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8

二哥不二1993
首页 > 英语培训 > 漏译用英语怎么说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raveler0723

已采纳

这个单号我们这边没有,不是我们店铺里的

漏译用英语怎么说

281 评论(11)

datang1201

在微信聊天界面,点击一下左侧的小标志。找到工具栏中的快捷翻译功能并点击一下,在页面输入自己想要翻译的内容,中文输入后点击一下翻译选项,界面会显示出翻译后的英文,可以进行发送出的。在很多法律英语翻译实务中,翻译者并不区分这些词汇的用法,这给外语的理解带来了巨大的不便,尤其体现在中文译作英文的情况下。同时,译者还存在着漏译的情况,法律行文简练,条文中的每个词都对条文的理解至关重要,随意的漏译会使条文丧失完整性,继而影响对条文的理解。

169 评论(15)

垂杨紫陌

翻译有三种类型:

翻译需要知识面非常非常宽,会涉及到很多领域。要是从事职业翻译的话,要考上海的高级口译,笔译证书,这是基本的了。

这里是关于同声传译的具体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O(∩_∩)O

同声传译既要有翻译水平,又要有反应速度,还要体力,因此被称为“九段翻译”。有这样条件的,估计北京有百来人,上海三四十人,广东有多少?曾被誉为广东省政府“首席翻译官”的方凡泉,掰着手指数了数:“深圳一两个,广州多一些,全省也就十多个吧。”

物以稀为贵。同声传译也不例外。北京开出了一小时250美元的价格,也难以找到符合要求的“同传”人才。蒙上神秘色彩的同声传译,是怎么铸就的呢?又是如何报考的呢?

同声传译

口译按大类可分为同声传译(又称同步翻译、会议翻译,简称同传)和交替翻译(又称连续翻译,简称交传)。同传,顾名思义,即基本同步地实现对讲话者发言的口译,多用于国际会议、专业研讨会等场合。鉴于同传有一定的技巧性要求,专门的培训和大量的练习都不可或缺。

目前的各类培训项目中,中国政府和欧洲委员会的合作项目就其历史和所训学员人数而言是影响较大的一个。该项目时间为5个月,从翻译技术上讲,整个培训分为记忆练习、笔记介绍、交替(连续)翻译和同声(会议)翻译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老师(欧盟的职业同传译员)要求学员在不作笔记的情况下,集中全力于分析和领会所听内容,然后口译成文,旨在训练记忆。选材上由逻辑性较强、以一二三贯穿全文的篇目到以内在联系为主、整体感鲜明的段落,循序渐进。第二阶段,老师们讲解了为什么记笔记(提示难点,突出逻辑),记什么(时态、关联词、数字等),怎么记(尽量用目标语言加符号)等基本问题,又启发性地提供了他们惯用的一些符号,供学员参考和发展适合自己特点的笔记体系。如"!"表示"but","□"表示"a

country","√"表示"agree","⊙"表示"point of view, opinion"。第三阶段,学以致用,学员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笔记,又通过优化了的笔记系统提高翻译质量。老师和中方的访问学者配合采用英-中-英或中-英-中的三角训练方式,通过原文和译文之译文的对比找出交传过程中的问题所在,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行之有效。第四阶段,阐释了同传和交传的联系与区别,即交传是同传的基础,同传是交传在特殊场合下的应用。学员轮流进同传箱练习,老师们随后进行评论、纠错,提出指导性建议,如记忆力较好的学员可以落后于讲者一句话左右再进行翻译,以便对语序做出必要调整,使译出的目标语言更符合其本身的习惯表达方式;而延时记忆力较弱的学员可采取紧跟发言人的办法,做到主要内容无遗漏;是不是要适当地作些笔记因人而异。培训期间,欧盟还提供了数次现场到会实习和听会上同传的机会,均使学员受益匪浅。

当然在实践中,一名受过训练的同传译员要较为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还需提前作好相关材料的熟悉和准备,以便实现口译过程中的快速反应。举例来说,联合国各组织机构会议和其它区域性组织会议如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亚欧会议(ASEM),包括在日内瓦举行的中国入世工作组会议(Working  Party Meeting on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等都有专门的词汇和术语,像MIGA-Multilateral  Investment Guarantee Agency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TILF--Trade and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 and Facilitation (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等。只有对这些先期做到心中有数,上场才能泰然自若,游刃有余。如果为一些专业性较强、可能涉及石油、电子商务、风险投资、铁路通讯等专门领域的研讨会作同传,就更得事先热身,熟记行话。举个例子如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无线应用协议), DNS---Domain Name Server (域名服务器)等。

同传的难度虽然相对较大,但使用的场合较为单一,因此只要受过训练,有大量练习的基础,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尽量忠实地反映发言人的情绪,就能在口译过程中比较准确地传递演讲者的信息。

论新世纪对译员的素质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国间的相互交流、合作日益频繁,贸易将不再有明显的内贸与外贸之分,世界在变得越来越小。在这个变化中,翻译工作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先进的思想、理论、科学技术等,都要通过翻译的手段进行广泛的传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及加入WTO,我国在国际政治事务和经济网站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二十一世纪翻译人才的任务不仅是把国外的先进东西翻译过来,而且还要把我国的优秀文化、科技成果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和科技发展。因此,培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翻译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翻译涉及的是两种语言,要想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忠实地表达出来,译者就必须具备掌握这两种语言的能力。本国语和外语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译作的质量。因此,译者必须具有较高的语言素质。茅盾先生认为?quot; 精通本国语文和被翻译的语文是从事翻译的起码条件"。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翻译工作者应有的语言素质包括二个部分:本族语的语言素质;外语的语言素质。

本国语是作好翻译工作的基础。人们大多有一种误解,认为只要学好了外语,搞翻译就没什么问题,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提高本国语文水平对于翻译而言就如同盖房子打地基一样,基础越坚实,楼才能盖得越高。本国语的基础打得越深厚,外语水平才能提得越高。提高本国语文水平,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能力:本国语的理解能力;本国语的表达能力。汉译英时,尤其需要很强的本国语理解力。反过来,在外译汉时,如果只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而没有较强的本国语表达能力,那就无法将外国作品中那些精彩的内容用同样精彩的本国语表现出来,翻译的目标仍无法实现。

只有对本国语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具有很强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有深厚的语文知识,才能在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发现和找出两种语言共有的规律性和两种语言在词汇,语义,结构,思维方式,逻辑推理等等方面的差异之处。遇到问题时,才能知道从何处下手去解决,从而达到顺利完成翻译之任务的目的。

翻译工作对外国语的要求也同样包括语言理解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必须掌握大量的词汇、习语、谚语、俚语,能够灵活地、熟练地运用语法手段和修辞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同一概念,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同一思想内容,然后从中选择最合适的词句,最理想的表现方式。这两方面的能力强了,才能在外语译汉时正确地理解原文,掌握原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风格,在汉语译成外语时,才能用道地的外语忠实、流畅进行表达。

具备了扎实的汉语和外语的语言素质,仍不能说具备了做合格翻译的资格。进行翻译实践,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因为语言是文化的外表之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在所进行的文学、科学等实践活动中。

因此,翻译时就必需熟悉本国和外语国家的思想信仰、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西方国家多信基督教,但犹太人信犹太教,二者有许多不同之处,它们的文化都反映了其宗教的信仰、宗教的习俗,如果对这些不了解,翻译中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所翻译的内容,因而也就不可能忠实地再现原文。

同时,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文学等的历史和现状构成了其文化的总和,这些方面从各自的角度反映着这个国家的文化内含;这些方面的知识欠缺就可能导致翻译失误。如:"敦刻尔克"(Dunkirk)不单是一个法国海港,而"滑铁卢"(Waterloo)也不单是个比利时的地名;它们除了地理意义之外,还包含着历史文化上的种种背景和联想。敦刻尔克使人们联想起二次大战中英军在该港的大溃退、而滑铁卢则使人想起了拿破仑在该地的惨败,并由此联想到它们所引申出的意义。

作为翻译工作者,不论是从事文学、科技,还是其它方面的翻译工作,都应该加强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的人在翻译出现误解、错译或漏译不是因为语言能力差,而是逻辑思维能力差,原文中存在的一些逻辑上的关系,译者未能从字里行间、上下文关系上悟出来,所以出现差错。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还能帮助我们理解从字面上无法理解的内容。

总而言之,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大有作为的世纪,本文对翻译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是二十一世纪翻译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完成历史赋予翻译工作者的伟大使命,真正使翻译工作在四化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其应起的作用。

同声传译的技巧

一、同声传译译员经常遇到的问题

1、倒装句的处理

英、汉语的语序差别很大,这就给口译造成了较大困难。例如:Japan surrendered in 19 45 after Americans dropped two atom bombs。同声传译时,往往是刚刚译出前半句"日本人在1945年投降了",接着又出现了后半句"美国人投了两颗原子弹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译员已按英文语序译出,只好把句子重新组合,再重复说一遍。但这又显得翻译水平不高。如何处理好呢?以下二种方法不妨试一试。第一种:译员不要接得太紧,而是等讲话的人将大部分句子说出后,再开始翻译。但是,在快速的同声传译中,往往等不了这样长的时间。这样,我们可以采取第二种方法:将一个句子断为二、三个简单句,在简单句之间,适当补充一些字、词,把它们有机地联结起来。上述例句可以译成:"日本人投降了,那是在1945年,在这之前,美国人投了两颗原子弹。"这样译,虽然不完美,但是主要意思都译出来了,而且句子也比较通顺。

2、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

英语常用被动语态,相对来说,汉语则多用主动语态。了解这一点,在互译时,就会避免译出英文式的中文,或中文式的英文。例如:In some of the European countries the people ar e given the biggest social benefit such as medical insu rance.此句英文用的是被动语态,翻译时应将其改为主动语态,译为:"在有些欧洲国家里,人民享受到最广泛的社会福利,如医疗保险等等。"在同声传译时,由于时间紧迫,译员很容易顺着英文的句子结构往下译,译成"……人民被给予最大的社会福利……"。仔细听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就会发现不少译员经常犯这一通病。因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3、长句的处理

处理好长句子,是同声传译的基本功之一。翻译长句,除要注意根据意群,将其切断为简单句外,还有一个关键要掌握,即英文句子之所以长和复杂,那是为了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于是用who, which, that代替主词和宾语,因而使句子变得很长。而中文则不怕重复使用同一词语。例如:That is the single moneta ry policy which will be discussed at the next European Union Conference。这里,英文中为了避免在第二句话中重复single monetary poli cy,将其简化成一个which,并将两个句子合为一句复合句。在译成中文时,可以不怕重复,译为"那就是单一的货币制度,这个货币制度将在下一届欧洲联盟会议上进行讨论。"

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一关键,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要学会使用"润滑剂"。在同声传译时,为了赶时间,往往尽可能依照原文的句法结构,避免做大的改动。当把长句切为短句时,难免会造成一种断断续续互不关联的感觉。因此,在短句之间,要灵活地添加一些虚词,这些词本身不只有任何意义,但却能使译出的句子听起来不那么艰涩、生硬。例如:How can the European Unio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E uropean film and television programme industry which is competitive in the would market, forward looking and ca pable of radiating the influence of European culture an d of creating jobs in Europe?这个长句,在同声传译时在不打乱其完整结构的情况下,首先将其切割为短句,在必要的地方,重复使用一些字词,同时在断句之间,添加一些虚词,使句子与句子之间有机联结起来。此句可以这样译:欧洲联盟应该怎样做才能对欧洲的电影、电视工业有所贡献,使它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使它有能力发挥欧洲文化的影响,并且能够在欧洲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呢?

4、词义的细微差别的处理

中国译员的特点是记忆力强,但是,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对英语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在理解上有所欠缺。因此在翻译时,常常是大意都翻译过去了,但是却丢掉了发言人用词的微妙之处,显得比较生硬,有时,甚至因为不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而导致意思上的重大差别。例如有的译员一听到"关心",马上就译为"be concerned about"。" 我们对中国的四化建设进展非常关心"这句话,曾有人译为:"We are very much concerned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s Four Modernization."岂不知英文里"concern"一词带有"worry"之意,选用此词,给人一种错觉,认为讲话人对中国的四化建设十分担忧。此处应选用"be interested"或"follow closely"。再例如有不少人在"问题"一词上也易出错。英文里,"问题"可以用"question"、"issue"或"problem"等词表达。但在口译时,一定用心体会上下文意思,体会这几个词的词意差异,才不致于犯错误。在一次会议上,发言人说:"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有关中国妇女权力的问题。"这句话里的"问题"实际上是指"topic",但译员却译为"women's rig ht problem in China",这是极端错误的译法。讲话人本意只是转换一个话题,但由于误译,使听众认为将要讨论一下中国妇女权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作为译员,应该尽量创造机会,尽可能地吸收各类与英语语言相关的知识,利用听、说、读、写各种方法,熟悉英语的习惯表达法,体会词义之间的细微差别,以求临场担任同声传译时,能作出正确、快速的反应。

二、同声传译临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下面谈谈如何处理在同声传译时遇到的一些临场问题。

1、遇到听不懂的词怎么办?

翻译时,最怕遇到听不懂的词。克服这一障碍的唯一办法是口译人员应培养自己的猜测和预测能力。当然,事先充分了解必要的背景材料和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做,译员就能心中有数,知道讲话人要谈什么方面的内容。译员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翻译,即使遇到个别不会的词,根据上下文,根据对整个讲话精神的体会,也可以将全句内容猜测出来。千万不能被一个词卡住,而不能将翻译任务继续下去。

2、如何在现场纠正传译中的错误

同声传译,又要同步,又要快速和准确,难免发生错误、漏译和误译。如何在现场纠正同传过程中的错误,这也是一门技巧。下面就讨论一下这方面的问题:译员发现自己译错后,如果是小错,只要是不影响大局的,则不必纠正,可接着往下进行;如果发现自己的内容出现了大的错误,则必须立即纠正,可以明确地说:"刚才这点翻译错了,应该译为……"千万不能顾及自己的面子而给会议造成损失;如果完全听漏了一句话,这时千万不要慌,最好的办法就是接着现在的话往下译,而不必考虑刚才漏听了什么,同传中漏听掉的话如同洒出去的水,是无法收回的。有的人过分认真,总在想刚才漏掉了什么意思,这样一来,不但漏掉的话补不回来,而且会漏掉更多的话。

3、碰到发言人讲话速度过快怎么办?

遇到这种情况时,译员可以请发言人讲得稍慢些。但有的人讲话快已成习惯,很难克服。这时译员一定要稳住,不能着急,要仔细分析整段的内容,紧紧抓住中心思想译出即可。

228 评论(9)

执念梦浮生

1、句式调整

同传在词语的翻译上可以做到地道和相对准确,但句子结构不可能像交传那样按照中文的句式习惯组织安排,对于英汉传译,往往需要采用英语句式的顺序:

【例】Frankly, ideas and goods will travel around the globe with or without our help.

【译】坦率地讲,思想和商品都将会在全球流通,不管有没有我们的帮助。

2、断句和巧用连词

处理长句是同传的基本功之一。翻译长句,除了断成译群外,还有一个关键要掌握,即英文句子之所以长是因为要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于是用 who、which、that 来代替主语或宾语,使得句子很长,而在中文中就不怕重复使用。

【例】That is the single monetary policy which will be discussed at the next European Union conference.

【译】那就是单一货币政策 // 该政策将在下一届欧盟会议上讨论。

为了保证译出语的连贯性和准确性,同传时尽量使用译入语的文法结构,在将其断为多个句群后可以使用一些润滑剂,即连词,将单个的句群联系起来。

3、调整顺序

在一些有after和before的`句子中可以将其反说,比如:

【例】I would like to make one point clear before I move on to the next point.

【译】我想先澄清一下,然后再讲下一部分。

【例】I would like to move on to the next part after I clarify one point.

【译】我想谈下一部分,在这之前先澄清一点。

4、转换词性

☆ 名词转动词

【例】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w telecom service

【译】如果听到整句主语后才开始切入翻译会稍显滞后,此时可以试着将这些名词译成动词,这样其实也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可译为:开发和运用新的电信业务。

【例】In China, the full opening up and the profound reform in the public services areas to the foreign encounter parts greatly give impet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译】可将此句译成:在中国, 全面开放和深化改革公共服务领域,并将其向国外同行开放,这会极大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还有一些同类表达:

clear evidence of 清楚地表明

give impetus to 有力地推动

an obvious violation of 显然违反了

☆ 被动转主动

英语中大量使用被动句,目的主要是为了强调或者平衡句子结构。这种表达方式与汉语有较大差别,造成翻译英语中的被动语态时比较吃力,特别是当句子主语较长时,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将语态由被动转成主动,往往会有柳暗花明之感:

【例】Arrangement must be made to guarantee the basic life necessities could be available to the people in the earthquake hit areas.

【译】 必须做出安排……

【译】China’s diplomatic practice is seriously guided by the five principles of mutual peaceful coexistence.

【译】中国的外交活动是严格遵循原则的,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及时调整错误

一般来说,在同传中不会有回过头来重新改正自己错误的可能性,但也不绝对,所以,如果具备了改错空间,当然提倡有错必改。

调整是同声翻译中的校译过程,是译员根据接收到的新内容调整信息、纠正错译、补充漏译的重要环节。如英语中的时间、地点状语等大多出现在句尾,在使用“顺句驱动”翻译时,会出现译完主句又出现状语的情况。

237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