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zhou214
dress code 中文意思 是?dress 本身有穿着、穿衣服的意思,而code有代码、密码的意思,合起来dress code 的中文意思就是指穿着规定、穿着规范的意思,dress code也是个很常见的英文组合单字,在一些聚会舞会场合,常常会听到喔。
下面说明dress code 的中文意思跟英文例句。
你可能会常常在一些舞会、聚会场合,听到有人跟你说,这次的dress code是XXX…。意思就是你的穿着规范要怎样穿才可以啦。
dress code 相关英文例句:
例: What is your dress code? 你的着装要求是什么?
例: The club has a strict dress code. 这个俱乐部有严格的穿着规定。
例: My school had a very strict dress code. 我学校的穿着规定非常严格。
与食俱进a
着装礼仪原则
着装TOP原则
TPO是英文Time place object三个词首字母的缩写。T代表时间、季节、时令、时代;P代表地点、场合、职位;O代表目的、对象。着装的TPO原则是世界通行的着装打扮的最基本的原则。它要求人们的服饰应力求和谐,以和谐为美。着装要与时间、季节相吻合,符合时令;要与所处场合环境,与不同国家、区域、民族的不同习俗相吻合;符合着装人的身份;要根据不同的交往目的,交往对象选择服饰,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根据TPO原则,着装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着装应与自身条件相适应。
选择服装首先应该与自己的年龄、身份、体形、肤色、性格和谐统一。年长者,身份地位高者,选择服装款式不宜太新潮,款式简单而面料质地则应讲究些才与身份年龄相吻合。青少年着装则着重体现青春气息,朴素、整洁为宜,清新、活泼最好,“青春自有三分俏”,若以过分的服饰破坏了青春朝气实在得不偿失。形体条件对服装款式的选择也有很大影响。身材矮胖、颈粗圆脸形者,宜穿深色低“V”字型领,大“U”型领套装,浅色高领服装则不适合。而身材瘦长、颈细长、长脸形者宜穿浅色、高领或圆形领服装。方脸形者则宜穿小圆领或双翻领服装。身材匀称,形体条件好,肤色也好的人,着装范围则较广,可谓“浓妆淡抹总相宜”。
(2)着装应与职业、场合、交往目的对象相协调。
着装要与职业、场合相宜,这是不可忽视的原则。工作时间着装应遵循端庄、整洁、稳重、美观、和谐的原则,能给人以愉悦感和庄重感。从一个单位职业的着装和精神面貌,便能体现这个单位的工作作风和发展前景。现在越来越多的组织、企业、机关、学校开始重视统一着装,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举措,这不仅给了着装者一分自豪,同时又多了一分自觉和约束,成为一个组织、一个单位的标志和象征。着装应与场合、环境相适应。正式社交场合,着装宜庄重大方,不宜过于浮华。参加晚会或喜庆场合,服饰则可明亮、艳丽些。节假日休闲时间着装应随意、轻便些,西装革履则显得拘谨而不适宜。家庭生活中,着休闲装、便装更益于与家人之间沟通感情,营造轻松、愉悦、温馨的氛围。但不能穿睡衣拖鞋到大街上去购物或散步,那是不雅和失礼的。着装应与交往对象、目的相适应。与外宾、少数民族相处,更要特别尊重他们的习俗禁忌。总之,着装的最基本的原则是体现“和谐美”,上下装呼应和谐,饰物与服装色彩相配和谐,与身份、年龄、职业、肤色、体形和谐,与时令、季节环境和谐等。
西装的原则
1.西服套装上下装颜色应一致。在搭配上,西装、衬衣、领带其中应有两样为素色。
2.穿西服套装必须穿皮鞋,便鞋、布鞋和旅游鞋都不合适。
3.配西装的衬衣颜色应与西服颜色协调,不能是同一色。白色衬衣配各种颜色的西服效果都不错。正式场合男士不宜穿色彩鲜艳的格子或花色衬衣。衬衣袖口应长出西服袖口1—2厘米。穿西服在正式庄重场合必须打领带,其他场合不一定都要打领带。打领带时衬衣领口扣子必须系好,不打领带时衬衣领口扣子应解开。
4.西服纽扣有单排、双排之分,纽扣系法有讲究:双排扣西装应把扣子都扣好。单排扣西装:一粒扣的,系上端庄,敞开潇洒;两粒扣的,只系上面一粒扣是洋气、正统,只系下面一粒是牛气、流气,全扣上是土气,都不系敞开是潇洒、帅气,全扣和只扣第二粒不合规范;三粒扣的,系上面两粒或只系中间一粒都合规范要求。
5.西装的上衣口袋和裤子口袋里不宜放太多的东西。穿西装内衣不要穿太多,春秋季节只配一件衬衣最好,冬季衬衣里面也不要穿棉毛衫,可在衬衣外面穿一件羊毛衫。穿得过分臃肿会破坏西装的整体线条美。
6.领带的颜色、图案应与西服相协调,系领带时,领带的长度以触及皮带扣为宜,领带夹戴在衬衣第四、第五粒纽扣之间。
7.西服袖口的商标牌应摘掉,否则不符合西服穿着规范,高雅场合会让人贻笑大方。
8.注意西服的保养。保养存放的方式,对西服的造型和穿用寿命影响很大。高档西服要吊挂在通风处并常晾晒,注意防虫与防潮。有皱折时可挂在浴后的浴室里,利用蒸气使皱折展开,然后再挂在通风处。 适用交际目的原则
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能正确理解并充分利用服饰的社会功能,对于人际交往的有效与顺利是非常重要的,即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服饰有助于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协调彼此间的关系,从而使对方接受自己,达到交际的目的。
美国行为学家迈克尔· 阿盖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以不同的衣着打扮出现在某、城市的同一地方。当他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地出现时,向他问路、问时间的人大都属于彬彬有礼的绅士阶层;而当他破衣烂衫、蓬头垢面地出现时,接近他的多半是流浪汉、无业游民。这个实验表明了人们总是习惯通过服饰来判别自己可交往的对象。如果一个人的穿着与其交往对象格格不入的话,就会很容易扩大彼此间的距离,并使相互间的沟通出现障碍。因此,如果你想让他人接受你,你就得首先让他人接受你的服饰。如果你的穿着不能为他人所接受,你的言行举止乃至你的一切也都可能很难为他人所接受。
因此,从某种角度讲,穿衣打扮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也与他人密切相关。人们可以通过合适的服饰让他人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最后接受自己。正因为穿衣打扮主要不是为自己,所以不管一个人是否喜欢打扮,都不能忽视自己的衣着装扮。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在选择自己的服饰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喜好,更重要的还要考虑社会的风尚及交往的对象,最终使得自身的着装符合社会交往目的。
内涵帝在此
仪表礼仪是最基本的礼仪。一谈到仪表,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长相。长相是重要的,但仪表美并不仅仅取决于先天的长相,关键是在后天的教养中逐步形成的,人们常说的“三分容貌,七分打扮”是很有道理的。先天姿容不佳的人,只要重视自身形象,注意适当的修饰,同样能显示出独特的风采。相反,具有天姿国色,如不注意仪表的恰当修饰,也会逊色三分。所以,我们要加强礼仪修养,学会修饰自己,通过扬长避短,把自己最美好的形象展现出来。
仪表是指人们的外表,包括容貌、打扮、举止和气质,仪表美就是这四个方面的协调统一。具体来说,容貌是指五官端正、体格健美、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线条优美协调;打扮是指经过修饰或后天影响形成的个性特征;举止是指淳朴高尚的内心世界在举手投足间的表现;气质是指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中,反映生命活力的性格、情操等特征的自然流露。仪表不仅是指人的物质躯体的外壳,而且与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审美情趣、文明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们要表现出良好的仪表礼仪,首先应掌握服装的穿着原则。
一、着装的“TPO”
“TPO”是英文“Time”(时间)、“Place”(地点)、“Occasion”(场合)三个单词的缩写。“TPO”是国际上通用的着装原则,是指人们的穿着打扮要兼顾时间、地点、场合并与之相适应。
第一,与时间相适应。在西方,男子白天不能穿小礼服(也称晚礼服),夜晚不能穿晨礼服(也称常礼服);女子日落前不应该穿过于裸露的服装。
第二,与地点相适应。这是指要考虑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生活习惯等。
第三,与社交场合相适应。这主要指上班、社交、休闲三大场合。上班着装要整洁、大方、庄重、高雅;社交着装要时髦、流行、潇洒别致,或华贵典雅;休闲着装要舒适宽松、自在得体。
二、着装的“四协调”原则
衣着是人们审美的一个重要方面,整洁、挺括、大方、美观的服饰有一种无形的魅力。服饰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四个协调,即与自己的职业身份、年龄性别、形体条件、所处的特定场合相协调。这“四协调”是我国通常遵循的着装原则,它能产生着装的和谐、得体的整体效果。
第一,穿着要与身份相协调。如教师职业,为人师表,穿着打扮要整洁、大方、高雅;学生的仪表应大方整洁,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学生精神风貌和时代风尚。学生穿过于暴露的服装会给人以轻浮之感。
第二,穿着要与年龄性别相协调。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穿着要求。一套深色的职业装,穿在职业女性身上会显得成熟和稳重,穿在青少年身上就会显得老气横秋。少女穿短裙会显得朝气蓬勃、热情奔放。
第三,穿着要与形体条件相协调。不同的人,体型有胖瘦,身材有高矮,肤色有深浅,穿着应因人而异,扬长避短。如瘦者穿横条衣服可以显得丰满一些;而肥胖者直接穿直条衣服可以显得清秀一点。同样,肤色较深的人穿浅色服装,会获得健美的视觉效果;肤色较白的人穿深色服装,更能显出皮肤的细洁白嫩。
第四、穿着要与所处场合相协调。在喜庆场合不能穿得古板;在庄重场合不能穿得随随便便;在悲伤场合不能穿得艳丽;平日居家穿着可以随意、自在。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