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柚崽崽!
A: 官方语言(中央政府) 印地语 英语 (第二官方语言) B: 公认的印度国家语言(预定可为官方使用) 阿萨姆语 (阿萨姆邦官方语言) 孟加拉语 (特里普拉邦与西孟加拉邦官方语言) 博多语 (阿萨姆邦官方语言) 多格拉语 (查谟—克什米尔邦官方语言) 古吉拉特语 (达德拉—纳加尔哈维利,达曼—第乌和古吉拉特邦官方语言) 印地语 (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比哈尔邦、昌迪加尔、恰蒂斯加尔邦、德里、哈里亚纳邦、喜马偕尔邦、恰尔康得邦、中央邦、拉贾斯坦邦、北方邦和乌塔兰契尔邦官方语言) 卡纳达语 (卡纳塔克邦官方语言) 克什米尔语 孔卡尼语 (果阿官方语言) 米德勒语 (比哈尔邦官方语言) 马拉雅拉姆语 (喀拉拉邦和拉克沙群岛官方语言) 曼尼普尔语(Meithei) (曼尼普尔邦官方语言) 马拉地语 (马哈拉施特拉邦官方语言) 尼泊尔语 (锡金官方语言) 奥里萨语 (奥里萨邦官方语言) 旁遮普语 (旁遮普邦地区官方语言) 梵语 桑塔利语 信德语 泰米尔语 (泰米尔纳德邦和本地治里官方语言) 泰卢固语 (安得拉邦官方语言) 乌尔都语 (查谟—克什米尔邦官方语言) C: 其他印度流行语言 (使用人口超过500万但非官方语言) 阿瓦德语 (通常被视为印地语的一个亚种) 比尔语 (比尔部落) 比哈尔语 (比哈尔邦语言,通常被视为印地语的一个亚种) Bundeli语 (通常被视为印地语的一个亚种) 恰蒂斯加尔语 (恰蒂斯加尔邦语言,通常被视为印地语的一个亚种) 贡德语 (龚德部落) 哈里亚纳语 (哈里亚纳邦语言,通常被视为印地语的一个亚种) 印度斯坦语 (印地语和乌尔都语的混合。在印度北方大量使用) Kanauji语 (北方邦语言,通常被视为印地语的一个亚种) 果达古语(Kodava Ttakk),在卡纳塔克邦果达古县使用 Kutchi (古吉拉特邦Kutch地方语言) Magahi (比哈尔邦语言,通常被视为印地语的一个亚种) 马尔瓦尔语 (拉贾斯坦邦语言,通常被视为印地语的一个亚种) 图卢语 (为卡纳塔克邦和喀拉拉邦的图卢人使用)
davidzeng168
印度的英语和印度语是他们的官方语言,很多到印度旅游的人回来都说印度的大多数人都会说一些简单的英语,即使他们其中有的人发音不标准,那么在印度英语的普及率到底是什么程度呢,以下是下编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
印度英语的普及率
因为印度是原来英国殖民地的原因,在印度英语属于官方语言,普及程度类似国内汉语,印度人一般对自己人说印度语,对外人英语。据调查,印度人中粗懂英语的约2亿,精通英语者约为5000万,87%的印度学校用英语授课,高等学府则全部采用英语教学,英语代表现代化知识和信息,印度人的英语优势已经转化为经济动力,最显著的例子就是软件产业。由于从小就接受英语教育,印度人进入欧美社会并不需要跨越语言和文化门槛,而是自然接轨。他们对外交流也用英语,只是口音有区别。
印度英语的普及率
1947年,讲着流利英语的印度人赶走了英国殖民统治者,但新政府打算抛弃英语时遇到了巨大阻力。印度的民族主义者认为,语言统一是国家统一的重要标志。1949年,印度议会制定宪法时,规定印地语为印度惟一的官方语言,并用15年的时间取代英语。这一决定遭到南方民众的抗议,因为讲印地语的人口在北印度占96.7%,在南方却不足0.1%。南印度人担心,一旦印地语成为惟一的官方语言,非印地语地区有被边缘化的危险。1965年1月26日是印度共和国纪念日,也是宪法规定放弃英语的日子,印度南方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市等抗议活动,一些印地语标牌被砸碎或涂黑,两位抗议者自焚。借助维护地区权利和文化而迅速崛起的政党纷纷发表抗议声明,泰米尔纳德邦的德拉维达进步联盟表示,若把印地语确定为惟一的官方语言,泰米尔纳德邦将宣布自治。时任总理夏斯特里权衡再三后做出让步。他在全印电台宣布了政府的5项决定:每个邦都有权选择自己的邦语言;邦与邦之间的交流可以用英语或附上英语译文;非印地语邦可以用英语与中央政府传递信息;中央政府机构继续使用英语;全国文官考试使用英语。此后,印地语和英语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
茶舞清香
在印度,英语和印地语并列为官方语言。印度本土的语言就有400多种,印在钞票上的本国语言也有14种之多。然而就是在这个有着“语言博物馆”美誉的印度,一种外来语言――英语,却堂而皇之地成为这个国家的“国语”,在印度生根、发芽然后茁壮成长。据统计,有着10亿人口的印度初通英语的人超过两亿,是世界上掌握英语人数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美国,而精通英文的人则有5000万。不要忘了,印度人口的识字率仅为60%。 由于印度语言太多,而且有的语言之间差别甚大,没有一个通用的“普通话”,南北同胞要沟通起来还真是个麻烦事。这与中国的北方人听不懂上海话或广东话不一样,因为中国人毕竟在阅读和写作上用的是一种文字,只是语言的发音有差异而已。而印度则不同,特别是南方,几乎每个邦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与相邻的邦的语言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所以说,多亏了在全国能普及开的“普通话”――英语,使得印度人能够自由地沟通。
后颈伤痕
印地语 印度的两种官方语言之一(另一种是英语)。属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是由古梵语发展而来的一种现代印度-雅利安语言。分布于印度中部和北部的中央直辖德里特区、北方邦、中央邦、比哈尔邦、拉贾斯坦邦、哈里亚纳邦等地区。使用人口有2亿多,是印度国内最为通行的一种语言。此外,在毛里求斯、斐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圭亚那、苏里南等地的印度裔居民中也有相当数量的人讲印地语。 印地语有5大方言,即西部印地语、东部印地语、比哈尔语、拉贾斯坦语和山地印地语。每种大方言里又各有若干方言。标准语的基础是通行于德里和梅拉特附近地区的克里波利方言,属西部印地语。 印地语标准语有元音11个,辅音43个。54个音位中,有1个元音和5个辅音是外来音,只使用于外来语中。印地语原有的10个元音都有对应的鼻化形式。辅音中不但清塞音、清塞擦音等有对应的送气音,浊塞音、浊塞擦音、闪音等也都有对应的送气音。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一般没有重音,也没有声调。语法比梵语大大简化,名词有阴性、阳性和单数、复数的范畴。在少数代词中还保留了格的残余形式。名词格的形式已经消失。句中名词或代词跟其他词之间的关系是在名词或代词后面用后置词来表示。名词或代词等带有后置词时,其形式有一定的变化。动词除有人称、性、数等范畴外,还有体、时、式、态等范畴。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语—宾语—谓语。词汇方面,基本词汇大部分是从梵语演变而来的。各专业学科的术语,近来的趋向是直接取自梵语,或用梵语构词法创立新的梵语词。在穆斯林统治时期,印地语吸收了大量波斯语和阿拉伯语词。英国统治时期,它又吸收了大量英语词语,至今还在不断地从英语吸收新的词语。在吸收外来语同时,它还吸收了外来语的一些构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