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色经典
有些词阅读虽然认识,但是写作的时候却想不起来怎么用,这种词就需要从阅读词汇逐渐转化为你的写作词汇。中国学生写英文呢,就容易瞎拽大词,结果用的都是错的,尤其突出的是感情色彩问题,好多贬义词当做褒义词用。所以就要多查学过的阅读词汇的用法,然后尝试着造句,并且运用到自己的写作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当它变成你的写作词汇以后,你再写英文就不是This is very good. It is really so so good.了,而是类似于It is beneficial to do something…这些高大上的词(其实beneficial还不算是特别高大上的词)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些就是书面语(academic English),是用于正式的文章的。就好像你读中文报纸的时候可能总会遇到四字成语或者一些典故,但是口语中却不是总出现一样。具体的书面语还可以细分两类:特殊书面语(technical or specific academic language)和非特殊书面语(nontechnical or specific academic language)。前者是指某个领域的特殊词汇,比如关于历史的词汇,可能有sovereignty主权, monarchy君主, tyranny暴君等。后者是指跨领域也会用到的词,比如theory理论, hypothesis假说, analysis分析等等。
雪皑皑xueaiai
学英语必须要背单词。到目前为止,一切不背单词的英语学习方法都被证明是骗局。不仅仅是我们中国人以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需要背单词,就连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小孩他们也需要背单词。背单词,就像我们学语文学写字一样,是学英语的必经之路。
小学和初中,背好单词,几乎就能考到满分,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我以高考英语为例,讲讲背单词的重要性。
高考英语对于单词的掌握要求其实并不高,因为卷面大部分的题目是选择题,只要你看得懂文章,又看得懂题目,就可以选得出答案。高中英语3500词,你只要能够做到看到单词就知道意思,150分的高考难度的试卷,你至少能拿到80~110分。
可以这么讲,背单词就是高中英语考及格的关键。即便你初中英语完全没基础,不掌握任何的语法,能够做到单词会认,你的分数也至少能拿80分。如果初中有一定的语法基础,那么分数就会在80~110分之间。
当然了,想要考大学的高中生都会去背单词,可是很多同学没掌握背单词的方法,背了后面,忘了前面,很难坚持背完。光说背单词很重要,但是没讲方法的话,那等于在说废话。
克服“背后忘前”:“背后忘前”的原因是,人的记忆是有周期的,一般是60天。你背单词的周期如果拉得过长,结果就是“背后忘前”。因为,后面的还没背完,前面背过的单词已经超过60天没复习了,再去看的时候就发现它们好像从来没背过一样,是完全陌生的。所以,建议每天背100个单词,用35天时间背完3500词,然后每天复习200个,再复习两轮。这样在60天之内,你背过的任何单词都可以在第36天复习到第一次,在第54天复习到第2次。
实现“一天一小时背100词”:高中学习时间紧张,如果没有办法做到一天只花一小时就记住100个单词,那么即便你知道每天背100个单词记忆效果更好,那也是白搭。建议学一下高考英语单科状元廖唯伟发明的“睡眠记忆法”,方法是无偿公开的,可以自己在线自学。最新的版本分为4000字文字版和7个要点视频。掌握这个方法,做到“一背四复习”和“机关枪式的读单词方式”,你就可以做到每天只花一小时,就记住100个单词。
高中生只考80~110分肯定是不够的,如果你想上211,英语单科不拖后腿,那么英语分数至少要考到125分以上。高中英语拿高分的关键是词组短语的掌握量,3500词相互组合形成的词组短语,大约有1.5万个左右。在高中掌握好单词,就算英语入了门,你就具备了继续背词组短语的基础,由此你也可以看出背单词的重要性。
高中3500词的范围是考纲划定的,但是词组短语的范围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要构成一个词组短语的单词都属于3500词的范围内,这样的词组短语高考就可以考。
词组短语可以自己整理记忆,整理的方法可以参考《高中英语1.5万考点》,这个资料是把2300页的《牛津词典》里高考可以考的内容经过过滤筛选,总结成只有72页的记忆笔记。它的成功之处在于,06年整理完以后,每年发布命中率分析报告,至今能够对最新的新高考卷子中出现的词组短语保持98%左右的命中率。作者公开了整理笔记的方法,我们可以在线自学。
当我们整理完自己的笔记以后,只需要在第2年利用作者公开发布的命中率分析报告,检验一下报告上面标记出来的词组短语是否在我们自己的笔记上也能找到。如果都能够找到,这样的笔记就是有效笔记。记住50%以上分数就能突破130,记住80%以上就有机会挑战140以上的高分。
吃土少年Hollar
背单词是必须的,如果你英语是高考及格水平,再记大量单词,会有如下好处:
如果你单词量大,同一个问题,会有双倍的答案,会有更多不同角度的思考。你可以看到更新更尖端的资讯,最新的科技新闻,翻译成中文,够你等的。你会看到更大的世界,会觉得中文互联网确实像局域网。阅读英语书时,不会痛苦,会感觉在读中文,中英文的区别,只是生字多点要经常翻字典而已。你可以参考书籍的丰富度不是增加一倍,而是十倍以上。最好的书肯定有英文版本,但不一定有中文版本。阅读碰到一两个生词,不用查也能猜出个大概,好奇查一下,读读英文释义,单词基本就记住了。单词量大,记生词会变得容易,意思理解也会更准确。如果你长期记单词,你会学会坚持的这个技能。记单词这么无趣的事,你都可以做好,其他事情还算挑战吗?
重庆周林频谱仪
学英语肯定要背单词的。
英语单词(English words)的产生是汉英两种语言双向交流的产物,一些带有中国特色的名称和概念进入了英语词汇,同时还有一些英语词汇进入了汉语,在文化环境中衍生出新的含义,形成了英语词汇的语义文化特征。
背单词记忆算法的特点是结合权威的记忆理论,充分调动用户的眼、耳、口和手等各种感官,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和使用环境智能确定内容和方法,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单词的记忆算法设计的宗旨是以最大限度的计算机资源耗费取代学习者的精力耗费。
单词的记忆算法基于两个比较成熟的记忆理论或算法,一个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另一个是Super Memo记忆算法。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在1885年提出,通过大量数据,证实了人的记忆存在着一个相似的遗忘规律。而Super Memo算法作者则从1985年开始研究。
开心土星
在英语的学习过程当中,我们都会遇到这么一座大山——背单词。在英语学习的旅途当中,无数英雄好汉都为之折腰,因为英文单词真的太多了。 背单词太困难,于是后来又出现了不背单词学英语法,再后来各种英语学习方法层出不穷,但最终还是绕不过一个话题“词汇量”,词汇量上不去我们的英文水准永远上不去。 那么学习英语我们到底要不要背单词了?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 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的学习逻辑 。 一、语言的本质。 1:语言本质上是我们对周遭事物的一种映射。 他能够让我们更好对这个世界进行描述同时能方便人与人之间更高效的进行信息交流。 我们每说的一个单词一句话都对应着一种事物,他或抽象或具象。可以是具象的猫狗,抽象的爱情友情。 比如说友情这样抽象的词汇,他可以解释成朋友之间一种感情。朋友又可以理解成和我们没有血缘关系的其它和我们关系比较好的人。 语言是不同的,但是他映射的周遭事物是不变的。正是有了这种映射关系共同的理解因素存在,语言才能够被我们理解,我们也才能够进行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 1.2:周遭事物在我们的脑海当中可以存在多种不同方式的映射,每一种方式又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每一种映射都是单独存在但又可以相互联系。 1.2.1: 每一种方式又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比如“猫”这个事物,他在我们脑海中可以出现以下方式的映射:视觉信号映射、声音信号映射、触觉信号映射。 在视信号当中又存在以下两种表现形式:我们看到的猫形成的视觉信号以及我们撰写的文字“猫”传达的视觉信号。 在声音信号映射当中又存在以下表现形式:“喵”猫叫声形成的声音信号映射,“mao”我们的对猫这个单词的发音形成的声音信号映射。 还可以用其它的不同发声来映射猫这种事物。 比如英文单词“cat”的发音,日文单词“neiko”的发音等,文字信号表现形式同理。 触觉信号映射:我们能够闭着眼睛摸出我们正在摸的这个东西是猫不是狗,就是猫这个事物在我们脑海当中构建的触觉映射。 1.2 .2:每一种映射都是单独存在但又可以相互联系。 我们可以看见并理解猫这种动物,但是可能叫不出他的名字以及用文字怎么样表达。 我们开可以看见猫并理解这种动物,同时能叫出猫的名字,但是不知道文字应该怎么攥写。 但不论何种表现形式的映射我们都知道我们描述的就是那么一种动物——“猫”。 二、语言的学习逻辑 语言的学习逻辑过程就是不同映射在在我们脑海当中构建的过程。 2.1:每一种映射可以单独分开建立也可以同时并行建立。 比如我们可以先建立“猫”这个单词的读音的声音信号映射,再建立“猫”这个单词的文字视觉信号映射。也可以同时一起建立“猫”这个单词的声音信号映射与视觉信号映射。 2.2: 最初建立的语言映射构成了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方式。映射建立起的标准是他要被我们可理解。 当我们建立起第一套语言系统后(一套完整的语言映射包括声音和文字映射),我们就用学到的这个语言去更快更好的了解和认知这个世界,他变成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方式。 后建立起来的语言映射要建立成功,必须要建立在我们可理解的方式上。而我们最先建立的语言映射构成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所以我们在建立第二套语言映射的时候总是会把他翻译成第一语言映射我们才能够理解。 了解以上知识我们再来回顾在开篇提到的问题:学英语我们到底要不要背单词。 答案是: 要背!只是这个背并不是传统当中的死记硬背。 到了这里我们似乎又回到了背单词的原点,学英语还是一样的痛苦。 其实不然,通过以上理论我们可以知道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映射建立的过程。 那么单词的记忆过程也是映射的建立过程:即需要建立在我们可理解的基础上。 啥叫可理解呢? 比如在我们第一次见到(听到)“朋友”这个汉语单词我们根本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我们的父母会给我们解释“朋友”这个单词就是除了家里面的人之外,哪些经常和你一起玩儿得比较好的人。 这你就懂了!下次在听到别人说你又多少个朋友时,我们就能够自动带入理解了。 英语单词的学习同样也是这么一个道理。 1: 将英文单词还原成我们可以理解的单位。知道每个单词是在什么情况中运用,像是上文中解释朋友一样去解释一个单词。 我们以单词charge为例:示例中他有很多种中文意思,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个单词在什么情况下回用到他的什么意思,一次性记忆一个单词的数种意思更是更加的困难。按照传统的背诵方法, 我们根本不知道他是具体是运用到什么情况之中,更别提英文当中也有很多同义词,简直令人头疼。 如果我们把对单词的背诵换成下面这种方式去理解, 知道每一个单词的意思是运用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是不是会对这个单词的理解或者背诵会更容易一些。 英英词典的其本质上是 通过这种充分的英文解释,他能够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个单词实际运用到生活场景当中是什么样的。 2: 反复多次加深记忆。在理解到单词的意思之后剩下的就是反复多次的运用加深印象,这时记忆的不二法宝。 就如我们现在听到cat、apple之类的单词根本不用反应就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一样。 以上,希望能够对在学习英语的你,能够带来帮助就好!
sophiabian
单词是一定要背的,关键是怎么背~本人在国内的时候就教英文,后来一直在美国学教育、教书。看了一些关于如何教词汇的理论,然后发觉以前在国内好多教法都是不科学的,比如国内最有名的什么“8天8000词”之类的。我也没有黑国内词汇教法的意思,毕竟当年我也是这么教的。而且当年准备GRE背红宝书的时候不也是暑假一天8小时全脱产刷两三百的单词,而且还都是那么生僻的词。照着杨鹏17天复习法,每天还滚动复习以前的词,所以后来每天背快要四位数的单词真的好痛苦。不过还好这个社会还是一直在进步的,从以前只背谐音到现在开始用词根词缀,这都是进步的表现。我在看Warfalcon老师(read01)的100天计划的时候,很多人都提到每天背多少单词,坚持了多少天。我是觉得他们坚持的毅力很可贵啦,可是有时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科学的理论,那么做起事情来也会更加有效。有时候看似很高效的方法其实是揠苗助长。
在我看来,8天8000词就跟一周减20斤一样。现在大家也知道科学的减肥方法是一点一点的减。不过这种营销手段的确是很吸引人啦。词汇的积累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不熟悉到见过再到熟悉,英文就是unknown, acquainted, established. 美国小学学习词汇的方式是平均一年350-400个词,也就是大概一周学9个词。但是像我在的学校,一周基本上就5-6个生词,而且还有一半左右是他们所熟悉的。剩下的时间就是反反复复地复习定义,学会运用它们造句,写文章。成人背单词一周不用背那么少啦,可以多背点儿~与狂背单词相反的一个言论是:不用背单词,阅读的时候根据上下文猜就好。这件事情是这样的:影响阅读理解有两个因素:解码词汇(decoding)和理解(comprehension),这两个过程是平行进行的。解码就是你看到一个生词的时候要先反应它是什么意思,就好像你看到chrysanthemum先想想是什么意思。理解就是把你认识的这些词都放到一起去思考作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两个因素就好像一台内存固定的电脑一样:你C盘装的东西多,D盘就没法装更多东西,装东西的总量是一样的。也就是如果你把过多的时间用于去思考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包括猜词,你在用于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精力也就越少,也就越难理解这句话。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多背单词的原因,因为你在解码的时间上越少,花在理解的时间上就越长,就越容易明白作者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