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草泱泱
艺术顾问是一个统称,在不同的行业中,有不同的需求倾向,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一类人。
艺术顾问管的事情很多的,比如动漫,这类人往往不是专门从事动漫制作的,但是在影视行业内有很深的造诣或者深厚的工作经验,具备较高的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
然后被请来做顾问就是帮助处理影视创作中的一些问题。
【影视】一般来说,影视剧中的艺术顾问,譬如都市剧、校园剧这种,属于能较好把握当下时代潮流,可以协调带动整部影片中的视觉氛围,包括了对服装潮流、环境景点等等的选择和把握,能够使这部影视剧能更好的贴近当下的生活,不突兀不落伍。而像古装剧中的艺术顾问,则是指可以把握一个朝代中的建筑风格、家装环境、家俱摆设、服装发型这些,并且能使之融洽协调的尽量以可以符合现代审美的要求来展现在镜头中,简而言之就是青出于蓝的推陈出新。这个职位,本质上原先是属于影视美工的,只不过由于现在这类合格的美工一是难找,二是价格高昂。所以大多是会用艺术顾问代替、监督把关一部戏中的各个视觉部分。
【动漫】动漫中的艺术顾问,主要作用在于监督,艺术监督,把握画风,使其在故事内容符合画风的情况下,使观众更能接受。
但由于动漫属于画和影视这两种兼容性的产物,所以,如何用最简练的画风,画出最好的感觉就成为了艺术监督的主要工作。在动画影视作品中,尤其是日本,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部作品都有艺术监督,他们不仅仅把握画风,并且由于其自身对于色彩视觉的理解,所以能使每一幅画面有着更出色的上色效果。简而言之,视觉部分,就属于艺术监督。他不管故事内容,不听对白音乐,他只要求画面的感受。
文学顾问也是相同的性质,这类人主要是文学研究方面的专家,跨刀来进行辅助工作,因为电影、电视剧往往是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而本身研究文学的专家的解读方式与理解方式比较深刻;
所以,在影视创作的时候借用他们的文学解读方式,以影视语言进行阐述,会更加饱满有力。
文学顾问在影视剧中的价值和艺术顾问相近,可以通过历史上记载下来的文字进行考证,使一些非正史或未被人考证过的内容加以发挥想象。比如说,唐代有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在上官婉儿墓志出现前,上官婉儿这个人风评如何?很多人以为她仅仅是个柔弱女子,从生下来就一直屡遭不幸的可怜女孩。但问题就来了,这种形象的塑造,既然存在于人们的脑海印象中,那么该如何通过对历史遗失部分的理解进行完善呢?这就是文学顾问的作用了,就是用比较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完善历史遗失情节的修补匠。当然,现在我们都知道上官婉儿是个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女人。所以,这就又需要文学顾问再进一步,根据影视剧的需要去推演夸张完善个中的情节了。
扩展资料:
顾问是一个职位,泛指在某件事情的认知上达到专家程度的人,他们可以提供顾问服务,顾问提供的意见以独立、中立为首要。
例如品牌顾问、法律顾问、政治顾问、投资顾问、港事顾问、军事顾问、国策顾问、地产顾问、工程顾问、理财顾问、国家安全顾问等,所以读者参考顾问报告之前,首先要了解顾问的背景,是否存在利益冲突。
浮生若梦762
回答 共 2 条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仁慈有智鉴⑴,好书史,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告六宫,以⑵宋多贤后,命女史录其家法,朝夕省览。或言宋过仁厚,后曰:"过仁厚,不愈于⑶刻薄乎?"一日,问女史:"黄老何教也,而窦太后好之?"女史曰:"清净无为为本。若⑷绝仁弃义,民复教慈,是其教矣。"后曰:"孝慈即仁义也,讵⑸有绝仁义而为孝慈者哉? "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⑹随事微谏。虽帝性严⑺,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帝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⑻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讵可信?"帝遂已。文忠后卒⑼有功。学士宋濂坐⑽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⑾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帝不听。会⑿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⒀茂州。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⒁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一日,问帝:"今天下民安乎?"帝曰:"此非尔所宜问也。"后曰:"陛下天下父,妾辱⒂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遇岁旱,辄率宫人蔬食,助祈祷。帝或告以振⒃恤。后曰:"振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奏事官朝散,会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味弗甘,遂启帝曰:"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帝为饬光禄官。 帝欲访后族人官⒄之,后谢⒅曰:"爵禄私⒆外家,非法。"力辞而止。然言及父母早卒,辄悲哀流涕。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 【事件始末】本文节选自《明史•后妃传》,主要记述了明朝开国皇后――马秀英勤于内治、精心辅政的几件事情。马皇后讲求古训,她喜欢用古代圣贤烈女的故事教育六宫嫔妃。马皇后知道朱元璋性格刚毅,容易加重刑戮,于是就常常根据事情原委委婉劝阻。他劝朱元璋免诛郭景祥之子,不替换李文忠,赦免学士宋濂死罪,停止重囚筑城劳役,不要因喜怒滥加刑罚,定人罪应该交付官府等。马皇后关心民生疾苦,常常为民祈祷;劝朱元璋要薄以待己,厚以待人;反对爵禄偏重外戚之家;认为死生有命,临死还遗言朱元璋要求贤纳谏,让人民安居乐业。“家之贤妻,犹国之良相”。马氏作为一个平凡女子,有胆有识,用自己的言行来规劝、影响皇帝朱元璋,做出了极不平凡的业绩,为明初的社会太平、政治安定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人物扫描】在中国历代皇后中,被后世共尊,民众传颂,史家公认的贤后,当属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秀英。作为与朱元璋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一位开国皇后,她始终以仁慈宽厚、深谋远虑、体察民情、不计私利、勤心辅政的人格魅力诠释着她作为一代名后的巾帼风采,许多有趣的典故,例如,“露马脚”,“福字倒贴”等等都是来自马皇后的事迹。她仁爱宽厚,心地善良,反对“疲囚加役”,不忍以己之病连累医生,在宫中力推仁义,强调“过仁厚,不愈于刻薄乎”;她见识高远,反对因人妄言而随意杀人或更换将领,反对帝王因喜怒而滥加刑赏,主张“振恤不如蓄积”“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她体察民情,关心民生,关注百姓生活,为百姓求福;她不计私利,拒绝皇帝“爵禄私外家”的好意,认为这不合乎法律;她勤于辅政,至死都劝告朱元璋勤政爱民,察纳忠言,为天下苍生着想。纵观其言其行,马皇后真不愧为一位贤明仁慈的皇后,难怪朱元璋在她死后再也不立皇后。 【文化小常识】中官:即宦官,也就是太监。商代已经出现,当时只是家臣的一部分,主要担负着看守宫门、传达命令、侍奉起居等杂役。秦汉时开始进入政治领域,《汉书•高帝纪》:“诸中官、宦者令丞,皆赐爵关内侯,食邑。”颜师古注:“诸中官,凡阉人给事于中者皆是也。”“宦官”称呼正式见于《后汉书》,明代开始称太监。历史上对宦官称谓很多, 如称其为阉宦、刑臣,以任职宫中称为内侍、中官,以官职称为军容、太监,以服饰称为貂珰,尊之为公公,贬之为宦孽等。他们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有产物。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宦官专权、干预朝政的事,像赵高、童贯、魏忠贤、安德海等,对封建社会政治有重要影响。 【考查实词】⑴智鉴――聪慧明辨。⑺严――性格刚正。⑻易――动词,更换。⑼卒――副词,最终。⑽坐――动词,因为……获得。⑾延――动词,请。⒀安置――一种刑罚,因罪逐出京城,居住在指定地方,不得擅自离开。⒂辱――谦辞。⒃振――通“赈”,救济。⒄官――动词,封官。⒅谢――动词,拒绝。⒆私――动词,偏爱,偏重。 (一词多义) 微:1、形容词,悄悄的,委婉的。如“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本文),又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再如“童微伺其睡”(柳宗元《童区寄传》)等。 2、名词,地位低微。如“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史记•曹相国世家》),又如“大王起微细”(《史记•高祖本纪》)等。 3、形容词,细小,轻微。如“夫智勇多困于所溺,祸患常积于忽微”(欧阳修《伶官传序》),又如“动刀甚微,霍然已解”(庄子《庖丁解牛》)等。 4、形容词,隐微,不显露。如“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如“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史记•屈贾列传》)等。 5、副词,(如果)没有。如“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再如“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等。 6、动词,衰败,衰弱。如“周室卑微,诸侯相并”(《史记•李斯列传》),再如“式微式微,胡不归”《诗经•式微》)等。 【考查虚词】⑵以――介词,因。⑶于――介词,比。⑷若――副词,像、如。⑸讵――副词,难道。⑹辄――副词,常常。⑿会――副词,正值。⒁以――介词,因。 (一词多义) 或:1、代词,有的人,有的。如“或言宋过仁厚”(本文),再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等。 2、副词,也许,或许。如“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本文),再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3、副词,间或,有时。如“帝前殿决事,或震怒”(本文),再如“帝或告以振恤”(本文),又如“蛟或浮或没”(刘义庆《世说新语》)等。 4、副词,倘或,如果。如“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李白《蜀道难》),再如“或王命及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郦道元《水经注》)。 5、语气词,常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如“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贾谊《论积贮疏》),再如“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孟子•滕文公上》)等。 6、通“惑”,迷惑。如“天或乎王之不智也”(《孟子•告子上》),再如“别从车道,或失道”(班固《汉书•霍去病传》)等 【句子翻译】 ⑴帝廉之,果枉。 翻译这句话,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正确理解“廉”的意思。皇帝听人诬告,要杀郭景祥的儿子,但马皇后认为别人说的不一定准确,再者郭景祥只有这一个孩子,如果杀错了恐怕会后悔莫及。基于此,朱元璋认为,郭景祥向来廉洁,细细想来,这样的事不会发起生在郭景祥身上,事实证明也是如此。故此处“廉”应理解为“认为……廉洁”的意思。 本句应译为:皇帝认为郭景祥非常廉洁,(认真了解情况后),发现他果然是冤枉的。 ⑵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翻译这句话,要注意固定文言句式“得毋(无)……乎”的翻译,“得毋(无)……乎”在文言文中表示揣测的疑问语气,翻译为“莫非……吧”或“恐怕……吧”,和“无乃……乎”的意思差不多,如“得无教我猎虫所也”(蒲松龄《促织》),可译为“莫非是指点我捕捉虫子的地方吧”。 本句应译为:如果吃药不能见效,恐怕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各位医生吧? 【译文】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是宿州人,仁爱慈善且聪慧明辨,喜欢史书,勤心于内治,空闲时就要求宫人们学习古人逸事。因为宋代有很多贤明的皇后,于是就让女史记下她们治家的方法,让六宫嫔妃从早到晚的研读。有的嫔妃说宋朝皇后过于仁厚,马皇后就说:“过于仁厚,难道不比刻薄更好吗?”有一天,皇后问女史:“黄老教是什么教,汉朝的窦太后却非常地喜欢?”女史说:“黄老教把清静无为作为根本。像弃绝仁义,让老百姓注重孝顺友爱,这就是它的教义。”马皇后说:“孝顺友爱就是仁义,难道有让人弃绝仁义却去讲究孝顺友爱的吗?” 朱元璋在前殿处理事情,有时非常生气,马皇后等到朱元璋回到后宫,常常依据事理委婉地劝阻。朱元璋的性格虽然刚毅,但因为马皇后的劝阻而能够减免刑罚的人也有很多。参军郭景祥守卫和州,有人告密说他的儿子拿着槊想杀他的父亲,皇帝(朱元璋)想要杀了他。马皇后说:“郭景祥只有一个孩子,别人告密的也许不是实际情况,杀了他恐怕就会断绝郭景祥的后代。”皇帝认为郭景祥非常廉洁,认真了解情况后,发现他果然是冤枉的。李文忠守卫严州,杨宪诬告他不遵守法律,皇帝想召他回来。马皇后说:“严州,是面临敌境的地方,随便的更换将领不合适。况且李文忠向来贤明,杨宪的话难道可以相信吗?”皇帝于是停止了这件事。李文忠后来终于建立了大功。学士宋濂因为孙慎的事情而获罪,被抓来定为死罪,马皇后劝阻说:“普通百姓家为孩子请老师,尚且将尊师之礼奉行一生,何况我们天子之家呢?况且宋濂住在家里,一定不知道实情。”皇帝不听。正好赶上皇后侍奉皇帝吃饭,马皇后不饮食酒肉。皇帝问原因。皇后回答说:“我在为宋先生作福事。”皇帝内心也感到凄然,于是放下筷子站起。第二天皇帝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把他安置到茂州。皇帝曾经让重刑犯筑造城墙。马皇后说:“通过罚劳役来赎罪,这是国家对待犯有重罪的囚犯的最大的恩惠,但本来就疲惫的囚犯如果再加重劳役,恐怕仍免不了死亡。”皇帝于是全都赦免了他们。皇帝曾经非常生气地责备宫人,马皇后也假装生气,让人送到宫正司定罪。皇帝说:“为什么?”马皇后说:“作帝王的不因喜怒而随意的赏罚。当您生气的时候,恐怕有所偏重。交付到宫正司,就能判定的比较合理了。也就是说陛下您定人罪也应该交付到有关的部门罢了。”一天,马皇后问朱元璋说:“如今天下的老百姓生活安定吗?”朱元璋说:“这不是你应该问的。”马皇后说:“陛下您是天下人的父亲,我有幸能成为天下人的母亲,孩子的安定与否,我怎么可以不问!”每当遇到灾年,马皇后就率领宫人吃粗茶淡饭,帮助百姓祈祷。皇帝有时把赈灾救济的事情告诉皇后,皇后就说:“赈灾救济不如事先有积蓄好。”有时朝廷官员上奏完事情,在宫廷中聚餐,马皇后就命令宦官拿来酒菜自己事先尝一尝。味道不好,于是就告诉皇帝说:“作为人主奉养自己应该差一些,奉养别人应该丰厚。”皇帝为此整饬了光禄官。 皇帝想寻找皇后的族人分封官爵,皇后拒绝说:“分封爵禄偏爱外戚之家,不合乎法律。”皇后坚决拒绝才停止了这件事。然而有时谈到父母早亡,皇后常常痛哭流涕。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睡觉得病。群臣请求祈祷祭祀,求取良医。马皇后对皇帝说:“死生,是命运的安排,祈祷祭祀有什么用处呢!况且医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药不能见效,恐怕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各位医生吧?”病情加重时,皇帝问他想说什么。马皇后说:“希望陛下能够求取贤能的人,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始至终,认真对待,子孙都能够贤能,大臣百姓都能够有所依靠罢了。”这月丙戌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皇帝非常伤心,于是从此不再立皇后。 "学士宋濂坐⑽孙慎罪"其中"孙慎"不是姓孙名慎的意思,而是指宋濂的长孙宋慎。 “学士宋濂坐⑽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⑾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帝不听。会⑿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⒀茂州。” 这里小妹对这段话作一简单的注解: 宋濂就是大家熟悉的《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此君在明立元亡前闲居读书,后因文章出色,被朱元璋招去当了文学顾问、写作班子组长等;此外还兼任太子朱标的老师(朱标就是后来那个倒霉的建文帝的早死的老子),所以才有马皇后的这段话。六十八岁告老还乡后,仅仅三年,他的长孙宋慎因坐胡惟庸案(不知道胡惟庸的同学该去补历史啦),把居家的祖父也给扯上了;宋濂差点就因此丢了老命,结果马皇后、朱标求情,总算从宽流放茂州去了(不过最后还是不得善终,一把年纪挂在异乡,唉,同情下......) 大致情况就是如此。小妹鄙陋,如有叙述欠妥之处,敬请诸位兄台指正
xiaoyimoon
也许司马懿并没想过自己一天会成为晋朝的老祖宗。他没想过僭越,也没想过把大魏政权取而代之。虎狼环伺的境地, 这位曹魏名臣最大的梦想也许只是好好的活下去。
毕竟他一开始其实是一个非常消极避世的人。天下风云变幻,名士纷纷出山寻找属于自己的主公,只有司马懿巍然不动。
你可以理解为司马懿负面消极,对三国乱世充满了失望。但我更愿意理解为他希望自己可以像诸葛亮一样,等待到欣赏自己的明主。
于是他等来了曹操。彼时的曹操赤壁落败,退守北方多年。人到中老年,压力陡然剧增的曹操早就已经失去了年轻时礼贤下士的心。
他不仅没有像刘备刘皇叔那样三顾英才, 反而非常不客气的给司马懿下达了死命令:
明天来公司上班,敢不来就弄死你。
再桀骜不驯的英才也会畏惧死亡,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东汉狂士祢衡一样挥洒性情,看淡生死。
那样的人毕竟只是这个世界的少数。
司马懿还是去了曹魏有限责任公司上班了,我们来看一份他的履职记录,当曹操是曹魏公司总经理的时候,司马懿曾任:
文学掾——曹魏公司的文学顾问。
黄门侍郎——曹操的私人顾问和传达秘书。
丞相主簿——曹操的文书秘书。
太子中庶子——负责辅佐魏太子曹丕。
可以见得,虽然司马懿没有什么野心和阴谋,但偏偏他自身孤高的才学和鹰眼狼顾的相貌让曹操不得不处处提防。
他不肯放松司马懿一刻,一直牢牢的把他控制在自己的身边。
英明一世的曹操经常鼓吹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的人事方针,但他自己偏偏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
他没有给司马懿一份信任,这也让司马懿对曹操,对整个曹魏帝国,都有着一份说不出来的陌生感。
而接下来的领导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也从来没有在真正意义上信任过司马懿。
国家有难,你司马懿能干,你可以报效国家,那你就先上。
危难解除,你司马懿能干,恐怕威胁国家政权,那你就先往后稍稍。
司马懿觉得孤单,这份孤单来自于自己是冠绝古今的人物,但却在曹魏公司找不到一丝让他安心的熟悉的家的感觉。
让他平淡无聊生活中激起一丝波澜和渴望的人,却是在战场殊死相搏的对手诸葛亮。
隔着千军万马,人潮汹涌,诸葛亮看着他,他也看着诸葛亮。
这一对三国时期势均力敌难分高下,相互欣赏但又相互对立的人物,他们此时此时在想些什么呢?
历史 没有告诉我们答案。
但 历史 见证了司马懿心态上的变化。
新三年,旧三年,兢兢业业又三年。 为了曹魏帝国肝脑涂地的司马懿没有等来自己应得的信任和理解,反而等来了曹魏的小皇帝曹芳。
他被升任为太傅,负责辅佐新帝——不难看出,曹魏帝国想要榨干司马懿最后的价值, 从你踏入大魏皇宫的第一刻开始,你就注定一辈子给我们打工。
打工人司马懿终于愤怒了。
多年的政坛生涯已经让司马懿一步一步的爬上了曹魏的权利顶峰,他开始架空皇权,打击曹氏亲贵。不知不觉之间,他回首一看,自己已经登上了大魏朝堂,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离改天换日,废除帝王,加封九五只差一步。
而对司马懿自己来说,七十三年的人生岁月,能一展平生所学,一吐心中不快,就已经够了。
他是通天彻地的大才之人,区区皇位,又怎会放在眼里?
司马懿停在了这一步。他把大魏的未来交给了自己的子孙。
命运流转,三国之中,我青史留名,足矣。
急流勇退的父亲溘然长逝,长子司马师拿起了朝政大权。
他看着父亲的棺墩埋入土里,陷入了一阵长长的沉思之中。
他告诉自己:也许历经三朝的父亲早已经迷失在政治的旋涡之中,但自己心智坚定,一定要在这世道中闯出一番名堂来。
这位年轻的朝廷新贵独揽朝政,却不知道魏帝曹芳却已经在暗中密谋要除掉自己。
曹氏子孙不是吃素的,司马氏天天骑在自己脖子上耀武扬威,搁谁谁能干?
但曹芳既没有曹操的雄才大略,也没有曹丕的心思沉着,更没有曹睿的聪明才智。
他只有一腔孤勇和光复大魏的信念。
信念这种东西很玄,他只在对手比你稍微强一点的时候有用,司马师太强大了,曹芳断断不是他的对手。
所以曹芳不仅没能把司马师按在地上一顿锤,反而被司马师一脚踹在地上一顿踩。而和司马师pk失败的下场就是,自己被废除皇位,彻底退出了 历史 舞台。
高贵乡公曹髦成了司马师拥立的新皇帝。
此时的曹魏帝国,俨然已经成了司马氏弄权的表演场。
但实事求是的说,司马师不是一个只会弄权而不会安邦治国的庸人和俗人。
他掌握权力,但不滥用,选才任能,教习百官恪守法度。带兵出征,在新城之战把当时的吴国名将诸葛恪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有理想的人。
而有理想的人,不管在哪儿,都是熠熠生辉的。
司马师在 历史 长河留下了自己的千秋功绩和不世英名,而现在,大魏王朝和司马家族的命运,将要交到另外一个人手里,这个人就是司马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话不是吹出去的,他想当皇帝的心不是一天两天了。
作为司马懿的二公子,接过因病身死的哥哥留下的权力时,他的欲望膨胀到了极点。
他的权势比父亲司马懿更大,他的野心比哥哥司马师更明显。
他要取代曹髦,大大方方且堂堂正正的自己做皇帝。
曹髦坐不住了。
眼看大魏就要落入司马家族之手,这位年轻的皇帝打算殊死一搏。
那一天的洛阳,下了千百年来最大的一场暴雨。天地惨淡,日月无光,一场关乎大魏王朝的命运的刺杀行动即将开始。
曹髦和身边近臣商议,要杀掉司马昭。
近臣们表示:报告皇帝,没钱,没背景,没人脉。
说白了一句话,满朝文武全是司马昭的党羽,别说刺杀, 你现在只要出了宫门,就会被拿下。
曹髦点了点头,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势单力薄,和司马昭硬碰硬无异于是以卵击石。
但那又怎么样呢?痛痛快快的慷慨赴死,不是比窝窝囊囊的被人废除,被人取代要好过的多?
这位少年天子骑上战马,佩上长剑,带着几百兵士,在狂风暴雨中举起了“讨伐逆贼司马昭”的大旗。
群臣一看,这小皇帝真是太自不量力了,纷纷倒戈投降。
只有一人,名叫王经,伴随曹髦,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如果天子有烦恼,那么臣子应该感觉到屈辱,如果天子受到侮辱,那么臣子也应该一同就死。
《三国志》中没有为这位忠孝义节的大臣立传,而现在,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字。
曹髦成了中国 历史 上第一个亲自上阵诛杀权臣的皇帝,他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告诉天下世人: 大魏还有勇敢的天子,大魏还有不屈的皇帝。
虽然他失败了,虽然他身死乱军之中,但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 历史 的星空之下。
而此时的司马昭,已经不需要再隐藏那已经路人皆知的野心了。他终于可以放手大干一场。
他立曹奂当了曹魏的傀儡皇帝,自己则 拳打吴国敬老院,脚踢蜀国幼儿园。
他要在真正成为皇帝之前,扫清所有的障碍,包括内部障碍和外部障碍。
现在,皇帝已经被自己捏在手里,蜀国也已经被自己覆灭,只剩下隔江相望的东吴。
只要再给他一点点时间,也许他就可以真正的改朝换代,成为新皇。
但,命由天定,一场大病夺走了司马昭的最后的岁月,也夺走了他称王称霸的梦想。
这份开国的荣耀,留给了他的儿子——司马炎。
来吧!司马炎!
谱写你传奇的帝王人生吧!
用一句话来形容曹魏王朝的命运,那就是 “事事有轮回,上天饶过谁”。
当年魏文帝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退位,如今司马炎也胁迫着魏元帝曹奂退位。
当年你怎么对待汉朝,如今我怎么对待你大魏。
世道变化,如此之快。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司马炎虽然当了皇帝,建立了晋朝,但他还是成宿成宿的睡不着觉。
因为他面临的帝国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帝国,隔江相望的吴国还在兴风作浪。
他忧心忡忡,吃饭吃不香,睡觉睡不着,白天没精神,晚上老熬夜。因为他觉得吴国是个强敌,名臣名将明主辈出,土地肥沃,倚靠长江天险,自己很难攻克下来。
事实证明,他想多了。
因为吴国皇帝孙皓在中国皇帝的梯队里只能算是个八流货色。每天除了吃喝玩乐,就是虐待大臣。
这样的帝王统治下的东吴帝国,就像当代“著名武学大师马保国”一样,只要是个人,就能不费吹灰之力把他打趴下,所以司马炎弹指之间,诛灭吴国。半个多世纪的三国战乱终于落下了帷幕。
天下重归一统,晋朝成为华夏大地的主人。
皇帝的位置坐稳了,司马炎搞农业、搞经济、搞文化、搞发展。晋国出现盛世之像。但很显然,这位前期励精图治的帝王并不是从一而终的性格。稍有成绩的司马炎开始走下坡路—— 他开始整天泡在后宫里。
这位皇帝老哥后宫妃嫔无数,多到皇帝每天晚上都犯愁到底跟哪个妃子睡觉比较好。司马炎创造性的解决了问题。他找来一辆小车,又牵来一头小羊,他自己坐在车里,让小羊拉着他满后宫溜达。羊车停在哪位妃子的住所面前,晚上就和哪位妃子过夜。 “羊车望幸”的成语故事也由此流传。
后世之史学家,多赞司马炎是功盖千秋,统一中国的千古帝王,三国 历史 无出其右。但在我看来,这位西晋王朝的开国皇帝,不过是吃了自己爷爷司马懿、叔叔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百年来摸爬滚打积攒下的红利而已。
充其量,他不过是一个滚滚 历史 中,无比幸运的帝王罢了。
并不聪明的司马炎做了一件更加不聪明的决定,他把皇帝位子传给了 自己最心爱的儿子。 但这个儿子却是一个实打实的低能儿。
智力低下,别说当皇帝,生活自理都成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当上皇帝,那么生活其实也基本不用自理,全靠别人伺候。
生活你靠别人打理了,但是天下大事,你身为皇帝,总不能靠别人帮忙吧?
没办法,低能儿司马衷只好自己硬上。
连年大旱,百姓闹饥荒,大臣报告司马衷:皇帝哥哥你快管管吧,老百姓连口米粥都吃不上了。
按照常理,贤明的君主此时应该放粮赈灾,昏庸的君主恐怕会不顾百姓死活,置若罔闻。
司马衷思付一阵,说了这么一段让人哭笑不得的话,他说: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老百姓吃不上粥,可以吃肉粥啊。
百姓表示:大哥你 搞笑 呢?米粥都吃不上了,哪儿去吃肉粥?
皇帝傻帽,司马家族的这些叔叔大爷们可就坐不住了,纷纷发动叛乱。
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齐王司马冏、赵王司马伦、楚王司马玮、楚王司马玮组成 “西晋司马天团”, 掀起了一场耗时十六年的皇族内部权力争夺战。
皇族成员这群架算是打开了,今天我打你。明天你打他,后天我把你按在地上踹一脚,大后天他背后给你一闷棍。
家国战乱,威风的是当官的,遭殃的是老百姓。
这帮人眼中有理想,有抱负,有逐鹿天下的壮志, 但却唯独没有体恤百姓的仁心。
天下百姓流离失所,华夏黎民苦不堪言。西晋王朝的经济、文化在这一期间遭到了空前的破坏。
这样的变局,实在不是低能儿司马衷能控制的。
他在一个星空皓月的晚上安静的离开了人世,结束了自己略微有些 搞笑 的一生。
他的一生就像自己曾经发出“何不食肉糜”的疑问一样,荒诞而又可笑。
“八王之乱”发生时,司马炽虽然是司马炎的亲儿子,但并没有挽胳膊撸袖子加入到这场残酷的权力争夺战中。
不追名逐利的他是个勤学苦读的文艺青年,还是不爱社交的那种。
别人起兵,他在读书。别人打仗,他在读书。别人篡权谋逆,他还是在读书。
满腹诗书的司马炽没有隐忍,也没有假装。 他真的只想当一个安安静静的美男子。
甚至自己这个皇位,都是诸王拿他来弄权时稀里糊涂的当上的。所以造成的情况就是:一个并不愿意当皇帝的人当了皇帝。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妙,有些人为了当皇帝,可以拼上身家性命。有些人只觉得做皇帝还不如做个轻松自在的读书人。
你以为的最好的,别人往往并不稀罕要,也不愿意要。
不管愿意不愿意,司马炽还是做了西晋王朝的新主人。“八王之乱”刚刚过去,西晋让司马家族的内斗玩了个底儿掉。
我们来看一眼当时西晋王朝的状况:
百姓今天卖女儿,明天卖儿子,就为了吃上一口饱饭。
北方闹蝗灾,茫茫平原,连一根草也见不到。
连年兵戈,牲畜都被强征强掳而去,千户百户,找不出一头牛,一匹马来。
传染病流行,盗匪四起,河流之上,飘满浮尸,田野之上,堆满了阴森的白骨。
以上内容,不是文学修辞的夸张手法,而是史书的真实记载,我一个字也没有瞎编。
可以见得,此时的西晋王朝已经到了摇摇欲坠的边缘,急需一位治世的明君来力挽狂澜。
很显然,司马炽并不是治世明君。他只是一个清心寡欲,既不关心国事,也不昏庸无能的人。
纵然他有治国救国的方法和能力,他也不想去这么做,因为司马炽的人生贯彻了四个大字——“无为而治”。
我不想当皇帝,你们非要我当。当了皇帝我就必须老老实实查缺补漏,把前辈们捅下的篓子一一补回来?凭什么?你们有什么权利支配我的人生?
如果硬要按着司马炽的头来批评他是一位昏庸的,没有作为的皇帝,我想也是不合理的。
因为司马炽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管这些烂摊子事。他没有必要和任何人说对不起。因为他谁也不欠谁的。
这边西晋皇帝清静无为,那边匈奴人建立的汉赵政权已经蠢蠢欲动。
游牧民族拉弓搭箭,对着西晋政权一顿拳打脚踢,不仅攻破洛阳,还把司马炽抓住杀掉了。
司马炽表示:无所谓,反正我本来也不想干这个。
汉赵政权的崛起为西晋敲响了丧钟。
这个短命的中原政权即将迎来它最后的时刻。
司马邺即位的时候,西晋已经到了摧枯拉朽的地步。
晋怀帝司马炽惨死于汉赵政权的昭武皇帝刘聪之手,司马邺一听这不行,我赶紧宣布称帝吧。
他左划拉点人,右划拉点人,勉强拉起了队伍,在长安再度组织起西晋的势力。
但此时的西晋政权就像一个百病缠身的老伙计,就算是马保国那样的“大师”也能一拳KO,何况是来势汹汹的刘聪呢。
长安发生饥荒,物价上涨到了喜马拉雅山那么高,一斗米可以卖黄金二两的高价。百姓们买不起,居然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
内忧外患,西晋朝野上下惶惶不可终日。
司马邺没有前辈们忠贞死节的勇气,也没有先人们百战坚守的毅力。
他选择了投降。
但这位皇帝的投降却另有一番深意。
出降之前,他对群臣说了这么一番话:
翻译过来意思也很简单,那就是:以我之降,换取黎民百姓天下苍生免遭屠戮。
我想,这也是这位末代皇帝事到临头唯一可以做的事情了。
他不是懦夫,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算是一个英雄。
他写好降书,坐上羊车 (看来坐羊车是司马家的传统), 脱了上衣,身旁的侍从背着一口棺材,干净利索的投降了汉赵政权。
西晋大臣们也展示出了他们高贵的品格。
史中丞吉朗自杀殉国。
骠骑将军麹允自杀殉国。
历史 没有给他们修碑立传,但是他们不会被人遗忘。
但投降了的司马邺过的很惨。
刘聪没有杀死他,也没有囚禁他。而是选择了羞辱他。
刘聪让这位曾经贵为西晋的天子身着华服,手持长枪,做他们出游之时的开路小兵。
让他在宴会之上,洗刷酒杯,服侍臣公。甚至让他在茅房洗刷马桶盖板。
这位皇帝一一照做。
他照做的目的没有别的,只是希望自己的顺从可以换来西晋人民的安宁。
他是西晋王朝的亡国之君不假,但他绝对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好皇帝。
不过西晋终是灭亡了。
岁月悠悠,再难回首。人生蹉跎,草木一秋。那些数不清的红尘滚滚, 历史 尘埃和王朝的遗恨,转眼间便随风而逝了。
*晋始祖司马晋、晋圣祖司马休、晋宁祖司马偁虽被追谥为皇帝,但正史无载,遂本文不予记录。
大鹏村长
艺术顾问是一个统称,在不同的行业中,有不同的需求倾向,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一类人。【影视】一般来说,影视剧中的艺术顾问,譬如都市剧、校园剧这种,属于能较好把握当下时代潮流,可以协调带动整部影片中的视觉氛围,包括了对服装潮流、环境景点等等的选择和把握,能够使这部影视剧能更好的贴近当下的生活,不突兀不落伍。而像古装剧中的艺术顾问,则是指可以把握一个朝代中的建筑风格、家装环境、家俱摆设、服装发型这些,并且能使之融洽协调的尽量以可以符合现代审美的要求来展现在镜头中,简而言之就是青出于蓝的推陈出新。这个职位,本质上原先是属于影视美工的,只不过由于现在这类合格的美工一是难找,二是价格高昂。所以大多是会用艺术顾问代替、监督把关一部戏中的各个视觉部分。【文玩】在文物古玩市场中,艺术顾问的主要作用就是鉴定,可以很熟悉一个朝代或书画家的风格,能准确鉴赏一件文玩的各类信息。比如说我玩字画的,我请来一个艺术顾问,他可以帮我鉴定手中画藏的真伪、年份,虽然不一定是百分之百的准确,但大致判断无误。而且,如果说我转藏某位书画家的作品,那么他可以做到点出各作品中真伪的细节部分,以帮助我更好的收藏画作。这类艺术顾问一般有家室或者流派的传承,与学院派(考大学)是两个概念。大多属于自古传下来的画家流派,自身画的不一定很好,但是知道某一流派内的秘辛趣闻,掌握各位师祖、老师的画作风格。比如说(像这一段,就算是秘辛):刘崇礼、白玉生、娄述德等的老师是娄师白娄师白、李苦禅、李可染、王铸九老师是齐白石齐白石、李先利老师文少可、胡沁园等而胡沁园家传可追至北宋时期的胡安国这种,就是一套完整的流派传承,所以他们可以得到关于这方面知识的传授。而在他们传承中,与其他门派相互交流时,多少也能得到一些相关知识。所以,在某些程度上,这类艺术顾问对于相关知识的把握反而比只能通过鉴定年份来判断书画作品价值的方法更有意义。就像是你能通过画卷的卷轴和纸质鉴定出这幅画的年份,好比是唐代吧,但是你看这个印上落款是张僧繇。你不知道他是谁,就不知道他教过吴道子和阎立本。那这幅收藏价值极高的作品就可能被你低价卖出去,所以,请个艺术顾问,尤其是有行业道德的艺术顾问是非常重要的。(在国外,一个好的艺术顾问可能会比画家本身更了解他的作品,而他们其中一些佼佼者,会通过在富豪们中的造势,勾结仿造伪作者进行诈骗。在上个世纪,这是一个被玩烂了的老把戏)【动漫】之前先说了文玩字画,是因为动漫和文玩字画是有关联的。动漫中的艺术顾问,主要作用在于监督,艺术监督,把握画风,使其在故事内容符合画风的情况下,使观众更能接受。但由于动漫属于画和影视这两种兼容性的产物,所以,如何用最简练的画风,画出最好的感觉就成为了艺术监督的主要工作。在动画影视作品中,尤其是日本,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部作品都有艺术监督,他们不仅仅把握画风,并且由于其自身对于色彩视觉的理解,所以能使每一幅画面有着更出色的上色效果。简而言之,视觉部分,就属于艺术监督。他不管故事内容,不听对白音乐,他只要求画面的感受。(极端了,有些影视剧里艺术顾问也是要提供对配乐的参考意见的,但一般都会另请)【其他】对于公司而言,艺术顾问的作用更为驳杂,有为公司创造更好的文化氛围的(墙上挂画什么的),有通过人脉关系可以请到好演员的(更类似经济),有为公司形象进行一定创造的(一般都在广告部门)更有直接的,就是内部宣传部,提高公司品牌文化和营造公司文化理念的(譬如将奥运口号与公司相关联,然后不拉不拉出一堆东西给员工洗脑的……)还一些就是纯闲职,具体作用解释不清……有些像请菩萨那种感觉。至于某些明星请的艺术顾问或者是生活顾问之类的,更多的是对其进行一个文化、潮流、风向的把握和培养。像是推荐服装搭配、外出妆容、饰品选择等等这些……那种就是三教九流什么都有了,强项大多在于对时尚的把握和较强的人脉关系。(全世界只有五个的LV,他能通过关系给你买到一个,这就是他的艺术价值之所在)==============================文学顾问在影视剧中的价值和艺术顾问相加,可以通过历史上记载下来的文字进行考证,使一些非正史或未被人考证过的内容加以发挥想象。比如说,唐代有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在上官婉儿墓志出现前,上官婉儿这个人风评如何?很多人以为她仅仅是个柔弱女子,从生下来就一直屡遭不幸的可怜女孩。但问题就来了,这种形象的塑造,既然存在于人们的脑海印象中,那么该如何通过对历史遗失部分的理解进行完善呢?这就是文学顾问的作用了,说难听些他们是吹牛摆龙门的强人,说好听些,就是用比较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完善历史遗失情节的修补匠。当然,现在我们都知道上官婉儿是个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恶其淫堕的墙头草似的女人所以,这就又需要文学顾问再进一步,根据影视剧的需要去推演夸张完善个中的情节了。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