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小迷糊
1912年,饶和美夫妇来到中国,最初负责成都的教会学校。饶和美教授参与创建了华西协合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前身),曾任教务长。饶珍芳女士则创建了中国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儿园(成都市金硕果红专西路幼儿园前身),兼任弟维学校(成都市红专西路小学前身)、成都盲聋哑学校(成都特殊教育学校前身)校董。
1915年,伊莎白出生在成都,父亲饶和美和母亲饶珍芳都是加拿大人。夫妇二人在民国成立之初来到中国,参与创办华西协和大学,准备通过教育来实践济世理想。这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医学大学,也是中国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发端之一,是成都乃至中国西部所建立的第一所现代化意义的大学。抗战时期,这里成为保存、延续中国高等教育命脉的圣地之一。这里是我国牙科学的发源地,其文理哲各科在当时的西南地区也是处于顶端的位置。
伊莎白的童年和少女时代,有一半光阴在中国度过。成年后,她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专攻心理学,1938年获硕士学位后返回中国。她持有英国、加拿大双重国籍,却在一个世纪中,有90多年都在中国度过。作为一名人类学家,她深入农村,记录了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的细微图景;作为一名英语外教,她与丈夫参与创办了北外,拓荒新中国的英语教育。“我很高兴能在中国度过大半生,如果当年选择留在加拿大,我就无法经历这一切。”她说。
1939年,伊莎白(中文名字“饶素梅”)赴阿坝对藏族部落进行调查,从此结下了与理县的不解之缘,开启了她在中国的社会调查之路,从四川汉源、重庆璧山到河北十里店,都留下她的足迹。其间,她遇到来华的英国共产党员大卫·柯鲁克,与他结为伴侣。19世纪40年代末,两人作为英国共产党员,以国际观察员的身份见证并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改复查和整党运动的整个过程。新中国成立后,伊莎白夫妇作为最早的外籍创建者,一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成为新中国英语教学园地的拓荒者。
碎花花11
柯鲁克伊莎白还在。
伊莎白·柯鲁克(Isabel Crook),加拿大人,著名国际友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教育家、新中国英语教学园地的拓荒人。1915年出生于中国成都一个加拿大传教士家庭。
伊莎白的童年和少女时代,有一半光阴在中国度过。成年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专攻心理学,1938年获硕士学位;随后,她回成都探望双亲,并且深入中国西部农村开展调查。
柯鲁克夫妇与什里店淳朴的农民结下了深厚友谊,几十年通信往来不断。这种友谊一直延续到第二代,他们的三个儿子曾代表父母多次回访,向当地小学捐资、赠送图书。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