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53

蘁嘬天唑地
首页 > 英语培训 > 骂人的英文长句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廊坊电器城

已采纳

你看你i张那可超样,满脸大疙瘩还非要说是非典时期带口罩捂出的痱子,人家一群大雁往南飞看见你那张脸扭头就蹦了西了,你看你张的多有威慑力吧。 你肚子饿了要吃东西了么?不过因为你是火星人所以吃的东西也和我们不一样的吧!不知道地球的食物合不合你的胃口呢?猪食应该很适合的说。 拿个镜子照照您那走形,瞅瞅长大可不可以当歌星,呵呵,没夸你,我说的是哥伦比亚的大猩猩,真像诶。 明知道自己长得丑,还敢出来逛,你不丢脸,你爸妈也替你丢脸,你爸妈不丢脸,我也替你爸妈丢脸。 没事别瞎跑,少给交警添麻烦,更别上街吓唬开车的司机,你被车压了倒没什么事,脏了车轮还得洗,这年头物价贵啊。 看你玉树临风,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想必一定是人渣中的极品,禽兽中的禽兽,而且据我观察,你肯定从小缺钙,长大缺爱,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左脸欠抽,右脸欠踹。驴见驴踢,猪见猪踩。天生就是属黄瓜的,欠拍!后天属核桃的,欠捶!终生属破摩托的,欠踹!找个媳妇属螺丝钉的,欠拧!看看啊,你这小脸瘦得,都没个猪样啦! 你长得像素有点低,让人分不清男女,穿着麻袋就上街,充当移动垃圾桶。别人不幸遇见你,速速求你升天去。 你知道你与普通男生的区别么?普通男生人骑着车,载着一个女生,而你骑着车载着一个男生。 他们怎么能管你叫猪呢??这太不像话了!总不能人家长的像什么就叫人家什么吧!问过人家猪了么?就你那智商和体形,人家猪还不愿意呢! 我说你要整容吧,好歹去韩国,去什么泰国;你现在整个一被泰国人妖手术整残了的结果! 我脑残怎么了,那还证明我有脑,我一看你就没脑,回家叫你妈给你买两盒脑白金试试,看看能不能补补先天的缺陷。 我对你这种废物已经没有兴趣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本来以为你还能多撑两下,没想到也是个窝囊废。 他们怎么能管你叫猪呢??这太不像话了!总不能人家长的像什么就叫人家什么吧!问过人家猪了么?就你那智商和体形,人家猪还不愿意呢! 如果长得漂亮是一种错,我已经铸成大错;如果聪明是一种罪,我已经犯下滔天大罪,做人可真难。但你就好啦,既没错又没罪,我真羡慕你! 瞧你满脸的大麻子,老远我一看还以为谁把一包芝麻甩你脸上了呢,麻烦你往自己脸上倒一瓶浓硫酸整容整容,你也不怕你身边的人看到你都触发密集恐惧症了。 女娲看见你这人,女娲都觉得自责啊!当初是怎么把你捏出来的,真是人生中的污点、败笔啊! 你这个好吃懒做的寄生虫,人人喊打的臭虫,损人害己的害虫,人人唾弃的蛀虫,思想有多远,你就滚多远;光速有多快,你就滚多快。 你也太装酷:放屁要脱裤,走路要数步,不谈恋爱也吃醋。真是笨如猪,不读书,掉在河里没命还想捞珍珠! 你信不信我把你头打爆,腿打折,肋骨条都打骨折,把你掘巴掘巴塞花盆,让你知道什么叫做植物人,不对,植物鼠。 你善良像猫儿,你忠实像狗儿,你可爱像鸟儿,你识途像马儿,你美貌像蝶儿,你勤劳像蜂儿,你什么都相像,也难怪大家都叫你…禽兽! 先这样吧,说多了,也白费,这些话说给狗听听,它还知道我是在骂它呢,说给你,还以为我夸你呢是吧。 一看你就知道你是个骚货,你还好意思在这装纯,小心你装纯装的脑缺氧,到时可别怪我没提醒你哈! 昨夜思友无数,想来想去还是你最酷,众里寻你千百度,蓦然回首,你却躺在猪棚深处!扇动,惊起蚊虫无数! 教教你先做人的道理吧,做人嘴别那么臭,放干净点,不要乱骂人,先看看自己什么样子,你有什么资格骂我啊,别以为自己长的很好看,你也不是很靓嘛,小孩子嘴巴要放干净,别乱惹撒疯,撒疯的时候看清人不能惹的人就不要惹,看你那么小教你点道理,没他妈有事没事去骂人家,就算你再有料人家也会报仇。 阁下:经济上一穷二白,性格反三复四,爱好五颜六色,人生信条乱七八糟,以上所写八九不离十。 见过蠢的,没见过这么蠢的,猪都蠢死了,你怎么还活着;见过丑的,没见过这么丑的,恐龙都灭绝了,你怎么还活着? 你长得那个鸟样就像是吉娃娃跟京巴搞出来的串似的,小而不纯,臭而袖珍,我真想狠狠地抽你。 就你这样的,努力下,年轻时候多吃点补脑的,多锻炼下,健健康康的老死了,这样你的人生才算是有点价值,死后写个人生传记,基本就是人类进化史了。所以说,一定要健康地活下去,不然还没脱离猿类呢,就夭折了,你妈不伤心么?十月怀胎容易么?就生出你这么个东西,说实在的佩服你妈真坚强,每天看着你这张脸还能吃下去饭。你爸也是个厉害人物,竟然能巧妙地避过所有优秀基因的遗传。不对,应该说不是你爸的错,主要是你,那十个月不忙着接受他老人家的优良遗传基因,光顾着自己傻了吧唧的变异了。不过还好,至少没让你变出个四条腿俩脑袋什么的。但是看样子,你的那些细胞忘了在你脑壳里分裂了是吧,光记着往外张,内部就剩个空壳了。 这位小姐,请注意您的言辞,因为你丰富的语言魅力和你那张像是挂了男人身体里的那种白色物质的脸皮成正比。 在我眼里,你看上去永远是无忧无虑,吃饭永远是津津有味,睡觉永远是酣然而睡……我真羡慕你呀,唉,有时候想想,像你那样做头猪也挺好的! 以前我只知道,小猪不会说话,就知道哼哼,可是后来遇到了你,才知道原来你比小猪还会哼,正说你呢,你还哼! 以德报怨什么的我没学会,我只知道什么是将心比心以牙还牙,你对我好我自然投以真心对你好,反之亦然,你问我为什么对你冷漠讨厌你甚至伤害到你的时候,就该先想想我曾经待你好时你是如何对待我,所有你得到的是好报还是恶报,都是有因皆有果罢了,散播我的谣言都不会证明我是怎样的人,只会证明你是怎样的人! 也不知道你为什么总是不用你脖子上顶着的那玩意儿思考,你说你活着除了衬托世界有多么美好之外你还能干什么? 要人品没人品,要相貌没相貌,要成绩没成绩,反正是嘛嘛都不好。长得像如花呀,美的似凤姐。人见了人吐,花见了花谢,瓜见了瓜落。洁洁看上他,那便是鲜花插在牛粪上,仙女落在大粪上。人丑得吓死人,心臭的熏死人。所谓人不可貌相,就是这样滴。心肠恶的不用说,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人明明傻的要死,还天天以为自己是天才,我看是天天被人踩。简直就是孔子说的:难矣哉! 细看你的双瞳,隐隐透出一股摄人魂魄的诡异力量,而且你的瞳仁已经完全变成银白色。在不动用精神力的情况已经有此等异象,你智商肯定已经达到前无古人的250了,就算是上帝亲临,不祭出土豆外挂的话,也难以挡住你半招!真真智商恐怖如斯! 我日你奶奶的先人板板,你爸背你这黑锅因为你爸是太监,单身女人叫小资,单身男人叫钻石王老五,丑女叫恐龙,帅哥叫青蛙,连你都叫小强了。;

骂人的英文长句

141 评论(8)

我的宝贝-童童

——摘自余光中的《李白与爱伦坡的时差》 成语与格言,就像《天方夜谭》的瓶中巨灵,其魔力正在寓大于小,把哲学的大道理浓缩在如诗的短句之中,令人体会无穷。 大致说来,成语的美学有三个条件:简洁、对称、悦耳。 英国有一句格言说:“简洁乃妙想之灵魂。”(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神思妙想,当如电光石火,一触即发,不可犹豫,不容修改,才肯定有力,一言九鼎。若是吞吞吐吐,翻来覆去,就显得只有寻思,未得结论了。凡是格言,必为整数,后面不能拖小数点。何况句子长了,就不好记,也就乏人引用,怎能流传久远?例如“一言难尽”,如果拖成“不是一句话就说得清楚的呀”,就散成一堆沙了。 第二个条件是对称。中国的方块字要营造对称之美,太理想了。对仗,正是中国文体的一大特色。大而至于一篇骈文,小而之于一首律诗、一副对联,都可以在对仗上做到尽善尽美。成语正是这种对称美学具体而微的最精致样品,口头笔下,每天供我们运用自如,真是中文最可贵的遗产,最通用的现金。例如,“门当户对”一句,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方块对方块,平平对仄仄,一抛一接,一呼一应,无论在意义上、文法上,还是在视觉上、听觉上都充分满足了我们的美感。又例如,古人论画,常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真是美极妙极。西方论画,无论是瓦沙瑞(Giorgio Vasari)的名著《意大利建筑、绘画、雕塑名家列传》或是德拉库瓦的《日记》,有这么生动、高雅的美文吗? 西方语文当然也可以追求对称之美,不过拼音文字长短不一,文法又多语尾变化,加以虚字夹缠其间,就算勉强对仗,也总不如中文这么灵活。例如,“张三李四”一词,接近英文的Tom, Dick and Harry,但是英文的人名有长有短,还夹了一个连接词,根本对不起来。就像“春夏秋冬”在中文是势均力敌的四个实字,用英文说却多出一个and来一样。英文成语里,勉强接近中文的对称句,也可以举出一些,例如,Like father, 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Easy come, easy go.(来得容易,去得容易)/Two is company, three is none.(两人成伴,三人就乱——指夫妻关系)/Spare the rod and spoil the child.(饶了棍子,宠了孩子)。其实这些句子仍然不如中文成语那么“门当户对”。 第三个条件是悦耳,也就是说来顺口,所以用字必须单纯,音调必须响亮。为了顺口,音调在响亮之外更要前呼后应,你抛我接。例如,Little strokes fell great oaks.(浅砍千次,巨橡不支)呼应全在押韵的strokes, oaks。又如,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乘早缝一针,到头省九针)呼应则在半谐音(assonance)的time, nine。再如,Neither rhyme nor reason.(不可理喻)则用头韵(alliteration)来互答。英文所谓“四字语”(four-letter word)是指骂人的脏话。中文的脏话却是“三字经”。中文的成语大半以四字为其基调。所谓“四字成语”,在结构上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用单行句法说一件事情,文法上是一完整句;另一类用骈行句法说一种状态,文法上只是一个词组(phrase)。“天下为公”、“无为而治”、“不可儿戏”、“大器晚成”,都不对仗,属前一类;“三长两短”、“千方百计”、“天经地义”、“花前月下”,前二字与后二字在意义、文法、音调上都形成对仗,属后一类。 在结构上,骈行的四字成语,往往将两组同义字或反义字拆开,交错搭配。例如“千军万马”,原意只是“千万军马”,极言其多,但拆开了交叉重组,便成对仗,而且平平仄仄,顺口悦耳,美学结构于是完成。如果拆开后配成了“千马万军”,就变成了平仄仄平,读不顺了,不成美学。同样,“千山万水”改成“千水万山”意义上并无差别,但平平仄仄的美学就破格了。所以后面这些四字成语都用这种原理形成: “千方百计”、“千锤百炼”、“千言万语”、“千钧一发”、“千年万代”、“千奇百怪”、“千头万绪”、“千辛万苦”、“千门万户”、“千真万确”、“千依百顺”、“千岩万壑”、“千丝万缕”、“千呼万唤”、“万紫千红”、“天长地久”、“天公地道”、“天昏地暗”、“天荒地老”、“男婚女嫁”、“郎才女貌”、“三从四德”、“三心两意”、“山长水远”、“山盟海誓”…… 这样的组合该在千句甚至万句以上。这种音、义交错的对仗句式,令人想到西方作曲的“对位法”。不过,中文四字成语的结构,有时并非音、义兼顾,而且重音轻义。例如“山明水秀”一句,水当然可明也可秀,而山,怎么会明呢?可见为了顺口,有时竟会放过逻辑。“红男绿女”也是如此。通常红色会联想到女性,所以有“红颜”、“红粉”、“红袖”、“红妆”、“红楼”、“绯闻”、“桃色”等词。此地却将“红”字安排给男性,无他,只因“红”、“男”都是平声罢了。另有一句更是四字成语的异数,那便是“乱七八糟”。姑且不论平仄,即论词属,原本也该“乱七糟八”或“七乱八糟”;竟云“乱七八糟”,真是乱七八糟了。 中文成语虽以四字句为常态,也不乏较长的句法。例如五字的“无巧不成书”、“物以稀为贵”。又如六字的“无所不用其极”、“神不知,鬼不觉”。七字句最多,因为可用诗中名句,甚至杯筊的签诗也是七言:俗话便多“真金不怕火来烧”、“不到黄河心不死”之句。至于八言,像“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实还是以四字句为基调。新文学改用白话,不再写文言,但是文言的智能与语法却靠数以千计的成语保留了下来,像一笔丰富的遗产,不用交税,也无须兑现,口头笔下,永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现金。 成语用在白话文里,可以润滑节奏、调剂句法、变化风格。我们很难想象,一篇文章能完全不用成语,因为那样的文章必然累赘冗长;也难以想象一篇文章每逢紧要关头,只会用成语来应付,因为那样的作家只能靠古人来思想,拾古人的牙慧。满口成语的人似乎油嘴滑舌,反之,绝口不用成语的人却要费许多唇舌。大凡够格的作家,都会酌量地驱遣成语。 “惟成言之务去”,是散文大家韩愈的主张。 敏捷的作家要活用成语而不拘泥于成语,就应该悟出如何因势导势,借力使力,以我之四两,拨彼之千斤。 活用成语,就如向传统借本钱,加些巧力,来赚创造的利息,其妙正如活用典故,务必化古为今,推陈出新。如此移花接木,读者见了,似曾相识,就如见到熟人的孩子,认得出很像他父亲,却另有自己的几分可喜。 这种戏拟的手法,英文叫作parody,王尔德乃其中高手。我曾举英文成语,说婚后的日子,“两人成伴,三人就乱”(Two is company, three is none)。王尔德却戏言三角关系之妙,竟说“三人才有伴,两人不作算”(Three is company, and two is none)。他讽刺婚姻,又说“离婚乃天作之分”(Divorces are made in heaven),而夫妻当众调情是“干净内衣当众洗”(Wash one's clean linen in public)。莎士比亚的名剧《仲夏夜之梦》,曾有人加上一字,成了“仲夏夜之梦遗”,真是调皮,却无法英译。美国诗人吉尔默(Joyce Kilmer)写树的名句“Poems are made by fools like me, / But only God can make a tree”被谐诗鬼才纳许(Ogden Nash)轻轻一扭,就成了妙趣:“Poems are made by fools like me, / But only God can make a trio.“树”一扭成了“三重奏”,原来是影射圣三位一体(The Trinity),十分好笑。 我翻译王尔德的喜剧《不可儿戏》,碰到过这么一段话:You should get married. A misanthrope I can understand—a woman thrope, never!这是劳小姐劝蔡牧师结婚的一段话,不幸她咬文嚼字,把misogynist(憎恨女性者)误说成woman thrope,却妙在与前文的misanthrope同一格式。如果我不求变通,只将就直译成“一个厌世者我可以了解——一个厌女者,决不!”听众一定茫然。结果我乞援于中文的四字成语格,把英文的名词变通为中文的短句:“一个人恨人类而要独善其身,我可以了解——一个人恨女人而要独抱其身,就莫名其妙!”“独善其身”原为成语,“独抱其身”却是将“抱独身主义”的意思注入“独善其身”的语法而得来的。《不可儿戏》里另有一处,两个好友谈到乡下生活;亚吉能问乡下来的杰克,在乡下他逗什么样的人开心,杰克轻描淡写地答道:O neighbors, neighbors.我的中译仍然要靠自然而又好懂的四字成语。所以我译成:“哦,左邻右舍呀。”如果直译成“哦,邻居邻居”就太奇怪了。 该剧又有一处,巴夫人盘问追求她女儿的少年:“我一向认为,有意结婚的男人,要么应该无所不知,要么应该一无所知。你是哪一类呀?”杰克犹豫了一下说:“我一无所知。”前一句的原文是……should know either everything or nothing,后一句则是I know nothing。如果译成“应该什么都知道或什么都不知道”,就太啰唆、太稚嫩了。足见对付英文或其他西文的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还得动用中文的短句,尤其是简洁有力的四字成语。 我有一本近著,书名《含英吐华》,评论的正是英文作品应如何中译,但其四字句法却本于成语“含英咀华”。我只改了一个字,原句的“英、华”就变成了英文与中文:进口的是英文,出口时却是中文了。所以成语之为用大矣,不但可以原封照搬,更可器官移植,托古改今,与时并进,而更活泼了、丰富了中文。 我另有一本书,名叫《井然有序》,收集的都是为他人所写的序言。这四字成语原封不动,但“序”字的意思却扩大了。我的散文集《日不落家》,书名所套的“日不落国”之句,不是中文成语,而是一句英文,说大英之为帝国,殖民地遍布全球,阳光照处,必有英属领土。一九九七年我家四个女儿,分别住在加拿大、美国、英国、比利时,而我们夫妻住在台湾,所以我们余家也称得上是“日不落家”了。 此外,我的书名有四字成语架式的,尚有《五陵少年》、《白玉苦瓜》、《青青边愁》、《分水岭上》、《春来半岛》、《隔水观音》、《隔水呼渡》、《五行无阻》、《高楼对海》等多部。这四字句型,可说已经成为我书名的常用格式了。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曾回顾自己的文体诗风,发现这四字句法,不论是单行或骈行,对我的语言风格都颇有贡献。我曾说自己的语言是“白以为常,文以应变”,意思是用白话作基调,而酌用文言来变调,来调整弹性、速度、口吻与场景。 所谓文言,不必高古深奥,但求稳健精简,不必华辞丽采,但求言不虚发,辞无浪费。 例如《白玉苦瓜》的最后几行: ……一只仙果 不产在仙山,产在人间 久朽了,你的前身,唉,久朽 为你换胎的那手,那巧腕 千眄万睐巧将你引渡 笑对灵魂在白玉里流转 一首歌,咏生命曾经是瓜而苦 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 “千眄万睐”是四字成语的新铸,形容玉匠在真苦瓜与玉雕苦瓜之间反复比对,务求将苦瓜的灵魂注入白玉。最后两行的“是瓜而苦”与“成果而甘”,必须用文言无可再简的句法,来逼出“生命赖艺术以升华”的信念。而此一生死以之的信念,更有赖“瓜、苦、果、甘”四个字交相呼应的对仗与双声,才能坚持而达到结论。如果依一般新诗的稚嫩句法,把最后两行写成:“一首歌,咏生命曾经是一只苦瓜/被永恒引渡,变成了甘果”也算不错了,但与文言的四字句法相比,就显得太松、太浅了。 中国诗的句法始于四言之端庄,历经五言与七言之奇偶交错,相反相成,而终于长短句之伸缩多姿。但源头这四字典型始终不衰,不但在七言诗中成为稳定大局的句头,而且在四六骈文中高踞联首,甚至在单行的古文中也往往成为压阵的语法。 一位现代作家,无论是要利用它、革新它,或是避免它,都不能不懂它在中文语法上的重要地位。在我自己的散文之中,它也是一种重要的语型、句法。 早期我的散文兼容英文句法,单行多于骈行,较少四字成语或四字句型。后期则有意“去英文化”,不但句子较短,而且骈散交错,因此四字字型增多。评论我散文的学者,不少人肯定我的后期而质疑我的早期,恐怕这也是一大原因。 早期的我,像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后期的我,已成为唐僧的徒弟了。早期飞扬跋扈,不知为谁而雄。后期似乎“雅驯”多了,却也太“驯”了吧。 以下且从我前后期的文章里,各引一段作为对照: 题目的现代化,是今日中国作家早该注意的问题之一。一个真正敏感的作家,应该将他纤细的触须,伸到艺术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无法想象,一篇洋溢着现代精神的作品,居然肯戴上一顶发霉的帽子。 ——摘自《论题目的现代化》,一九六三年 幸蕙遍读吾诗,发而为论,三年有成,即将出书,索序于我……幸蕙选诗,不尽“唯名是从”,往往反而“蕙眼独具”,会挑出一些评家很少注目的“冷作”或未及注目的新作,令我惊喜。 ——摘自《悦读陈幸蕙》,二○○二年四字成语或四字句型,盘踞中文已久,不但下笔好使,更且出口畅顺,已经成为语法的一大基调,何况其中还有不少迄为民族智慧或民俗世故的载体,有些来头很大,有些出处不明,所以不但读书人善于驱遣,就算江湖市井之流也会引用几句。 身为作家如果不善驱遣成语,或是会用的成语十分有限,下笔怎能左右逢源?但另一方面;如果他不会自铸新词、自创佳句,遇到紧要关头,只会依靠几句四平八稳、人云亦云的陈腔老套而不能自拔,就始终近不了创作。 真正的高手应该把成语用在刀刃上,将旧句引出新意,或是移花接木,将旧框嵌入新字,变出新趣。如此,才能激发民族语言的生机,使其长保活泼、生动。 至于成语与各种文类的关系,也值得讨论。大致说来, 诗贵独创,可以利用四字语法来求变求新,但不宜原封照搬。 小说的对话依人物的身份可酌用成语或俚语,但叙述的部分应加区别。戏剧的台词求其顺口易懂,不妨用些简洁而响亮的成语;抽象而生硬的名词,最宜用成语短句来化解。散文乃直接对读者发言,就像斯文人从容不迫的谈吐,用些成语当然可以,但是像斯文人的谈吐富于机锋或谐趣,也不妨把成语变成新腔。论文乃学者在发言,宜乎字斟句酌,所用成语应求其高雅端庄,即使引经据典,骈行偶对,亦无不可。杂文以短小精悍取胜,最忌扯淡费辞,多用成语不妨。童话最忌世故,应力戒成语。译文多用成语,就会失去原文风味;像“朝秦暮楚”、“暗度陈仓”一类来自典故的成语,尤不可用。

120 评论(10)

doctorsher

我看过的最牛的英语骂人句子:You cheap, lying, no good, rotten, floor flushing, low life, snake licking, dirt eating, inbred, over-stuffed, ignorant, blood-sucking, dog kissing, brainless, dickless, hopeless, heartless, fatass, bug-eyed, stiff-legged, spineless, worm-headed sack of monkey shit!”你这个贱货,骗子,坏蛋,腐烂的,地板造水淹,悲惨人生,造蛇咬,吃屎,近亲繁殖,全是废话,可以忽略的,吸血的,狗啃的,没大脑,木有小鸡鸡,木有希望,没有良心,大屁股,虫子眼,瘸腿,无脊椎,蠕虫脑袋的猴子粪!出处: NATIONAL LAMPOON’S CHRISTMAS VACATION (1989) The insulter: Clark Griswold (Chevy Chase) The situation: Not having a happy holidays, Clark reveals his Christmas wish would be to tell his boss the following tirade.

81 评论(9)

毕筱倩mm

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免费学英语是可以做到的。 我的方法和忠告:一、 创造英语环境 我们必须看到,语言归根结底是人们交流思想以进行社会交往的工具。其本身的属性,就决定了它最好是能在一定形式的共同使用中来学习。特别是当我们想要全面地学习一种语言,即从听、说、读、写以至于译五个方面来学习并掌握它,即达到“五会”时,若只是 一书(教科书)在手,毫无外界的条件,那是会很困难的。所谓外界条件,包括老师(或比 自己先走几步的人)间或的指点(口头或书面)、英语电视广播节目、电脑网络资料、录音 机及磁带、收音机、参考书、工具书以及一定的阅读材料等。我们知道,马克思时常把自己 用英语写的文章寄给恩格斯请他改正(当然也包括内容方面);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虽经过 一段认真的自学,但初到伦敦时却发现自己所说的英语无人能懂,而当地人讲的话他们也如闻天书,因而不得不通过各种途径从头学习口语。可以想象,要学习英语发音和朗读,却从来没有听到过任何人或人们通过机器(电脑、电视、磁带或收音机等)发出这些声音,单凭文字上对发音器官位置的描述,怎能正确地学好语音呢?没有听到英语的机会,如何学会听懂英语?至于只以培养阅读能力为目的者,至少要把自己所阅读的东西在心里念出声音来吧(哪怕念得不准确)。否则,即使阅读也是很困难、很缓慢的。因为所谓“看书”,即阅读,其实就是不出声地“念”。因此,关于如何自学外语,我的第一个意见就是:若要以“五会”为目标,就必须想方设法获得或创造一定的外界条件,尤其是听外语的条件。 二、 创造英语听说机会 对自学英语者来说,倘还可以利用电视、广播、磁带、网络等得到一定的“听”的机会,则“说”英语的机会就更少了。在这种情况下,不妨试一试下述这些方法: (一) 尽量将听和说的练习结合起来。 在我们听磁带时,首先要把内容听懂,切忌对意思还不太理解,就单纯从学习语音语调 的角度去模仿。一遍不懂,可以多听几遍。在听懂以后,就可以进行模仿。先是听一句,说 一句;然后听一段,说一段,最后达到复述全文。倘我们对语音要求比较高,就可以一句一 句地来模仿,直到惟妙惟肖。我们在听一段对话或一段文章或故事时,要“身临其境”地听,一边听,一边头脑里有一幅所听内容的图画或人物的形象。这样,所听的东西,就会在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有助于把听到的东西更好地转化为自己口头掌握的东西。 (二) 利用背诵提高口语 实在没有他人一起来练习会话时,要想培养口语能力,就只好多用背诵的办法。背课文,背对话(一个人充当几个角色),背得滚瓜烂熟。但不能停留在背诵上,而要逐渐转为“说”,即在背诵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逐渐由少而多地加入一些自己的话。内容和语言都可以有所变化,从“照本宣科”发展到灵活运用。这样,就可以将课文或会话材料从书本和磁带上的“死”的东西,逐步转化为自己的“活”的语言。 (三) 选择适用的口语教材 自学英语会话,就要选择一本适用的口语会话课本。目前不少英语自学者选择各种国外教材。这些教材,各有其特色及优缺点,都可以用。但对初学英语会话者来说,还是先用国内出版的、结合我们自己日常生活的会话课本为好。这种日常生活题材还可以包括我们在工作中接触外国友人的场景等。这样,题材内容比较熟悉,学到的语言也可以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加以运用,能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当然,我们决不排斥使用国外教材。相反,在我们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还应该尽可能早地接触国外编写的教材,由浅入深,逐步过渡到以原文教材为主。就培养听、说能力而言,更必须通过磁带等方式多听到外国人的声音,熟悉他们地道的英语语调及说话习惯。 三、 系统了解英语语法 自学英语者必须系统地学习一两本英语语法书。 只靠教科书中的语法注释和练习是不够的。要把一本语法书从头到尾读一两遍,对英语语法有一个全面的概念。然后,再一章一节地仔细阅读,学习运用这些语法规则。这样,在对英语语法的整体有一个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再分别深入学习其各个局部,就会掌握得更为深入。更重要的是,要将语法规则运用到语言实践中去,切忌死背语法规则条文,“为语法而语法”。总之,要以语法规则来提高我们语言实践的水平,又要在实践中更深入地掌握语法。 英语语法,一般分为词法和句法两部分;先叙述词法,后叙述句法。在语言实践中,这 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学习语法时,固然有必要将词和句分章分节地学习,但必须注意词和句 的关系。例如,在学习词类时,就必须弄清楚什么词类在句子中可以担当什么成分,又如何因在句中所处的地位而引起什么词形的变化;而在学习句法时,也必须从句法的角度,来弄清什么样的句子成分需要什么词类的词来担当,以及所要求的词形变化等。尤其重要的是,学习动词就必须弄清不同的动词所要求的句型(verb pattern)。举个简单的例子: I asked him to do that. 我要(请求)他那样做的。 动词ask在这里所要求的句型是: “及物动词+宾语+动词不定式(作宾语的补语)”。 同样,tell(告诉),order(命令),beg(乞求)和want(要)等动词都可以用这个句型。但是,换一个在汉语中和“请求”、“告诉”、“命令”、“乞求”和“要”等动词在用法上同属一类的词“阻止”来表达“我阻止他那样做”时,说I stopped him to do that 就大错特错了。在英语中,这句话的正确表达是: I stopped him (from) doing that. 动词stop在这里所要求的句型是: “及物动词+宾语(+介词from)+动名词” 同样,和stop在本句中的意思“阻止”差不多的词prohibit(制止)和prevent(阻止)都要求这个句型,而不能用和ask,tell,beg或want同样的句型。然而,另一个和stop,prevent,prohibit意思也差不多的词forbid(禁止、不准)却又要求与ask,tell,beg和want等词同样的句型,而不是和stop,prevent,prohibit同样的句型,即要说: I forbid you to do that. 我不准你那样做。 I forbade him to do that. 我当时禁止他那样做的。 这些错综复杂的情况,的确有些使人不易理解。但任何英语动词都有其习惯用法,都要求某些特定的句型,我们不能任意变动。举这些例子,主要是说明词法和句法实际上是不能 分开的。这在自学英语时要特别注意。 总之,自学英语者需要认真学习一两本语法书。此外,在我们对英语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应该学习一本外国人用英语写的语法书。在传统的语法书中,C. E. Eckersley和J. M. Eckersley合编的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Grammar (for Foreign Students,译为《综合英语语法》),虽似老一些,但却是比较实用的一本。 四、 逐渐提高阅读能力 (一) 阅读要精泛并举 精,就是精读,要少而精;文章要短,要读得细致。要利用辞典等工具书,把篇中主要词语尤其是动词以及动词短语的含义、用法搞清楚,能够复用,并学习篇中有用的句型和新的语法现象。更进一步,还可以写写段落大意、摘要(precis)等。所谓泛,就是大面积地阅读。这时,不一定个个生词都查字典,可以通过词语在大量篇幅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的重复出现来逐渐掌握其含义及用法。精读材料可选用较难的;泛读材料应较易,以利于快速大量阅读。这样,精泛并举,双管齐下,就可较迅速而扎实地提高阅读能力。 (二) 要逐渐过渡到阅读原文 要提高阅读理解力,就必须阅读原文,或从原文的简写本逐渐过渡到原文,而不是阅读汉译英的文字。翻译文字,一则内容熟悉,二则译文多少要受到汉语的影响,不能真正提高阅读理解力。有时甚至会造成一定的假象,以为自己英语阅读水平已经很高,实则遇到哪怕相当浅近的原文,就会感到困难,生词全部查过,仍旧不知所云。初学英语者,宜大量阅读经过简化的原文小说或故事、英美文学名著等。这些简易读物,虽经改写,仍保持原作的风格,文字也力求多用原文。同时,它们改写的程度不同,我们可以按其难易程度,由浅入深,按顺序读下去,逐渐过渡到读原著。 (三) 关于精读 要精读一篇文章,首先要通读一遍弄懂大意,然后就可以弄清词语的含义。倘对某些句子理解有困难,就需要分析语法结构。而这两者,如前所述,又是互相联系的。在分析一个简单句时,要根据词类和词形以及句子结构,找出主谓关系,再分析其他词在句中的作用( 定语、状语等)。倘是较长的复合句或主从句等,则应先把各个分句(clause)找出来,再按连接词的情况以及各个分句的意思,来确定各分句之间的关系,弄清确切的含义。 有心人会注意到,在当代英语中,Mr.和Mrs.等头衔后面的句号常常省去了。大写的词一般不是人名,就是地名。显然Privet Drive是个街名。用植物的名称来作地名、街道名的古今中外皆然。但作街道解的词很多,有street,boulevard,avenue,path等。Drive作街道解,来自drive这个词的动词词意。过去,赶着牲口去赶集,动词是drive,慢慢地,这条专门赶牲口的道儿,就称为drive(路、道)了。以后,两边盖了房子,通了马车,进而是汽车,就成了一个小城市的一条街了。这就是drive作街道解的来由。像北京的珠市口,是原来的猪市口的美称(不过羊市大街没改)。 下面文中,thank you very much是现代英语结构中的一种惯用法,即不带引号的引语。Dursley夫妇俩既然常常骄傲地宣称他们一家都是很正常的人,总是因为常常会有好心的邻居们关心他们,因此“多谢各位(关心)”。 这里to be the last (people) to be (involved in...)是一个很有用的句型,意思是“最不会卷入到任何古怪神秘的事情当中去的人”。按此句型,我们可以说: Wang Ping is the last student to be late for school. 王平是最不可能上学迟到的人。 She is the last person to become a surgeon, for she's afraid of seeing bleeding. 她看见流血就害怕,因此是最不可能成为一名外科医生的。 查一查字典,可以知道to hold with意思是“赞同(某种说法)”,而用于像本句这样的否定句中,意为“不能容忍”。hardly是一个很有用的词,学会用这样的词,英文会长进一小步。当然,首先要弄清,它不是形容词hard的副词形式;hard本身也是副词(He works very hard)。hardly是“简直不、完全不”的意思,是一种语气比较婉转的否定说法。 例如: I can hardly believe it! 真不敢相信! 在试读了一下这篇当代作品的首段后,我们再选一段虽然写在19世纪但属古典派五、 自学英语的写与译 学习写和译,最好能有老师批改,但这在农村及边远地区是不易做到的。怎样才能“无师自通”呢?这里推荐几种方法。 (一) 模仿 模仿,也可以称为“描红”——像小学生初学写字时用毛笔涂描红字一样。找一篇文字比较精练而自己也比较喜爱的短文(或长篇中的一段),在仔细学习了它的结构、笔法、修辞等之后,就类似的题材自己写一个短文。例如,倘原作是对一个儿童的描述,则我们可取生活中熟悉的一个孩子为典型,模仿原作的文章结构、用词组句,自己来写一篇。在古今中外文坛上,曾有不少大师在少年习作时采用过这个方法。英国19世纪文豪、脍炙人口的《金银岛》的作者史蒂文森(R. L. Stevenson,1850—1894)就曾说过他从这种习作方式中受益很多。 (二) 复述 在熟读一篇或一段文章之后,丢开原文,凭自己对文章内容的记忆,用自己的语言将它复述下来。开始时可以是由单句列成的提纲,进而发展为内容摘要、故事梗概、较详细的复述,甚至进而加上自己的评论。不要逐句照抄,那就成了“默书”。但开始练习复述时,可以较多地利用原文中的词、句,逐步转为更多地用自己的语言。例如,原文倘是用第一人称(I,we)写的,我们可以改用第三人称(he,she,they)来转达;直接引语可转为间接引语;长句可拆为短句;倒叙处可以顺过来;原作中省略的描述可以补充进来;次要的情节又可以省去。这种习作方法的好处,就是在内容和语言上均有所依据,不致凭空写来,错误连篇,而又无人批改。这种将写和读联系起来,在读的基础上练习写作的方法,可使我们随着读物水平的提高,逐渐提高写作的能力。至于将剧本内容用叙事体写成故事,那就是很高深的写作了。英国18世纪作家兰姆姐弟(Charles Lamb和Mary Lamb)写了不少小说和书信,今天却主要是以他们的《莎氏乐府本事》(�The Tales from Shakespeare�)而为后人所知。 (三) 自我修订 既乏老师批改,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写好一篇习作后,应自己从语法、用词、结构、内容等方面反复加以审析、推敲,改正错误,提高质量。不只订正一遍,而是多遍。还可以把写好的东西保存起来,在经过又一段学习之后,例如三两个月,再拿出来,以自己有所提高的外语来修改自己过去写的东西。 (四) 比较译文 现在已经陆续出版了一些我国古典和近代小说的英译本,还有不少英语杂志译载政府文件、报刊文章和短篇小说等。我们在具备了一定的语法和词汇基础、并且进行了一段前面所建议的写作练习之后,可以选一本内容比较浅近的小说(或其他文字),先不要读它的英译,而是选一段落自己学译。在经过自己多次修改后,再和英译本进行比较。不要仅只草草对比一下,而是要仔细研究别人的译法比自己的译法好在何处,或自己有何错译。然后,再把这段译文当成读物来学习,学习其中自己觉得新鲜的东西。在选材时要注意,即使今后自己准备从事政论或新闻文章的英译工作,也不要急于选用报纸社论等体裁的东西来试译。我个人意见,还是以选用文学体裁的东西为好。政论或新闻文章,要比文学作品容易翻译得多;但文学作品的语言最为丰富,最接近生活,最能体现一个民族语言的特色与精华。学着翻译文学作品,对提高英语水平是最扎实的训练。当然,文学作品的文章也有浅近与高深之别。我们尝试翻译时,选材可由浅入深。例如,初学翻译者不妨从儿童故事等文字浅显的东西入手;贸然翻译鲁迅先生的作品,十之八九是要碰壁的。 以上建议的从“描红”到比较译文等学习写、译的方法,都是提供给实在找不到老师请教的自学者参考试行的。此外,现在出版了不少指导青年人如何学习写作(汉语习作)的书,其中的道理对我们学习英语写作也是有帮助的。 六、 善于利用工具书 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一本好词典就是我们最好的、最起码不可少的“良师”了。 使用词典,要注意下述几件事: (一) 至少有一本“可用的词典” 即使对初学英语者,一本所谓袖珍小字典,也是绝对不够用的,有时甚至还会害人。同样,我们也决不能单纯依靠教科书里的“生词表”。一般小字典或“生词表”,只简单地给一两个汉语解释,并不告诉我们怎样使用一个词,而后者却是最重要的。一本可用的词典,必须提供一个词的读音、词形变化、词类、基本词义和各种转义、与其他词的搭配、与其他词组成的短语和习语以及例句等;倘是动词,还必须指出它在句子中所要求的各种句型。(至于词源,则不是每本词典都必须注明的,初学者也不必深究。)有志学好英语者至少应当有一本这样的词典。 (二) 尽早使用“英英词典” 必须尽早学习使用用英语解释词义的“英英词典”。只用汉语释义,有时不能说明一个词的确切意义。举一个词smog为例。有的词典只写:smog 〔smog〕 n. 烟雾。根据这个释义,我们倘在“会议中许多人吸烟,搞得屋子里烟雾弥漫”或“厨师正在蒸馒头,伙房里烟雾腾腾”等句子中用smog这个词,就要闹笑话。因为,查一下英英词典,例如最新出版的� 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在第1351页上就可看到:smog /smog/ noun 〔u〕 polluted air that is a mixture of smoke and fog(不可数名词,属于烟与雾的混合物的污浊气体)。这样,意思就清楚了,也不致错用。当然,倘能进一步说明,从构词法来说,smog就是smoke和fog两个老词的首与尾拼合成的新词,就会更有利于我们理解和记忆了。 (三) 了解词典特点以充分利用 要了解不同词典的特点,充分发挥其长处。初用一本词典,应当将其序言和编辑体例介绍等部分仔细阅读一下,以便了解如何使用它。例如上文提到的Macmillan词典,它的特点之一,就是在词条的释义中,所用的英语单词不超出2500个。非常方便学习英语者使用,避免了释义用语中又有生词而需反复查证之累。此外,这本词典中还特别附有“语言提示弊ㄒ常ü?2页),就英语的惯用法、修辞手段、构词法、口语话语、英美语差异,以及计算机用语等都作了简要介绍。 又如�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牛津现代高级英语词典》),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英语动词在句子中所要求的句型分为25大类。在全书篇首的“动词句型”(Verb Patterns)部分中列表举例说明;又在词典正篇每个动词词条里,将该动词所要求的句型按25类中的号码列出,并给出例句。可以说,要学习英语动词的基本用法,这是最实用的一本词典。 (四) 记住词的多样性 我们使用词典,要时刻记住英语的词的多义性。有的英语常用词,包括有关的短语在内,词义可以多达一百余种。因此,查一个新词,切忌只看词条中最先给的一两个解释就以为掌握了词义,而要先了解它的基本词义,这样才能更确切地理解它的转义;要顺序把词条中所给的解释一行一行看下去,直至找到这个词在读物的上下文中所表示的含意为止;而要学习一个词尤其是动词的用法,还必须将整个词条从头学习到底,例句也不要略过。对初学者来说,特别要注意不要“想当然”,即使对一个比较熟悉的、很普通的词,也不能想当然。 例如,fast这个词,是初学英语不久就会接触到的。它可以是形容词(a fast train),也可以是副词(The train goes very fast)。有人在读物里见到a fast friend,不去请教词典,却想当然地把它理解成“很快就熟了的朋友”。实际上,fast在这里是“忠实的、可靠的”的意思,是从“牢固的、紧的”这个词义转化而来的。 总之,我们要勤查词典,也要会查词典。 七、 专业外语学习 学习所谓专业外语,是为了能阅读专业资料和书籍。有一个词叫ESP,即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特种用途英语),类似于我们通常说的“专业英语”。此外,也有所谓“科技英语”(Scientific English)的说法。但我们知道,就语言的三个组成部分——语音、语法、词汇——而言,无所谓一般英语语音和专业或科技英语语音;也不能分什么一般英语语法和科技英语语法。只不过科技专业使用的英语,在句子结构等方面有一些自己的特点而已。例如,被动语态、动词非人称形式(不定式、分词和动名词)、引导词it、定语从句(尤其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等结构用得较多,句子比较长,而时态变化较少。但即使如此,也不能说存在着什么不同于一般英语语法的科技英语语法。在词汇方面,科技或专业英语的确有它大量非日常英语所需要的词汇,但它仍然不可能脱离基本词汇这个基础。对任何ESP来说,基本词汇都是共同的。更何况,许多所谓科技词汇,也都是从基本词汇转义、合成或派生而来的。例如光学词汇scatter(散射)其实就是常用词汇scatter(散布,分散)的转义;radioactivity(放射性)就是radio和activity二词的合成;semi-conductor(半导体)就是由conduct(引导)转义之后再加后缀-or和前缀semi-派生而来。因此,不论我们最终目的是学哪一种ESP,我们仍要从基本语音、语法和核心词汇学起。当然,倘仅以阅读和翻译科技文字为目的,则可不必在语音、语调以及听说上花许多时间。把基本语法搞通,掌握一定常用词语,就可以较快地进入ESP的学习。再经过一段专业词汇的突击,就可以阅读和翻译专业书籍和资料了。 小小忠告 最后,顺便提一个小小的忠告:我们自学英语,千万不要东敲一锤,西打一棒;今天搞这本书,明天见异思迁,又换一本,这样就把时间浪费掉了。现在国内出版了很多英语课本;还有五花八门的国外教材。这些课本各有其特点。我们选定其中一种,就要坚持学到底,不要半途而废。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同时接触其他教材(包括磁带、光盘等)作为补充,但总要以一套书为主,不要头绪过多或挑来换去。至于有人问:学外语有没有什么万灵的药方,有没有捷径?回答是:方法是有的,而且要讲究方法。但是,万灵药是没有的,也不存在捷径,更不是什么“疯狂”一阵就可以把外语学好的。还是一句话:学习外语,只有“勤学苦练”!

112 评论(15)

jinyulan1985

推荐: 21世纪 中国日报 英语沙龙 1.认真背单词,掌握5000个单词左右,就差不多了;背单词有很多方法,联想记忆,死记硬背各有其好处;我推荐你用电脑记忆单词,这样能掌握单词正确的读音,这对听力是非常有帮助的。推荐你一个背单词的软件《新东方单词通》 2.如果想参加考试获得证书,你在好好背单词的基础上,参加新东方的一些考试培训,在短期里你能有一个分数的飞跃,能掌握很多考试的技巧。 3。如果你想在英语能力上有提高,以下几点应注意,A多读,有时间和毅力的话,把新概念的三四册被下来;B多听,可以听广播,听英语的有声读物,有一个好办法也很有效果,就是多看英语电影,可以先从简单的看起,慢慢来,一般爱情片的语言和语速非常适合。C多写,可以用英文记日记,结交英文笔友,这里推荐你一个网站,可以结交很多朋友。D多说,有条件的话,认识一个外国人,不仅可以和他们练习口语,还可以了解外国人的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没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在脑子里模拟情景自己和自己练习,多学电影中的说法!我刚开始是从英文骂人的话开始学起的。呵呵。时间有限,我只想到这么多,目前这个论坛非常好,你可以多去看看。也可以找英语好的人一起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其实我自己悟出的一个道理:学习英语不是一个脑力劳动,而是一个体力劳动的过程。只要刻苦没有办不到的。方法只能自己悟出来,只有自己的方法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希望我的一点点不成熟的意见能给你点帮助。 下面是我在网上找的方法资料,他山之石或许可以攻玉 怎样学好英语 想学好英语,首先要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喜欢的事,就容易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而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培养。有的同学说:“我一看到英语就头疼,怎么能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呢?”还有的同学说:“英语单词我今天记了明天忘,我太笨了,唉,我算没治了。”这都是缺乏信心的表现。初学英语时,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树立必胜的信心,缺乏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丧失了上进的动力,稍遇失败,就会向挫折缴枪,向困难低头。你就会感到英语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学习积极性也逐渐降低,自然也就不会取得好成绩。但是,只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到学英语的必要性,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英语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习。开始时多参加一些英语方面的活动,比如 ,唱英文歌、做英语游戏、读英语幽默短文、练习口头对话等。时间长了,懂得多了,就有了兴趣,当然,学习起来就有了动力和欲望。然后,就要像农民一样勤勤恳恳,不辞辛苦,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一定会取得成功,收获丰硕的成果。毕竟是No pains, no gains吗。 练好基本功是学好英语的必要条件,没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就谈不上继续学习,更谈不上有所成就。要想基本功扎实,必须全神贯注地认真听讲,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到以下“五到”: 一、“心到”。在课堂上应聚精会神,一刻也不能懈怠,大脑要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思维要活跃、思路要开阔,心随老师走,听懂每一句话,抓住每一个环节,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多联想、多思考,做到心领神会。 二、“手到”。学英语,一定要做课堂笔记。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都过目不忘,记忆本身就是不断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常言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老师讲的知识可能在课堂上记住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所以,做好笔记很有必要。英语知识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学到的每一个单词、词组以及句型结构,都记在笔记本上,甚至是书的空白处或字里行间,这对以后的复习巩固都是非常方便的。 三、“耳到”。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十分必要的,不但要专心听老师对知识的讲解,而且要认真听老师说英语的语音、语调、重音、连读、失去爆破、断句等发音要领,以便培养自己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听见听懂老师传授的每一个知识点,在头脑里形成反馈以帮助记忆;理解领会老师提出的问题,以便迅速作答,对比同学对问题的回答,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四、“眼到”。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双眼紧随老师观察老师的动作、口形、表情、板书、绘图、教具展示等。大脑里形成的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相结合,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五、“口到”。学习语言,不张嘴不动口是学不好的,同学们最大的毛病是读书不出声,害羞不敢张嘴。尤其是早读课,同学们只是用眼看或默读,这样就只有视觉信息,而没有听觉信息在大脑里的反馈,当然记忆也不会太深刻,口部肌肉也得不到锻炼,也就很难练就一口纯正的英语。所以,要充分利用早晨头脑清醒的时间,大声朗读;课堂上要勇跃回答老师提问、积极参与同学间讨论和辩论,课下对不清楚的问题及时提出,要克服害羞心理,不耻下问。对学过的课文要多读、勤读、苦读,可以跟录音机读,竭力模仿其语音语调以纠正发音,要读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一些精典文章最好能背得滚爪烂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练习英语口语,比如,与外教交流、参加“英语角”活动、与同学进行对话、讲英语故事、唱英文歌曲、演英语短剧、进行诗歌朗诵等。除了对课本中的范文要细读精读之外,还要多看些适合我们中学生的课外读物,既可增长知识,又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阅读水平。 学英语,词汇的记忆是必不可少的,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没有了词汇,也就谈不上句子,更谈不上文章,所以记单词对我们就显得极其重要。记忆单词关键有二: 一是持之以恒:每天坚持记忆一定量的词汇,过几天再回头复习一次,这样周期循环,反复记忆,经常使用,就会变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并牢固掌握。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开始,就要坚持下来,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二是良好的记忆方法:记忆单词的方法很多,学无定法,但学有良法。我认为,张思中的“集中识词,分类记忆”不失为一种适合中学生的好方法。把中学生应掌握的3500个单词集中汇总,分门别类,先过单词关,然后再学教材,在课本中使用和巩固它们的用法。分类的方法有多种,同一元音或元音字母组合发音相同的单词归为一类;根据词形词性、同义词反义词等集中记忆;把相同词根、前缀、后缀、合成、转化、派生等构词法相同的单词或词组列在一起集中识记印象比较深刻,记忆效果也比较明显。这样每天记40-80个单词,坚持不懈,多联想,多思考,多使用,词汇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注视单词的用法和词组的搭配,牢记老师讲过的单词惯用法和句型,这样不仅有助于我们解题,而且在写作时也会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把单词记住,了解词性、词义,掌握其固定搭配与习惯用法,背会时态、从句的各种用法,工作只是完成了一半,我们还得将它们应用到实践中去。就像学游泳,光学理论,不下水应用,不等于掌握了这门技术。不必要搞题海战术,但一定量的典型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先重视基础练习,如课后习题,单元同步练习,这些是针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性练习,不能好高骛远,光想着一口吃个胖子。基础知识掌握后,有的放失地做一些语法方面的专项练习和考试题型的专题练习。特别提倡同学们准备一本“错题集”,把平时做错的具有代表性的试题或语言点记录下来,以备将来查漏补缺,这样对知识的掌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英语是一种语言,不是记住了单词、词组、句型和语法项目就是把它学好了,关键在于使用语言,所以在学习英语时一定要注意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英语学习首先是一个记忆过程,然后才是实践过程。学习英语,无论如何,勤奋是不可少的,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过程,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也没有所谓“速成”的灵丹妙方,急于求成,不做踏实工作,是学不好英语的。任何成功的获得都要靠自己的努力,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学习中的挫折和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己丧失信心而一蹶不振。对考试的失败,冷静分析,认真思考,只要对胜利充满信心,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胜利一定是属于你们的。

268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