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206

jiajia1994
首页 > 英语培训 > 你有完没完英语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安好即可

已采纳

Shut up~

你有完没完英语

337 评论(13)

飞花叶叶雪

Would you cut it out already?

199 评论(9)

mujiontheway

You're very boring!

254 评论(13)

猎户座HS

1. Are you finished yet?2. Could you stop it already? 3. Knock it off!

294 评论(14)

冰箱在说话

Can you finish?!

356 评论(11)

汐汐蘑菇

COME ON1;加油2.少来了3.别罗嗦4.你烦不烦啊?

157 评论(11)

nellie0223

enough is enough

274 评论(15)

略过剧情

《东周列国传.春秋篇》有则齐襄公道歉的故事。 那年,齐襄公被欲谋反的大臣公孙无知等骗去狩猎,结果受到惊吓摔伤了。后来发现丢了一只鞋,便不分青红皂白把侍从孟阳鞭打了一顿。孟阳出去后,正巧叛臣率兵而来。孟阳求饶,别杀我,让我回去帮你们打探情况吧!还撸起袖子秀伤口以示被虐的恨意。 不想,他回去后却立马叫醒齐襄公,让快快逃走,自己则钻进被子装“齐襄公”在睡觉的样子。 齐襄公良心发现,不解的问,“我从来没给过你赏赐,还经常打你,你为什么要救我?” 孟阳说,“国君你平时对我那么厉害,刚才却诚心诚意向我道了歉。孟阳死也心甘情愿了。” 孟阳所说的“诚心诚意的道歉”,指的是齐襄公鞭打了他之后的一句抚慰,“我被公孙无知骗来打猎,脚又扭伤了,心情不好,你别恨我。” 孟阳后被乱剑杀死,齐襄公终也寡不敌众一命呜呼。但简单的一句话,竟让一个人心甘情愿为之赴死,道歉的力量令人感叹! 道歉何以有如此力量?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不提美国道歉学权威专家艾伦·拉扎尔的著作《道歉的力量》。 艾伦·拉扎尔通过旁征博引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道歉事件,全面介绍了道歉的意义和方法、道歉的疗愈功能、道歉的方法、道歉和拒绝道歉的原因、道歉的时机把握等内容,堪称道歉学的百科全书。 对很多人来说,“道歉学”一词可能很陌生,甚至嗤之以鼻,“道歉也有什么学问讲究吗?” 事实上,在读到这本书之前,我也是这么以为的。读完以后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自以为是自己在“道歉”,其实离真正的“道歉”离的远呢! 道歉似乎人人都会,这使得人们容易忽视它;然而真正会“道歉”人却并不多 ,所以有必要重新认识和学习。 作为一种人际互动方式,道歉的积极作用在于修复关系。 有道歉,是因为有对关系的“伤害”在先。所以道歉的双方,本质上一方是侵害者,一方是受害者。 他们道歉的理由或许形形色色,但不外乎以下两种动机之一,或兼而有之: 1. 缓解或消除内在情绪困扰 作者认为,人们感受同理心、内疚和羞耻的能力,还有对健康的高尚、荣誉和自尊感觉的渴求,构成了我们所谓品格与正直的很大一部分。当人们违反了某些可以接受的行为准则时,为了抚平伤害,或重拾名誉、自尊、高尚的感觉,他们通常会道歉。 说到这,很想对几年前的一个学生说声对不起。当时我在一所高校任教同时兼任辅导员,挑选班长时有两个候选人。一个热情大方,和老师同学关系很融洽;另一个个性不符但本人意愿强烈。时值军训期间,情势紧迫便直接指定了第一个为班长,且直到离开学校不曾对第二个有过安抚……后来每次想起,舍身设身处的替他想想,总觉得亏歉。不为我没有选他,而是粗暴的方式或许伤害了初入校园他原本积极上进的心。 2.避免外部惩罚 通过道歉避免遭到抛弃、名声受损、报复,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惩罚。 这种道歉,更像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对外部环境的回应,因此,常被称为“策略性”道歉。譬如常见的企业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的道歉声明。 事实上,这种策略性道歉,不仅发生在成人社会,幼儿也深谙此道。女儿常常在自觉做了“坏事”以后,先苦着脸,坦承自己做了什么,再加上一句,“妈妈你不会生气吧?”先发制人,让你不忍苛责。 道歉总是需要的,但会不会接受就要看对方道歉的本事了。那么,什么样的道歉算是成功的道歉呢? (1)开篇的故事里,齐襄公的道歉是成功的,因为他和侍从地位悬殊,高高在上如他,一句推心置腹的话就足以让对方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若情况反过来,是侍从的过错导致丢了一只鞋,那么轻则皮肉开花重则为此丧命,否则是不足以让齐襄公消气的。 (2)很多企业因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而发表道歉声明,对消费者来说,没有道歉声明是万万不行的,但仅仅一纸道歉声明也是远远不够的。 同时进行的诸如问题产品的召回、对消费者的补偿方案及努力改进产品质量的行动,才是真正有效的安抚手段。 (3)想必很多人有过类似遭遇: 男:“好好好,我错了。” 女:“错哪了?” 男:“你有完没完?我都道歉了还想怎么滴?” 于是更加剑拔弩张。 为什么有时候道歉了,反而局面更糟糕呢? 让我们默念三遍作者的精辟总结: 成功的道歉之所以能疗愈创伤,是因为它们能够满足受害者至少一项或是数项心理需求。 成功的道歉之所以能疗愈创伤,是因为它们能够满足受害者至少一项或是数项心理需求。 成功的道歉之所以能疗愈创伤,是因为它们能够满足受害者至少一项或是数项心理需求。 也就是说,成功的道歉必然是受害方“心理需求”满足基础上的行为选择。 我想要灵魂相通自由的爱情,你却许我锦衣玉食的安稳,还追问我为什么不能做你的新娘?我介意你的女同事坐专属于我的副驾驶位,你却顾左右而言他说一大早有会她打不到车…… 没有准确的“心理需求”识别,就不可能有成功的道歉。 任何不以对方心理需求满足为目标的道歉,都是耍流氓。 成功的道歉想要发挥作用,必然要满足受害方的某些或几项心理需求,作者总结为七类: (1)恢复自尊和尊严; (2)确认双方遵循相同的价值观; (3)确认错误不在自己; (4)确信人际关系中的安全感; (5) 看到冒犯的一方受到惩罚; (6)因为伤害得到补偿; (7)与冒犯的一方坦诚对话。 了解了这点,就可以解答为什么会出现“越道歉越糟糕”的情况了。 以前述案例(3)为例,之所以开局良好而结局糟糕,和双方对关系的重视程度有关,和男、女两性的道歉频率与方式不同有关(女人比男人更爱道歉,已经被多个研究成果证实),更和侵害方对道歉的认识不够有关。 要知道,道歉的七项治愈创伤的功能也可以简化为有效道歉的三要素,即:“充分认识到错误”、“真诚悔过”、“适当的补偿”。 以此为套路,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处理该困境的思路(男士们有没有很爱我?哈哈): “我错了”之所以没有“错哪了”的分析重要,因为对方通过后者才能确认,你真正理解她的需求、懂得她的苦衷或你们能够达成共识; 不擅长或不好意思分析错误原因的,痛哭流涕痛改前非状的“真诚悔过”或信誓旦旦也能打动对方(偶尔为之); 行胜于言,最有力量的当然还是行动,针对关系痛点给予行动满足和支持,该带娃的带娃、该送礼物的送礼物、该示爱的示爱……所谓“补偿”。 总而言之,简单粗暴的“我错了”就是不行。 但是和轻飘飘的”我错了“相比,你知道更糟糕的情况是什么吗? 不是不道歉,而是失败的道歉。对方不道歉,至少还能对未来抱一线希望;当遭遇失败的道歉,就只能以绝望告终了。所谓哀莫过于心死,通过对方的道歉反而确认了彼此海角天涯的距离,彻底死了心。 道歉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但背后的逻辑其实又简单不过,---珍视普遍认同的美好品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能有此坚持,总会找到打动对方的办法。 人们常调侃,“道歉如果有用,那还要警察做什么?” 其实道歉和警察并不冲突。警察作为一国的司法力量,是社会群体规则的底线。 底线之上,警察无“法”作为的宽广领域,道歉的“补偿”环节,往往依靠侵害方主动进行;而底线之下,除了侵害方的主动为之,多数时候是国家司法力量作为后盾,保证“补偿”行为的实施。 内在的逻辑是一致的。 限于篇幅,本文仅仅谈了道歉的动机和道歉的治愈功能,对《道歉的力量》而言,不过是冰山一角,一起打开书吧,你会发现,关于“道歉”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278 评论(8)

applealing

Are you through?Are you done nagging?

140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