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la198501
导语:高考英语试题中,阅读理解占的分值最高,同时在四篇甚至五篇的英语文章中,也是最有可能出现较多的生词的,因此很多同学对于阅读理解都是觉得头疼,其中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更是苦不堪言,想尽办法也未能找到好的方法,据此我认为,首要的是要继续加紧时间记忆单词,其次提高阅读技巧。英语单词的记忆基本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继续花时间花精力背诵,但阅读技巧值得一阅。
一. 理解主题,找出大意
(一) 捕捉主题句
主题句是指能表达或概括文章段落主题或主要内容的句子。在记叙文和议论文中,作者在每一自然段中往往只论述或议论一个观点和问题,而这个将要论述或讨论的观点或问题往往用一个句子将它点明。因此,要在短时间内了解段落内容,必须首先找出主题句置。主题句的位置一般比较多变,有时候出现在文章的段落的第一个句子,有时候段落中间,有时候则在句末。如果主题句在段首,那么作者紧接着对主题展开论述,引证,形成演绎式段落。但有时候作者先论述,然后在第二句甚至第三句中才点明段落大意,即先论述,然后做初步归纳,提出主题,再进一步论述。主题句也会出现在句末,这时就构成归纳式段落,即先论述,引证,然后综合,得出结论形成主题句。
(二) 捕捉关键词
关键词是对理解和捕捉句子,段落及文章大意起决定性的词和词组。读者再抓住主题后,通过捕捉关键词可以迅速地理解归纳段落或文章的大意,准确领会作者的意图,进一步认识文章的深层涵义,从而快捷无误地理解文章。那么如何去捕捉关键词呢?主要是通过:快速浏览标题;略读段落,以意群为单位,按主语部分,谓语部分,修饰词部分观察捕捉影响文章意义的词汇;然后加以比较;最后进行筛选;进而达到准确,快速,高效的阅读与理解原文的目的。
(三) 捕捉标题
标题位于文章之首,用来高度概括文章内容,点明文章主题。标题可以帮助读者迅速推测出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讨论的中心,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意图,识别文章的文体。简言之,标题起着统领全文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准确地给一篇文章选择合适的标题?首先,在读原文的基础上,仔细考虑这句话或短语与文章主题是否有密切关系;其次,看文章的概括性或覆盖面如何;然后还要注意题目是否过大或过小。如果对这三点考虑不周,就会出现题目与文章不符,文章重点不突出。
(四) 捕捉段落大意
段落大意是段落的中心思想。它体现了作者对该段落的写作意图,是该段落所有句意的集中体现。段落大意即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全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又可以帮助读者确切理解该段落中的字,词,句。略读段落,掌握大意的方法有三:其一,寻找主题句,有些段落段落的主题句在段首,有的在段中或在段末。其二,寻找关键词,其三,读者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大意,所用语言要精确,覆盖面大。
二. 回顾事实,辨认细节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围绕某一中心或某一话题张开,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来说明它,反应它。绝大部分篇幅都属于这类围绕主题展开的细节。细节题往往直接问到文章的某一具体段落,句子,甚至单词和短语,但多数的细节题不采用文章的原话,通过释义或重述的形式设计题。常见的形式有:1)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o/when/where/what/why/how/how many/how much......? 2)According to the passage,,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mentioned?3)In the passage the writer states that...? 4) which is the right order of event?
解答细节题时,必须首先看懂题目,然后用查读法快速扫描文章,查找与设问内容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借助于同义词和同意结构;当题目涉及到时间,距离及其他数字表示细节时,一般需进行计算才能得出答案。
三. 逻辑推理,做出判断
推理就是根据已知的`信息,通过分析,推理等逻辑手段来获取未知的信息。通过收集并分析文章本身包含的文字信息,上下文的逻辑发展等已有材料,从而获取作者在文章中没有明白无误地表达出来的内容,态度,观点,立场等。那么,如何进行推理呢?我们有这样一条推断的轨迹:信心的阅读--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做出推断。
四. 研读寓意,理解内涵
寓意即文章隐含的意思,是作者没有直接表达但最具表现力的关键之所在。只有深入领会文章的寓意,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错误的领会文章的寓意,就无法把握文章的内涵,甚至会扭曲文章要传达的信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寓意需要认真阅读和细致耐心琢磨。把握文章的行文特点,作者的语气,用词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绪和态度。同时还要对文章从细节到整体,从整体到细节有个整体的把握。甚至还要跳出文章之外,从文化,习俗或区域的差别与修辞等方面去领会文章的言外之意。此类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有:
1) The author's view is ______?2)The author thinks that______?3)The author suggests that_________? 4) The author gives the impression that________.5)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describe the attitude of the author towards......6) What is the tone of the passage?
解答这类题时,主要是判断作者本人的态度和观点,一定要与文章所论述或叙述的内容区别开来、因为同样的内容和事实,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读者切忌用自己的观点来解释。
五. 捕捉信息,猜测词义
阅读时常常会遇到一些未见过的生词,但这些生词的词义可以通过上下推断出来,这种不使用词典去认识生词的能力读者必须具备。阅读理解中猜测词义的考查内容既可以是文中的生词,也可以是熟词新意,短语或句子。但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线索,具体语境做出推断。能帮助读者猜测词义的上下文线索通常有定义或解释,同义词或近义词,反义词,举例,因果关系,同为关系或标点符号等等,如:
(1) 根据定义或解释猜测词义
A biography is the story of a persons' life written by someone else.
根据定义,biography 的意思是有别人写的生平叫传记。
(2) 根据同义词或同义关系,反义词或反义关系
---I think we are being watched. ---Really? What makes you think we are under surveillance?
根据语境,可判断being watched 和 under surveillance 是同义关系。
During the concert,the children were quiet,but afterwards,they became boisterous. but 表示转折关系,因此boisterous 是quiet 的反义词,意思为吵吵嚷嚷的。
(3) 根据举例
Several other gases,such as argon, comprise the remaining one percent of the volume of dry air.
Such as 提示argon 为某种气体。
(4) 根据因果关系
She did not hear what you said because she was completely engrossed in her reading. because 之前的分句表示结果,之后的分句表示原因,可推理她没听到的原因是她完全被阅读吸引住了或她正全神贯注的看书。因此,engrossed 的意思是被吸引的,全神贯注的。
(5) 根据句意或上下文语境
If he thinks he can invite me out , he is all wet. I don't like to be with him.
A. drunk B.sweating C.happy D.mistaken
解析 根据第二句我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可推断出,如果他认为他能约我出去,那他可就错了。这两句话实际上暗含因果关系。所以答案应该是D.
青岛崂山逗号
高考英语阅读大智慧:找到正确流程\x0d\x0a:\x0d\x0a在课堂内外常有学生问到一个问题:在高考阅读的解题中,到底应该先看题目还是先看文章。可以说,这是高考阅读教学中的经典问题之一。通常情况下,我的回答是“习惯是人生伟大的指南”。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解题顺序,首先你要养成一个正确的阅读习惯,在好的习惯的指引下,任何题型的文章你都可以融会贯通,点面俱到。\x0d\x0a\x0d\x0a通过长时间的高考阅读的研究和整理,我大体将目前学生的阅读流程分为三类:\x0d\x0a\x0d\x0a第一类:读文章——做题目——回头再读文章\x0d\x0a\x0d\x0a此为传统方法,命中率高,但速度稍慢。优点是能够迅速理解全文的主题脉络,连贯地进行信息的排查,缺点是由于人的记忆力有限,很多细节在做题时已经忘却,有不确定的地方仍需回到原文细细查找,寻找依据,耗时费力。这种方法的使用,需要较好的英文基础外加优秀的强记能力,一般使用于高分段的学生。\x0d\x0a\x0d\x0a不过,这种阅读流程的效果不单纯作用于考试,还可以切实提高英文阅读水平,对同学们大学以后的学习大有帮助。所以这种阅读顺序,我推荐给高一高二的学生在平时的阅读解题中大可以培养这种习惯,一方面确保准确率,第二稳步提升自己的英文阅读实力,但对于高三的同学,这种方法有些欠妥。由于复习时间的紧张,我们最好摒弃掉此类阅读习惯。\x0d\x0a\x0d\x0a第二类:读题目(题干+选项)—— 读文章 —— 做题目\x0d\x0a\x0d\x0a其实此类方法分两种,一种是只看题不看选项,即大致看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再看文章;另一种是将题干和所有选择项看完,再看文章。第一种的优点是节约时间,缺点是由于不看选项,对于细节缺乏必要的把握,同样要返回文章找寻关键点,而且定位的时候没有精确的坐标;第二个就相对而言科学很多,优点是明了要重点注意的目标信息,有很好阅读的针对性,缺点是相对读文章的时间少了,难免断章取义缺少宏观的把握,容易陷入干扰选项设置的陷阱之中。\x0d\x0a\x0d\x0a对于高三的同学们,我还是建议多使用这种方法,方法虽有利弊,但对于时间紧张的你们,往往事半功倍。\x0d\x0a\x0d\x0a第三类:读主题——读题目—— 读全文——做题目\x0d\x0a\x0d\x0a个人认为这种方法较以上两种更为全面和严谨,而我在新东方的课堂的上也是建议给每位同学们练习这种方法,养成很好的阅读习惯。\x0d\x0a\x0d\x0a这种方法即先看懂各段首尾句或短文的第一段,大致明了文章的主题。此后细细地阅读题干推敲选项的大致设置,思考作者的行文规律和命题者的出题陷阱,然后带着已经在首尾句获得的信息和在题目中假设的思路回头进行有目的性的查找工作,准确率高且耗时相对较少。而我们现在的高考阅读文章均取自国内外的英文刊物,少有命题组自行行文的类型,此类文章逻辑严谨,结构清晰,所以气定神闲地先读完各段的首句再耐心的推敲考题选项的设置,往往会直接将四个选支排除掉一个或两个,这无疑对我们的解题帮助极大,减少了我们判断的压力轻松地将文章读完。\x0d\x0a\x0d\x0a高考阅读虽错综复杂,但是只要你养成很好的阅读习惯,加上一些必要的解题技巧是一定能征服它的。新东方流传一句话“得阅读者,得天下”,可见阅读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征服阅读,战胜高考。\x0d\x0a\x0d\x0a在课堂内外常有学生问到一个问题:在高考阅读的解题中,到底应该先看题目还是先看文章。可以说,这是高考阅读教学中的经典问题之一。通常情况下,我的回答是“习惯是人生伟大的指南”。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解题顺序,首先你要养成一个正确的阅读习惯,在好的习惯的指引下,任何题型的文章你都可以融会贯通,点面俱到。
懒云堂主
高考英语阅读技巧:要想提高英语阅读理解,建议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抓主题,正确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要找它的主题句,一般文章的主题句,在第一段的第一句,有时也有可能在第二段或最后一段,所以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但也有可能主题句不明显,难找,这时就应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如果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是对某个句子进行说明,描写或解释,那么该句肯定是主题句,从而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2、使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找寻信息在阅读考题中,常有关于主要事实与细节的题目可采取寻读法,找寻有关信息,迅速判断所查内容的大概位置,认真读所要的信息。对于与题目无关的内容,可采用略读法,以减少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3、利用已知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做阅读理解题时,往往会要求判断一些没有直接表达的观点或作者的态度,这样的考题虽没有直接的答案,但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可根据已知的信息,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推断,从而得出准确答案,做这样的题目时,要理解和遵照作者的意图,有时作者直截了当表明观点,更多时候,借用别人的观点来表明自己的立场,或通过转折词来提出与前面相反的观点,因此确定作者的观点时,必须联系全文,通篇进行考虑分析。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