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豆豆豆逗
英文版的题目有:《Outlaws of the Marsh》(沼泽里的歹徒 / 法外人),附带地说一说,英文语境中最著名的法外人可能就是罗宾汉,而中国很多读者也认为《罗宾汉》是中国的《水浒传》;《All Men are Brothers——Blood of the Leopard》(四海之内皆兄弟——猎豹的血),这是上个世纪30年代赛珍珠翻译《水浒传》时译的书名,虽然有点长,但译出了“聚义”的意思,“猎豹”点出了梁山好汉的不驯服不合作(不包括后来的接受招安),“血”则直接赋予了《水浒传》悲剧的意味——虽然很多读者不认为《水浒传》是一部悲剧;另有一个译成《Water Margin》,直译,优点当然是直白了,不过味道却不是很够.在法文中,《水浒传》被译作《中国的勇士》或《沼泽地区的英雄们》;德文译名则有点牵强,曰《强盗与士兵》.另外还有一些节译本的名字则与现在的知音体差不多,如德人节译潘金莲和武大郎的章节成书,书名叫《卖大饼的武大郎和不忠实妇人的故事》,节译“智取生辰纲”则起名《强盗设置的圈套》。
赵西法119
1 赛珍珠翻译的all Men Are Brothers 四海之内皆兄弟2 沙伯理一百回版的"Outlaws of the Marsh"(水泊好汉)。3 外研社最近几年刚出了一个新版本,书名和译者我倒是忘了,你可以在英语维基查一下其实论文学和艺术性,Franz Kuhn翻译的德语版更好,可惜删节的太多
爱步loveayu
《三国演义》 Three Kindoms 英译本作者:罗慕士,美国汉学家 罗慕士所译的《三国演义》英译本进行评述。作者指出该译本具有以下优点:依据语境,活译词汇,译出个性,再现形象,重视语体,展现风格 ,别具一番特色。是最好的一个英译本。 ================================= 《西游记》 A Journey to The West 译作作者:(英)詹纳尔(Jenner,W.J.F.) 一、英译本 《西游记》最早的英译本,为蒂莫西·理查德(Timothy Richard)所译,书名《圣僧天国之行》,书的内封题:“一部伟大的中国讽喻史诗”。这是根据题为邱长春作《西游证道书》本翻译的,前七回为全译文,第八回至一百回为选译文。此书1913年由上海基督教文学会出版(363页),另有1940年版本。 海伦·M·海斯(Helen M Hayes)翻译的英译本《西游记》,书名《佛教徒的天路历程:西游记》。此书为一百回选译本,1930年由伦敦约翰J.默里出版社及纽约E.P.达顿出版社分别出版(105页), 列入《东方知识丛书》。 阿瑟·韦理译为《猴》的《西游记》之英译本,1942年由纽约艾伦与昂温出版公司出版,1943年由纽约约翰戴公司再版(306页)。 这是根据上海亚东图书馆1927年排印本选译的,选译的内容为原书的第一至第十五回、第十八至十九回、第二十二回、第三十七至三十九回、第四十四至第四十九回、第九十八至一百回,共三十回,书前并译有胡适关于《西游记》的考证文章。韦理的译文能传达原文的风格,在西方被公认为是高水平的,所以这一译本曾印刷多次。译者在为此译本所作的序言中说:“《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我的选译文大幅度缩减了它的长度,省略了原著插进的许多诗词,这些诗词是十分难译的。书中主角‘猴’是无可匹敌的,它是荒诞与美的结合,猴所打乱的天宫世界,实际是反映着人间封建官僚的统治,这一点,在中国是一种公认的看法。” 韦理还有一种为儿童阅读的英文选译本,书名《猴子历险记》,一九四四年由纽约约翰戴公司出版(一四三页)。书中附有库尔特·威斯(Kurt Wiese)所作插图。 陈智诚与陈智龙(Chan Christina and Chan Plato )合译的《西游记》的英文选译本,书名《魔猴》,一九四四年由纽约惠特尔西豪斯出版社及麦克罗——希尔出版社分别出版(50页),附有插图。 北京外文出版社1958年翻译出版一种《西游记》的英文选译单行本,书名《火焰山》。 乔治·瑟内尔(Ceorge Theiner)根据《西游记》捷克文选译本转译的英译本,书名《猴王》,1964年在伦敦出版。 余国藩翻译的英文全译本《西游记》共分四卷,1977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分别在芝加哥与伦敦同时出版第一卷,现已全部出齐。第一卷书内有译者序、注释和汉英专有名词对照表。余国藩教授在这个译本的序言中,对《西游记》的英、法、俄等译本均有所评述,并特别推崇韦理的译文,称赞韦理的才华及其成就,但也为韦理未能将《西游记》全部译出表示惋惜。余国藩认为,《西游记》是中国传统小说中的精品之一,包含着对儒、释、道三教严肃的讽喻,要把原文全部忠实地译出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因而他在译本序言中又说:“我很幸运,自从我来到芝加哥后就得以向内森·斯科特(Nathan Scott)老师及许多同事请教,如果没有老师、同仁和芝加哥大学的帮助,或者我缺乏勇气,要完成如此重大的翻译任务是不可能的。”余国藩的这个《西游记》英文全译本,受到东西方学术界的高度赞扬与肯定,如:伦敦出版的《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学报》曾载波拉德(D.E.Pollard)的评论文章, 美国安阿博出版的《亚洲研究杂志》曾载王靖宇(Wang,John C.Y.)的评论文章。 詹纳尔(W.J.F.Jenner)翻译的《大闹天宫——猴王历险记》,1977年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一册,附有李士伋所作插图。这是根据电影动画片《大闹天宫》脚本译出的。詹纳尔还翻译了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整理本《西游记》全文,由外文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 二、法译本 苏利埃·德·莫朗翻译的《西游记》的法译本,书名《猴与猪;神魔历险记》,是百回选译本,由巴黎笛子(A la Sirene )出版社于1924年出版(151页),附有安德列·维尔德插图。 路易·阿弗诺尔(Louis Avenol)的法译本《西游记》,1957年由巴黎瑟伊尔出版社出版。这是根据上海文成书店1909年石印本选译的。全书分为两卷,第一卷封面印有孙悟空彩色图像,内容是原书的第一至第五十三回;第二卷封面印有唐僧彩色画像,内容是原书的第五十四至一百回。书中有关宗教、地名、人名等专有名词采用上海远东法文学校的译名,译文多采用意译,并附有不少注释,其目的是为了使法文读者能深入理解原文的含义。美国汉学家余国藩认为,此译本的译文有许多称得上是优美散文的段落,但译错的地方亦颇不少。 三、德译本 乔吉特·博纳与玛丽亚·尼尔斯(Georgette Bone rund MariaNils)合译的《西游记》的德文百回选译本,书名《猴子取经记》,由苏黎世阿提密斯出版社于1946年出版(四六四页),附有插图。此译本是根据韦理的英译本《猴》载译的。 约翰娜·赫茨费尔德(Johana Herzfeldt)翻译的德文选译本《西游记》,由鲁道尔施塔特格赖芬出版社于1962年出版(502页)。 书中附有译者所作注解以及《序言》、《玄奘的历史及其赴印度的旅行》、《吴承恩及其小说〈西游记〉》三篇文章。《序言》中提到,原文的文言部分很难译,特别是诗词韵语更难表达,因而都作了删节。 另外,北京外文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一种改编本画册,书名《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由王星北改编,赵宏本、钱笑呆绘图,110页。 此画册有英、法、德、意、西、世、斯等语种版本,英、法、德语1964年出版,英语1973年出第二版,法语1974年出第二版,意、西、 世、 斯语1974年出版。 四、俄译文 俄译文《西游记》有百回全译本,译者是罗加切夫(A.PoFayeb ),由莫斯科国家文学出版社于1959 年出版。 这是根据北京作家出版社1954年排印本翻译的,也是《西游记》的第一个俄文译本。书中有译者所作《序言》,对吴承恩及其作品作了介绍。 全书分为四卷, 卷一(456页),卷二(447页),卷三(487页),各附插图四幅,卷四(533页)附插图一幅。 五、捷克译文 《西游记》捷克文译本书名《猴王》,是百回选译本,装潢精美,附有插图。上文提到的乔治·瑟内尔的英译本,即据此本转译。 六、罗马尼亚译文 罗马尼亚文译本《西游记》,也是百回选译本,由米纳尔瓦出版社于1971年出版。 七、波兰译文 塔杜什·兹比科斯基(Tadeusz Zbikowski )翻译的波兰文译本《西游记》,书名《猴子造反》,1976年由华沙读者出版社出版,215 页,为选译本。 八、东方文种译文 1.越南译文 越文译本《西游记》是根据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翻译的,译者是瑞定(Thuy Dinh ), 出版者是河内普通出版社, 出版时间是1961年。译本全书分作八卷:卷一为一至十回(251页), 卷二为十一至二十二回(235页),卷三为二十三至三十四回(237页),卷四为三十五至四十八回(247页),卷五为四十九至五十八回(270页),卷六为五十九至七十回(223页),卷七为七十一至八十四回(279页),卷八为八十五至一百回(274页)。书中附有插图多幅, 并附有《吴承恩的思想、生活及其〈西游记〉的来源》、《〈西游记〉的思想意义》,《〈西游记〉的艺术成就》、《〈西游记〉的评论与研究》四篇文章。据出版者在书前介绍,这个译本只删节了不影响小说故事情节的一些文字,所附插图是根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画册拍照的,有关小说及其作者的材料是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的,出版者并对此表示感谢。 2.朝鲜译文 朝鲜著名汉学家李周洪所译《西游记》的朝文全译本,书名《向破西游记》(向破是李周洪的笔名),由语文阁于1966年出版,共三卷,列入《中国古典文学选集六——八》。此译本在书前各回回目下附有汉文的简化标题,如第一回标作“美猴王”、第三十四回标作“者行孙”、第六十八回标作“朱紫国”、第一百回标作“五圣真”等等。全书三卷的分回是:卷一“美猴王——行者孙”(第一——三十四回,359 页);卷二“芭蕉扇——朱紫国”(第三十五——六十八回,351页);卷三“乌金丹——五圣真”(第六十九——一○○回,347页)。 书中有禹庆熙所绘插图,并有译者所作《西游记题解》。《题解》说:“《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为中国四大奇书,而男女老少都喜欢看《西游记》。西游故事通过戏剧、电影、漫画等艺术形式,传播很广,漫画尤为儿童所喜爱。朝鲜很早就流传着孙悟空的传说,《西游记》的人民性就在孙悟空的形象中表现出来。孙悟空有反抗精神,不论什么艰难险阻他都能战胜,就是神仙的天宫他也敢大闹一场,他的行动使人感觉痛快,印象深刻。孙悟空的形象不但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愿望,也表达了全东洋人民的愿望。”据李周洪介绍,《西游记》的朝文选译本旧有多种,其中仅金东成所译的一种为百回全译本(对原文也有删节),他的新译本只删节了原书的诗词部分。 朝文《西游记》的新译本,还有东国文化社1958年出版的一种通俗版,也是百回译本(有删节),由东国文化社编辑部翻译。全书分作上下两册,列入“世界名作选集一八——一九”。 3.日译文 日文开始翻译《西游记》的时间,要比西方早一个多世纪。远在江户时代的宝历八年(1758),日本著名小说家西田维则(笔名国木山人)就着手《通俗西游记》的翻译工作。这一工作经过三代人前后共74年的努力,到天保二年(1831)才告完成。由西田维则等人参加翻译的另一译本《绘本西游记》,是文化三年(1806)至天保八年(1837)完成的,前后也经过了30年。前一译本全书共五编三十一卷,后一译本全书共四卷,这两种译本可以说是日本古代的旧译本。在明治时代,《西游记》在日本也颇盛行,《绘本西游记》曾一再重印。现代日文译本《西游记》,约有30余种。 ================================= 《水浒传》 Outlaw of The Marshes 英文版通常将《水浒传》翻译成 Water Margin 或 Outlaws of the Marsh 在众多译本中,最早的当属赛珍珠女士在1920年代中后期翻译的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内皆兄弟)。书名出自《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933年出版,是《水浒传》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当时在美国颇为畅销。 迄今为止《水浒传》被认为比较好的英文版本,应该是中国籍的美国犹太裔学者沙博理先生(Sidney Shapiro)在文革期间受命译的一百回版的"Outlaws of the Marsh"(水泊好汉)。他的译本,被认为更加忠实于原著,而且很贴切地反应了原文的神韵,符合翻译的“信,达,雅”的原则。法语版则将其直译为Au bord de l'eau。 ========================================= 《红楼梦》 A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 名字有: 1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2 The Story of the Stone 3 Stone Story(石头记) 4.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第三种翻译最常见 现在大家比较认可的是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翻译的英译本《红楼梦》,译为“The Dream of Red Mansion”。杨宪益夫妇是大翻译家,我本不敢乱说什么,但我想了很多年,还是觉得,这样翻译实际上是翻译错了,斗胆说出来,供大家研究、讨论。我觉得,《红楼梦》里所说的“红楼”并不是“红色公寓(Red Mansion)”的意思,正如“青楼”不是指“青色的楼”,而是指“妓院”一样。这里,“红楼”是指“女儿楼”,或者叫“闺房”,是女孩出嫁之前居住的地方。如果把“红楼”翻译成为“Red Mansion”就完全没有这种“女儿楼”的意思了。但如果仅仅是这个“女儿楼” 的意思,那还比较好翻译,因为在西方,也有女孩出嫁之前居住的“闺房”,如“boudoir”的意思就是“闺房,女人的卧室或化妆室、起居室”。但如果把《红楼梦》翻译为“The dream of Boudoir”仍然是不妥的,因为西方的“闺房”与中国的“闺房”是完全不同的。西方的“闺房”仅仅是女子出嫁之前居住的地方,仅仅是女人的卧室。但中国的“闺房”却有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住在“闺房”里的千金小姐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实际上,是处在一种自我封闭,或者说,是处在一种被软禁的状态。越是高官贵族的千金小姐,越是处于一种严密的监视和控制之下,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之中,除自己家里人外,不能与任何男性说话或来往。这在西方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在西方的封建社会里,女孩出嫁前比中国女孩自由多了,她们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与男性来往。西方的封建社会,远不如中国的封建社会那样封建。所以,西方的“闺房”没有中国“闺房”里那种封闭的含义。如果把《红楼梦》翻译成“The Dream of Boudoir”仍然不能准确地表达出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内涵。 其实,归根到底,梦是人做的,不是房子做的,所以,不如索性译为“The Dream of the Girls”。女孩的梦,东西方都有,也都差不多。未婚女子对爱情的憧憬和追求,东西方也都差不多。《红楼梦》实际上写的不是贾宝玉的梦,而是金陵十二钗的梦,更准确地说,是“The Dream of the 12 Girls”。我觉得,这样翻译也许比“The Dream of Red Mansion”更准确一些。 或者,干脆回避开,索性就叫《石头记》吧。“The Story of the Stone”就不会有任何争议了。 花了不少时间寻找的啊。参考资料:网络回答者:连江一点萍 - 同进士出身 七级 11-18 17:07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非常感谢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好100% (1) 不好0% (0) 其他回答 共 1 条美国作家赛珍珠翻译过水浒传回答者:企鹅很可爱吗 - 试用期 一级 11-18 15:47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评论字数200字以内柳州电脑网I请教哪位高人——水浒传有哪几个英文译本版本,哪里有的买
小小追风者
WaterMargin这是直译,margin是边沿的意思。总体为“水的边沿”,即“水浒”。
水浒传有很多种英文译法:
1、WaterMargin这是直译,margin是边沿的意思。总体为水的边沿,即水浒。
2、HeroesoftheMarshes“水边湿地的英雄们”也就是水浒英雄们。
另外还有: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将它翻译成英文时就定名为《AllMenAreBrothers》即《四海之内皆兄弟》。
70年代末中国籍美国翻译家沙博理的百回本的名字是《OutlawsoftheMarsh》(水泊好汉)。
扩展资料:
书名由来
“水浒”出自《诗经·大雅·緜》中“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一句。但至于这个书名的确切含义,一直存在异议。
一种说法是:作者施耐庵由于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仅供职两年,便辞官回到老家,一面教书,一面写《江湖豪客传》。书终于脱稿了,施耐庵对书中的情节都很满意,只是觉得书名欠佳。
当时还是施耐庵学生的罗贯中建议书名为《水浒传》,施耐庵一听,高兴得连声说:“好,好!这个书名太好了!‘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且合《诗经》里‘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妙哉!”于是将《江湖豪客传》正式改名为《水浒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浒传
仗剑拂衣去
水浒传的英文名All Men Are Brothers。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是施耐庵。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
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扩展资料:
创作基础
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36人赞并序》称: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
《水浒传》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写。宋元之际,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
据《宋史徽宗本纪》:“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宋史*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掳获。
施耐庵把有关水浒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创作《水浒传》过程中,忠实地接受了人民的观点,这是《水浒传》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