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nazhang77
栗原 清云(くりはら せいうん) ku ri ha ra sei wun阿井(あい) a yi小岛 酱子(こじま しょうこ) ko ji ma syou ko森川 澜(もりかわ らん) mo ri ka wa ran
后知后觉付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节终于到了,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这天刚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里聚餐,庆祝生日,共度佳节。 来到酒店门口,哗!那里人山人海,连泊车的位子都没有了,人们把酒店都围了个水泄不通。幸好我们预先订好了四张桌,看到整个饭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欢乐景象,我心里特别高兴,尽情地品赏着各种各样的海鲜和名菜。 吃完晚饭,我们就到海滨泳场看花灯。这时,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上,又大又圆,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气特别好,九点十五分,我们来到目的地时,沙滩上已经灯火辉煌,游人如织了。我们沿着沙滩一边观赏一边向前走。走进大门,“奇灯异彩耀水湾,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对联则提醒游人千万不要忘记了在此赏月的大好时光。进入泳场,只见偌大的泳场里到处都是火树银花,奇灯异彩。游人的欢歌笑语此起彼伏。沙滩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摆开锅碗瓢盆,搞起烧烤;有的在沙滩上铺开塑料纸,放上月饼、饮料等等,围在一起,对月举杯;有的人还手拉手跳起舞;热闹无比。 今天晚上的花灯令我大饱眼福,真是流涟忘返。当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圆圆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们的后面。 中秋月夜 吃了晚饭,丁零零,电话铃响了,原来是爸爸要带我去看烟火。我听了真是兴奋不已。在等待爸爸的间隙,奶奶和我一起到阳台上去看月亮,因为今天多云,无数颗繁星全都躲在云层里,一轮圆月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爸爸的摩托车声从窗外传来,他大声地喊道:“俪俪,快点下来,再多穿点衣服,外面很冷的。”我马上穿了一件衣服,迅速地下了楼,车“嘟”地一声离开了家。一路上,凉风阵阵,开始觉得蛮舒服,渐渐的,感觉有点冷,让我尝到秋风的滋味,幸好衣服穿得多。快到行政中心时,前面的汽车、自行车都堵住了,我们的车只能停停开开,开开停停,慢得像龟爬。我心里真着急,眼看着前边快要到目的地了,可路上就是人多开不快,可能是全嘉兴的人都想办法跑出来了,想看看这难得一见的美妙烟花。好不容易,在交警叔叔的指挥下,我们停了车,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天上的圆月跟随着我,今晚是团圆的日子,月色是多么迷人。突然,天上“啪”地一声,礼花像流星一样出现了。红的,蓝的,紫的……五彩缤纷,万紫千红。“哇!”真好看啊!人山人海中叫好声一片连一片,使人忘记了白天的疲劳和夜晚的寒冷。今晚烟花连续绽放了近30分钟,一会儿如天女散花,一会儿又有繁花似锦的“菊花”布满夜空,一会儿晶莹透亮的“星星”向你扑来,一会儿又见“五彩蘑菇云”向上升腾…… 烟花晚会结束了,人们陆续回家,我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身子,迎着中秋的凉风,回家了。天上的明月还是那么圆,那么亮…… [后记]: 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那五彩缤纷的烟火,在我的脑海中怎么也挥之不去。于是,我就写了这篇文章。 中秋节作文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 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 你看,农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肉类、蔬菜、海鲜。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中秋赏月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间的不平。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吧。 hgjfgjjjjjjjjjjjjjjjjjjjjj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Hello糖咖啡
诗人是浪漫的,在生活中也是有着很多的。那么,台湾当代诗人有哪些呢?下面大家就随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古月
古月,本名胡玉衡,湖南衡山人。着有《追随太阳步伐的'人》新诗集。 《月之祭》绢印新诗、原作版画集(李锡奇版画十幅)、《诱惑者》当代艺术家侧写散文集,《我爱》《浮生.探月》新诗集等。
阿芒
阿芒,出生于台湾东海岸,太平洋、海岸山脉之间,现居台北,教儿童英语、爬山、拍纪录片。1995年开始写诗,作品曾在台湾、香港、大陆、美国发表,含纸本及网络期刊、杂志,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文,发表于Fascicle、Jacket 、 Hayden’s Ferry Review。目前有两本诗选,《on/off》,2003年台北出版,作品选自1995-2002。《没有爹》,2008年北京出版,作品选自2003-2008。
颜艾琳
台湾台南下营人,1968年出生,辅仁大学历史系毕、台北教育大学语文创作所肄业。年轻时玩过摇滚乐团、剧场、「薪火」诗刊社、地下刊物。目前担任新北市政府顾问、耕莘文教院顾问、韩国文学季刊《诗评》台湾区顾问、大陆诗歌刊物顾问与网站专栏诗人;曾获「出版优秀青年奖」、创世纪诗刊40周年优选诗作奖、文建会新诗创作优等奖、全国优秀诗人奖、2010年度吴浊流新诗正奖、2011年中国文艺文学类新诗奖章;并担任重要文学奖评审与艺文讲师、策划人、主持人、咨询委员,2010年与刘亮延合编并主演舞台剧《无色之色》。着有《颜艾琳的秘密口袋》、《已经》、《抽象的地图》、《骨皮肉》、《昼月出现的时刻》、《漫画鼻子》、《黑暗温泉》、《跟天空玩游戏》、《点万物之名》、《让诗飞扬起来》、《她方》、《林园诗画光圈》、《微美》、《诗乐翩篇》14本书;重要诗作已译成英、法、韩、日文等,并被选入各种国语文教材。自2005年起以专业人士身份受聘元智、世新、清云科大、北商大、原住民部落大学等讲师,驻校跟驻地艺术家、读书会老师。
隐匿
隐藏,台湾淡水有河book书店女主人。2008隐匿诗集《自由肉体》。2010隐匿编着《没有时间足够远──有河book玻璃诗2006~2009》。2011隐匿诗集《怎么可能》。
林蔚盷
林蔚昀(Wei-Yun Lin-Górecka),1982年生,台北人。高中休学,因为电影《猜火车》跑到英国,在爱丁堡看到一张波兰海报,当下认定自己「命该要去波兰」。读了波兰犹太作家布鲁诺?舒兹(Bruno Schulz)的作品后,对此更加深信不疑。2005年大学毕业后从伦敦飞到古城克拉科夫(Kraków)学波兰文,从此在那里生活及工作。喜欢游走在不同的文化及语言之间,最大的享受是和儿子玩、写作、翻译。着有《平平诗集》(自费出版),译有《猎魔士:最后的愿望》(盖亚文化)和《猎魔士:命运之剑》(盖亚文化)。现与丈夫及儿子居住在波兰克拉科夫。
叶觅觅
叶觅觅,1980年生。东华大学创作与英语文学研究所、芝加哥艺术学院电影创作艺术硕士。可以很宅也可以到处乱走。喜欢迷路,也喜欢被安静的星期天早晨激起。对于生活的想法是:「把它想成饼干就好了,趁着掉到地上之前,赶快吃掉。」曾经出版很黑的《漆黑》以及很爱车的《越车越远》。
喜菡
喜菡,台东人,现居高雄,淡江大学中文系毕。曾任「港都文艺学会」总干事、台湾新闻报「台湾写真」专栏执笔、高职国文教师。现任喜菡文学网站长、大憨莲文化工作室负责人。热衷文字影像创作,以推广生活文学、文学生活为职志。出版:《骨子里风骚》诗集、《今夜化浓妆》小说集、《莲惜》影像诗集、《到旗津打卡》报导影像文学集、《深情》旅行影像散文集、《靠近》旅行影像散文集、《宝岛漫波》电影书、《鸟族与鸟族的克什米尔旅行》旅行影像诗集。
廖亮羽
廖亮羽,花莲人,华梵大学哲学研究所,风球诗社社长,风球出版社发行人。 2011台北诗歌节校园讲座策划人、2011太平洋国际诗歌节闭幕演出策划人、2011台北上海双城诗展策展人、2011《望远文报》指导顾问、《2011两岸中秋诗歌朗诵会》执行长、国立台湾文学馆2010大学青春诗展策展人、全国大学巡回诗展策展人、全国高中巡回诗展策展人、2010咖啡馆现代诗展策展人、X19全球华文诗奖策划人、远景出版社《诗评力》企划、《第一届诗歌游艺营》企划、Cafe Philo地下沙龙《诗奔现场》策划人、《台湾七年级新诗金典》主编(秀威信息出版)。
紫娟
紫娟,莫名其妙的中年女子。爱人、爱生活、爱哭、爱书、爱旅行、爱美食、爱音乐、爱电影、爱所爱的一切。得奖记录:2002年获得优秀青年诗人奖及最佳广播剧团体金钟奖(剧本占20%)。2007年1月接任《乾坤诗刊》现代诗主编。2009年3月任北岛主持网站女性写作版主。网站:新浪部落格[紫鹃的窝]、大陆诗生活专栏[我和我的影子在跳舞]、大陆今天论坛女性写作版主。
阿米
2009 年起诗作大量刊登于《卫生纸诗刊+》 2011/5 首次个人油画展 2011/5 华梵大学「大冠鹫文学奖」新诗类评审 2011/6 诗集《要歌要舞要学狼》出版《要歌要舞要学狼》入围「2011台湾文学奖」 2011/11-12 受邀「台北诗歌节」 2011/12 电影「喂,我在忙」女主角 2011/12 发行「颜色诗」笔记本 2011/12 每天画一幅曼陀罗,为期一个月 2012/2 长篇小说《欲望之阁》出版 2012 第二次油画联展 2012 与黑眼睛剧团合作音乐剧《维尼》 2012 与潘家欣合着诗集《她是青铜器我是琉璃》黑眼睛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