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163

今生无悔瓶
首页 > 英语培训 > 羞辱的英文翻译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红枫叶马大姐

已采纳

侮辱wǔ rǔ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侮辱的中文解释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基本解释[insult;subject sb. to indignity;humiliate;dishonour] 欺侮羞辱;使蒙受耻辱他的话是蓄意的侮辱详细解释1. 以言行侮弄羞辱别人,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后汉书·张敏传》:“ 建初 中,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其子杀之。” 唐 韩愈 《张君墓志铭》:“且相约: 张御史 长者,毋侮辱……无庸杀,置之帅所。” 曹禺 《雷雨》第二幕:“可是这个人不应该乱侮辱父亲的名誉啊!” 毛泽东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2. 谓受轻慢,被欺辱。《荀子·乐论》:“故礼乐废而邪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3. 特指以猥亵的言行对待女性。

羞辱的英文翻译

198 评论(10)

我的小满

侮辱 wu ru 1.to insult; to humiliate; to dishonor; to offer sb. an insult; to do sb. a dishonour; to treat sb. with indignity 2.a slap in the face; dishonor; insult; indignity 以上结果由 Dr.eye译典通字典 提供

131 评论(12)

阿迪思念

别人做出不好的事让你难堪,心里不好受丶不舒坦。

206 评论(13)

一剪寒梅love

侮辱: insultRelative explainations: Examples:1. 她受到侮辱和羞辱。 She was subjected to indignity and humiliation.2. 他们对俘虏百般侮辱。 They inflicted all kinds of indignities on their captives.3. 他当众侮辱我。 He put an affront upon me.4. 他的话对社区所有成员是故意的侮辱。 His speech was an affront to all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5. 他听到这些侮辱的话,态度强硬起来。 He stiffened at the insult.6. 其中一个男人侮辱了另一个男人,于是他们就打了起来。 One of the man insulted another, whereupon a fight broke out.7. 劫持者对人质百般侮辱. The highjackers inflicted all kinds of indignities on their captives.8. 虽然他是懦夫,却无法忍受这样的侮辱。 Coward as he is (=Though he is a coward), he can't bear such an insult. 忍受侮辱pocket the insult侮辱某人Wipe one's boots on sb.报复一次侮辱to retaliate an insult最大的侮辱the ultimate insult.蓄意的侮辱an intended insult接连不断的侮辱a fusillade of insults.故意的侮辱a calculated insult责备或侮辱To scold or insult.最大的侮辱The ultimate insult.当众侮辱某人Put an affront upon sb.

328 评论(9)

九尾天使

以言行侮弄羞辱别人,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

113 评论(9)

秋末夏初

【注音】:wǔ rǔ基本解释 [insult;subject sb. to indignity;humiliate;dishonour] 欺侮羞辱;使蒙受耻辱 他的话是蓄意的侮辱 【释义】: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 造句:他的话是蓄意的侮辱。详细解释 1. 以言行侮弄羞辱别人,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 《后汉书·张敏传》:“ 建初 中,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其子杀之。” 唐 韩愈 《张君墓志铭》:“且相约: 张御史 长者,毋侮辱……无庸杀,置之帅所。” 曹禺 《雷雨》第三幕:“可是这个人不应该乱侮辱父亲的名誉啊!” 毛泽东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2. 谓受轻慢的待遇,被欺辱。 《荀子··乐论》:“故礼乐废而邪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 3. 特指以下流的言行对待女性。编辑本段佛教中侮辱他人的果报 侮辱他人在佛教中属造恶口业,造恶口业者会所到以下果报 如是恶口乐行多作。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处处皆畏。一切人所。皆得衰恼。无人安慰。于自妻子。不得爱语。犹如野鹿畏一切人。远善知识。近恶知识。是名恶口三种果报。 ————《正法念处经》编辑本段侮辱的英文翻译 以下结果由译典通提供词典解释 1. to insult; to humiliate; to dishonor; to offer sb. an insult; to do sb. a dishonour; to treat sb. with indignity 2. a slap in the face; dishonor; insult; indignity编辑本段侮辱罪定义 (刑法第246条),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低、损害他人的人格,破坏他人的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认定侮辱罪应注意以下几种界限 1、合法行为与侮辱行为的界限 要划清正当的舆论监督与文字侮辱的界限;划清正当的文字创作与贬损人格、破坏名誉的界限;划清当事人所在单位依职权对个人的政绩、品德等所作的考核、评价、审查行为与侮辱的行为界限;划清通过正当、合法的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举报、揭发不道德行为、违法行为直到犯罪行为与侮辱行为的界限;划清出于善意的批评,包括对国家工作人员和各级领导批评行为,同恶意的侮辱行为的界限,等等。 2、民事侵权侮辱行为与侮辱罪的界限 二者的区别是: (1)行为的严重程度不同。构成侮辱罪的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行为;民事侵权的侮辱行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第1款规定,仅限于“造成一定影响”的侮辱行为。 (2)行为的对象不同。侮辱罪的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民事侵权侮辱行为的对象可能为法人。《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法人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第2款规定:“以书面、口头形式诋毁、诽谤他人名誉,给法人造成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侮辱法人的名誉可以构成民事侵权行为,而不构成侮辱罪。 (3)对行为人主观过错的要求不同。侮辱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是直接故意:而民事侮辱侵权的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也有过失。即民事侵权行为人只要有过错,并在客观上造成了对他人人格、名誉的损害,就应承担名誉侵权的法律责任。 3、一般侮辱违法行为与侮辱罪的界限 侮辱他人的行为,只有达到情节严重的,才以犯罪论处。一般侮辱行为,情节轻微的,不以犯罪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条规定,对公然侮辱他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4、本罪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界限 当行为人采用公然强行扒妇女的衣服、对妇女身体进行某些动作性猥亵、侮辱时,对行为人是定侮辱罪还是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容易发生混淆。区别两者的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和动机。侮辱罪中的侮辱妇女,行为人目的在于败坏妇女的名誉,贬低其人格,动机多出于私愤报复、发泄不满,这一点与侮辱其他人(男性)、其他侮辱行为(如以大字报进行侮辱)没有什么区别;而猥亵、侮辱妇女行为,行为人目的在于寻求下流无耻的精神刺激,满足行为人的畸形性欲。另外,侮辱妇女罪在有些场合,行为人侮辱的对象即妇女具有不特定性,而侮辱罪的对象只能是特定的。侮辱妇女罪 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侵犯的客体是妇女的身体自由权和隐私权、名誉权。所谓身体自由权,是指妇女的身体的动静举止不受非法干预为内容的人格权,所谓隐私权,是指妇女所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其私有领域的不可侵犯(包括其身体不能偷看、猥亵等)是其重要权能所谓名誉权,是妇女所享有的就其自身属性和特点表现出来的社会价值而获得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

333 评论(13)

追风的夕夕

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121 评论(8)

永远的怀念!

1. 以言行侮弄羞辱别人,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 《后汉书·张敏传》:“ 建初 中,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其子杀之。” 唐 韩愈 《张君墓志铭》:“且相约: 张御史 长者,毋侮辱……无庸杀,置之帅所。” 曹禺 《雷雨》第三幕:“可是这个人不应该乱侮辱父亲的名誉啊!” 毛泽东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2. 谓受轻慢的待遇,被欺辱。 《荀子··乐论》:“故礼乐废而邪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 3. 特指以下流的言行对待女性。编辑本段佛教中侮辱他人的果报 侮辱他人在佛教中属造恶口业,造恶口业者会所到以下果报 如是恶口乐行多作。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处处皆畏。一切人所。皆得衰恼。无人安慰。于自妻子。不得爱语。犹如野鹿畏一切人。远善知识。近恶知识。是名恶口三种果报。 ————《正法念处经》

316 评论(13)

夕阳下看晚霞

1. 以言行侮弄羞辱别人,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 《后汉书·张敏传》:“ 建初 中,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其子杀之。” 唐 韩愈 《张君墓志铭》:“且相约: 张御史 长者,毋侮辱……无庸杀,置之帅所。” 曹禺 《雷雨》第三幕:“可是这个人不应该乱侮辱父亲的名誉啊!” 毛泽东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2. 谓受轻慢的待遇,被欺辱。 《荀子··乐论》:“故礼乐废而邪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 3. 特指以下流的言行对待女性。

325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