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y229815572
你好,在考研英语中整张试卷的构成是由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翻译和作文四部分共同构成的,其中阅读理解是占50分,翻译和完型填空各占十分,作文占30分,所以我认为作文部分是非常容易拿分的!
知足知不足m
考研英语一题型及分值:完型填空共20小题,每题0.5分,共10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新题型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写作,第一个小作文10分,第二个大作文20分。
考研英语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100分。试卷包括试题册和答题卡。答题卡分为答题卡1和答题卡2。考生应将1~45题的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1上,将46~52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2上。
以下是考研英语一与二区别的相关介绍:
考研英语二题型总体与英语一非常相近,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00分。试卷第一部分是英语知识运用,即我们常说的完形填空,总共10分,20题,每题0.5分。第二部分是阅读理解,这部分英语二和英语一考试方式略有不同。
英语二阅读理解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常见的4选1选择题,共4篇文章,每篇5道题,共40分。英语二阅读理解第二部分是新题型,对应的是英语一的新题型部分,5道题共10分。这部分可能出现3种题型,由易到难分别是:判断正误题、7选5简化版题型及搭配题。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考研英语
杜佳妮625
说实话不难,而且这次考研证明了一个真题:英语近二十年真题做六遍,在考场上你会发现阅读的正确答案。
硕士研究生教育按照培养目标的不同,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学术研究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从2010年开始,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英语试卷分为了英语(一)和英语(二)。
写作:
该部分由A、B两节组成,主要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共30分。
A节:题型有两种,每次考试选择其中的一种形式。
考生根据所给情景写出约100词(标点符号不计算在内)的应用性短文,包括私人和公务信函、备忘录、报告等。
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汉语文章,用英语写出一篇80-100词的文章摘要。
B节:考生根据提示信息写出一篇160-200词的短文(标点符号不计算在内)。提示信息的形式有主题句、写作提纲、规定情景、图、表等。考生在答题卡2上作答。共20分。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一)考试将英译汉试题作为阅读理解的一部分,其目的是测试考生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概念或复杂结构并用汉语正确予以表达的能力。
丸子的小雕
考研英语一新题型的做题技巧:
首先,考生需要通读题目和选项,题目一般含有文中的关键词,选项一般是对某一个段落或某几个段落的概括总结。通读题目和选项后,会对文章的主题和大概内容有所了解。
其次,通读文章,进一步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安排和段落关系。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文章,找出题目的关键词所在的段落,找出选项中与关键词所在段落同义、近义或相关性的词语,实现关键词的对接,确定句子间的关联性,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另外,通过阅读选项,有可能找出跟其他选项表达完全不同意思的句子,通过阅读文章,我们就可以直接将该选项排除,进一步降低选项的难度。
最后,把选出的选项同题目连在一起阅读,查看内容是否连贯,前后是否一致。
扩展资料:
考研英语一如何短时间内提高新题型分值?
第一、抓原词或者同义词复现。即已知信息(原文)中出现的某个特殊或是具有唯一性的词,在某个未知选项中以原词、词性发生变化或者同义词的形式再次出现。
第二、抓时间、地点、数字衔接。即已知信息(原文)中出现的时间、地点在未知的某个选项中复现,这一点需要重点强调的是数字衔接,因为数字衔接分为两点:1、纯数字衔接(阿拉伯数字);2、非纯数字衔接(表示增grow, increase, soar, rise减reduce, decrease, diminish大big, large小small数字,figure数量amount, number等),当已知信息中无论是出现纯数字还是非纯数字特点,都要把这一点作为突破点,去未知选项中找到有数字衔接特点,将这两个具有相似性的选项选在一起。
第三、抓指代关系。无论是已知信息还是未知选项,一旦出现指代关系,将此特点作为选出最佳选项,相似性最大的突破点。即,将含有指示代词和含有其指代对象的连个放在一起。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冲刺阶段,对指代关系的认识,一定要扩展和强化意识。因为指代关系在新题型中分为以下几点:1、第三人称指代(主格,宾格,反身代词);2、this,that,these,those;3、such;4、one,other,another;5、the +名词6.姓+名(适用于英语一的排序题,文章初次提到某人,通常以全名出线,将该选项至于前)。
第四、上下文逻辑关系。在新题型中的逻辑关系,不同于传统阅读理解的因果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转折关系之外,多了一点––注重文章行文逻辑顺序,既文章中论述做某事,完成某事的正常逻辑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