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37

夜月叶耶也
首页 > 英语培训 > 体育英语专业代码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嘻哈寶萊

已采纳

专业名称:运动训练专业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专业代码:040202 主要类别新闻(体育新闻方向)、英语(体育英语方向)、旅游(体育旅游方向)、管理(体育管理方向)、教育(体育教育方向)等。 主干学科体育新闻、体育英语、体育旅游、体育管理、体育教育等 专业课程新闻(体育新闻方向):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文学鉴赏、新闻学概论、传播学、广告学、体育新闻学、体育赛事报道、新闻写作、新闻评论、新闻采访学、节目主持人通论、广播电视概论、应用写作、当代新闻编辑、新闻事业发展史等。英语(体育英语方向):基础英语、高级英语、报刊选读、视听、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理论、语言学概论、主要英语国家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主要英语国家国情等。旅游(体育旅游方向):旅游管理学、旅游政策与法规、中国旅游地理、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英语、旅游会计学、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学、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景点规划与管理、旅游安全学、旅游财务管理、旅游项目管理、旅游信息系统等。管理(体育管理方向):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文秘、电子政务导论、行政学、公共关系学等。教育(体育教育方向):运动训练学、主修项目理论与实践、运动选材学、运动营养与恢复、运动训练管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教育学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毕业论文、实习、社会实践等三部分。

体育英语专业代码

232 评论(10)

dp73242962

经济学专业代码:020101。深圳海洋大学各专业代码:经济学专业代码:02010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代码:020401。法学专业代码:030101K。社会学专业代码:030301。休闲体育专业代码:040207T。英语专业代码:050201。中国的海洋大学校名的演变主要来源于海洋学院、海事学院、水产学院、综合大学等四个方向。

321 评论(12)

jessica-qn

西安翻译学院专业代码:学前教育专业代码:040106;小学教育专业代码:040107;休闲体育专业代码:040207T;汉语言文学专业代码:050101;英语专业代码:050201;俄语专业代码:050202;德语专业代码:050203;法语专业代码:050204等。

西安翻译学院是一所以文、商科为主,以外语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鲜明特色的高水平民办大学。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87年的西安翻译培训学院。2018年成为陕西省一流民办高校建设单位。

教学建设:

2018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下设11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和公共艺术教育中心、专设国防教育教研室。开设本科专业36个,专科专业24个,涵盖文、经、管、工、艺、法、教育、医学等八大学科门类。

有省级一流专业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重点扶持专业10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优秀教材6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试验教学中心2个。

以上内容来源:百度百科-西安翻译学院

262 评论(15)

踏雪1230

040302是体育教育,全国都是统一的代码。

173 评论(9)

城阳高升移门

院 系 名 称 专 业 名 称 专业代码 学位 专业简介 体育教育学院 体育教育 040201 教育学学士 体育教育专业(代码040201)是我校最早设立的专业,创办于1953年,经过50多年的建设,本专业学科建设日臻完善,专业特色较为突出,师资结构趋向合理,科研成果颇为丰硕。本专业现为湖北省品牌建设专业、教育部特色建设专业。 到目前为止,本专业已为国家培养了1万多名本、专科体育师资和2000余名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以体育教育专业为主体的体育教育训练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本专业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具有较强的人才市场竞争力。 社会体育 040203 教育学学士 为了适应人们对体育生活的需求,我校于1995年,开始试办社会体育专业。1999年正式设立社会体育专业(代码040203),并开始招收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社会体育方向硕士研究生。本专业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办学要求,在社会体育的专业定位、专业发展、学科体系、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实践性环节、教学评价等方面均有新的探索与实践。专业师资人才不断扩充,人才培养的社会竞争力不断增强,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毕业学生六届,培养社会体育人才300余人。本专业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显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运动训练学院 运动训练 040202 教育学学士 运动训练专业(代码040202)以竞技运动为办学特色,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提升学生素质为主线,培养“专业基础知识宽泛、专项技能突出”的体育教练员和从事体育教学及社会体育指导的应用型人才。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1972年创办,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本专业已涵盖夏季奥运会的主要项目,并形成专业学科、术科配套,教学、训练、科研相结合,在校生近3000人的发展规模。本专业是我校办学的支柱专业之一, 2007年获得湖北省品牌专业建设立项,篮球是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划船是国家体育总局重点项目,篮球、运动训练学、体操、田径、排球、游泳是省级精品课程。本专业拥有一支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专家、教授队伍,各教研室活跃着一批全国知名的教练员和裁判员。本专业的学生多次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国内外大赛上获得金、银、铜牌,为国家和学校争得荣誉。1983年起,学校开始培养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2006年获得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博士单位授予权。 体育艺术学院 表演(体育舞蹈、健美操、大众艺术体操方向) 050412 文学学士 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2004年正式招生。表演专业设有体育舞蹈、健美操、大众艺术体操三个专业方向。此专业是集体育与艺术、文化与技能于一体的交叉学科,立足于把学生培养成集表演、教学与训练、编导于一体的体育艺术人才。 武术学院 民族传统体育 040205 教育学学士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专业代码040205)的前身是武术专业,该专业以本科教育为主体,1953年建校时,就开设了武术本科课程。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获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以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中国式摔跤、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健身气功)、舞龙舞狮等运动项目为主要专业方向,并拥有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运动管理中心设立的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培训基地、全国武术馆(校)人才培训基地、中国龙狮协会科研基地,经常承担全国性的教学、训练和科研任务。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于各类学校、运动队、俱乐部、公安、武警、司法、企事业等单位。1998年,武术套路被列为湖北省高校重点学科,2004年、2008年武术套路和散打先后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体育经济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体育)管理 110302 管理学学士 公共事业(体育)管理专业(代码110302)作为湖北省、我校和体育经济管理学院的“品牌”专业,始建于1985年,1989年体育管理学被原国家体委确定为全国首家重点学科。1990年在全国率先获得体育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至今一直是国家体育总局和湖北省重点学科。该学科一直是全国体育管理学教材小组挂靠单位。该学科的主干课程——《体育管理学》是首批校级优质课程,并于2005年被评为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该专业被评为湖北省品牌专业,2007年该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本专业历经20多年的建设,为社会培养数以千计的在企业、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具备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部分学生目前已成为政府、事业单位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目前,该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中,有教授3人,博导3人,硕导7人。其中既有我国相关研究方向的创始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体育总局系统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也有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在多年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中,无论在学生就业率、教师梯队、课程建设、教学质量,还是在科研成果、教材专著、对外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使学科的建设水平和研究成果在全国体育管理专业教学领域和体育科学理论界享有较高知名度,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该学科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中部体育管理学的研究中心。 经济学(体育经济学方向) 020101 经济学学士 济学(体育经济)本科专业(代码020101)创办于2002年,是我国体育院校最早开办的经济学专业之一。该专业于2002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现已初具规模,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自专业开办以来,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均取得快速发展,现已具备完善的课程体系和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该专业有10名专业教师。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有1人,副高职称的2人,中级职称的4人。在院系的大力支持下,经济学专业于2003年获得全国第一个(体育院校)产业经济学硕士点。同时,学校在本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给予了相当力度的倾斜政策,以加强经济学(体育经济)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休闲体育 040207S 教育学学士 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正式设立休闲体育专业(代码040207S),也是我国首个举办休闲体育专业教育的院校。我校休闲体育专业借鉴国外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人才培养规格与专业设置模式,整合我校优势教育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体育休闲特色;以社会人才需求规格为标准,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充分实施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计划,兴建集约式休闲体育实训基地,初步形成“以学校实训基地为主、社会实践基地为辅”的实践性教学训练格局,使学生在毕业时既掌握扎实的休闲体育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又具备较强的经营管理操控能力。 健康科学学院 应用(运动)心理学 071502 理学学士 应用(运动)心理学专业(代码071502)于1984年在国内率先开始培养运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9年开始招收运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本专业是原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2000年转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本专业以强劲的综合实力和骄人的办学业绩,跻身于全国同类院校的先进行列,赢得了本专业领域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已经成为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经历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本专业拥有雄厚的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师资力量,并加强与多所国外运动心理学教学与研究机构的合作,形成了竞赛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运动技能控制和学习以及锻炼和健康心理学的办学特色和研究方向。近年来,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办学理念,本专业注重培养适合社会需求,具备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技能的心理学创新人才。本专业现有武汉体育学院重点实验室运动心理实验室和体育认知科学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两个实验室,并设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及实践教学基地,能充分满足本科教学与实践需要。 运动人体科学 040204 教育学学士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代码040204)自1979年起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作为体育学科的基础之一,该专业在本校有着优良的传统和光荣的业绩,该专业为原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2000年12月转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现有运动训练医务监督、运动技能分析两个较为稳定的本科研究方向,师资力量雄厚。该专业现有运动解剖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运动生化实验室三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为运动人体科学本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并设有多个教学实践基地,能充分满足学生实践需要。 运动康复与健康 040206S 理学学士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专业代码为040206S),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首批审批的新增本科专业,该专业的开设体现了专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办学思路,能够满足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事业对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人才的需求,对我国在运动损伤康复与健康指导等领域内的职业教育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与促进作用。该专业依托本校运动人体科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办学经验,积极拓展办学思路,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专业教育理念和优秀师资,为本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发展空间。本专业现开设运动康复与健康管理两个专业方向,现有设备齐全的康复专业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并与国内知名的大型健身公司运动康复中心、综合医院康复科及健康管理公司等建立了临床实习基地,能够满足本科教学与实践需要。 新闻与外语系 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 050301 文学学士 我校新闻学专业(代码050301)创办于2001年。8年来专业发展迅速,特色日渐鲜明。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现有10名专业教师,有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其中3人为博士研究生,2人博士研究生在读,5人为硕士研究生;拥有新闻学实验室、演播室和摄影实验室三个专业实验室,覆盖广播、电视、报纸与网络四大媒体的实习基地也在建设与不断拓展之中。该专业前四届毕业生就业率高并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英语(体育外事英语方向) 050201 文学学士 英语专业(代码050201)2005年获准在湖北省招生,2006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面向全国招收外语类学生。英语专业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5名,副教授8人,讲师5人,助教2人。其中4人为博士研究生在读。英语专业教学设备完善齐全,拥有数字式语音实验室4个,多媒体教室8个,能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 播音与主持艺术 050419 文学学士 2009年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培养目标:擅长体育类节目语言传播,集采、编、播等多种技能于一身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信息技术系 体育装备工程 080312S 工学学士 体育装备工程专业(代码080312S)自200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国内外体育院校中开办的第一个工科类专业。本专业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工程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师资力量雄厚。承担过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奥运会重点攻关项目在内的8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次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国家体育总局奥运会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奖等省部级奖励,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教育技术学(体育信息技术方向) 040104 理学学士 教育技术学(体育信息技术方向)(代码040104)本科专业创办于2003年,是我国第一个开办信息技术专业的体育院校。本专业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工程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师资力量雄厚,14名专业教师中,有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6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14人。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目前,该专业在专业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以及教学科研、对外交流等方面发展迅速,并取得显著成绩。

126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