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79

飞天小懒猫er
首页 > 英语培训 > 板块构造理论英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天天要开心哦

已采纳

板块构造理论最初的思想是于1912年由德国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来的,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形成了以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为主要内容的板块构造理论。其提出于1968年。板块构造理论的证据有海岸线地形证据,古生物学证据,生物学证据,古气候学证据,岩石学证据,古地磁证据等等。所以,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板块构造理论发展迅猛,已当之无愧的成为当今地球科学的主导理论,它的出现,引起了地学界的一次革命,使得原来黄汲清先生的槽台学说、张伯声先生的波浪镶嵌构造学说、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都黯然失色。板块构造理论在解释造山带的形成和分布、地震和火山的分布规律都十分成功,甚至完美。但由于其毕竟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理论,所以在解释大陆动力方面的问题时遇到了一些问题,不过我们相信,板块构造理论在众多地质学精英的共同努力下终会取得进一步的完善。

板块构造理论英文

306 评论(15)

芝士大人

板块构造理论(plate tectonics)通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已经较为彻底的动摇了传统的地质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最初的简单但严格的假设是:刚性和弹性岩石圈之下均为塑性软流圈,将岩石圈划分为少数几个大板块,严格按照Euler定理运动着的这些板块间有三种相互作用,板块俯冲和扩张完全是一致的相互补偿,以使地球体积保持不变,板块运动的直接条件是软流圈中的对流作用。随着理论的发展与完善,以上的这些假设均经历了一定程度的修正和扩展,这一演变史正是地学界这些年来发展的浓缩。同时,板块构造本身也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难以验证的特点。

266 评论(10)

烂醉的猫咪

板块构造(plate tectonics)理论是一种现代地球科学理论。其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Wilson,1965)。板块构造认为,地球表层(岩石圈)是由厚度大约为100-150 km的巨大板块构成,全球岩石圈可分成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只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在海洋,其余均包括大陆和海洋。板块间的分界线是海岭、海沟、大的褶皱山脉和裂谷与转换断层带。该理论对地质地理学以及生物学影响很大。不同大陆上地层、矿产、动植物分布,只有通过板块构造的理论才能够解释。

205 评论(9)

yuyanyanbobo

各大陆轮廓,各大陆间物种的延续性……

269 评论(10)

maggie800315

板块构造学说(Plate tectonics)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地壳),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由于地球表面积是有限的,地球板块分类为三种状态:其一为彼此接近的汇聚型板块边界;其二为彼此远离的分离型板块边界;其三为彼此交错的转换型板块边界。板块本身是不会变形的,地球表面活动便都在这三种状态下集中发生.

325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