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0

薰妍maggiel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语学科培训政策研究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慕容诗月

已采纳
双减”政策的落地,让很多家长措手不及。提前安排好的规划被打乱,每天去培训班接送孩子的计划开始难度升级。很多家长亲自“上阵”看课本、解习题,被迫在家做起“老师”。这也许是家长们最难熬的一个暑假。除了老师方面的技术外,课堂中学生智能工具的使用也是重要方面。这也是赵老师对未来校企合作的建议,希望能多研发服务于学生的产品,如果在课堂中能实现规模化使用,老师能探索到的教学场景也将有更多可能性。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家长也逐渐意识到英语成绩的提高或英语素养的培养不能仅仅依赖于培训机构,更重要的是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这也考验着智能产品与英语教育的融合,正所谓“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9月1日开学季时,各个网络平台都被兴奋的家长刷屏。家长们暂时摆脱“人类神兽”的困扰,但学校的老师们迎来了新的难题。2021年7月正式落地的“双减”政策指出,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于培训时间也明确为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学生和课外辅导班之间的割离,也在驱使着新的学习方式走进课堂内外。其中和学习有关的智能产品,逐渐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青睐。例如学习机、智能手表、智能作业灯、点读笔、早教机、错题打印机、教育电子纸等产品能覆盖多种学习场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减”之后家长和学生的学习焦虑。据《2020年中国在线青少儿英语教育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在英语学习目的排序调查中,提高口语和听力能力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增长见识、培养开朗的性格,最后是应试、提分和升学。除了在校外辅导班学习英语小说,通过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单词,效率会有所降低,语句的连贯性也会被打破。因为英语小说的阅读不仅是辅助学习英语,更多的是了解小说的内容、情节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认识单词只是基础。

英语学科培训政策研究

250 评论(12)

兔兔我要幸福

一、谣言四起 ,行业动荡, 而最终的政策依旧未落地教培行业被“谣言”支配的恐惧,持续至今,至少已有三个多月。 层出不穷的谣言宛如一块又一块空降的巨石,将教培行业这片海域不断砸起惊涛骇浪。此刻将这些“著名谣言”按时间线整理汇总,从中便可以见得太多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分析的事情......回忆这过去的几个月里,大多数人依旧对于最初的“谣言”记忆犹新。三月上半旬,网络上突然流传出三份来自北京三个地区的文件截图,一夜之间引发行业热议。流传截图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北京校外机构治理工作组将对各区相关培训机构停课情况开展“四不两直”。“四不”为 “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两直”为“直奔基层、直插现场”进行检查,并在市级媒体通报相关问题。虽然,该文件很快便被官方证实为谣言,然而行业内的波澜却无法平息。大多数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这将是新一轮监管的前兆,2021年的大整顿或将全面开启。——事实证明,大家当初的预感一点都没错。在这第一份“谣言”被辟谣后,3月26日,行业内再次天降一份“双减”文件以及一段5分钟的录音,瞬间在全行业内被疯传。这份网传的名为《关于教育部“双减”试点工作座谈会精神的情况》中提到,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将通过校内、外两方面共同推进,增加校内服务时间,提高培训机构从业门槛。而在那条网传的5分钟的录音里,北京某区教委执法人员重点表示:六岁以下儿童禁止进行学科培训、英语培训,不允许少儿英语的提法,只存在学科英语培训。同时,目前已经收取的六岁以下儿童课程存量消费只允许通过线上的方式服务,不允许线下方式上课。然而就在那不久后,5月21日,双减意见审议通过,表明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谋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要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加强预收费监管,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紧接着,5月24日早间,一则群聊天记录在行业内被疯狂传播。据传,该群消息源自海淀区某教育机构内部群,内容之中主要提及的“三不让”引发了全行业的热议:· “三不”之一:假期不让上课,“假期”包含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学生);· “三不”之二:培训机构(学科类&素质教育类)不让上市;· “三不”之三:不让做广告,下一步,就是在广告字眼儿上,给机构找问题。虽然,在5月25日的午间,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已出面辟谣该消息不属实,然而在辟谣正文中,却也存在着诸多模棱两可的关键点,让行业内人士难以不去揣测其中是否仍有“深意”。而不论如何,从年初以来对于在线教育营销投放的重拳打击这一现象来看,就已经迎合了“三不”之三:“不让做广告,在广告字眼上给机构找问题”这一关键点。进入六月,“谣言”的轰炸依旧没能结束。六月初,有自媒体发布消息称,关于校外培训行业,从9月1号开始,将在北京开始试点,线上、线下机构不允许双休日开班、开课。

186 评论(14)

小阿殷-

回答 四、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13.坚持从严审批机构。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对已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面排查,并按标准重新办理审批手续。未通过审批的,取消原有备案登记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各地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多址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14.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超范围培训、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内容低俗违法、盗版侵权等突出问题。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并将教师资格信息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不得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确定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进一步健全常态化排查机制,及时掌握校外培训机构情况及信息,完善“黑白名单”制度。15.强化常态运营监管。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经营,坚决禁止为推销业务以虚构原价、虚假折扣、虚假宣传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行业垄断行为。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理控制学生连续线上培训时间。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聘请在境内 聘请在境内的外籍人员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351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