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腿蚊子
深海R蔚蓝
一、不能一概而论,只有大师级的,才有收入可观。二、绝大多数的机构老师,也就是养家糊口,所以,机构的老师很不稳定。三、年轻的机构老师,一有机会就要去考编制老师,就说明了这一点。
cdzsmz5288
漫步儒学广场,品味论语经典,仿佛穿越千年,匍匐孔老夫子脚下,静静地聆听先生的教诲。一抬头,“勤学、乐学、会学”的殷切期盼镶刻在凌云楼上,激励着学生们争分夺秒刻苦学习;再回首,“敬业、乐教、善教”的神圣誓言展现在天骄楼前,彰显着教师们殚精竭虑培养人才。俗话说:要想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的这桶水不是永不枯竭、永远鲜活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这种意义上说,教师也是学生,“勤学、乐学、会学”也是教师应有的追求。不过,就我的理解,这几个词可以调换一下位置,即“乐学、勤学、会学”。先说“乐学”。提到学习,我们都明白活到老、学到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学习、培训也不少。这些学习、培训都是上级主管部门反复论证、精心组织的,对我们的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如果不“乐学”,我们可能会以为是额外的负担,就会很抵触、很难受;反之,如果“乐学”,我们肯定会认定为难得的机会,就会很主动、很享受!最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我就深有体会。开始认为自己的技术、能力还行,觉得没啥意思,就当完成任务吧。一个个视频看下来、一个个专题学下来,发现里边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获益匪浅。所以,既然学习是必须的,我们何不更新观念,变被动为自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学习为乐,快乐地学习?再说“勤学”。“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奋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勤学多半儿是苦学,没有“乐学”这个前提,以苦为乐、苦中作乐的学习是非常痛苦、甚至难以持久的。这一点我也深有感触。我在教务处主要负责排课、学籍管理、统考考务、教师工作量核算,这些工作通常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必须依靠娴熟的计算机操作技术、甚至自行编写程序才能确保顺利完成。我这个人比较笨,很多事情都后知后觉。但在自主编制软件辅助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也还算是“有才”:近年来先后编制的成绩分析、学籍照相、课程管理、档案征集、学生评价等软件,都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其中,课程管理系统已被县教育局投入使用,档案征集系统即将投入使用,学生评价系统如果进展顺利,也可能被上级主管部门选用。而我这点儿所谓的“才”,是在1987年首次接触计算机以来,以近30年、超50%的“八小时之外”的时间与汗水堆砌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