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风携妻同行
我通过做笔记来学习英语的英文:I learn English by taking notes.
此句中I为主语,learn表示谓语;English为宾语,by taking notes.是由by组成的短语充当方式状语。
一、 learn English
1、learn:
英 [lɜ:n] 美 [lɜ:rn]
vt.& vi.得知;学习,学会;习得;记住
vt.学习;得知;记住;认识到
vi.学习;获知
2、English
英 [ˈɪŋglɪʃ] 美 [ˈɪŋɡlɪʃ]
n.英语
adj.英语的;英国的;英格兰的;英格兰人的
二、by taking notes
笔记;记笔记;做笔记;作笔记
1、by
英 [baɪ] 美 [baɪ]
prep.在…旁边;表示方式;由于;经过
adv.经过;表示保留或保存时用;短暂拜访
2、taking
英 ['teɪkɪŋ] 美 [ˈtekɪŋ]
adj.吸引人的;迷人的;唾手可得;随手可拿
adv.引人注目地,迷人地
n.引人注目,迷人
3、note
英 [nəʊt] 美 [noʊt]
n.笔记;音符;便笺;钞票
vt.注意;记录;指出;对…加注释
I learn English by taking notes,and you?
我通过做笔记来学习英语,你呢?
扩展资料
表示学习方法的英文:
learning method
英 [ˈlə:niŋ ˈmeθəd] 美 [ˈlɚnɪŋ ˈmɛθəd]
学习方法
method:
英 [ˈmeθəd] 美 [ˈmɛθəd]
n.方法;条理
1、I have my ow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ethod!
我有自己的外语学习方法。
2、This paper carried on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 of soccer selective course.
对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中运用合作学习法进行研究。
华科办公
这句话可以翻译为I learn English by taking notes.句型为sb learn sth by sth.
learn的英式读法是[lɜːn];美式读法是[lɜːrn]。只作动词意思是学会;学习;得知。
learn by指“通过…学习”,强调“方式”。
take的英式读法是[teɪk];美式读法是[teɪk]。作动词意思是拿;取;执行;需要;接受;理解;修(课程);花费;吃(喝);认为;搭乘。作名词意思是拿取;取得物。
note的英式读法是[nəʊt];美式读法是[noʊt]。作名词意思是笔记;便条;纸币;音符;票据;注解;音调。作及物动词意思是注意;记录;注解。
相关例句:
1、Some adult students learn out of books, some learn by doing , some learn best by listening.有的成年学生不靠书本学习, 有的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 还有的靠听课才能学好。2、Many aspiring young artists are advised to learn by copying the masters.许多胸怀抱负的年轻画家被建议通过临摹大师的作品来学习绘画。
扩展资料:
单词解析:
一、learn
用法:
v. (动词)
1)learn的基本意思是“学,学习”,指通过他人的讲授或从经验中获得知识或技能,表示处于初级阶段或具有技术性的学习活动,强调的是一个由“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也可表示学习的成果,即“学会,学到”。还可指“听说,得知”。
2)learn可用作及物动词,也可用作不及物动词。
用作及物动词时,接名词、动名词、(带疑问词的)动词不定式、或由that或疑问词引导的从句作宾语。当作“教”或“给某人一个教训”解时,还可接双宾语,偶尔还可接以形容词充当补足语的复合宾语。
3)learn作“听说,获悉”解时,是传达信息的动词,常可用一般现在时来代替一般过去时。
4)learn用作不及物动词作“吸取教训”解时,多用于否定句。
二、take
用法:
v. (动词)
1)take是英语中含义最多,搭配能力最强的动词之一,基本意思是“拿,取,带,抓”,指用手取物、接受东西、把人或物移到某处。
可根据上下文灵活译为“吃,喝,服(药),容纳”“接,接受,提,买”“以为,把…看作…”“花费”“记录,量取”“拍摄”“承担,容忍”“乘坐,搭乘,租用”“取得,获得,得到”“采取,选”“攻下,占领,夺走,赢得”“上钩”“发生效用”等。
2)take可用作及物动词,也可用作不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时可接名词或代词作宾语,也可接双宾语,作“带给”解时其间接宾语可转化为介词to的宾语。用作不及物动词时主动形式可表示被动意义。
3)take与某些名词连用,表示做某一动作,相当于have。
4)take还可接以“to be/as/for n./adj. ”充当补足语的复合宾语。
5)take有时可作“易于”解,可接动名词短语作宾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take
百度百科-learn
此夏若空820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这句话可以翻译为I learn English by taking notes。句型为sb learn sth by sth倾心回答,希望采纳如有不懂,欢迎追问
飞龙在天了
like a line of soldiers on review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就像一排士兵在检阅。
重点单词:review:英 [rɪˈvjuː] 美 [rɪˈvjuː]
词型变换:复数:reviews;第三人称单数:reviews;现在分词:reviewing;过去式:reviewed;过去分词:reviewed
相关短语:
Physical Review 物理学评论 ; 物理评论D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物理评论快报 ; 物理评论通讯 ; 物理学评论快报 ; 物理评论快讯
Princeton Review 普林斯顿评论 ; 普林斯顿大学评论 ; 普林斯顿回顾
Stern Review 斯特恩报告 ; 史登报告 ; 斯特恩 ; 斯特恩评论
双语例句:
Review all the notes you need to cover for each course.
复习所有你需要涵盖的每门课的笔记。
The government will review the situation later in the year.
政府将在今年晚些时候重新检讨形势。
The critic's review of the play was just a paragraph of bile.
那位批评家对这部戏剧的评论不过是在发泄怒气。
中国作家林建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一种粒子;一般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0.3-0.4nm)。 物质三态的性质: 固体:分子排列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体: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作用力微弱,易被压缩,气体具有流动性。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和太阳系相似),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纳米科技:(1nm=10 m),纳米尺度:(0.1-100nm)。研究的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二、质量 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等无关。物理量符号:m。 单位:kg、t、g、mg。 1t=103kg, 1kg=103g, 1g=103mg. 天平:1、原理:杠杆原理。 2、注意事项:被测物体不要超过天平的称量;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能把砝码弄脏、弄湿;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3、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把游码放到标尺放到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3)把物体放到左盘,右盘放砝码,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4)读数: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注:失重时(如:宇航船)不能用天平称量质量。 三、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受到温度的影响,与质量、体积无关。 公式: 单位:kg/m3 g/cm3 1×103kg/m3=1g/cm3。 1L=1dm3=10-3m3;1ml=1cm3=10-3L=10-6m3。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细线 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可间接测量固体体积),读数是以凹液面的最低处为准。 测固体(密度比水大)的密度:步骤: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能浸没物体,又不超过最大刻度)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3、用细线拴好物体,放入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注:若固体的密度比水小,可采用针压法和重物下坠法。 测量液体的密度: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2、把烧杯里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液体的体积V2;3、用天平称出剩余的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与温度: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气体热膨胀最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固体和液体受温度影响比较小。 水的反常膨胀:4℃密度最大;水结冰体积变大。 密度应用:1、鉴别物质(测密度)2、求质量3、求体积。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m/s;km/h。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单位:s min h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m km dm cm mm μm n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四、力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示意图。 五、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六、二力平衡 平衡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二、重力 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三、摩擦力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平衡】1、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的分类:1、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2、动摩擦:(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2)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形成气垫)。 四、杠杆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2、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三种杠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smiley0603
意思是就像一排士兵在检阅。
重点词汇:review
review
音标:英 [rɪˈvjuː] 美 [rɪˈvjuː]
意思:
1、n.回顾;评审,审查,检查,检讨(以进行必要的修改);(对书籍、戏剧、电影等的)评介,评论;报告;汇报;述评;阅兵式;温习课,复习课。
2、vt.复查;重新考虑;回顾;反思;写(关于书籍、戏剧、电影等的)评论;评介;检阅(部队);温习,复习;校阅。
短语搭配:
1、Knight Review奈特审议 ; 奈特审查 ; 奈特审查报告 ; 奈特检察
2、military review阅兵式 ; 阅兵
3、Initial review先期审查 ; 初步审查
例句:
1、The review is in today's paper.
这篇评论刊登在今天的报纸上。
2、Let's start by reviewing what we did last week.
我们开始先来复习一下上星期学的内容。
3、Review of China's Energy Technology Policy
我国能源技术政策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