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发装修
压铸件缺陷问题解决指南以下是该书的目录email:目录1。控制铸件缺陷的基本程序2。表面缺陷(surface defects)3。层妆组织(laminations)4。内部气孔(gas porosity)5。表面气泡(blisters)6。流动不良引起的气孔(flow porosity)7。缩孔(shrink porosity)8。热裂(heat sinks)9。渗漏(leakers)10。裂缝(cracks)11。杂质(inclusions)12。粘料(solder)13。积碳(carbon buildup)14。冲蚀(erosion,caviation)15。起泡(outgassing)16。水口气孔(edge porosity)17。变形(bending,warping)18。飞边(flash)19。污点(stained casting)20。水纹(waves and lakes)21。拉伤(drags)22。顶伤(deformation from ejector pins)23。喷雾过量(excessive flux)
咩丝忒酷
第1章 概述1.1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1.1.1通信技术的产生与发展1.1.2计算机技术的产生与发展1.2计算机通信的发展1.2.1计算机通信产生的背景1.2.2计算机通信的发展过程1.3计算机通信的应用1.4数据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1.4.1数据通信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4.2数据通信的层次结构1.5数据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1.6制定数据通信标准的机构习题1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2.1信息、数据与信号2.1.1信息2.1.2数据2.1.3信号2.2数据通信系统分析2.2.1通信系统模型2.2.2通信系统分析2.3编码与码型2.3.1编码2.3.2码型2.4信道2.4.1信道的类型2.4.2信道的容量2.5光纤信道2.5.1引言2.5.2光纤的传光原理2.5.3光纤信道的组成2.5.4光纤信道的传输特性2.6微波信道2.6.1地面微波中继信道2.6.2卫星中继信道2.6.3铱星移动通信系统习题2第3章 传输技术3.1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3.1.1模拟传输3.1.2数字传输3.2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3.2.1模拟信号数字化的基本原理3.2.2脉冲编码调制(PCM)3.2.3语音压缩编码技术3.2.4数字复接技术3.3数字调制技术3.3.1数字幅度调制3.3.2数字频率调制3.3.3数字相位调制3.3.4调制解调器3.4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3.4.1数字基带信号3.4.2基带脉冲传输的相关技术习题3第4章 同步技术4.1同步的基本概念4.1.1计算机数据通信同步的分类4.1.2同步通信方式与异步通信方式4.1.3通信系统中的同步方法4.2载波同步4.2.1插入导频法4.2.2直接法4.3位同步4.3.1外同步法4.3.2自同步法4.4群同步4.4.1异步通信系统中的群同步——起止同步法4.4.2连贯式插入法4.5网同步习题4第5章 数据透明传输技术5.1数据透明传输的基本概念5.2转义字符填充法5.3零比特填充法5.4采用特殊的信号与编码法5.4.1IEEE 802.3标准: CSMA/CD5.4.2IEEE 802.5标准: 令牌环5.4.3IEEE 802.4标准: 令牌总线5.5确定长度法5.5.1面向字节计数的规程5.5.2固定数据段长度法习题5第6章 差错控制6.1差错的类型6.2差错控制的基本方法6.3差错控制的方式6.3.1反馈重发纠错6.3.2前向纠错6.3.3混合纠错6.3.4不用编码的差错控制6.4采用检错码的差错控制6.4.1奇偶校验码6.4.2定比码6.4.3循环冗余校验码6.4.4其他校验码6.5采用纠错码的差错控制6.6不用编码的差错控制6.7关于帧或分组顺序的差错控制习题6第7章 信道共享技术7.1信道共享技术的原理7.2信道共享技术的分类7.3时分多路复用7.4统计时分多路复用7.5频分多路复用7.6波分多路复用7.7码分多路复用7.8总线结构多机系统的信道共享技术7.8.1选择型总线接入控制7.8.2预约型总线接入控制7.8.3竞争型总线接入控制7.8.4令牌总线的接入控制7.8.5有限冲突接入控制习题7第8章 数据交换技术8.1数据交换技术概述8.1.1什么是数据交换8.1.2公用交换电话网8.1.3公用数据网8.1.4租用线路网8.1.5数据交换技术的类型8.2电路交换8.3报文交换8.4分组交换8.4.1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8.4.2分组交换的特点8.4.3分组交换网的构成8.4.4分组传送业务和用户业务类别8.4.5X.25建议书8.5帧中继8.5.1帧中继概述8.5.2帧中继所提供的服务8.5.3帧中继的体系结构8.5.4帧中继的接入控制8.5.5帧中继的帧格式8.5.6帧中继的优点与应用8.6ATM交换8.6.1引言8.6.2ATM技术的基本特点8.6.3ATM网的体系结构8.6.4ATM的信元格式8.6.5ATM交换原理8.6.6服务质量(QoS)习题8第9章 寻址与路由技术9.1计算机通信的地址9.1.1IP地址的理解9.1.2从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9.1.3IP地址的扩展9.1.4Internet的组播9.1.5Internet群组管理协议9.2端口与套接字9.2.1端口9.2.2套接字9.3域名系统9.3.1Internet的域名9.3.2正式与非正式的Internet域名9.3.3已命名项目与名字的语法9.3.4将域名映射到地址9.3.5域名转换9.3.6高效率的转换9.4路由技术9.4.1路由选择的基本概念9.4.2路由选择算法9.5路由原理及路由协议9.5.1路由原理9.5.2路由选择协议9.6路由表9.6.1什么是路由表9.6.2路由表的生成9.7路由器9.7.1路由器的原理与作用9.7.2路由器的功能9.7.3路由器的分组处理9.7.4路由器的应用9.7.5新一代路由器习题9第10章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10.1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基本概念10.2拥塞控制10.2.1拥塞产生的原因10.2.2拥塞控制的策略10.2.3拥塞所产生的危害10.3分组交换网的拥塞控制10.4帧中继的拥塞控制10.4.1帧中继拥塞控制的目标与方法10.4.2许诺的信息速率10.4.3利用显式信令避免拥塞10.4.4利用隐式信令进行拥塞恢复10.5ATM网的拥塞控制10.5.1ATM通信量与拥塞控制的要求10.5.2信元时延偏差10.5.3通信量与拥塞控制框架结构10.5.4通信量控制10.5.5拥塞控制10.6流量控制10.6.1引言10.6.2结点?结点流量控制10.6.3源结点?宿结点流量控制10.6.4结点与主机之间的流量控制10.6.5源主机?宿主机流量控制习题10第11章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11.1引言11.2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11.2.1ISDN的发展11.2.2ISDN的国际标准11.2.3ISDN的业务和功能11.2.4ISDN的结构11.2.5ISDN的协议模型11.3同步数字体系——SDH技术11.3.1SDH的产生背景11.3.2SDH的概念与特点11.3.3SDH的帧结构与开销功能11.3.4SDH基本复用原理11.3.5同步复用基本结构11.3.6映射方法11.3.7定位与指针11.3.8复用方法11.47号信令系统简介11.4.1从信令到控制11.4.2SS7的体系结构与协议集习题11第12章 信息安全与保密技术简介12.1引言12.2网络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威胁12.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缺陷12.4怎样实现网络信息安全与保密12.5密码技术12.5.1现代密码学的基本概念12.5.2密码攻击概述12.5.3网络加密方式12.5.4几种著名的加密算法12.5.5数字签名12.5.6报文的鉴别防火墙简介12.6.1防火墙的基本知识12.6.2防火墙产品设计的要点12.6.3防火墙的体系结构12.6.4防火墙的关键技术12.7虚拟专用网技术简介12.7.1引言12.7.2虚拟专用网分类12.7.3虚拟专用网安全协议习题12附录中英文术语对照表参考文献
齐吃大乳
报告软件测试错误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修复错误的人员可以重复报告的错误,从而有利于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定位错误,然后修正之。因此,报告软件测试错误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简洁、完整、规范。需要掌握的报告技术归纳如下。1. 描述 (Description),简洁、准确,完整,揭示错误实质,记录缺陷或错误出现的位置描述要准确反映错误的本质内容,简短明了。为了便于在软件错误管理数据库中寻找制定的测试错误,包含错误发生时的用户界面(UI)是个良好的习惯。例如记录对话框的标题、菜单、按钮等控件的名称。2. 明确指明错误类型:布局、翻译、功能、双字节根据错误的现象,总结判断错误的类型。例如,即布局错误、翻译错误、功能错误、双字节错误,这是最常见的缺陷或错误类型,其他形式的缺陷或错误也从属于其中某种形式。3. 短行之间使用自动数字序号,使用相同的字体、字号、行间距短行之间使用自动数字序号,使用相同的字体、字号、行间距,可以保证各条记录格式一致,做到规范专业。4. UI要加引号,可以单引号,推荐使用双引号UI加引号,可以容易区分UI与普通文本,便于分辨、定位缺陷或错误。5. 每一个步骤尽量只记录一个操作保证简洁、条理井然,容易重复操作步骤。6. 确认步骤完整,准确,简短保证快速准确的重复错误,“完整”即没有缺漏,“准确”即步骤正确,“简短”即没有多余的步骤。7. 根据缺陷或错误类型,选择图象捕捉的方式为了直观的观察缺陷或错误现象,通常需要附加缺陷或错误出现的界面,以位图的形式作为附件附着在记录的“附件”部分。为了节省空间,又能真实反映缺陷或错误本质,可以捕捉缺陷或错误产生时的全屏幕,活动窗口和局部区域。为了迅速定位、修正缺陷或错误位置,通常要求附加中英文对照图。 8. 附加必要的特殊文档和个人建议和注解如果打开某个特殊的文档而产生的缺陷或错误,则必须附加该文档,从而可以迅速再现缺陷或错误。有时,为了使缺陷或错误修正者进一步明确缺陷或错误的表现,可以附加个人的修改建议或注解。9. 检查拼写和语法错误在提交每条缺陷或错误之前,检查拼写和语法,确保内容正确,正确的描述错误。10. 尽量使用业界惯用的表达术语和表达方法使用业界惯用的表达术语和表达方法,保证表达准确,体现专业化。11. 通用UI要统一、准确错误报告的UI要与测试的软件UI保持一致,便于查找定位。12. 尽量使用短语和短句,避免复杂句型句式软件错误管理数据库的目的是便于定位错误,因此,要求客观的描述操作步骤,不需要修饰性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型,增强可读性。13. 每条错误报告只包括一个错误每条错误报告只包括一个错误,可以使错误修正者迅速定位一个错误,集中精力每次只修正一个错误。校验者每次只校验一个错误是否已经正确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