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是王道呼
昨天我的好友@shawn撰写的 《我的英语原版书阅读方法如此简单有用,只有真正做过的人才知道》 一文非常棒,我在文章中补充说会专门介绍透析法,后台随即有多个小伙伴询问,不如今天趁热打铁,聊聊我的升级版透析法阅读英文原版书。 透析法来自伍君仪和恶魔的奶爸合著的《把你的英语用起来》,操作方法是: 看似简单,可许多人反映真正能够坚持使用此方法,让英语应用能力逆袭的人并不多。 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呢? 我经过自己的实践发现:透析法基本的原理没有错。存在问题是这本2013年出版的书在具体方法运用上还有部分没有讲透的地方。究其原因涉及到两大模块:一是学习方法必然包含时间的分配和管理,二是阅读的技巧又涉及材料的选择,以及不同材料的阅读方法等。 这才导致很多人不能坚持透析阅读法。 因此,升级版的透析法必然要加入 “时间管理和如何阅读” 两大技能。 首先必须讲讲书本的选择。 在shawn的文章中,谈到材料的选择兴趣优先,我非常赞同。其实英语技能的提高,无论听说读写,都要兴趣优先,否则难以坚持。 《把你的英语用起来》一书中,作者推荐优先选择小说,shawn也是。但据我不断尝试发觉, 此观点还得看各人实际情况。 本人更推崇商业类英文原版书的阅读。 从英语学习规律讲,阅读英文原著主要是提高词汇量和遣词造句能力。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正常的 阅读顺序是:绘本、初章书、章节书、青少年小说、成年人小说。 最大的差别是最后两步,即从青少年小说过渡到成年人小说,生词量出现较大变化。 而商业书的作者为了把道理讲清楚,遣词造句更简单直叙。对于一个成年人,阅读英文原版商业书可以起到增加词汇量、获取资讯和提高心智等一箭多雕之目的。近两年,在英语商业类书籍的阅读中,我了解到思维导图、影像速读等知识,本人推崇的日本女作家胜间和代也在书中提到她阅读原版书掌握最新资讯的益处。 关于本观点,我还专门向好友,亲子英语教育专家妙面爸求证 综合shawn的观点,我把 英文原版书的选择小结如下: 1、对于英语初学者(词汇量不够、语法也很差),优先选择绘本、初章书、章节书和青少年小说。能否适用的标准不用刻意讲究词汇量达到多少,语法如何如何,直接拿起书阅读前10页,能理解50%-70%的内容,头不昏眼不花,就可以硬着头皮读下去。 2、如果英语青少年小说的阅读已是得心应手,此时对材料的选择必须开始因人而异,小说、商业、心理、传记、历史都是可以的, 兴趣先行 。毕竟在初学者阶段,即使是成人,也得把自己当孩子,那些绘本、初章书等是最适合的。 总之, 用透析法读英文原版小说更适合孩子和初学者,商业、传记等书籍更适合已具备较好的英语应用能力,想突破瓶颈再上一个台阶的成年人。 顺便提一下, 不要选择阅读英文类报纸和杂志。 你以为它们篇幅短,但难度比书本大。 在《把你的英语用起来》一书中,大体意思是只要逼迫自己下定决心,连续7天,每天坚持读40页,完整读完一本300页左右的英文原版书就可以终身用透析法进行阅读。我认为这需要在 时间管理和阅读技巧上 细化,让操作可执行。 首先解决一个问题是习惯养成。什么习惯?当然是英文原版书阅读的习惯。 中国人的英语之所以掌握不好,与环境、习惯都有很大的关系。 关于环境,我曾在 《想集中精力阅读,学会找地方闹中取静吧》 中讲过可以营造,但要改变很难。 至今中国人的英语应用和普及率始终赶不上印度和日本(人家虽然口音重,但不影响使用和交流)。 关于习惯,如果你连每天阅读中文书的习惯都没有,何谈阅读英文原版书! 我在这里给出方法:定一个小目标(当然不是一个亿)。 在每个月阅读的书单中,替换(而非增加)一本中文书为英文书,先慢慢习惯阅读英文书。 等六个月或一年后,一方面可以知道自己喜欢阅读什么类型的英文书,另一个方面有6-12本英文书的积累,习惯自然形成后,逐步调整英文书和中文书的比例。 至于没有阅读习惯的人,不要急,先从阅读中文书开始,半年、一年后再添加阅读英文书的新习惯。 在时间安排上,我们很容易把中文阅读和英文阅读划等号,但这恰恰会对我们运用透析法产生厌烦情绪。 我曾用300页左右的商业书做过测算——不采用速读法,我的逐字阅读中文速度在每小时60页左右,但英文阅读只能达到每小时15-20页左右,两者差3-4倍。如果再每两页查询一个单词,完成听发音、看注释、收藏等要求,时间长度至少增加一倍。 因而书中指出的坚持7天、每天40页的要求,对于原本英语水平不高,又想通过透析法提高的人来无异于难上加难。 不要用阅读中文的进度来要求自己,刚开始可以拉长阅读一本书的周期。每天最多安排2个小时,10天-15天完成较适宜。 同时,正如shawn所言—— 不求甚解 。这和中文阅读是一样的道理, 阅读的初始目标是读完,而非理解整本书 。那也不现实,能吃透或掌握20%的精髓已经很棒。 最后是单词查询和辅助工具的使用。 许多人在实操中会纠结,每两页只查一个单词,如果生词太多,到底选哪个好呢? 我的方法很简单—— 就查第一个出现的生词。 有大量阅读习惯的人应该知道:每名作者的语言都是其特点的,用词和造句也会趋同。所以如果我们特别喜欢某位作者的文风,可以选择集中阅读ta的所有著作(比如博恩·崔西的时间管理系列)。 而当我们每两页就查询第一个出现的生词时, 这个生词会在后页不断出现,与其晚查不如早查 。文章的思维脉络也基本一致,随着阅读完毕,难度反而逐渐降低。 《把你的英语用起来》推荐使用英语电子词典,但那是2013年的事情,我建议现在接触透析法的朋友们直接手机安装词典应用。 我个人喜欢用欧路词典,有两个原因: 一是在手机APP中, 被收藏的生词在生词本中按日期归类。 二是PC端账号登陆欧路词典后, 可对手机同步后的生词本进行导出、编辑、整理等工作。 次日阅读新的内容前,先复习前一天的生词这一步骤很重要,不要忽略。 而且生词也不多,按照我前述的方法,每天阅读20页只透析了10个生词。 经济条件允许的话,购买一部kindle来阅读英文原著,利用其自带的单词查询和收藏功能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复习前一日的生词可能不是很方便,需要借助Kindlemate等软件将单词导出。 我个人对透析英语的升级方法大致就这么多。 最后的最后,我认为有必要强调: 中国人这么多年英语掌握不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一直在 “学” 英语!我们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忽视 英语只是一门促进与世界和他人沟通的工具! 从而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给自己增加了许多障碍和堡垒。当我们能在观念上真正认识到核心问题所在时,透析阅读法等所谓的英语学习方法也就不再重要, 把你的英语用起来才对 ,就这么简单!
sailwithjada
之前在一篇文章里说要写一篇英文原著的入门参考,这篇算是吧。我的想法是,先把20本相对比较简单的英文原著按阅读难易程度排列出来,从易到难。 选书这个步骤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比阅读方法、查词复习都要重要多了,我们选的英文原著的难易程度直接决定了我们能否读得下去。 我见过太多刚开始读原著的人去读《The Great Gatsby》,但没读几页就被满页的变态生词和长难句给吓退了,从此再也不碰英文原著,实在是可惜啊。 所以,我来按照难易程度把20本原著列出来,作为参考(部分原著在这篇文中已经推荐过了), 文末简单写一下阅读方法和建议。 01 Who Moved My Cheese? 《谁动了我的奶酪?》 这本书相信大家都听过吧,一本很短的心灵鸡汤,以寓言的形式讲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英文原版非常简单,而且篇幅也很短。 有四级基础的话一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完了,实在是一本入门英文原著的绝佳之选。 02 The Little Prince 《小王子》 火遍全球的《小王子》,但严格意义上来讲,它并不能被称为英文原著,因为原书是用法语写成的。但次书的英文版的确很适合入门,语言简单,而且篇幅很短,一天差不多就可以看完了。相信很多朋友应该是看过中文版的,沙漠、狐狸、玫瑰、蛇、各种奇奇怪怪的星球,这些唯美的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忧伤的成人童话,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03 Charlotte's Web 《夏洛的网》 这本书之前也推荐过了,读起来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而且因为是童话的缘故,所以语言也比较简单。我个人非常喜欢这本书里营造出的“美国乡村田园风”的意境,下雨天里安静的牧场、酣睡的各种动物、从水面中跃出的小鱼,很美。 04 《纳尼亚传奇系列》 这一系列也推荐过了,是英国作家C•S•刘易斯创作的一系列奇幻小说。因为是儿童文学的缘故,篇幅短、情节和语言较为简单,所以非常适合作为英文原著入门之选。一共有七本,我只看了前四本。我个人觉得这套书的情节相对来说是有些低幼了,看多了也会腻,所以看个一两本感受一下难度就很好了。 05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这本书是英国的儿童文学作家Roald Dahl写的,情节有趣、语言幽默、想象力天马行空,小时候你也幻想过自己能有一座用巧克力做成的房子吧?来看这本书吧,满足你的幻想。总之,这本书读起来给人的感觉很舒服很流畅,我当时是一口气用半天时间读完的。 除了这本之外,Roald Dahl的其他作品也非常值得推荐,可以搜来看看。 06 The Miraculous Journey of Edward Tulane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 强推!强推!!强推!!! 这本书,真的太好看了好吗!!! 看过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朋友应该会觉得这本书挺眼熟的,是的,这本书就是剧中男主都教授的枕边书。其实我是先看的书,喜欢得不得了,然后听说这也是某部韩剧男主的枕边书,于是我想,这男主的品味这么高(变相地夸自己2333)?那我姑且就看看这部韩剧咯。 之前我一直觉得韩剧都是拍给女生看的,所以没怎么看过韩剧。但这部剧真的让我中毒了。它的精神内核简直和《爱德华》这本书完美契合,不得不说编剧的功力真的太强了。所以我强烈建议各位看过这部韩剧的、或者没看过的,都去找来这本书看看。07 Daughter of Deceit 《欺骗的女儿》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英文原著,不过现在看来,它可能并不是最适合入门的。 因为篇幅较长,情节拖拉,容易消磨人的耐心,不适合刚开始接触原著的人。而且剧情真的蛮狗血的,男女主相爱了,然后发现两人居然是亲兄妹!然后,又发现搞错了,并不是亲兄妹!男女主终于觉得能和对方在一起了,结果又插进来一个第三者,后来第三者被男主妈妈neng死了。怪不得作者被称为英国的琼瑶啊。 08 Bridge to Terabithia 《仙境之桥》 这本也推荐过了,就不多说了。同名翻拍电影也很好看,推荐搜来看看。 09 Flipped 《怦然心动》 这本也强推!!! 这本书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还专门给它写了一篇推荐文章 。 分别以男主和女主的口吻娓娓道来青春期里特有的烦恼和心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有摩擦和误解,但是最终还是放下了偏见、互相地去理解对方。以一个有趣的初恋故事传达出成长的道理。读完后自己也有怦然心动的感觉,不知道在此之前有多久没有读到这样一本让人看完后很愉悦的书了。 10 The Happy Prince and Other Stories 《快乐王子童话集》 王尔德的童话。 其实这本书的整体难度不大,更适合放在一星难度里,但是因为王尔德他老人家啊,描写风景时总是喜欢写各种奇花异果,用一些非常生僻的词汇。 这些词汇不查的话其实也不影响大致情节,但是读王尔德的童话就是要感受他笔下的唯美嘛,单单粗略了解大致情节而不去感受字里行间的唯美,其实是有些暴殄天物了。所以思虑再三,把这本书放到了二星难度行列。 11 What I Talk About When I Talk About Running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这本书我也非常喜欢, 村上春树的一本关于跑步、写作、人生的随笔集, 也不能算是英文“原著”,因为原书是用日语写成的。虽然是翻译版,但读起来真的是出奇的流畅简洁,文风淡如水,毫无违和感。作者用诙谐清淡的笔调,言语间便将自己的人生哲理传递给读者,读完就像喝了一瓶冰啤酒一般,舒舒服服,清清爽爽。 我虽然不是村上春树的粉丝,但我真的无比佩服他这个人。坚持长跑、写作二十余年不间断,毅力惊人,自律、专注、严格、节制,这些优点他全占了。读来也真是惭愧,反观自己,作息不规律,自制力也不强,的确要像他学习啊。 全书最喜欢也最经典的一句话:“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这句话使得英文之美一展无疑,简洁,对称,隽永。 而且意境深远,即使跑了二十多年的马拉松,在每一次的后程身体还是会感到痛苦无比,虽然pain是inevitable的,但Suffering却是可以主观避免的。 12-14 A Walk to Remember 《初恋的回忆》 The Notebook 《恋恋笔记本》 Dear John 《分手信》 这三本都是Nicholas Sparks写的,所以放在一起来介绍。 这个作家在美国被称为“纯爱小说天王”,他的书都是一些很纯的爱情故事,非常细腻。这种书呢,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就读不下去。 《恋恋笔记本》知道的人应该比较多,因为同名翻拍电影名气很大,经常被列为最催泪电影之一。《分手信》这本呢,我是在高考后的暑假,在北京的一家网吧里通宵读完中文版的,到了大学后又找来了英文版看了看,期间经历了一些事情,第二次看时也多了一些新的感悟,还不错的一本书。这三本都被翻拍成了电影,感兴趣的话可以找来看看。 Nicholas Sparks的作品还是很多的,喜欢的话可以都找来读完,阅读能力和词汇量一定能够上一个台阶。 15 Rage of Angels (没有中文名) 这本书是Sheldon, Sidney写的,号称美国金庸,擅长写悬疑推理题材。 小说的文笔浅显易懂,长难句不多,偏爱用小词和小词组成的地道短语。作品也挺多的,喜欢这种风格的话可以把他的书全读了,阅读能力也可以上一个台阶。 16 Animal Farm 《动物农场》 这本书也介绍过了,乔治奥威尔的名作。如此大名鼎鼎的一本书,应该没几个人没看过吧,就不多说了。17 Seven Brief Lessons on Physics 《七堂极简物理课》 这本书我个人也很喜欢。这是一本物理学科普小说,全书很短,大概只有90多页。作者仅用这么短的篇幅便将量子力学、相对论、粒子物理学、热动力学以及其他领域的科学精粹,浓缩到七堂课中,阐释了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对于物理学的认知。 更难能可贵的是,虽然是物理学科普,但作者却将其写得像诗歌一般美,用文学作品一样笔触带着我们置身于宇宙的浩淼浪漫之中。 也不奇怪,我们的世界,这个宇宙,本来就是最美的东西,当以最美的语言写出来。 18-20 何伟三部曲 Oracle Bones《甲骨文》 River Town《江城》 Country Driving《寻路中国》 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 这三本书记录的是是他在上世纪末旅居中国时的一些见闻和感想,我个人真的太喜欢这三本书了。 说起来呢,作为在上世纪西方对中国的偏见之下成长起来的美国人,真的很难不带有色眼镜地去看待中国,但何伟做到了。看他的书中你能感到,何伟整体上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但某种程度上又置身其外,以一种冷静的笔调和态度去观察和记录中国。不过这种观察却并不带盲目的偏见,而是有温度的、有人文关怀的。读他笔下的文字,你真的很难做到不喜欢他。 特别是在读《江城》的时候,因为我在成都上学,所以何伟笔下对上世纪重庆的描写简直让我读着感同身受。一方面,很多东西变化微乎其微,好像那些文字并不是二三十年前写成的,而是几天之前写成的。另一方面,川渝这二三十年来变化发展日新月异,我想假如何伟有朝一日再次来到这里,也会有诸多感慨吧。 读一读何伟吧,换一个视角来看看我们的祖国。 以上,一共介绍了20本,这20本都是我已经读过了的,推荐给大家,入门的话足够了。 大家也不要局限于我这篇文章,活用互联网,豆瓣、知乎上也有很多非常好的英文原著推荐书单。我以后可能也会定期推荐一些,所以这篇文章,未完待续。 好吧,其实也没有什么复杂的方法啦。 就像文章开头说的,首先一定要选与自己水平相当或高一点的书,然后慢慢进阶,过渡到难度较大的书。 当然,即使选好了书,生词还是会有的。有一种说法是“ 透析法 ”,什么是透析法呢?是指一部分单词透过不查,一部分单词查词析出,这个度最好控制在每页或每两页查一个生词。切忌遇到每个生词都查,这样既效率低下,又打击积极性。 但我个人倒觉得不必拘泥,假如有些词你觉得不查也无所谓,那就不查。或者有几页你觉得那些生词很重要,那多查几个也无妨。 重要的是,一定不要让“查词”过度影响你的阅读体验就是。 至于查出的词,一定要复习! 我建议放到app里,强推欧路词典,然后自己制定复习计划,你觉得怎么适合就怎么来,这个就不多讲了。 用什么工具阅读比较好呢?当然首推我们可爱的kindle了! Kindle比较好的一点就是可以看到生词 即点即查 ,而且你查过的生词它会自动帮你收集到自带的生词本里,简直方便到哭啊有没有!但是!这还不是最方便的, 有一个电脑端软件叫kindle mate,这款软件到底有多强大?它可以将你在kindle查过的生词批量导出,这样你就可以直接将生词再导入欧路词典里了,简直太感人了。 当然,如果没有kindle的话,用手机也是可以的。但kindle更加有纸质书的质感啦。 这样读个几十本原著,阅读能力和词汇量一定能够有很大的进步,与诸君共勉。 以上,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