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10

康泽装饰
首页 > 英语培训 > adamsmith英文简介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uzhiluobo

已采纳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作家,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以及劳动分工,被誉为“古典经济学之父”“现代经济学之父”。

adamsmith英文简介

83 评论(11)

cathryn0603

Scottish economist who advocated private enterprise and free trade (1723-1790)Scottish political economist and philosopher. His Wealth of Nations (1776) laid the foundations of classical free-market economic theory.Smith, Adam, 1723–90, Scottish economist, educated at Glasgow and Oxford. He became professor of moral philosophy at the Univ. of Glasgow in 1752, and while teaching there wrote his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1759), which gave him the beginnings of an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He traveled on the Continent from 1764 to 1766 as tutor to the duke of Buccleuch and while in France met some of the physiocrats and began to write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finally published in 1776.In that work, Smith postulated the theory of the division of labor and emphasized that value arises from the labor expended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He was led by the rationalist current of the century, as well as by the more direct influence of Hume and others, to believe that in a laissez-faire economy the impulse of self-interest would bring about the public welfare; at the same time he was capable of appreciating that private groups such as manufacturers might at times oppose the public interest. Smith was opposed to monopolies and the concepts of mercantilism in general but admitted restrictions to free trade, such as the Navigation, as sometimes necessary national economic weapons in the existing state of the world. He also accepte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the economy that reduced poverty and government regulation in support of workers.Smith wrote befor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as fully developed, and some of his theories were voided by its development, but as an analyst of institutions and an influence on later economists he has never been surpassed. His pragmatism, as well as the leaven of ethical content and social insight in his thought, differentiates him from the rigidity of David Ricardo and the school of early 19th-century utilitarianism. In 1778, Smith was appointed commissioner of customs for Scotland. His Essays on Philosophical Subjects (1795) appeared posthumously.

145 评论(9)

寻找茉莉花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早以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全球发行。而他本人也因此被奉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出生与苏格兰的克科第的一个海关官员的家庭,14岁考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数学和哲学,17岁时转入牛津大学。值得一提的是,格拉斯哥是当时苏格兰的工业中心,或许亚当.斯密对经济学的兴趣就是在他14岁的时候发生的。他毕业后,于1748年到爱丁堡大学讲授修辞学与文学。1751年返回格拉斯哥大学讲授逻辑学,次年担任道德哲学讲座。他讲的道德哲学包括神学、论理学、法学和政治学四个部分。他的伦理学讲义后来经过修订在1759年作为《道德情操论》出版,为他赢得了声誉。而他关于法学和政治学的讲义包含了贸易、价格、税收等财政经济问题,表明他在这个时期已经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一直居住到1764年,这使他有可能长期实地观察这个工业中心的经济生活。他曾积极参与当地的社会活动,尤其是经济学会的活动,并支持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实验活动。1764年,他辞退了大学教授的职务,担任布克莱公爵的私人教师,并陪同公爵到欧洲大陆旅行。在法国巴黎,他认识了启蒙思想家伏尔泰、重农学派代表魁奈和杜尔阁等名流,这对他的经济学说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1767年,他辞去私人教师的职务,返回家乡克科第埋首于《国富论》的写作。弹指间,白驹过隙,地球已公转十周。1776年,凝聚了亚当.斯密十年心血的《国富论》终于问世。此书一出,极受英国资产阶级的欢迎与褒誉,因为它为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根据。(注:在1688年的“光荣革命”后,英国的经济政策还是以重商主义那一套为主,这实际上是封建残余在经济方面的表现,违背代表时代发展方向的处于工业革命初期的产业资产阶级的自由贸易的要求。)亚当.斯密成了最受欢迎的经济学家,《国富论》的观点成了国会议员的常用论据,甚至连当时的英国首相皮特也自称是斯密的学生。不知不觉间,斯密来到了他一生中最风光得意的时刻。1778年,他出任爱丁堡的海关专员,1787年一度出任格拉斯哥大学的校长,但在经济理论再也没有什么新成就。这究竟是因为他已经来到他所出于的时代所能达到的极限,还是因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满足于现状而缺乏进取,就有待后人思考。无论如何,无可否认的是,《国富论》的确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它概括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形成阶段的理论成就,它最早系统地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各个主要学说,它标志着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该书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学说。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斯密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例如,如果某种需要的产品供应短缺,其价格自然上升,价格上升会使生产商获得较高的利润,由于利润高,其他生产商也想要生产这种产品。生产增加的结果会缓和原来的供应短缺,而且随着各个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供应增长会使商品的价格降到“自然价格”即其生产成本。谁都不是有目的地通过消除短缺来帮助社会,但是问题却解决了。用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但是如果自由竞争受到阻障,那只“无形的手”就不会把工作做得恰到好处。因而斯密相信自由贸易,为坚决反对高关税而申辩。事实上他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他声言这样的干涉几乎总要降低经济效率,最终使公众付出较高的代价。斯密虽然没有发明“放任政策”这个术语,但是他为建立这个概念所做的工作比任何其他人都多。有些人认为亚当斯密只不过是一位商业利益的辩护士,但是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他经常反复用最强烈的言辞痛斥垄断商的活动,坚决要求将其消灭。斯密对现实的商业活动的认识也并非天真幼稚。《国富论》中记有这样一个典型观察:“同行人很少聚会,但是他们会谈不是策划出一个对付公众的阴谋就是炮制出一个掩人耳目提高物价的计划。”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体系结构严密,论证有力,使经济思想学派在几十年内就被抛弃了。实际上亚当·斯密把他们所有的优点都吸入进了自己的体系,同时也系统地披露了他们的缺点。斯密的接班人,包括象托马斯·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这样著名的经济学家对他的体系进行了精心的充实和修正(没有改变基本纲要),今天被称为经典经济学体系。虽然现代经济学说又增加了新的概念和方法,但这些大体说来是经典经济学的自然产物。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甚至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自然不是他的政治学说)都可以看作是经典经济学说的继续。在《国富论》中,斯密在一定程度上预见到了马尔萨斯人口过剩的观点。虽然李嘉图和卡尔·马克思都坚持认为人口负担会阻碍工资高出维持生计的水平(所谓的“工资钢铁定律”),但是斯密指出在增加生产的情况下工资就会增长。事实已经十分清楚地表明斯密在这一点上正确,而李嘉图和马克思是错的。除了斯密观点的正确性及对后来理论家的影响之外就是他对立法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国富论》一书技巧高超,文笔清晰,拥有广泛的读者。斯密反对政府干涉商业和商业事务、赞成低关税和自由贸易的观点在整个十九世纪对政府政策都有决定性的影响。事实上他对这些政策的影响今天人们仍能感觉出来。自从斯密以来经济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致他的一些思想已被搁置一边,因而人们容易低估他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他是使经济学说成为一门系统科学的主要创立人,因而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主要人物。

126 评论(8)

仁义小红累不爱

1、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作家,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以及劳动分工,被誉为“古典经济学之父”“现代经济学之父”。2、1723年6月5日,亚当·斯密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一个只有1500人左右的小镇寇克卡迪(Kirkcaldy)。幼年的斯密聪明好学,14岁就进入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主修拉丁语、希腊语、数学以及道德哲学。在格拉斯哥学习期间,哲学教授弗兰西斯·哈奇森的自由主义精神给予斯密启发。3、1740年,斯密获得了奖学金,进入牛津大学学习,1746年毕业后回到故乡柯卡尔迪。1748年,斯密开始在爱丁堡大学担任讲师,主讲英国文学,几年后又开始讲授经济学课程。4、1751年,斯密回到母校格拉斯哥任教授,主讲逻辑学和道德哲学。在格拉斯哥大学任职期间,斯密公开发表经济自由主义的主张,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学观点。5、1759年,斯密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出版。1764年,斯密受布克莱(Buccleuch)公爵之邀,离开格拉斯哥大学,到欧洲大陆旅行。旅行的经历以及在旅行过程中同许多大陆学者的交往,促使斯密经济理论走向成熟,尤其是重农主义的经济学家魁奈对他影响很大。三年后,斯密回到伦敦,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为了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斯密回到故乡寇克卡迪,开始潜心撰写经济学著作。6、1776年,这部写作历时六年,修改三年的经济学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终于完成。它的发表,标志着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正式诞生。在写作《国富论》的过程中,斯密积劳成疾。自1784年开始,他健康状况持续恶化。但斯密依然笔耕不辍,继续写作两部关于哲学和经济学的著作。7、1787年,斯密应邀去伦敦为英国内阁成员讲授经济学,同年11月,又被推荐担任母校格拉斯哥大学的校长。1790年7月17日,斯密逝世_8、斯密在临终前,他坚持将未完成的十几部手稿付之一炬。在他逝世后,后人根据他的学生所记的笔记,1796年整理出版了《正义、警察、岁入和军备讲稿》,其他遗稿也陆续整理出版,包括1793年的《哲学问题论集》,1795年的《天文学史》等等。

221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