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wenwenlesley
建议你用学母语的方法学习英语,这样会更容易,也一定能学会。以下给一些具体建议:1、一般的外语学习都更注重读写,听说比较少。我们会发现在参加学龄教育,甚至学前教育的之前的孩子,完全不认识字,但是不影响他跟你说话,表达他的意图,不影响他看电视,看动画片,理解基本的剧情。2、我们很多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的人的英语水平,其实还达不到国外学龄前小孩儿的英语水平。母语教育的学龄前水平语言,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他已经有了基本的语言水平,他只要持续的接触世界,他的语言水平就会高速的提高。如果你的英语水平达到了这个水平,你去玩那些跟老外对话的App,对你的英语是真的有提高的。但是,你没达到之前,建议你还是多听,至少达到这个水平以后,你持续的暴露在交流之下,才是高效提高的方法。3、可以说,母语教育的语言和文字在早期是分开的。于是,学龄到了以后,孩子们接触文字的时候,压力并不大。他其实知道Apple这个单词,他只是不知道Apple怎么写而已,怎么念他是知道的。所以,不管你是毫无基础,还是已经有了中国大学教育的哑巴英语水平。先把语言和文字隔离开,先提升自己的英语语言水平--听和说。你会发现积累听说水平,可以高效的通过大量的看视频和听材料获得。在这个时候,不要去纠结这个单词会不会写,听得懂和说得出即可。4、当你听说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你去阅读一些东西的时候你会发现,大多数,你听过没见过的单词,你看到了也会读。这是因为语言和文字本来就是搭配,虽然语音和文字不是一一对应的,在英语里面,语音和音标是一一对应的。但是,这里面的变化规律是可以通过听和阅读自然习得的。这种学习方法就比较接近我们的母语学习方法了,从获取知识的角度,开阔眼界的角度,其实比用学习第二语言的方法好得多。希望对您有帮助哦!
姐的烂手机
所谓“哑巴英语”,就是极端注重书面英语及应试,严重忽略口头表达、交际应用的英语教学方式,以及这种教学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英语能力,听不懂、也不会说。近年随着教育政策、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英语学习的目的开始从单纯应试向实用性转变。打破“哑巴英语”困境,让孩子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综合交流能力,成了当前众多年轻家长的普遍教育观念。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而言,什么样的测评标准最能体现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一直饱受争议。人民网在《在线英语引入CEFR框架多量级评估学习效果》一文中,充分肯定了CEFR评测体系与框架课程对于英语学习者和教师的重要作用。“CEFR对学习者能力的详尽描述和语言能力等级量表的提供对语言教学有着指导意义,它为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提供了参照的基准。其整体能力分级有助于对学习者的当前水平进行准确的评价。自我检测学习效果,有效,有效调控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奶油花生AAA
我小的时候被父母送去学英语,我妈一直宣称的是中国人的英语学的都是哑巴英语,只会看不会说,所以她才会花钱送我去口语好的老师那里学。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哑巴英语这个概念。
参加工作之后,我问及很多同学自己哪一项英语实力薄弱,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认为是口语和听力,而且很多人也认为自己写的是哑巴英语。
因为工作缘故,我要充当江湖郎中的角色,时不时要为英语学习者提一些学习建议,自然也就绕不开哑巴英语这个话题。可每次我多问了几个问题之后会发现其实不是哑巴英语这么简单。
中国同学口语不好的重要原因就是输入太少,与其说自己是哑巴英语,不如说自己是瞎子英语。
我们先从大家都认同的前提出发来论证这个观点。
首先,学好一门语言是需要环境的,在这个环境中,要学习的语言出现的频率一定要高。很多留学生的经验都表明:出国之后才是自己英语突飞猛进之时。出国与不出国的最大区别在于语言环境,如果上课、作业、日常生活中都是英文为主,那么语言提升是相对容易的事情。
但对于中国绝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出国的长期深造并不现实,但我们也不能回避的事实,即语言学习需要环境,所以我们只能自己构造一个语言环境。而听说读写四项中构造环境最简单也是最经济适用的一定是阅读,因为只要读本和字典就可以开始了。
这并不意味着听力来构造语言环境不可取,甚至在理想的情况下,我是非常提倡利用听力环境来构造语言环境的,但是听力有一个特点,即如果听到的内容是你完全没有任何概念的内容时,学习者根本无从下手,因为绝大多数人很难仅仅凭借声音和字典就能拼凑出语言的意思。这也是为什么我从来不建议绝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去盲听英语材料的原因。
从语言发展的历史上也能窥见这个观点一二。诚然人类的语言一定是首先出现了声音,然后通过固定的声音来表达意思,再将多个声音通过一定的逻辑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语法。但只有在文字出现之后,人类才可以表达更多更复杂更抽象的思考。书写在人类早期时代仅仅局限在统治阶级,下层的奴隶只有语音,这也是他们无法进行复杂思考的原因。人类新一轮文明的出现始于印刷术,这还是同书面文字有着直接关系,当然之后出现了无线电、电视、互联网,我预计在视频成为主流承载介质之前,文字一直会成为人类传承文明,思辨的最为重要的介质。
中国学生一直的错误观点在于,他们认为自己的阅读写作都很好,只是口语和听力有缺陷,貌似托福和雅思的官方数据也支持这个说法。
该数据是雅思官方2015年全球统计得出不同国家学生的成绩平均值
从上组数据中,貌似可以推断出中国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世界前五的国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在一个数量级上的,但是口语的确相差太大。我下面来帮你break down这个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为什么到最后归因到底还是阅读出了问题。
首先拿分数最高的德国说事儿,我先用google搜了一些在德国学雅思的关键词,搜出来一家叫做IELTS Berlin的机构,看了课表之后,你就知道全世界能和中国人一样把雅思备考弄得出神入化的国家应该都在东亚地区,例如日本韩国。看看德国人培训机构的雅思课表,我就笑了。
第一门课是4天强化班,早上9点到下午4点上课,包括午休。第三门课是模拟考试,还有周末强化班,还有一对一,最长的培训课程是第二门,总共课时是20小时。夏老师当年在新东方教雅思的时候,动辄都是100多个小时的班,更不用提那种一对一超长线班级。恨不得把市面上所有雅思的官方出版物上的题目都过一遍,德国佬只用一本书,而这本书我们基本上会觉得太过于形式,而且比较简单,就是New Insight into IELTS。一句话总结,德国佬雅思备考全看平时英语学习,考前去了解一下考试形式,找一找做题的感觉就行了,结果人家是世界第一。
我顺带也搜了法国,情况也是类似,在此就不列举了。说个轶事,2009年我和新东方一帮雅思老师去澳大利亚培训雅思教学,第一天上课之后,全体同仁一致表示,这些教我们雅思的老师还不如我们对于雅思了解的深刻,遂而一票同仁终日逃课开始放飞自我。总之,中国相对这些国家在雅思备考上是做足了文章。
也许我们能这样推测,中国学生的雅思成绩属于吃药迅速提升的部分,并非是有机生长出来的能力,而另外三项是短期内无法迅速利用备考方案迅速催熟的,尤其是写作,短期内即便使用模板,也无法提升,应该来说是最为客观的反应了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
说完中国学生异常高的阅读成绩之后,我们还是回头来看看前五名国家四项成绩的分布,无一例外,都是听力分数最高。一般来说,能听懂的,基本上也能读懂,听力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输入性英语的重要指标。听、说不分家,所以较为优秀的听力成绩的确可以影响口语成绩。还是我之前的观点再次重申,听力是非常重要的语言输入,一定不能忽视。
仔细看看德国的成绩,这才是标准的哑巴英语。除了口语一项以外,其他三项都非常不错。而中国人表面的症状是哑巴英语,其实是阅读能力的虚高。你真要让国人去读Shakespeare或者The Economist而不给他们选择题,估计很多人还是睁眼瞎。
所以如果让我设计一个最适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路径图,我认为应该是阅读作为先导,而且量级要大,可以仿照一般大学英语系每周5000字的阅读量为标准,先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然后转而练习听力、写作两项,最后落实到口语上。如果前三项都做好了,口语就是多说就能好。如果前三项比较务虚,口语说得再多也没有用。
总之,国人的哑巴英语的本质还是瞎子英语所造成的。读的太少,即便读了,也是做卷子和看文献多,涉猎的内容的宽度和深度都不够。
我这套理论学界有Krashen的comprehensible input的论述,但我还是想从实证的角度去证明一下,这也是我们做友邻优课的初衷之一。以阅读经典文章和时政新闻为入口,同时配有朗读版本供学生跟读模仿。
我希望能在5年之内看到一批以这样的方式成长起来的学生。
葛旭老师的孤独的阅读者更是先人一步,完全用海量经典文本阅读和思辨来顺手灭掉英文。我相信一方面是因为我们都坚信comprehensible input的作用,另一方面真是因为阅读是最经济实惠的英语学习方法,不需要动辄花费万元去报一个外教口语,只需要几本书,一颗必胜的决心,就可以开始寒门逆袭之路。
dragontattoo
哑巴英语”在中国学生当中很普遍,即便是很多英语成绩不错的学生,也鲜少能熟练运用英语,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学习英语的模式——机械的死记硬背导致的。
“实境”英语是对这一传统学习模式的冲破,“伊索实境少儿英语”通过完全实境化的教学俱乐部模式,在真实的环境中,以英语作为沟通的工具,让孩子在真实的欧洲生活场景中学习和应用所学英文,不仅“能考”英语,更加“能用”英语。
所谓“哑巴英语”,就是极端注重书面英语而且严重忽略口头表达的英语教学方式和这种教学方式下培养的学生的英语能力。
哑巴英语是英语教学的痼疾,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注意英语教学的“应用”与“实用”。
中国式的英语教育就是识记单词和教育学生如何用死板的语法知识来做题,不重视听力和口语的表达。更不教学生如何从宏观层面上用英语进行思维、并利用学过的单词和语法知识进行临场造句!
首先是教材必须与生活接轨。教学活动必须满足学生的需要,教材内容必须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日常礼仪、日常用语、口语交际、阅读材料必须要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符合学习者的民族习惯。比方说,见面“拥抱”是西方国家的常见礼仪,但在中国人眼里却是难以接受的。“圣诞老人”的故事,西方人耳熟能详,而大多数中国人却冷眼旁视。学生学了不能用,又何苦逼着学生学呢?
其次是教学必须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存在的意义是表情达意,相互交流,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氛围的营造,学习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用英语,边学习,边实践,以用促学,学以致用。
比如,教表示家庭成员的词汇时,教师可让学生带来“全家福”照片,并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教人体部位的词汇时,可让学生相互做“摸鼻子,摸眼睛”等游戏;教表示颜色的词汇时,教师可让学生谈论各自服装、学习用具和手表等物品。
教表示食品、饮料、运动、课程、动物等词汇时,教师可让学生运用这些词汇进行对话,互相介绍,彼此了解各自的爱好。
露西亞嘉利
如果现在在校的话每天坚持读课文和短语 培养语感不在校可以考虑下新概念 从头开始坚持读 最好能背诵 刚开始都很短 而且语法句型都比较正宗 也有录音的 个人认为音标也很重要 和汉语拼音一样 积累单词什么的真的离不开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