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78

小涛涛偶巴
首页 > 英语培训 > 间隔年的好处英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exe留恋不往

已采纳

利:有利于开阔眼界,丰富经历;有利于职业定向,通过在间隔年中的工作经历或志愿者服务,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间隔年的好处英文

117 评论(8)

哆啦瞄瞄

最近这些年非常流行间隔年,这是一个从美国传进中国的一个概念。

间隔年对于欧美人来说,他们没有家庭、工作的负担,会是一个很好的成长经历。但是对于中国孩子来说,可能好处和弊端都有很多。

度过间隔年的好处是,可以用花一年的时间好好出国走一走,看看外面的世界,见识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还有各式各样的工作。这些见识对于开阔一个人的眼界,一个人的事业,一个人的格局,意义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对于他未来选择自己的职业,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当他尝试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之后,才会更加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不过也有很大的坏处,按照中国国情来看,一般,毕业生一毕业就出去工作,工作的第一年往往对一个人一生的职业生涯非常重要。毕业时大多数人在同一个工作地位起跑线,但是,去过间隔年的人,在起跑线的时候已经逃跑,从此之后他要继续追赶上来,可能要费更多的努力。毕竟有一些机会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是否要选择间隔年,还是要看个人的品性,如果是喜欢追求自由,喜欢去探索世界,喜欢过冒险的生活的人,比较适合去过间隔年。如果是希望,一辈子都能够稳定的生活,稳定的收入,那间隔年可能,并不太适合他。

大六爷的天:一个喜欢旅游、潜水、徒步,热爱生活的姑娘。

微信公众号:六爷的天           ID:MX1350962426

(一个专注于“旅游+探索人性”的深度旅游号,欢迎关注,期待和你成为朋友哦!)

319 评论(8)

echorabbit123

在休学的之前和之后,左看右看都是typical banker的人生道路,但是那段休学对我未来的决策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篇文章记录下整个休学期间做的事情,除了那些看得到说得出的事情以外,更重要的是我在真实社会当中感受到、领悟到、思考了很多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那些不想冒过多风险 ,却又很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同学们有所帮助。身边的人对于我休学一年的决定有着很多不同的看法。起初我也很在意。父母一开始坚决反对,大学同学们更是觉得我脑子被驴踢了,这些都无可厚非。我也很自然地在离开校园的这一年当中和最好的大学同学们逐渐疏远,这亦是大学校园的通病——亲密的友谊永远是建立在一起玩耍的时间基础上。但休学的决定并非没有支持者,回顾当时左右不定的时刻,还真得感谢那些支持我走出这一步的朋友们。

324 评论(8)

千针坊丶

gap year ,是间隔年的意思。本来是指在毕业前一年作的游历,但现在很多人已经直接跳过这一年,去工作了。起源于西方,现在中国也多起来了。

144 评论(8)

小夕玲儿

弊:承担未知风险的代价,GAP YEAR的实施需要长久西式家庭教育观念的渗透!以现在应试教育为主的中国青少年几乎无法完成。

258 评论(15)

咪咪妈咪贝贝哄

有部分家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窘境:一方面,对于美国大学的期许比较高,希望至少能够进入前五十甚至前三十的名校,另一方面,可能因为准备时间较为仓促、英语基础不够、课外活动比较苍白等等原因,还未具备冲击顶尖名校的条件,眼看着提前批申请大潮已经风起云涌,心里打起退堂鼓,我要不要GAP一年再申请?第一种情况是 比较特殊的高考生,确实决定出国比较晚。在高考失利或者未能取得满意的成绩之后,临时决定要出国,大部分情况下这样的同学肯定需要GAP一年。但是具体是明年春季入学还是秋季入学, 要取决于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和英语基础以及对“时间性价比”的要求。通常对于大部分未参加过系统性留学英语培训的高考学生而言,英语词汇要求在3000-3500左右,而申请美高大学必须的语言考试,托福的核心词汇量在8000-10000,拓展词汇更多。另一项,前五十大学必须要求的能力考试SAT/ACT则有着比托福更高的难度。因此,高考后决定出国的同学们一定要根据自己实际的英语水平测试情况来参考后续复习安排。高中英语基础很扎实的同学,想要托福取得满意的成绩,通常需要3-6个月的脱产复习,而SAT/ACT可能需要更久。因此,绝大部分同学在这半年中的考试和申请的压力都会非常大。可以提供给各位家长参考的一种思路是:申请明年春季入学。相对来说学校综合排名不一定会很高,但是可以大大的节约时间。对于今年高考失利的优秀学生,通过短期突击,在今年10-11月拿到托福90分以上的成绩,就可以尝试申请。进入美国前100的综合性大学之后,保证大一大二GPA高分,同时通过夏校来弥补学分。不但可以与同届学生同期毕业,也会有很多转学的机会。希望申请工程方向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参考一些不需要提交SAT的文理学院。如果能够录取,可以通过很多文理学院都有的3+2项目来实现本科+硕士的工程名校发展。(详情参考《要不要读文理学院》。)如果一定希望申请至少前五十的大学,那么SAT/ACT是下半年的必考选项。以明年秋季入学为佳,且最晚要在12月底之前拿到成绩。这个时候建议同学们多多听取任课老师和督导的评估,理性选择。对于高考生而言,如果是英语和学术能力较弱的学生,强烈建议明年秋季入学。主攻考试方向是托福,争取在明年年初拿到80分左右的成绩,并且一定要在提交申请之后继续精耕细作自己的整体学术实力。不但要继续学习托福提高听说读写的学术环境下语言能力,也强烈建议在SAT的学习上下点功夫,来锻炼自己的语法、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步根据自己的大学专业选择美国本科衔接课程,比如微积分、宏观微观经济、物理化学甚至心理学、美国历史等课业;另一项非常需要提前准备的是学术写作能力。在美国大学,任何一个专业都有学术论文写作的要求,商科和人文社科类的压力尤其更大。绝大部分国内学生对于研究型论文比较陌生,从建立假设,到文献综述,到数据分析到结论和参考引用等等,都缺乏系统性训练,尤其是用第二语言来写作。但是这恰恰又是美国高中学生驾轻就熟的学术技能。因此去美国读大学之前务必需要补上这一课,以缩小差距。第二种情况是 明确了美国本科留学方向的同学,在现阶段觉得自己的实力与目标院校差距较大,希望多一年准备时间的。这里又有分两种不同的学生:一种我们称之为“得陇望蜀”型,另一种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型。前者本身具备了一定的标化成绩和课外活动优势,但是距离自己想申请的顶尖名校还有差距,希冀于下一年的努力。但是不要忘记在美本申请三要素中,我们要去衡量,多花一年时间能够真正对哪些元素有重大提升,以及这样的提升是否有意义。第一项是学术能力(包括学校课程难度rigor of course、GPA、学校排名和推荐信等),在这个部分中最重要的学校课程难度(一般来说是高难度美国高中/IB国际班 > 国内其他国际班 > 大陆体制内学校)是基本无法改变的,学校的成绩和排名能够提升的空间也比较小,推荐信老师到了明年还是那么几个。第二项是标准化考试成绩,这是相对来说可以有比较大提升的空间。但是不要忘记,每一年标化考试的大趋势都是水涨船高,也许今年1450分还是一个不错的分数,但是到了明年可能会被越来越多的“1500俱乐部”碾压。第三项是综合实力(课外活动、学术大奖、申请文书等),这个部分通过更加充分的准备也能够有机会提升;但是取决于在复习备考之余,能够留出多少时间去提升自己课外活动的含金量和丰富性。最后,选择GAP一年的同学还需要向美国大学说明这一年自己为什么要推迟申请,具体做了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提高录取的机会,甚至有可能会有刷分的嫌疑,还会对申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后者叫做“不得已而为之”的学生类型是少数派,其最大的特点是其英语和学术能力确实距离出国留学差距很大,不但托福分数很低甚至整体文化课成绩也落后很多。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不建议学生通过“语言班”的方式提前出国(具体可以参考《要不要去美国读预科》),而是在国内做好相对充分的准备,至少具备了能够在美国课堂和校园的“生存能力”之后,再出国留学。这样的家庭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参考延迟半年或者一年,通过次年春季或者秋季入学的方式,来给孩子争取更多的时间。最后一种情况 也是广义上被美国文化所熟悉的“gap year”:就是在被美国大学录取之后决定延迟一年入学。其目的有很多,有的同学希望增加自己的游历并开阔眼界,要去各地旅行体验生活;也有的同学有非常好的实习机会,希望先增加一些社会经历再就读大学;还有的同学为了自己的义工项目,果断抽出人生中重要的一年时间,全心全意投入;我们还曾经有一位学生在申请成功大学之后要举办自己的巡回音乐会而gap一年。这样的情况不但被绝大多数美国大学理解,也可以顺利申请到延期入学,还会对自身的成长有完全不同纬度的提升,

269 评论(13)

乖乖纯00

个人觉得还是很值得的,但是仅分享经验和自己的感觉。我们以前公司有N多人有这个Gap Year的毛病,CTO放自己一年假,亲手设计建造了一座别墅,还随时update搭建进程。一AM前途大好的时候停下来去自己的社区教会做了一年义工,因为据说他当时太爱教会了。一创意带着老婆举家搬到英国,只找part-time工作,在欧洲大陆东游西逛晃了一年。还认识美国的一会计师,夫妇俩每年有几个月Gap Month,他们只去一个地方,挑欧洲某一个小城,住满两个月,融入当地生活里,每天就是上市场,写写画画,跟当地人混。意大利馆子里绝对有Gap Year跑到澳洲去的俊男美女,但是他们大多负责卖早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经验差,哈哈。其他欧洲风味馆子里也不少这类青年人,挣够点钱就去下一个地方。我觉得Gap必须够长到几个月或者一年,是因为它需要你过上另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形式和地点倒不是必要条件。这东西其实没那么玄,就是降低对生活条件和安逸度的预期,但是提高对生活趣味和新鲜度的预期就可以了。我自己的Gap Months是毕业后跟家人开车环游澳洲,去了相对非旅游发达的地区,走走停停,到人少的小镇子上住了几住。。后来Gap Year就是回国后买房子装修房子那一年,最大收获是房子装好了,了解了装修行业的黑幕与窍门,减了肥,看了好多书和美剧(虽然都忘了),去了趟英国。貌似我Gap太多了。

325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