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之音
【国书】的意思是:国书guó shū 1. 国史。 ●《魏书•高佑传》:「请取有才用者,参造国书。」 ●《北史•崔光传》:「光与李彪共撰国书。」 ●唐刘知几《史通•史官建置》:「汉魏之陆贾、鱼豢,晋宋之张璠、范晔,虽身非史职,而私撰国书。」 2. 国家间往来或共同议定的文书。亦专指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署名的递交给所驻国元首的文书。 ●《隋书•东夷传·倭国》:「大业三年,其王多利思比孤遣使朝贡……其国书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 ●宋胡宿《论北界点集事宜》:「选差能专对近臣,往使北戎,与议定国书,固其邻好。」 ●《元史•世祖纪三》:「命兵部侍郎黑的、礼部侍郎殷弘赍国书复使日本。」 ●《清史稿•礼志十》:「德国亲王亨利入觐,帝幸颐和园,御仁寿殿,亨利公服入,递国书,帝慰劳之。」 3. 即国字。 ●元揭傒斯《题邹福诗后》:「余在阁中时,福又从林希颜学国书。」 ●清魏源《圣武记》卷一:「故命文臣依国语制国书,不用蒙古、汉字。」★「国书」在《汉语大词典》第4046页 第3卷 640★「国书」在《现代汉语词典》第497页★「国书」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国书
国书的拼音guó shū
国书是什么意思
guó shū 1. 国史。●《魏书•高佑传》:「请取有才用者,参造国书。」●《北史•崔光传》:「光与李彪共撰国书。」●唐刘知几《史通•史官建置》:「汉魏之陆贾、鱼豢,晋宋之张璠、范晔,虽身非史职,而私撰国书。」 2. 国家间往来或共同议定的文书。亦专指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署名的递交给所驻国元首的文书。●《隋书•东夷传·倭国》:「大业三年,其王多利思比孤遣使朝贡……其国书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宋胡宿《论北界点集事宜》:「选差能专对近臣,往使北戎,与议定国书,固其邻好。」●《元史•世祖纪三》:「命兵部侍郎黑的、礼部侍郎殷弘赍国书复使日本。」●《清史稿•礼志十》:「德国亲王亨利入觐,帝幸颐和园,御仁寿殿,亨利公服入,递国书,帝慰劳之。」 3. 即国字。●元揭傒斯《题邹福诗后》:「余在阁中时,福又从林希颜学国书。」●清魏源《圣武记》卷一:「故命文臣依国语制国书,不用蒙古、汉字。」
参见:国书
国书的英语单词1.letter of credence/credentials2.letter of credence,credentials3.presented credentials4.state credentials
用国书造句
xiaomi595629661
1. 如果在中国“证件”多指“身份证”,则英文为:PID Card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Card);2. 如果中国人在国外或者外国人在中国,则“证件”多指“护照”,英文为:Passport;3. 如果是在商界接受检查,则“证件”可能指“执照”或者“许可证”,这时英文为:license;4. 如果是“非官方的许可证”,或者“比较临时的许可证”,或者“非正式的许可证”则英语一般为:permit(注意这时该词的重音在第一个音节上);4. 如果是比较正规的“证书”,例如“资格证”,则英文为:certificate;5. 如果是“外交使节所递的国书”或“信任状”之类,则英文为:credential;6. 另外以下各词也都有“证件”或“证书”的意思:1) letter(多指证明函)2) paper(主要指证明文件)3) document(主要指证明公文)4) coupon(主要指食品供应方面的“限量证明”,“粮票”就是“food coupon”)以上供你参考。
嘉定美食客
本国的文字。
国字,即汉字,为中国官方语言汉语的文字。最早是出现在商朝的甲骨文。现在 *** 使用的是简体中文,台湾使用的是繁体中文。日常所使用的汉字约为几千字,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时已到99%。 更多→ 国字
Chinese characters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