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地黄昏
疏浚工程 dredging engineering 按规定范围和深度挖掘航道或港口水域的水底泥、沙、石等并加以处理的工程。疏浚工程是开发、改善和维护航道、港口水域的主要手段之一。 规划设计 拓宽和浚深航道和港口水域,应该先进行规划设计。进行疏浚工程会破坏原来的自然平衡。自然力总是趋向于恢复固有的平衡状态。在内河水流、河口和海岸的潮流、沿岸流、异重流、波浪等动力作用下,泥沙不断运动并在挖槽中沉积,造成回淤,导致疏浚的成果丧失或减少。所以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了解和掌握挖泥区各种动力因素与泥沙运动的关系,考虑减淤措施。航道疏浚设计包括挖槽定线,挖槽断面尺寸的确定,挖泥船的选择和弃土处理方法等。 挖槽定线 选择航行便利、安全和回淤率小的挖槽轴线必须考虑水流动力条件和自然演变趋势。如内河浅滩,挖槽位置应选在水流输沙能力最强的区域,走向与枯水流向一致,交角不宜大于15°,使上游来沙顺利通过以保持挖槽稳定。潮汐河口挖槽,应选在落潮主流深泓线上;在有多条叉道时则应选取其中输沙量较少、平面较稳定、涨落潮流路较一致、落潮流占优势的主流线上,以利泥沙出海。海岸港口挖槽轴线方向的选定尤其要考虑水文、气象和船舶操纵性能等因素,避免航道方向与强风、大浪方向的夹角过大。如港址在沿岸漂沙严重地区,须筑堤拦沙或用喷射泵从沿岸流上方吸取漂沙经海底管线越过航道输往下方。 挖槽断面尺寸的确定 航道挖槽断面尺寸既要满足船舶安全行驶,又要避免尺寸过大导致疏浚量过多。航道挖槽宽度的确定应根据船舶的类型和航行性能,风、浪、流的漂移作用,航行密度所要求的单线或双线,由于避免岸吸和船吸作用船与岸、两船交会所需间距,以及助航设施等。通常单航线挖槽底宽取5~7倍船宽,双航线取 8~10倍船宽。限制性航道或环境条件差的采用高值;弯曲段应有附加的富裕宽度。挖槽深度的确定应根据船舶满载吃水再加上船的纵倾、横摇、航速所引起的下坐和考虑底质软硬所需的最小的富裕水深。维护性疏浚尚须预留同两次施工间断时期的回淤厚度相适应的备淤水深。挖槽形状通常为对称的梯形断面,采用挖区土质在水中和动力条件下自行稳定的边坡。如果横流或水流同挖槽轴线交角较大,可采用不对称的横断面,即在来水来沙一侧超深挖一、二条垄沟,用以截留泥沙并经常清除淤积,既可免致挖槽横向位移,又可减少挖淤和航行的相互干扰。 挖泥船的选择 疏浚选用何种挖泥船,主要取决于疏浚物质的性质以及施工区气象、水文、地理环境等条件。在风浪大又无掩护的滨海和河口地区,宜选用自航式耙吸挖泥船;结合吹填的常采用带输泥管线的铰吸挖泥船;水底为硬土的用铲斗挖泥船;作业面小的情况下,例如在港口的码头前沿,宜用抓斗挖泥船。挖泥船作业时,要避免妨碍运输船舶航行,注意安全操作和设施的齐备。在现场要标定挖槽的准确位置,布设水位讯号、挖泥和卸泥区标志,经常进行水深测量,提高挖泥船运转时间,研究改进挖泥方法。 弃土处理方法 保证疏浚成效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处理好弃土。务使挖出来的泥沙不能回至挖槽造成人为的回淤,也不允许影响邻近航道、港口。弃土处理方法大致分为两类,即水中抛卸和送泥上岸。水中抛卸在内河施工中是用弃土填充丁坝、顺坝等整治建筑物(见整治工程)的堤心或抛卸于深潭;在河口和港湾的浅水区施工中多用弃土填筑人工岛或造陆,这样须先筑围堤以防弃土流失;深水抛卸通常在外海进行。送泥上岸要选择好吹填地,主要要考虑岸坡的稳定性、容泥量;河流边上填泥造陆时不能影响河道的稳定,大多先筑围埝,高岸则采用泥泵管线吹填。弃土处理方式的选取既要根据疏浚工程整体要求因地制宜,又要作经济合理性比较。 水工工程兴建水岸建筑工程,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沿海港口(指沿海、河段及各入海口)及大坝,水利水电工程。
刘李铭俊521
疏浚(shū jùn)为疏通、扩宽或挖深河湖等水域,用人力或机械进行水下土石方开挖工程。
疏浚工程的挖槽设计应力图通过改变河道水流几何边界,引起水流内部结构的变化,使得新形成的水流结构,不但可以保证泥沙不再淤积在航道内(至少在下一个汛期到来之前不再淤积),而且能将进入挖槽内的泥沙输送到下深槽中去,维持航道稳定。
按规定范围和深度挖掘航道或港口水域的水底泥、沙、石等并加以处理的工程。疏浚工程为开发、改善和维护航道、港口水域的主要手段之一。
扩展资料
用疏浚的方法,挖深河流或海湾的浅段以提高航道通航或排洪能力;将开挖航道或港池的疏浚土吹填到附近的低洼地进行造地的一种经济可行的主要方法。疏浚土历来主要是采取废弃或倾倒于工程附近水域的方式进行处理的。
吹填工程开创了变废弃为宝,综合利用进行处理的新方式,后又发展到利用疏浚土作建筑材料及整治建筑物的材料等用。疏浚工程还扩展到开挖河底或海底开槽以埋设过河或跨海管道(水管、油管、输电电缆、通讯电缆等);挖除水下软土置换承载能力强的沙、石作水工建筑物基础;吹沙养护海滩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疏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疏浚工程
小天使006
现在全称是中共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党校自1976年9月经交通部批准成立武汉航道学校以来,快速发展,1985年,在武汉航道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武汉航道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开办了大专函授班和职工中专班。2001年经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了“武汉长江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被批准成立“长江航道局培训中心”,2004年被批准成立“中共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党校”详细介绍:武汉航道学校是交通部长江航道局所属的全国唯一的一所培养内河航道建设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创建于1976年9月。在武汉航道学校的基础上,2001年经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了“武汉长江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被批准成立“长江航道局培训中心”,2004年被批准成立“中共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党校”。目前学校具备中技、中专、大专三个层次和在职干部、职工教育的办学能力以及全日制、函授、短期培训等多种办学形式。 学校的办学宗旨是:立足长江、面向水系、服务社会。经过近30年的奋斗、探索,形成了“团结、严谨、勤奋、创新”的校风,2000年学校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重点技工学校,多次被评为武汉市江岸区文明单位和最佳文明单位、武汉市绿化先进单位、武汉市卫生先进单位,并被长江航务管理局授予交通行政执法先进教学基地,2004年被评为武汉市文明单位、交通部“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学校占地面积1747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1193平方米,教职工110人。其中专兼职教师58人,高级讲师11人,讲师21人,一级实习指导教师11人,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结构合理、层次得当的师资队伍。 学校开设有内河航标、航道工程、航道测量、航道整治、航道疏浚、船舶机电、船舶驾驶、航道管理、船舶轮机管理、车工、港口机械、办公自动化、财会、旅游服务等专业,建有柴油机拆装实习室、水手工艺、船舶辅机实习室、理化实验室、测量仪器室、电工电子实验室、形体训练房,拥有现代化的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学室,电子计算机室和国内目前唯一的挖泥船舶仿真模拟操纵训练设备,为培养合格人才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学校不断进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以航道和水上特色专业建设为核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创建自己的专业品牌,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编写和正式出版了《航道测量》、《轮机拆装实习指导书》、《热工学》、《轮机英语》、《航道疏浚工程》、《航道班组管理》、《电航仪器》等10余种教材,充分体现了学校的专业特色。学校坚持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之路,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实力,由该校承担的《长江航道信息应用软件管理系统》课题,经交通部组织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学校长期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为交通水运、航道水上施工等企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初、中级管理和技术人才。武汉航道学校是交通部长江航道局所属的全国唯一的一所培养内河航道建设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创建于1976年9月。学校的办学宗旨是:立足长江、面向水系、服务社会。经过近30年的励精图治,学校于2000年学校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重点技工学校,多次被评为武汉市江岸区文明单位和最佳文明单位、武汉市绿化先进单位、武汉市卫生先进单位,并被长江航务管理局授予交通行政执法先进教学基地,2004年被评为武汉市文明单位、交通部“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学校地处汉口岱山之麓,占地面积1747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1193平方米,累计培养各类毕业生3000余人;目前在校生近300人,教职工110人。 学校开设有内河航标、航道工程、航道测量、航道整治、航道疏浚、船舶机电、航道管理、船舶轮机管 理、车工、港口机械、办公自动化、财会、旅游服务等专业。建有柴油机拆装实习车间、水手工艺室、船舶辅机实习室、理化实验室、测量仪器室、电工电子实验室、钳工实习车间、车工实习车间、形体房,拥有现代化设备的语音室、多媒体教学室等,拥有标准化教室24个,合班教室4个。 自1976年9月经交通部批准成立武汉航道学校以来,学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1976年至1981年的郝穴办学阶段,这一暑期学校的办学条件是极为艰苦的,但全校师生员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和学校的建设中,边办学边建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五年时间里,为长江航道输送了大批急需的建设者。二是从1981年至1983年的创业阶段。1981年10月,在航道局领导的关怀下,学校从郝穴迁回武汉。这一时期,学校完成了近6000M2的综合教学楼等一系列教学、办公用房的建设;组织编写了内河航标、航道工程、船舶机电等八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和25门专业课的教学大纲;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学校固定资产达到500余万元。与此同时,1985年,在武汉航道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武汉航道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开办了大专函授班和职工中专班。三是从1993年至今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学校组织编写了《内河助航标志》、《航道测量》、《轮机拆装实习指导书》、《热工学》、《轮机英语》、《航道疏浚工程》、《航道班组管理》、《电航仪器》等10余种教材,其中5本教材公开出版;组织修订了所有开设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增添了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组建了各专业实习车间和实习基地;大力开展了教学研究和长江航道课题研究,其中,所承担的交通部交通战备课题《长江航道保障信息管理系统》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立起了一支拥有7名高级讲师和高级实习指导教师、20名讲师和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的高素质的结构较为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目前学校具备中技、中专、大专三个层次和在职干部、职工教育的办学能力以及全日制、函授、短期培训等多种办学形式。这一时期,为长江航道和社会输送了千余名各类毕业生。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