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大魔王
意思:亦作“ 犹移 ”。迟疑不决。
读音:yóu yù
引证:先秦·屈原《楚辞·离骚》:“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翻译:心里犹豫不定,担心怀疑(对方)心思不定,想要自己向前发展吧,情况又不允许。
引用:洪深《申屠氏》第二本:“ 方六一 意尚犹移。经不得 方蛟 ‘毛遂自荐’,一力担承。 方六一 点头允可。”按,“犹豫”为双声字,以声取义,本无定字,故亦作“ 犹与 ”、“由与”、“尤与”、“ 犹夷 ”等。旧说以“犹”、“豫”为二兽名,性皆多疑,非是。
例句:为抢救落水儿童,他毫不犹豫地跳进冰冷的水中。
近义词:
1、迟疑 [ chí yí ] 亦作“遟疑”。犹豫;拿不定主意。
引用:贾植芳《我乡》:“哪里是我的家呢?--我迟疑着。”
2、犹疑 [ yóu yí ] 犹豫不决。
引用:老舍《神拳》第一幕:“大哥,还犹疑什么呢?该死,活不了!输了命,不能输了理!”
3、踌躇 [ chóu chú ] 犹豫,迟疑不决。
引用:鲁迅《彷徨祝福》:“我在极短期的踌蹰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
想鱼的熊
犹豫 犹豫(yóu yù) 做事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 不知道选左或选右时出现的心理状态。因为有东西阻碍了你做决定,但这障碍的形成就是你内心做出的决定。 迟疑,不懂应该做怎样的决定,不懂回答。心里反复地想正确答案,因此而慢了半拍。 反义词:果断 “犹”属猿猴类;“豫”属古象类。 据说,“豫”虽身大力不亏,但是摇摇晃晃常遇事无主意;“犹”虽灵巧,却生性多疑。 古书对猴科兽类“犹”的记载颇生动,此“犹”一旦发现人或其他“敌情”,便慌张地迅速爬到树上,躲藏在树枝或茂密的树叶之后,探头察看。待一切平复,它再跳下树来,东张西望一番,突然再生怀疑,又爬回树上。如此反复多次,毫不果断,一点儿主意也没有。 人们根据动物“犹”和“豫”的多疑无主见生性,把它们合在一起,组成“犹豫不决”成语,以两种动物名字,比喻左思右想没有主见,前怕狼后怕虎进退维谷,更点明了无果断决定的特质。现在使用“犹豫不决”成语,再没人提起那两种动物了!
josephine383
动词:hesitateSb hesitate about sth. 某人对某事犹豫。Sb hesitate to do sth. 某人犹豫着去做某事。名词:hesi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