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15

潇潇若雨
首页 > 英语培训 > 翻译技巧英语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沉默的苏克

已采纳

很好,不过需要继续加强交流

翻译技巧英语论文

304 评论(14)

sunny小波

1.增译法1)抽象名词后加词使其具体化2)增加一个适当的名词。3) 增加数量词。4)增加形容词5)不及物动词后增加宾语。6)增加连词。7)增加表示时态的词。8)增加一个适当的动词。9)增加英语中省略的词。10)增加一些适当修饰词语。 2.减译法: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表达方式以及修辞手段上的不同,有些词语或句子成分在英中是必不可少的,但若搬到译文去, 就会影响译文的简洁和通顺。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为了使译文更加简练,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需要省略一些可有可无或翻译后反嫌累赘的词语。但必须注意,减译不是删掉原文中的某些内容,在不易减译的情况下,不要随便减。1) 省略代词。2) 省略冠词。3) 省略连词。4) 省略介词。5) 省略名词。6) 省略动词。 4.分译法: 英语长句子比较多,汉语句子相对而言比较短。在翻译时可以改变原 文结构,把原文的某个成分从原来的结构中分离出来,译成一个独立成分、从句或并列分句。 5.合译法:和分译法不同,合译法是将不同的句子成分组合在一起, 使其更符合汉 语的表达方法。 6.反译法:一个问题有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说明。有些句子英语是从正面 说的,汉语可以从反面来解释。1) 否定译成肯定。2)肯定译成否定。 7.顺序调整法:一般来说,翻译时应该按照句子原来的顺序进行,但由于英汉两 种语言中定语、状语和一些其他成分的位置不完全相同,翻译时需要做一定的调整(例如采用倒译法),使其符合汉语的习惯。 9.被动语态翻译法1) 变为汉语的主动形式。2) 被动结构的表化,将其翻译成"是……的"、"由……的"等3) 译成具有被动意义的汉语结构。4) 增添"人们"、"大家等适当的词做汉语译文的主 语。翻译技巧》 第一部分 翻译的性质与职业要求 教学目的:使学生很好地了解翻译的性质和作为译者的职业要求。 教学要点:翻译的定义、翻译的原则、翻译的过程、译者的职业要求 教学难点:学生缺乏翻译实际工作经验和对语言学、文学等翻译相关学科的知识,使得他们难于真正理解翻译的性质。 教学方法:项目驱动的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教学 教学设备:网络多媒体课室 教学情境:参观翻译公司 时间分配: 第1-2节:翻译的定义 翻译的原则 翻译的过程 关于翻译的一些重要概念 第3-4节:参观翻译公司 译者的职业要求 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 翻译服务规范 翻译工作者操守准则与职业规范 翻译的定义 “翻译”(translation)可以有多种理解:Translating(翻译活动)/ translation(译文)/interpreting(口译活动)/interpretation(口译), 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研究), translatology(翻译学)。本课程所说的指的是翻译实践活动(Translating),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而不是指翻译产品。 a. He is doing translation.(活动) b. He is doing a translation. (翻译产品) c. He is good at translation. (技能) d. He is reading Shakespeare in translation. (译文) e. The translation of theories into practice. (转化) 我们可以轻松地从词典中查找到翻译的定义,一般来说,会说成是“将一门语言转化为另一门语言”,但这种定义太简单、太笼统。关于翻译人们有着不同的定义。如: 翻译是科学。 翻译是艺术。 翻译是技能、技艺。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范存忠:“漫谈翻译”《翻译理论与技巧》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p.80) 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奈达,引自谭载喜:《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p.10)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1) 所有以上的表述都是从某个角度对翻译进行的定义,可借鉴来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翻译的性质。 翻译工作作为一种脑力劳动,其目的是将文学、科学方面的材料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从事这一工作的人承担着由该工作性质产生的特殊义务。(Translation,being an intellectual activity, the object of which is the transfer of literary,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exts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imposes on those who practice it specific obligations inherent in its very nature..) 国际翻译工作者联合会翻译工作者宪章 (THE TRANSLATOR'S CHARTER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ranslators) 翻译可以分为: 1、语内翻译:如:从古汉语已成现代汉语。 2、语际翻译:如:从英语译成汉语。 3、符际翻译:如:从体态语译成口语。 翻译的主体:译者 翻译的对象:科技文化信息 翻译的目的:交流 翻译的过程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它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理解是指对原文文本进行分析和彻底了解原文的意义,表达指以目的语再现在原文中理解的内容。翻译过程包括语言转化和文化交际,其复杂性和困难性难以一言蔽之。 表1 源语(语言和文化) 目的语 (语言和文化) (表层结构) (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 分析/解码 转化 重构 /编码 翻译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表2 原文作者 原作 译作读者 读者(译者) 译作 1) 句式分析 2) 语义分析 3) 语用分析 4) 语用合成 5) 语义合成 6) 句式合成 死扣原文的词汇、短语或语法结构进行词词对应的翻译永远难以行得通。译者必须以科学的方式彻底理解和准确表达。意即说,译者在着手翻译时,首先必须理解原文的内容和风格,然后才能通过灵活使用相应的规律和适当的方法,创造性地再现原文的真实,以使译文既具有可读性又具有忠实性。 a. * How are you? 怎么是你? b. * How old are you? 怎么老是你? c. *He stood up from the chair. 他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站了起来。) 翻译的原则 1. 信、达、雅(严复)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Yan fu) 1898 年,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明确提出“信、达、雅”乃“译事楷模”,并详加申说道:“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尤不译也。……” 2. 信Faithfulness; ---to be faithful to the content of the original信于原文内容 达Expressiveness; ---to be as expressive as the original达与原文形式 切Closeness --- to be as close to the original style as possible.切合于原文的文体风格 (刘重德Liu Zhongde) 3. 1935 年,鲁迅在《“题未定”草》( 1984 : 246 )里,也提出了自己对于翻译原则的结论性观点:“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为求其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4. 语际的意义转换不能是任意的,它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才能使翻译成为有意义的社会行为。翻译的标准,就是语际意义转换的规范性制约条件。刘宓庆:1990《现代翻译理论》 5. 泰勒三原则(Alexander Fraser Tytler) 1791 年,第一本用英语撰写的系统研究翻译过程的著作《论翻译的原则》问世,作者泰特勒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 ①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②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 ③译文应和原作同样的流畅。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6. 国际翻译工作者联合会翻译工作者宪章(THE TRANSLATOR'S CHARTER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ranslators) 任何译文都应忠实于原意,准确表达原文的思想和形式,遵守这种忠实的原则是翻译工作者法律上与道德上的义务。Every translation shall be faithful and render exactly the idea and form of the original - this fidelity constituting both a moral and legal obligation for the translator. 然而,正确的译文不应同逐字翻译混为一谈,因为翻译的忠实并不排除文字上的必要改变,以便使人能够用另一种语言在另一个国家体会到原作的形式、气氛及其内在含意。A faithful translation, however, should not be confused with a literal translation, the fidelity of a translation not excluding an adaptation to make the form, the atmosphere and deeper meaning of the work felt in another language and country. 作为职业的翻译 翻译的重要性(Importance of translation:): 翻译工作在当代世界被看作是一种经常、普遍和必不可少的活动形式;翻译工作能够使各国人民进行精神与物质上的交流,丰富各国人民的生活,促进人们之间的了解。(Translation has established itself as a permanent, universal and necessary activity in the world of today; that by making intellectual and material exchanges possible among nations it enriches their life and contributes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mongst men.) 翻译作为一种职业(Translation as a profession): 尽管从事翻译工作的环境各有不同,但当前必须把翻译工作看作是一种固定、独立的职业。(In spite of the various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it is practised translation must now be recognized as a distinct and autonomous profession.)

109 评论(9)

subluevoyage

翻译是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语翻译方向论文,供大家参考。

英语翻译方向论文 范文 一:高职 商务英语 翻译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以就业为导向,从课程定位、教材改革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着手,探索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改革方向,以期优化该课程教学设计,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服务。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改革

1引言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课”,在整个专业课程设置框架及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不可忽视。然而,目前该课程普遍存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本科化、缺乏职业针对性、师资学科型”的问题。(江晗,2010)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我院”)的实际情况,就课程定位、教材改革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提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改革方向。

2课程定位

高职英语专业翻译课容易走入定位不清的误区。有的学者提出“现有高职、高专已经成立的翻译系或翻译方向最好主要以证书培训为主要目标”(穆雷,2008);有的院校干脆将课程目标单纯定位为通过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考试、获取证书。但是,通过走访我院用人企业得知,外语等级证书和翻译证书都不是企业所看重的指标或用人条件,真正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才为用人单位所器重。因此,不适合将考取翻译证书作为该课程的定位和目标,但可作为辅助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笔者认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定位,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及 毕业 后的就业岗位所需。一方面,高职学生的外语水平基础较差,特别是双语转换能力较弱,即使经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翻译课程学习,也难以胜任高端的会议交替传译,更不用说同声传译,只适合进行初级的口、笔译工作;另一方面,就我院以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没有专门从事翻译行业的专职译员,所以不能照搬培养专职译员的外语专业本科或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来对高职学生进行教学,而应该按实际情况来做出切实的课程定位,以指导该课程的开展,培养毕业生工作所需的相应翻译能力。通过对我院应用外语系2015届毕业生就业统计及个别访谈得知,我系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是小微涉外跨境企业,而这些企业基本上没有设置专职翻译岗位。毕业生从事的岗位群主要集中在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跨境电商岗位操作员、跨境电商岗位推广及运营专员,从事销售、采购、跟单、商务策划、接待、客服等工作,他们在工作中的翻译活动主要包括涉外商务谈判、商务营销、接待应酬、国际会展、公司及产品介绍、日常文书和邮件处理等。这些工作任务的性质,突出了高职翻译的交际功能,决定了高职学生需要的翻译是一种初级实用型商务翻译;毕业生身兼数职,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在涉外场合兼顾翻译的角色,也决定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是“复合型译员”。(姚嘉五,2012)根据这两点,我院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应定位为中英双向初级商务文本笔译和一般商务情景的涉外陪同口译,课程培养目标是能胜任小微涉外企业与翻译有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3教材改革

高校的传统翻译教材编排,一般沿用两条主线,一为“专题型”,关注的重点是不同专题的内容及表达;二为“技能型”,关注的重点是技巧训练。“专题型”教材包含的某些专题,如政治外交演讲、政府会议、时事、科技、体育方面的材料,或难度偏高或与高职毕业生的实际就业岗位关联较小,不适合用于高职的翻译教学;“技能型”教材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要求过高,往往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和畏难情绪。以上两种教材,都不太符合高职 教育 “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回顾笔者所使用过的翻译教材,存在纰漏、拼写或语法错误等,部分内容要么过于陈旧,要么缺乏与区域经济相符合的素材,而且缺少音频或视频,也没有配套的教师用书,口译对话练习并不是英汉穿插而是全英或全中文,并不适合用来做翻译练习。基于以上现状,教材改革势在必行。首先,在难度上,要贴近高职学生的能力水平,“重信息传递、淡化翻译技巧”(曾昭涛,2009)。传统的翻译教材对翻译史、翻译理论和技巧有较为详尽的阐述,但这往往对注重实用和实践操作的高职生缺乏吸引力,因此应该淡化,转而关注高职翻译的核心交际功能,即“信息传递”,不苛求翻译技巧的处理。其次,在内容上,应该对接 职场 ,摒弃政府 报告 、外交辞令、大型会议翻译的题材,选取与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相吻合的口、笔译素材,体现当地区域经济特点,融入当地特色行业元素。以东莞为例,作为广东三大展览基地之一,该城市每年举办各种展会30多个,因此将会展口译纳入高职翻译教材很有必要。东莞还有明显的特色经济,已形成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支柱产业,所以翻译内容也要考虑选取与这些行业相关的文本,以体现翻译教材的行业性。再次,在章节编排上,不宜把主题安排得过于广泛,应遵循典型翻译工作任务流程,把翻译课程项目化、模块化,这样既符合高职“工学结合”的教育内涵,又体现高职教材的特色。教材改革的重担落在高职院校一线任课教师身上,教师可以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取舍,再扩展补充与区域经济、特色行业相关的内容,也可重新编写出符合学生学情又满足就业需求的教材。教材的改革需要教师积极到企业单位进行调研和实践,了解实际翻译情境需要,收集具体岗位工作可能接触到的语言素材,编写真正实用的课本,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4教学模式改革

由于高职翻译课的老师多为科班出身,上课容易落入本科翻译教学的俗套,即采取老师讲授、学生练习、老师点评的方式,课程模式比较僵化,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知识构建中来,同时脱离了真实的商务翻译情景,学生学习兴趣低,容易产生倦怠情绪,自然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根据高职学生的学情和人才培养目标,商务翻译课程应以典型翻译工作流程来设计教学环节,真正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岗位需求结合起来。例如,以会展陪同翻译这一模块为例,可安排以下仿真商务活动流程:国际名家具(东莞)展览会与外宾初次接触——参观家具厂、了解产品——商务合作洽谈——合同签订——庆功宴会——机场送行。实践教学中可穿插项目化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和合作学习法等,各种 方法 各有侧重、相互渗透、灵活多变,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理论教学”转为“实践教学”,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真正凸显高职教育特色。此外,还应加强语音室和口译实训室的建设,设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做到教学、实践、服务一体化,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氛围,让翻译教学更贴近实际、贴近市场、贴近岗位。

5结语

社会和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要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既需要能担当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更需要能胜任企业基层工作、懂商务又懂英语翻译的人才。高职英语专业的商务翻译课应该走出自己的特点,积极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翻译教学改革,采用切实的定位、合适的教材和有效的 教学方法 ,才能优化翻译教学,培养出优秀的高职高专实用性、复合型翻译人才,服务于社会各行各业。

参考文献

[1]江晗.高职翻译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53.

[2]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123.

[3]穆雷.建设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J].中国翻译,2008(1):43.

[4]姚嘉五.工具-公文-公式:高职应用翻译专业的定位[J].中国科技翻译,2012(3):55.

[5]曾昭涛.论高职应用翻译理论[J].上海翻译,2009(1):50.

英语翻译方向论文范文二:高校英语翻译中西方 文化 论文

一、中西方文化在英语翻译方面的差异性

宗教文化也是众多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也会因信仰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差异。中国的宗教门派众多,但是主要的可以分为道家、佛家和儒家这三个主要的流派。不同的教派具有不同的教义,如中国道家主张人和神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佛教则主张佛祖则是至高无上的神,其法力无边,这也可以从我国古代语言中明显看出。汉语中有“天命不可违”、“借花献佛”和“不看僧面看佛面”等的语言表达。而西方则主要以__为主,他们只承认上帝是万事万物的主宰,其无所不能,这在西方语言中也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如“Manproposes,God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GodiswhereHewas”(上帝无所不在)和“Heavenisaboveall”(上帝高于一切)等。因此,为了达到翻译忠实原意的目的,我们必须要充分了解中西宗教文化的差异性。

二、提高高校英语翻译质量的策略

(一)导入异国文化

中西翻译的差异性。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翻译的认识度和理解度,教师需要在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们导入到量的异国文化。通过将英语翻译与文化学习二者进行有机地结合来提高学生们英语翻译的水平。但是特别需要注意一点就是,教师在导入异国文化的过程中要始终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此外,教师除了要为学生们普及一些西方文化知识外,还需要为学生们普及一些西方文化习俗的来源。例如,英语中有“raincatsanddogs”的习语,这句话用汉语可以表述为“倾盆大雨”,但是如果按照直白的翻译就会理解为“下猫跟狗”,这样就明显偏离了翻译的本意。这句习语主要来源于北欧的神话 传说 ,传说猫跟狗对于风和雨等天气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又如“asstrongasahorse”(壮如牛),但是如果单纯的按照意思来理解则成了“壮如马”了等。如果学生对于这个文化背景不了解,则会出现上述可笑的误译现象。

(二)介绍英汉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性

英语结构区别于汉语结构,其重视主题句和主体结构的构成以及 句子 结构连接过渡词的作用,并且侧重用介词和连词来表示句子和词组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则很少用或几乎不用。另外,英语表述中特别忌讳重复,如果出现重复的问题,通常用省略、替换或代词的形式来加以表示,但是我们汉语中常用重复来表示强调。

(三)讲解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

在学生掌握了上述英语翻译的基本知识之后,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从而让学生们学会如何通过删减或增加词语来使语句变得更加通顺。常用的翻译技巧主要包括词类转换、增删词语以及拆分语句等手段。首先,词类转换作为一种有效的翻译手段,其主要是将那些由动词转化来的名词或具有动作意义类型的名词后接of的形式按照汉语中动宾 短语 来进行翻译即可。其次,英语和汉语之间的结构表述有所不同,只有通过增加或删减词汇才能够使意思更加忠实原文的含义。总之,中西文化差异性对于英语翻译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教师必须要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充分地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从而使学生做到“知己知彼”,然后并要在基础上教授给学生英语翻译的一些技巧,从而达到提高高校翻译教学质量的目的。

英语翻译方向论文相关 文章 :

1. 外语翻译论文

2. 毕业论文用英语怎么说

3. 关于学术论文中文摘要英语翻译的思考论文

4. 英语论文

5. 文化对影片翻译的影响--外语翻译论文

6. 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及文体翻译

224 评论(13)

哇塞小熊

当英语论文,或其他重要的英文文书的初稿撰写完成后,在提交给相关读者阅读之前,必须要经过润色才比较保险。找北京译顶科技,性价比高,我就是在那边做的。你可以加速去知道了解下

224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