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站队丶肥皂
1.牦牛:学名Bos grunniens 英文名Wild Yak 别名野牛、野牦牛 2.岩羊:学名Pseudois nayaur 英文名(Bharal,Himalayan)Blue sheep 别名:蓝羊、石羊、青羊、崖羊 3.坡鹿:学名Cervus eldii hainanus 英文名Eld's deer, Thamin 别名:眉杈鹿、眉角鹿 4.羚牛:学名Budorcas taxicolor 英文名Takin 别名:扭角羚、牛羚、金毛扭角羚 5.黑颈鹤: 学名Grus nigricollis 英文名black-necked crane 别名: 藏鹤 鹤 6.滇螈:学名Hypselotriton Wolterstorff (Boul-enjer) 英文名Yunnan Lake Newt 7.大凉疣螈:学名Tylototriton taliangensis 英文名Liu Taliang Knobby Newt 8.贵州疣螈:学名Tylototriton kweichowoensis Fang and Chang 英文名Red-tailed Knobby newt 9.大熊猫:学名: Ailuiopodidae melanoleuca 英文名: Giant Panda 10.藏羚羊:学名:Pantholops hodgsoni 英文名:Tibetan antelope 别名: 羚羊 西藏羚羊 长角羊 独角兽 一角兽 11.朱鹮:学名nippon 英文俗名: Crested Ibis 12.黑长臂猿:学名:Hylobates concolor 英文名:Concolor Gibbon 别名:黑冠长臂猿、吼猴、撩梆猴、长臂猿、料猴、风猴、黑猴 13.白掌长臂猿:学名:Hylobates lar 英文名:white-handed Gibbon 别名:白手长臂猿 僚棒猴 南尼 14.白眉长臂猿:学名:Bunopithecus hoolock 英文名: Hoolock(White-browed) Gibbon 别名:长臂猿 呼猴 15.白颊长臂猿:学名Hylobates leucogenys 英文名: White-cheeked Gibbon 别名:长臂猿、料猴、“南里”(傣) 16.川金丝猴:学名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英文名:Golden Snub-nosed Monkey 别名:狮子鼻猴 仰鼻猴 金绒猴 兰面猴 洛克安娜猴 长尾子 线子 线绒 马绒 果然兽 果然绒 金线绒 17.滇金丝猴:学名Rhinopithecus bieti 英文名:Black Snub-nose monkey 别名:黑金丝猴 黑仰鼻猴 雪猴 花猴 18.黔金丝猴:学名Rhinopithecus brelichi 英文名:Guizhou Golden Monkey 别名:灰金丝猴 白肩仰鼻猴 牛尾猴 线绒 19.东北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英文名:Tiger 别 名:李耳、白额虎、黄斑虎 20.普氏原羚:学名:Procapra przewalskii 英文名:Przewalski's Gazelle 别名:滩原羚、滩黄羊 21.亚洲象: 学名Maximus 英文名:Asian Elephant 别名:野象 老象 印度象 大象 大笨象 22.紫貂:学名Martes zibellina 英文名:Sable 别名:貂,貂鼠,赤貂,黑貂,大叶子,栗貂,松狗,青门貂 23.石纹猫:学名Pardofelis marmorata 英文名:Marbled cat 别名:石猫 石斑猫 草豹 小云豹 小云猫 豹皮 24.食蟹獴: 学名Herpestes urva 英文名: Crab-eating Mongoose 别名:山獾 棕蓑猫 石獾 水獾 白猸 笋狸 竹筒狸 25.云豹:学名Neofelis nebulosa 英文名:Clouded Leopard 别名:乌云豹、龟纹豹、荷叶豹、艾叶豹 26.豹猫:学名: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英文名:Leopard cat 别名:山狸、野猫、狸子(商品名)、狸猫、麻狸、铜钱猫、石虎
龙宝宝lovyle
野牦牛的食物主要以针茅、苔草、莎草、蒿草等高山寒漠植物为主。觅食时间在夜间和清晨,白天则于高山峭壁上反刍或睡眠。吃食物的方式也颇具特色,在夏季,它们用牙齿啃取食物,而冬季则以舌头舔取。这是因为它们的牙齿坚硬,舌头上长齿,能够轻松地舔食硬植物。也正是由于舌上长肉齿的特殊构造,才使它们长期以垫状植物为食,成为特别耐粗食的物种。牦牛(学名:Bos mutus或Bos grunniens,英文名称:wild yak),属于哺乳纲、真兽亚纲、偶蹄目、反刍亚目、牛科、牛亚科动物,是以中国青藏高原为中心,及其毗邻高山、亚高山高寒地区的特有珍稀牛种之一,草食性反刍家畜。牦牛能适应高寒气候,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除人类外)哺乳动物,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 3000米以上地区。牦牛的藏语叫雅客,世界通称为“yak”,即藏语译音。 西方国家因其主产于中国青藏高原藏族地区,也称西藏牛。牦牛尾如马尾,所以又名马尾牛。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作高原运输工具,为当地牧民提供奶、肉、毛、役力、燃料等生产生活必需品,是青藏高原牧民的重要生活和经济来源,也是当地畜牧业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畜种。牦牛作为一种“全能”家畜,在遗传上是一个极为宝贵的基因库,对人类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及经济意义。全世界现有牦牛近1600万头,其中中国有1500余万头,是世界上拥有牦牛数量和品种类群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牦牛总数的95%以上,占中国牛只总数的1/6。原始牦牛在距今三百多万年前的更新世生存,广布于欧亚大陆东北部。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气候变迁而南移至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并适应高寒气候而延续下来,演化为现代牦牛。
WJH卡琪屋
yak 英[jæk] 美[jæk] n. 牦牛; 笑话; vi. <非正,贬>没完没了地谈些无关要紧的事,喋喋不休,唠叨; [例句]The influence of capability of Yak hair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plasma was studied.研究了各等离子体参数对牦牛毛纤维性能的影响。[其他] 第三人称单数:yaks 复数:yaks 现在分词:yakking 过去式:yakked过去分词:yakked
cindyhouse0221
你好!野牦牛野牦牛又叫野牛,学名Bos mutus(Poěphagrt mutrs),英文名wild yak,藏名音译亚归。偶蹄目,牛科,牛亚科、牦牛属。是家牦牛的野生同类,典型的高寒动物,性极耐寒。青藏高原特有牛种,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藏獒藏獒产自于青藏高原,六千年前被人类驯化和人类相伴至今。藏獒独有的神威外形,一流的品质,出色的表现,高贵的王者气质,是举世公认的最古老、最稀有、最凶猛的大型犬种,被誉为“东方神犬”。藏獒忠义勇猛,像狮非狮,似虎非虎,是犬而非其它犬能达到的神威睿智。在西藏农奴主社会里,只有那些国王和寺庙主持才有权利有资格饲养, 被藏民视为神犬、天狗、活佛的坐骑。纯种藏獒是犬中之王,是强者的标志,是人们最可信赖的忠实伙伴和朋友,能牧骏马牛羊,能驱豺狼虎豹,能招财进宝,能镇宅护院。藏獒是犬科类动物,曾被国家设为2级保护动物。 藏羚羊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我国特有物种,群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的濒危动物。藏羚羊不是大熊猫。它是一种优势动物。只要你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精灵一般的身材,优美得飞翔一样的跑姿,你就会相信,它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数千万年,是因为它就是属于这里的。它不是一种自身濒临灭绝、适应能力差的动物,只要你不去管它,它自己就能活得好好的。对不起!这三类动物都是我国保护动物,也是珍稀动物。
cat20121028
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6000米的地区,生活着一种牛属动物——野牦牛。它是青藏高原特有牛种,又名亚归,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肃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耐粗食物种,吃食方式独具特色野牦牛体形大而粗重,体长达2~2.6米,尾长0.8~1米,肩高在1.6~1.8米左右,体重通常为500~600千克,在牛类中除了印度野牛外,属它的个头最大。其栖息地一般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能适应于高山大峰、山间盆地、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等各种环境。夏季它们甚至可以到达海拔5000~6000米的地方,在雪线的下缘活动。正是由于它们对高山草原环境条件具备很强的适应性,才可以登临很多野生有蹄类和家畜难以到达的灌木林地、高山草场潇洒受用,并锤炼成充满传奇色彩的神牛。野牦牛的食物主要以针茅、苔草、莎草、蒿草等高山寒漠植物为主。觅食时间在夜间和清晨,白天则于高山峭壁上反刍或睡眠。吃食物的方式也颇具特色,在夏季,它们用牙齿啃取食物,而冬季则以舌头舔取。这是因为它们的牙齿坚硬,舌头上长齿,能够轻松地舔食硬植物。也正是由于舌上长肉齿的特殊构造,才使它们长期以垫状植物为食,成为特别耐粗食的物种。天然“披风”,遮风挡雨抵御寒冷野牦牛的毛长而厚,特别是颈部、胸部和腹部的毛,几乎垂到地面,形成了一个密实的围帘,恰似巧手编织而成的披风,为它遮风挡雨、趴冰卧雪、抵御高山寒冷起到保障作用。其四肢强壮,蹄大而圆,蹄甲小而尖,特别坚硬,足掌上有柔软的角质,这种蹄可以减缓其身体向下滑动的速度和冲力,让它们在陡峭的高山上行走自如。此外,野牦牛的呼吸系统也比较发达,尤其是气管短粗,能够适应频速呼吸,因而可以适应海拔高、气压低、含氧量少的高山草原大气环境。它们喜欢群居,通常七八头、数十头一起,有时也有上百头为一群共同活动。有些雄性牦牛到了老年,性情则变得孤僻,夏季常常仅三四头在一起,离群而居。由于世界屋脊缺氧的原因,野牦牛的声带发生了变化,叫声似猪。因此,又被称为“猪声牛”,藏语中称为“吉雅克”。野牦牛的嗅觉十分敏锐,也极为警觉,一有险情,成年牦牛立即将幼仔安置在群体中间,雄牦牛必然冲在前头,勇敢地保护群体。天敌一旦接近,野牦牛会头向下,尾朝上,狂奔乱跑,天敌立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