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cesea123
Swallowmigration。意思就是燕子迁徙。可以拓展一下燕子的习性等等。燕子(学名:Hirundorustica),雀形目燕科动物。其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太多,羽衣单色,或有带金属光泽的蓝或绿色,是最灵活的雀形类之一,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在树洞或缝中营巢,或在沙岸上钻穴,或在城乡把泥黏在楼道、房顶、屋檐等的墙上或突出部上为巢,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欧洲大部地区。燕子是人类的益鸟,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害虫,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燕子在冬天来临之前,它们总要进行每年一度的长途旅行——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而将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留给了从不南飞过冬的山雀、松鸡和雷鸟。表面上看,是北国冬天的寒冷使得燕子离乡背井去南方过冬,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返回本乡本土生儿育女、安居乐业。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原来燕子是以昆虫为食的,且它们从来就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而不善于在树缝和地隙中搜寻昆虫食物,也不能橡松鸡和雷鸟那样杂食浆果、种子和在冬季改吃树叶(有些针叶树种即使在冬季也不落叶)。可是,在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燕子又不能像啄木鸟和旋木雀那样去发掘潜伏下来的昆虫的幼虫、虫蛹和虫卵。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以得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燕子也就成了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了。
tarrinbiubiubiu
导读 安博塞利上长颈鹿正在寻找伴侣。 乞力马扎罗雪山下的公象发出阵阵低吼。 鬣狗撒开罗网,杀戮和伏击瞬间爆发。 秃鹫几十里外赶来向狮子分一杯羹。 一群雄斑马在荒原上肆无忌惮的奔跑着。这一切便是发生在东非游猎天堂的肯尼亚。1 动物大迁徙 每年5到6月,坦桑尼亚大草原的青草被逐渐消耗,角马、蹬羚、斑马等动物为了生存,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北上展开大迁徙。在逃过埋伏在草原的狮豹、隐藏在河中的鳄鱼后,它们来到马赛马拉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两三个月后,它们再次返回塞伦盖蒂。饥饿、干渴、体力不支,被天敌猎食……只有30%的幸运者能回到出发地。 这,就是每年都会发生在非洲大草原上令人震撼的故事——"动物大迁徙"2 迁徙过程 12月到次年5月,动物散布在从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延伸到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的无边草原上。充足的雨水为它们提供着充足的食物。 5月中后期,随着旱季来临,动物向塞伦盖蒂的西北面迁徙,追赶青草和水源。 6月,动物哺乳期,几十万角马在迁徙路上降生。7月到9月,持续的干旱令动物纷纷越境,穿越马拉河,来到马赛马拉。10月到11月,塞伦盖蒂的草原在雨水的滋润下开始返青,动物们回迁到塞伦盖蒂。12月,动物各自回到故园,休养生息,繁殖后代,补充途中丧失的大量同类。迁徙主角斑马:迁徙数量约20万只,是军团的先锋,善以锋利牙齿咀嚼草茎顶部。角马:约140万只,大迁徙最令人瞩目的主力军。蹬羚:约50万只,是军团的压阵官。角马离开后,草地上露出刚刚长出的嫩草,正是后面蹬羚的美食。迁徙天敌:河马、狮子、猎豹、鳄鱼、豺狗4 观赏概率 动物大迁徙每年上演,但每年的迁徙路线都会有所偏离。典型案例:2000年12月,动物本应向南至坦桑尼亚南部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和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但当年少雨,动物们逆时针从马拉河进入坦桑尼亚西部,到12月下旬塞伦盖蒂开始下雨,动物才走回正常路线。变幻无常的天气导致很难预测大迁徙的路线,因此看到大迁徙的概率只有15%。5 迁徙盛况 千万角马勇渡马拉河。 千万食草动物大量涌入马赛马拉草原。 草原上的狮子、猎豹和花豹等猛兽的争相捕食。 各种动物幼仔,猎杀,交配等场景相继发生。最佳观赏时间:每年7月到9月之间。A、影友需要在出团前10天前往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注射黄热病疫苗,索取黄皮书(国际接种证书)。(此针注射后十天方能生效) B、办理时需自带身份证,以及2张2寸白底彩照。 C、如果父母带小孩出去,需要提供亲属关系公证书。在马赛马拉大草原上,关于非洲的梦全部成真。当你亲眼看到成群的狮子,猎豹,大象,长颈鹿,水牛,角马,斑马,你知道,爱上非洲简直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