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62

燃情咖啡
首页 > 英语培训 > 碎片化时间的英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隔世的童话

已采纳

碎片化时间是工作生活所呈现出的零碎时间段。

“碎片化”(Fragmentation)一词,在上世纪80年代常见于“后现代主义”的有关研究文献中,原意是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如今,“碎片化”已应用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多个不同领域中。

时代背景

如果让一个普通人描述自己十几年前的媒体接触方式,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描述清楚:白天看报纸,晚上看电视。但是,人们的生活被很多碎片化的内容切分,在信息传播进入网络时代以后,碎片化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描述。

报纸定位变“泛众传播”为“分众传播”。平面媒体常常开始围绕着“读者关心的是什么”来做文章,习惯于思考整个报纸定位的问题。然而,在碎片化时代,报纸要“包揽天下”的操作难度很大,而要办一份让所有的读者都喜欢的报纸也成为不可能的事情。看到读者的反馈信息,编辑记者们常常哀叹“众口难调”。

传统报业虽然在自身定位和读者定位方面有专门的选择和设定,但相对来说,大部分报纸的受众群体定位较广,属于泛众传播的类型。而现今受众人群不断呈现出分众化的趋势。“多种媒体,一个声音”的传播方式,已不能满足“碎片化时代”不同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

碎片化时间的英文

268 评论(14)

小白淼淼

碎片时间可以译为fragmentary time建议译为to study with fragmentary time in daily life或to study with every day's fragmentary time

123 评论(10)

candy小蔡

slots,比尔盖茨是这么说碎片时间的。

321 评论(10)

浮云秋叶

碎片时间Fragmentation time碎片时间Fragmentation time

139 评论(15)

kiko小毒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到底是我们主观的把时间弄的碎片化了,还是时间不可避免的被碎片化?

我觉得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情况都有。

生活中没有碎片化的时间,一直做一件事是很难想象的,毕竟人有七情六欲和三急,机器也需要停下来休息和保养和,所以无论这个碎片化的时间是你自己主动安排的还是不得已而形成,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才是我们要真正考虑的事情。

如果你能把碎片化时间用好了,那么你每天会多出1个小时的时间。

我们每天很多活动都会产生碎片化时间,比如:走路、旅行、购物、运动、工作间隙、乘车、睡前、休闲等等。这些碎片化时间,少则一分钟多则半小时,就看你怎么利用了。

不要小看碎片化时间,即使只有1分钟,也可以干很多事情。

当你在网上搜一分钟可以干什么的时候,你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  一分钟可以阅读一篇500字的文章,可以浏览一份40多版的日报,看5-10个精彩的广告短片,跑400米,做20多个仰卧起坐,喝一杯水,浇花,淘米煮饭等等。

你看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做这么多事情,半小时简直能算整块时间拿来学习了。

我平时会一边洗漱一边听得到专栏,一边跑步一边听新闻,干家务的时候听听书,总之当手上在做一件不费脑子的事情,我就会花一部分精力出来学习提升自己。

189 评论(15)

贝贝781213

我们的时间被生活的琐事分割成无数零散的碎片,学会拼凑零散时间,这无疑是时间管理的一门重要技巧。如若能把这些时间碎片都用于读书或其他有意义的事情,它就仿佛让我们找到知识的源泉,日积月累的力量将会使它们汇流成河。

那怎样才能利用自己的时间碎片读更多的书、做更多的事情呢?我在践行的过程中发现有几点特别重要!

坚定的态度。如果当你觉得这时间碎片并不重要,你的注意力就很容易被分散,就会被周边的事物所吸引,便很难融入到读书的状态中。

不要怂,读就是了。不要因为别人觉得你另类,你就怂了,就感觉不好意思了。对于别人的眼光,要学会不予理会,好好读自己的书就是了。

提高阅读速度。也就是学会速读,因为它能让你在同样的时间里更快地读完一章节或者一本书,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你的阅读量。而速读并非一日之功便可练成,这需要时间慢慢摸索。当然,你也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如精英特,这样专业的练习对提高阅读速度会有明显的帮助。

制定时间表。因为我们的时间碎片基本上都是固定的,如午休2小时,候车1小时等。为这些时间碎片制定时间表:标记上对应的书籍清单,这样就能避免把时间浪费在寻找资料上了。

善于利用时间的碎片,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这将让你有充足的时间饱读诗书。在这讲求效率,讲求知识的年代里,学会时间管理就等于快人一步;学会用时间碎片好好读书,就等于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坚实的知识体系。持之以恒,你便会收到时间主人给你带来的惊喜——一幅绚烂的时间拼图。

文/《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网》,关注公众号:jintcn ,了解和学习更多关于快速阅读、记忆力、注意力、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学习、能力训练。

130 评论(12)

机智小百合

所谓“碎片化”,英文为Fragmentation,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碎片化时间就是指日常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零碎的时间段,短则1分钟,长则半小时——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宝贵资源。《知道做到》中提到“一个人行为的改变总是先从内心想法的转变开始,然后才逐渐由内而外变化的。 真正的学习一定会改变自己的行为,学习本身就是一段从‘知道’到‘做到’的旅程。”我们利用碎片化时间了解到的人、事、物,如果不转化为自己所用,这些时间就相当于白费了。这也是我总结本文的目的:打造属于自己的碎片化时间管理方法。1)实现原理经过了多少反复才知道,自我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变量不断交叉变化的组合,我们的任务在于找到这些组合的元素,理清它们的关系,并把握其变化。2)流程概述:每当到了碎片化时间段→①根据时间的多少(1~30分钟)在预设的“碎片时间应用类型库”选择一种使用方式,→②根据类型选取合适的工具模型(例如,若是获取信息,则可选择个人知识管理模型“PKM”)应用,→③转换输出为“成果”(知识、结果等等),→④将“成果”归类到既定框架中(如,团队管理)。整个过程使用各阶段专用工具完成,形成闭环。流程中的工具对应关系为:PKM=Evernote/Wiz;GTD=Omnifocus/Clear/日历;框架/知识树=思维导图A、碎片时间应用类型库:获取信息:如阅读新闻(RSS)、图书、资料、邮件等;代办事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任务、事项;沟通:工作、生活中的讨论、谈话等;休息:喝口水,起来活动一下,出去走走,去厕所等;B、构造整体框架的方法:将工作生活中涉及的各个领域用“项目文件夹”表示,如下图所示(以IOS里的OmniFocus为例,这里将其功能拓展了)。项目文件夹中的各个项目所表示的结构就是横跨各个领域的“整体框架”。每个框架对应一个类似右图所示的结构,包含该框架中的“目标”、“想法”、具体项目以及”杂项“,逐级细化为具体行动。注:在本方案中,手机成为任务管理的核心,录入效率受到一定影响,还有就是不知道这样会不会被认为上班时间玩手机 -_-! 当然,解决方法也很直观,使用Mac里的Omnifocus。+_+C、PKM=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将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利于自己的工作、生活。通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人们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信息素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百度百科)D、GTD=Getting Things Done:GTD的核心理念在于只有将你心中所想的所有的事情都写下来并且安排好下一步的计划,你才能够心无挂念,全力以赴地做好目前的工作,提高效率。3)举例说明例如,某天早晨上班早到了20分钟,我选择用10分钟的时间作出今天的计划,10分钟整理一下桌面倒杯水。午饭后,打开RSS阅读器,浏览一下商业评论、36氪/果壳网上面的最新文章,将感兴趣的内容消化、整理出提纲,根据其类别归档到个人修炼或工作项目内,并列入进一步了解的行动计划。晚饭后,打开一本书或一部电影,将阅读心得记录下来,整体成文章发布分享。有人会问:"连1分钟这样短的时间也要管理,不累吗?"其实只要想想,就算你不管它,这“一分钟”里你也没闲着,哪怕是在发呆。况且我们要做的是引导自己在遇到这类碎片时间里从容选择做更有意义的事,养成习惯就没有控制感了。4)知识框架的应用人各有志,每个人所从事的行业也有所不同。对于个人成长来说,各大知识领域的应用级别(深度)也不同。以个人为例,我认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级别:A、科普级:只需了解即可;对于我来说,归为这类的有经济、财务、营销等B、应用级:指对个人工作生活所必备的知识框架;如项目管理、产品管理、质量管理、信息化等C、钻研级:指个人兴趣所在,心向往之;如经营管理、时间管理、知识管理等。分级的好处:人的注意力总是有限的,如果在众多涉及的领域中平均用力,到头来最好的结果就是成为“百事通”。所以,有针对性的将资源投入到专注和有效应有的领域才是正道。

111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