开展对外交流的高级专门人才而设置的。医药产业在今后一段时间是全省乃至全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而医药产业在持续健康发展的的过程中必须扩大对外交流,仅此就提供了对懂外语的医学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顺应中国加入wto后各方面与国际接轨这一趋势,药品营销、药监、医疗行政和院校(医学、卫生、护理)教育、旅游等方面也急需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力量。医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培养高质量的符合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的外语人才为目的,让他们既有娴熟英语技能又有医学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师资、设备、技术等优势,还能对英语这门语言进行系统、专业的学习。本专业师资力量较强,部分课程由外籍教师授课。教学设备精良,拥有全省最高水平的多媒体语音教室,可向学生提供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课程安排上,专业技能课、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有合理配置。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注重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注意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的同时,更突出说、写、译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

167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