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31

攀爬—蜗牛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文中国的来源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扶阿婆过马路

已采纳

china在英文中是“瓷器”的意思。北宋时期,景德镇瓷窑出现,在南宋时兴起,后来名扬世界,成为瓷都。英商十分喜爱中国景德镇的瓷器,便用英文“瓷器(china)”作为中国的英文名称。中国:中国,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前后,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

英文中国的来源

186 评论(11)

villavilla

大致有七种说法:

1.秦朝说

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统一六国之后的秦朝,在当时的中国西部乃至亚洲西部,都有很大影响力,所以老外取秦字的发音,将中国称为China。

2.晋国说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China来源于晋字的发音。

3.丝绸说

中国古代的丝绸远销世界各国,深受外国人欢迎,古代波斯人将中国称为“丝国”,这个发音慢慢演变为China。

4.瓷器说

China,在现在除了代表中国,还有瓷器的含义。而中国的瓷器之都景德镇,在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之前,都叫作昌南。从唐朝开始,昌南的瓷器就畅销海外,而昌南的谐音,就是China。

5.契丹说

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中国历史上长达200 多年,他们在北方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因为契丹人曾经西进中亚、西亚,所以当时很多亚欧大陆国家,只知道契丹而不知道偏安江南的宋朝,他们把契丹当成了中国。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里,就将元朝误称为“契丹”。

俄语里中国这个单词Китай,音译就是“契丹”。所以,China这个英文词,来自契丹的音译。

6.戎狄说

古代北方有个少数在民族叫作戎狄,他们以狼为图腾,经常打着狼旗远征中亚和西亚。戎狄人的语言和现在蒙古语有点像,狼发“赤那”的音,所以西方国家将戎狄人称为Cina, 然后演变成China。

7.梵语说

从大约公元前5世纪开始,印度的一些经典书籍,包括《政事论》、《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已经出现了Cina的说法,用来指代中国。

这个时候,中国处于东周时期,秦朝还没成立,丝绸之路还没建立,瓷器还没有出境,契丹还没建国呢。

印度梵文随着宗教和文化传播,影响了全世界,从Cina这个词,逐渐衍生出英语的China,还有拉丁文(Sina)、法文(Chine)、德文(China)、意大利文(Cina)等类似的单词。

这种梵语起源说,历史年代最古老,也是目前最让人信服的理论。中国被称为China,大概率是从梵文来的。

329 评论(9)

心在翠微

中国使用“China”这个英文名称始于1912年,可是西方人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认知这个东亚国家的名称了。据有关专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考证,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一词的词源,最早来源于公元前10世纪(有的学者提出是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前15世纪)的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出现的“Cina”一词;在公元前4世纪的古印度乔胝厘耶的《政事论》中,也曾提到过“Cina”;公元前5到4世纪的波斯赞美弗尔瓦丁神的诗中也曾出现过“Cina”;《旧约全书》中也有关于“Sinoa”的记述。 对于“China”这一名称的来源和词义, 在学术界一直是众说纷纭、各执其词,目前所见到的几种说法是:“瓷”、“秦”、“茶”、“丝”、“粳”和“苗语”说。 有学者提出:“China”是汉语“昌南”(原景德镇名)的音译。随着景德镇精细白瓷大量流传到海外,才使得“瓷”(china)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美国遗产大词典》的解释是,“China”一词与公元前三世纪的秦朝有关,“China”是秦国的“秦”的译音,这一观点首先是罗马传教士卫匡国(Martini, Martin)在1655年最早提出来的。 据记载,在公元前五世纪,东方的丝绸已成为希腊上层社会喜爱的衣料,因此,有学者认为“Cina”一词由来于丝绸的“丝”,其依据是希腊史学家克特西亚斯(Ctesias)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赛里斯人(Serica),由此认为“赛里斯”是由“Cina”转变而来。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是成都理工大学刘兴诗教授和上海东华大学教授周启澄先生。刘兴诗教授曾在论文《CHINA释义新探》中不仅提出,“China”一词源于丝绸,还认为:古时西土各国认定的“Cina”所在正是古蜀国,即今天的成都地区。“丝国”并非指今日中国的全境。 重庆师范大学黄中模教授对于“Cina”的考证认为,“支那”可能为古苗语。古印度通过南丝绸之路与三苗文化盛行的中国南方关系密切,史诗里的“支那”也是泛指古中国,这也是三苗文化在异域的表现。他表示,现今流传在苗族中“吉那”、“子腊”不仅与“支那”同音,在含意里也有“水田之乡”之意。 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林河先生认为,印度梵语中的Cina,指的就是中国南方的粳稻民族,是“粳”的译音。印度东部的阿萨姆邦等地区,住有中国南方的粳稻民族, 种粳稻的民族自称为Cina (粳),因此,阿萨姆邦等地区的粳民也自称为“粳”,印度人就是依照粳民族的语言称他们为Cina(粳)了。 从时间上来看,景德镇的陶瓷出现于东汉,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从专家们提供的资料看,“Cina”一词在印度梵文中的出现的最迟时间也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茶叶的出口也要晚于这一时期。由此可见,印度梵文中的“Cina”和中国的“茶”、景德镇的“瓷”及中国秦国的“秦”并无关系。采纳哦

181 评论(14)

littleCargod

中国秦朝说。认为中国称名China来自“秦”(chin)的发音,这是一种在西方流行最广、拥护者最多的说法。法国学者鲍狄埃(M·Pauthier)等人提出此种见解。他认为支那名称起于梵语,而梵语中支那是因为中国古代秦朝而得名,所以称中国为“秦”(Sin、Chin),而China后的a是葡萄牙人加上为了表示地域。

“支那”起源于印度。印度古代人称中国为“chini”,据说是来自“秦”的音译,中国从印度引进梵文佛经以后,要把佛经译为汉文,于是高僧按照音译把chini就翻译成“支那”。同为印欧语系的古罗马称中国为Sinoa,后来的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都是来自这个语源。《大唐西域记》就有一段记载:“王曰:‘大唐国在何方?经途所宣,去斯远近?’对曰:‘当此东北数万余里,印度所谓摩诃至那国是也。’”

目前为止,“China”的词源从未有过确切证据,均属推断;即使是引用的古代文献,其作者也是根据中国历史推断“China”源于某种音译。(外国人了解中国历史之后,才知道“秦”是第一个封建皇朝,《全球通史》作者是1913年出生的历史学家,他也只是根据中国历史做出的推论)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China”一词绝非源自英文,必定是中国史上某种标志性名词的音译,至于源自哪种音译,在未有确切证据之前皆是根据文史规律进行逻辑推理。

扩展资料

中华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历史上和周边各国均有贸易、文化、政治往来,甚至军事冲突。所以名称肯定是不拘一格各种各样,如:Cina、Chin、serica、chine、sino、tabac(拓跋)、kitai(契丹)等。北边的沙俄、西南的天竺对于中华的称呼反差明显。

直到今日,俄语仍然称呼中华为:Китай(契丹),可见中华各民族都分别把自己的文化灌输给周边国家,但周边国家把中华各民族都视为中国人。所以各种中华的词语来源各不相同也就不奇怪了;如认为这些国家的词源都是一样的,那就大错特错了。China一词的来源还需就事论事,不必拘泥于周边天竺、沙俄、波斯等文化影响。

参考资料:China--百度百科

148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