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4

自由的红枫叶
首页 > 英语培训 > 表面抗原英文缩写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缌喵喵喵

已采纳

希望能帮助你。关于乙肝的检查包括:1、血液生化检验(肝功检查)。2、病毒标记检测(乙肝五项)。肝功检查常用的项目主要包括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这三项主要反映的是肝脏的合成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主要反映的是肝细胞受损的情况。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主要反映的是肝细胞的代谢功能。乙肝五项检查的内容:表面抗原(HBsAg) 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 是否有保护性е抗原(HBeAg) 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е抗体(抗-HBe) 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核心抗体(抗-HBc) 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大三阳表面抗原(HBsAg) +е抗原(HBeAg) +核心抗体(抗-HBc) +这种情况通常反映病毒复制是比较活跃的。小三阳表面抗原(HBsAg) +е抗体(抗-HBe) +核心抗体(抗-HBc) +对于小三阳病人应该进行DNA检测,如果是阳性那么就反映病毒的复制是活跃的,如果检测为阴性那么就反映病毒受到抑制,病毒复制是不活跃的。乙肝表面抗原的英文缩写HBsAg简称表抗.也称澳抗.又称乙肝相关抗原(HAA)表抗是人体感染乙肝后最先出现的一个血清学标志物.一般在乙肝病毒急性感染的潜伏期末也就是说在乙肝发病前的2到周或ALT升高的10至60天在感染者的血液中就可出现.发病时达到高峰,是乙肝早期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80%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在发病4周内消失,如果发病后3个月还不消失,一般认为容易演变成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后不会发病,医学上称无症状表抗携带者,如果这类人再感染其它型肝炎.单凭表抗(HBsAg)阳性与否来诊断为乙肝,就容易造成误诊.另有5%-10%的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在发病早期就能清除表抗在这种人的血清中表抗检测是阴性的,而抗HBcB阳性,如果单凭表抗阳性与否来作乙肝的诊断,就有可能漏诊,早些可见,表抗是乙肝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e抗原的英文缩写为HBeAg是乙肝病毒内核的一种主要结构蛋白,它的一级结构与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基本相同,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出现的第一个血清学标志物是表抗,第二个血清学标志物是e抗,出现的时间一般在潜伏期,随着病情好转,表抗和e抗的滴渡迅速下降,最后消失,一般讲,e抗只能在表抗阳性者血液中检得,e抗与表抗一样,是乙肝病毒感染的直接指征,它的持续阳性指示疾病慢性化,可能会导致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且有高滴度(浓度)乙肝病毒,因此是乙肝预后估计和传染性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志.乙肝核心抗体的英文缩写为抗-HBc是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第一个出现的抗体,是人体感染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之一,乙肝核心抗体又可分IgM(HBcIgM)和IgG(HBcIgG)两种,前者随ALT升高而不断增长,大约在乙肝病毒感染后1-2个月时随之产生的便是乙肝核心抗体IgG,有人认为,抗HBcIgM是乙肝病毒新近感染或持续复制的标志,这种抗体持续阳性提示疾病迁延.而抗HBcIgG的持续存在只能说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这两种抗体的检测有助于对急性乙肝与隐匿性乙肝与病毒携带者急性发作之间的鉴别.约有20%急性乙肝病人的血清中查不到表抗,核心抗体IGM为阳性,而且与病情发展相一致.病情恢复,IGM阴转.当病情重新活动时,ALT重新出现异常时,IGM亦重新出现阳性,所以说,乙肝核心抗体IGM是用来评价乙肝病情的较好指标.感染乙肝病毒引起肝脏损害的主要机理是容易引起机体的免疫紊乱,乙肝病毒本身对肝脏的直接损害非常弱,很多病人有病毒存在而且病毒复制非常活跃,但是肝脏却没有任何损害,这种病人我们称之为病毒携带者,这种携带的状态可以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可以终身不犯病。有一部分病人携带病毒后可能会引起肝脏的损害,因此临床上对于携带病毒而没有肝脏损害的人不需要进行更多的治疗。病毒携带者尤其是大三阳和DNA阳性的患者,病毒复制非常活跃,传染性也是非常强的,但是乙肝病毒主要的传染途径是血液传染,一般的接触传染性是比较低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即常说的乙肝五项或称两对半)序号 HBsAg 表面抗原 抗-HBs HBsAb 表面抗体 HBeAg E抗原 抗-HBe HBeAb E抗体 抗-HBc HBcAg 核心抗体 临床意义 出现率9种常见模式1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1-30%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 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5-10%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2-10%4 - + - - -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 1-6%5 - + - + + 急性HBV感后康复。 0.5-5%6 +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10-15%7 - + - - + 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HBV感染,恢复期。 5-15%8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携带者; (3)传染性弱。即俗称的“小三阳”。 5-10%9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提示HBV复制,传染强。 即俗称的“大三阳”。 30-40%16种少见模式10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 (2)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11 + - - + - (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2)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12 +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或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13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携带者。14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15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16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17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18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19 - - + - -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见于抗-HBc出现之前的 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阳性。20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1 -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22 - + - + - HBV感染后已恢复。23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24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25 - - - + -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7种罕见模式26 + + + + + ①一种亚型的HBsAg及异型的抗HBs(常见); ②血清从HBsAg转化为抗HBs的过程(少见)。27 - + + + -28 - + + + +29 - - + + -30 + - + + -31 + + + - -32 + + + + -认为加号多就说明是得了肝炎的观点是错误的病原学的检查(两对半检查)只是反映出病人是否感染了病毒,以及病毒是否复制,至于是否发病还是要根据肝功能检查的结果才能确定是否得了肝病,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肝细胞受损的情况。肝功检查出现了哪些异常就说明得了肝炎呢?比如转氨酶升高说明肝细胞受损,可以说就是肝功能不正常了,也就是得了急性肝病,对于慢性肝病来说可能就处于活动期。胆红素升高(有了黄疸)说明肝功能处于一种破坏的状态。如果肝功没有异常,病毒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吗?感染乙肝病毒引起肝脏损害的主要机理是容易引起机体的免疫紊乱,乙肝病毒本身对肝脏的直接损害非常弱,很多病人有病毒存在而且病毒复制非常活跃,但是肝脏却没有任何损害,这种病人我们称之为病毒携带者,这种携带的状态可以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可以终身不犯病。有一部分病人携带病毒后可能会引起肝脏的损害,因此临床上对于携带病毒而没有肝脏损害的人不需要进行更多的治疗。病毒携带者尤其是大三阳和DNA阳性的患者,病毒复制非常活跃,传染性也是非常强的,但是乙肝病毒主要的传染途径是血液传染,一般的接触传染性是比较低的。乙肝化验单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就说明应该进行治疗了?乙肝病人最主要的就是要在肝脏出现炎症、受到损害,尤其是损害比较重的时候(出现黄疸或其他症状),化验指标转氨酶高或胆红素异常,这时就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应该把病原学检查和肝功能检查区分开来,一旦发现了病原学异常(大小三阳)就应该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但是也不用过分紧张,因为病毒携带是有可能终身健康携带的,只有在肝功能异常的情况下才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去除乙肝病毒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目前完全清除乙肝病毒确实有很大的难度,完全清除率大约只有10%左右。目前治疗乙肝的药物非常多,主张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千万不要根据广告去吃药,这样不仅得不到好的治疗,甚至还会引起肝脏的炎症,加重对肝脏的损害。治疗的最佳时期是什么?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期就是在肝脏有炎症(转氨酶高)时,这时就反映机体的免疫对病毒有一定的作用,这时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效果就会非常好。如果肝脏处于一个很稳定的状态,这时用抗病毒的药物效果确实不是很理想。总之什么时候需要治疗以及用什么药物患者应该到专科医院进行检查,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对于那些不需要用药的病毒携带者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定期监测,3-6个月进行肝功监测,每年做一次B超,用这种方式监测肝脏损害是否出现,一旦出现损害就一定要进行治疗。长期携带乙肝病毒是否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有什么预防的方法?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可能转成慢性肝炎,最后发展为肝硬化。预防的方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进行定期的复查。慢性肝炎患者只有20%,甚至不到20%会发展为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形成肝癌的发生率也不超过20%。孕妇的HbsAg和HBc两项为阳性,请问对胎儿有没有影响?HBsAg和HBc两项为阳性,如果在以前没有疫苗的时候,孩子100%会被传染,而现在我们已经有了高效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当孩子生下来的时候首先要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紧接着就要注射乙肝疫苗,通常80%-90%的乙肝病毒是可以被阻断而不会感染乙肝,还有10%的情况(宫内感染)如何进行感染阻断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表面抗原英文缩写

355 评论(13)

huayingxiong6

第一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英文缩写为HBsAg,曾称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又称肝炎相关抗原(HA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是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最先出现的一项血清标志物。一般在乙型肝炎病毒急性感染的潜伏期末,也就是说在乙型肝炎发病前的2~3周,或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10~60天,在感染者的血液中就可出现,发病时达高峰,是乙型肝炎早期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80%的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在发病后4周内消失。如果发病后6个月还不消失,一般认为容易演变成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携带者。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后不会发病,医学上称无症状HBsAg(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如果这类人再感染甲、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时,单凭HBsAg阳性与否来诊断乙型肝炎,就有可能造成误诊。另有5%~10%的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以后,在发病早期就能清除HBsAg,在这种病人血清中,HBsAg检测是阴性的,而抗HBc·IgM阳性,如果单凭HBsAg阳性与否作出乙型肝炎的诊断,就有可能漏诊。由此可见,HBsAg是乙型肝炎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但不是惟一指标,应该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第二项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英文缩写为抗-HBs,是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产生的最主要的保护性抗体,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是免疫力的指标。一般在发病后6~12个月才出现,但也有少数病人可在发病较早期出现。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出现,表明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可是,由于这种抗体出现较晚,故不能用作早期诊断。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可持续很久,因而几乎可终身免疫。少数病人在感染后能维持时间较短,或含量降低,所以测不出。重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还可阳转,却并不表示新感染。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且达到一定含量,可用来考核乙型肝炎疫苗的效果。如果两项同时是阳性的话有两种可能(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建议做DNA定量确定一下

239 评论(10)

伪文艺的姑娘

这就是乙肝常规检查的五项,简称乙肝检查两对半。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是由HBsAg诱导产生,作用于保护病毒入侵,是一种免疫球蛋白。乙肝e抗原的英文缩写为HbeAg,是乙肝病毒内核的一种主要结构蛋白,它的一级结构与乙肝核心抗原(HBcAg)基本相同。乙肝e抗体又称为抗-Hbe,英文缩写是HBeAb。乙肝e抗体是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继乙肝核心抗体产生而出现的另一抗体,是乙肝病毒感染的又一标志物。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标志着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

261 评论(13)

有名无姓123

HBsAb叫表面抗体,是血清学乙肝五项化验当中的一项,它是保护性的抗体,如果HBsAb(+)阳性说明这个人有了一定抵抗乙肝病毒的能力,HBsAb弱阳性的时候你看看化验单它的抗体数值过低这个时候在接触肝炎病人的时候很容易被传染,必须马上注射乙肝疫苗时产生抗体,定量之要大于10*10的6次方才起保护作用。 有了保护性的抗体了才是完完全全的健康人,如果五项都是阴性就没有抵抗病毒的能力,极易被感染。

260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