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31

duanxuehan
首页 > 英语培训 > 初中英语语法游戏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新民娜姐

已采纳

1、“碰地雷”:在英语单词教学中,学生不太愿意跟读。用此法不错。在一个词下放一个地雷, 这个词是不能读的,如果学生不小心跟读,就是踩到雷了。大家一起数one two three,bomb,向他砸过去!有趣,气氛也好,学生在玩中也学得扎实!2、补全句子:在学习句中,要慢读,必要时分解读。在跟读几遍后,可以让学生补全老师没说完的部分。比如:my name is rebecca.可让学生补rebecca、is rebecca、name is rebecca。这是个反应练习,可让学生熟练掌握句子。3、此呼彼应 :(1) 全班学生坐在原位。 (2) 教师描述一些事物,如果的是对的,例如:The dusks are swimming.学生就学叫“嘎嘎”,如果的是错的,学生就保持沉默。 (3) 做错的学生暂且退出游戏。游戏继续进行。 (4) 剩下的一个学生即游戏的优胜者。 (5) 变化:The bike is coming .或 A cat can run. 等。 (6) 作用:可用于现在进行时态和can 句型的教学,可训练学生的听力。4、拍皮球 :(1) 学生分两组坐在原位,合上眼,教师为两组打分。 (2) 教师拍皮球,学生默数教师拍了几下。假设教师拍了19下。 (3) 教师突然停下,问一个学生“What’s the number?”该学生应该答,“Nineteen”。如果他答对了,该组得分,并由该学生接替教师拍球,游戏继续进行,如果他讲错了,就让别的学生纠正。 (4) 哪组学生得分多,就为胜者。 (5) 变化:教师拍球时可以在中间来个停顿。如先拍4下,停一停,再拍3下,接着问:“What’s the number?”学生应答“Seven”“Four plus three is seven.” (6) 作用:操练数词和加法运算句型。5、将错就错 :(1) 学生坐在原位,注视着教师。 教师在教室里随意走动,他可以突然停在一个学生面前,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说:This is my eyes(有意讲错) 那个学生也将错就错,指着自己的眼睛说:This is my nose. (2) 如果学生讲错了,就让他代替教师,再同样地做一遍。 (3) 变化:教师可以手拿一些文具,指着钢笔说:This is my pencil.学生则指着自己的铅笔说:This is my pen.(4) 作用:巩固单词,操练句型。 6、各就各位 :(1) 教师读一段对话Dialogue或课文Text,也可以读一段自己编的短文。 (2) 让几个学生担任对话课文中的角色(或人或人物)。 (3) 教师先把整段文章念一遍或讲一遍。 (4) 教师在讲述第二遍的时候,每提到一个人或物,扮演该角色的学生就得马上站起来,如教师讲Saturday afternoon. The pupils are cleaning their classroom. The teacher is with them. (“Teacher”站起来)Look, Wang Hai is cleaning the window (Wang Hai 站起来)。 (5) 变化:可编排其内容,如At the Zoo 或In the Park. (6) 作用:培养学生理解短文内容,找出关键词的能力。7、滚皮球(适合初学英语的学生) 目的:检查学生对字母顺序的掌握程序。 规则:1.主持人手拿皮球站在圈内。 2. 主持人边说一个字母,边向四周的学生滚动皮球。接球者必须说出其听到的后面的一个字母。主持人说两个,接球者也得说出其后的两个字母,依此类推。8、找朋友 目的:检查学生对字母四种体(大写、小写)的熟悉程度。 1. 准备好印刷体和书写体的大小写字母卡片若干张,分成几组。 2. 选出其中几组卡片,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允许他们互相看一看,但不能读出声音来。 3. 教师发令,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速度找到相同字母的三位学生为优胜。Game 4:友谊之圈目的:用英语向别人进行简单的问候、自我介绍及告别。方法:1.大家一起面对面围成两个同心圆。 2.一起拍手唱歌或放音乐,两个圈分别朝相反方向移动。歌曲结束,或老师喊"Stop!"时,每位同学就与这时正好和自己面对面的同学进行问候对话。 3.当大家安静下来表

初中英语语法游戏

347 评论(11)

唔记得叫咩名

过去进行时:was/were doing... We were having classes at 2:00p.m..现在完成时:have done... I have already writen the novel.过去完成时:had done... She had finished it 2 hours ago.被动语态:be done... The 2008 O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in Beijing,China. 定语从局句: The boy who is reading a story book is my cousin.

345 评论(8)

站在时光深处

名词的所有格:表所有关系

两种表示法:’s和of

1)用and连接两个并列的单数名词表示共有关系时,只在最后一个名词后加’s;表示分别拥有各自的物品时,两个名词都要加’s.

eg: Mary and her sister’s bedroom 玛丽和她妹妹的房间 Tom’s and Mary’s bags 汤姆的和玛丽的包

2)以s结尾的名词,在s后加’, 不以s结尾的加’s

eg: Teachers’ Day Children’s Day

3)双重所有格,形式:of+名词所有格;of+名词性物主代词

eg:He is a friend of my brother’s. Is she a daughter of yours ?

辨析: a picture of her mother’s 她妈妈的一张照片(强调照片是她妈妈的,但照片上的人不一定是她妈妈)

a picture of her mother 她妈妈的照片(强调照片上的人是她妈妈)

4)表示店铺、医院、诊所、住宅等名称时,常用名词后加上’s代表全称 at the doctor’s 在医院的候诊室

5)在some, any, every和one, boby结合起来的复合名词后加’s

someone’s book 某人的书, somebody else’s pencil 其他人的铅笔

6)表示时间,距离,国家,城市等无生命的名词,也可以在词尾加’s或’构成所有格。

意:名词+of+名词名词是有生命的,我们就用’s结构来表示所有关系。如果名词所表示的事物是无生命的,我们就要用名词+of+名词的结构来表示所有关系.如: the legs of the desk,the door of the room

但在表示名词所有格时,’s结构也常可转换成of结构。有些表示时间,距离、国家、城市等无生命的东西的名词,也可以加’s来构成所有格.如: ten minutes' walk,today's newspaper

1、be late for. 迟到

Don’t be late for school.不要上学迟到。

2、play + 球类名词:打/踢球(注意:球类运动不用冠词)

play +the+ 乐器(西洋)

playping-pong/basketball/volleyball/tennis/soccer

3、sound

1)连系动词,“听起来”,后接形容词作表语。

That story sounds very interesting.那故事听起来很有趣。

2)名词“声音”(泛指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

The sound is too loud.声音太大了。

4、every day 每天

She plays sports every day. 她每天都做运动。

everyday日常的 everyday English 日常英语

5、after class 下课后 after school 放学后

6、辨析interesting与interested

1) interesting可作表语,指某人/事/物本身有趣;也可作定语修饰人或物

① The book is interesting.这书很有趣。 (作表语)

②I have an interestingbook.我有本有趣的书。(作定语)

2) interested用于be/get/become interested in(对感兴趣)这一结构中。

He is interested inplaying football.他对踢足球感兴趣。

7、like 喜欢

1)like sb. / sth.喜欢某人/某物

2) like to do sth.喜欢/想要做某事(表一次性或特指的某一具体的动作)

3) like doing sth喜欢做某事(表习惯性的动作或爱好)

①我喜欢每天打篮球。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every day.

②今天很冷,我喜欢呆在家里。Todayis cold, I like to stay at home.

一、陈述句

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的,陈述句分为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句末用句号,朗读时用降调。

1、肯定句的基本结构为:主+谓 He went to London to pass his holiday.

2、否定句的表达方式

(1)主语+be+not+表语 He is not a teacher.

(2)主语+助动词/情态动词+not+谓语动词+其他 I don't think you are right. He hasn't yet paid the money. (他尚未付钱。)

(3)使用“not”以外的否定词:

(a)副词:never, seldom, hardly, little, neither等。She seldom comes to see me. (她不常来看我。)

(b)形容词:no, few, little等 He has few friends in Hong Kong. (他在香港几乎没有朋友。)

(c)代词:nothing, nobody, none等。I found nobody about computer. (在那栋房子里我没看到任何人。)

二、疑问句

疑问句的主要交际功能是提出问题,询问情况。分为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和反意疑问句。

1、一般疑问句通常用来询问一件事情是否属实。答句通常是“yes或no”。 句型一:Be +主语+ …?Are these books on the desk?这些书在桌子上吗?

句型二:Do / Does / Did + 主语 +谓语+…?Do you like English?你喜欢英语吗? 句型三:情态动词 + 主语 + 谓语 +…?

Must I finish my homework now?我必须现在完成我的家庭作业吗?

句型四:Have / Has + 主语 + 过去分词+…?

Have you heard from him? 你收到他的来信吗?

另外,还有以be动词、助动词或情态动词的否定缩写形式开头的一般疑问句,这种句子一般表示请求、惊讶和对事物的看法等,回答时所用的yes和no表达的意思和汉语的习惯不同。例如:——Isn't he tall?难道他不高吗?

—— Yes, he is.不,他很高。

2、特殊疑问句以疑问词开头,对句中某一成分提问的句子叫特殊疑问句。常用的疑问词有:what 、who 、whose 、which、 when、 where、 how 、why等。例如: who is singing in the room?

what class are you in﹖

初中英语语法常用

1)在代词what, which, who, none, some, any, more, most,all等词的单复数由其指代的词的单复数决定。

All is right. (一切顺利。)

All are present. (所有人都到齐了。)

2)集体名词作主语时,谓语的数要根据主语的意思来决定。如family, audience, crew, crowd, class, company,committee等词后用复数形式时,意为这个集体中的各个成员,用单数时表示该个集体。

His family isn't very large.他家不是一个大家庭。

His family are music lovers.他的家人都是音乐爱好者。

但集合名词people, police, cattle, poultry等在任何情况下都用复数形式。

Are there any police around?

3)有些名词,如variety, number, population, proportion, majority等有时看作单数,有时看作复数。

A number of +名词复数+复数动词。

The number of +名词复数+单数动词。

A number of books have lent out.

The majority of the students like English.

初中英语语法口诀

一、冠词基本用法

【速记口诀】

名词是秃子,常要戴帽子,

可数名词单,须用a或an,

辅音前用a,an在元音前,

若为特指时,则须用定冠,

复数不可数,泛指the不见,

碰到代词时,冠词均不现。

【妙语诠释】冠词是中考必考的语法知识之一,也是中考考查的主要对象。以上口诀包括的意思有:

①名词在一般情况下不单用,常常要和冠词连用;

②表示不确指的可数名词单数前要用不定冠词a或an,确指时要用定冠词the;

③如复数名词表示泛指,名词前有this,these,my,some等时就不用冠词。

二、名词单数变复数规则

【速记口诀】

单数变复数,规则要记住,

一般加s,特殊有几处:

/s/结尾,es不离后,

末尾字母o,大多加s,

两人有两菜,es不离口,

词尾f、fe,s前有v和e;

没有规则词,必须单独记。

【妙语诠释】

①大部分单数可数名词变为复数要加s,但如果单词以/t/、/y/、/s/发音结尾(也就是单词如果以ch,sh,s,x等结尾),则一般加es;

②以o结尾的单词除了两人(negro,hero)两菜(tomato,potato)加es外,其余一般加s;

③以f或fe结尾的单词一般是把f,fe变为ve再加s;

④英语中还有些单词没有规则,需要特殊记忆,如child—children,mouse—mice,deer—deer,sheep—sheep,Chinese—Chinese,ox—oxen,man—men,woman—women,foot—feet,tooth—teeth。

初中英语语法:句型转换

Ⅰ.题型介绍

所谓“句型转换”就是先给一个完整的句子A,再根据括号内的要求(有时没有明确,须自己观察),在第二个句子B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词来完成的句型转换。

Ⅱ.题型分类

从形式上看,有如下几种形式:

①某一词或词组的转换;

②词组与句子的转换;

③同义句型的转换;

④为纠正常犯语言错误而设计的题目。

从内容上看,此题型涉及的面较广,主要有:

①句子功能方面的转换。包括陈述句(肯定与否定)、四种题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转换;

②句子结构方面的转换。即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之间的转换;

③语态的转换。即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之间的转换;④常用句型与词汇手段的转换。

Ⅲ.具体分类如下

一、陈述句与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间的转换

1、陈述句中肯定句变为否定句,大部分是用not来改变谓语结构,但也有借用否定意义的词,如nothing, nobody, none, neither,little, few, never, hardly等,例如::

A:Tom does well in maths.

B:Tom doesn't do in maths.

A:He has much to do.

B:He has nothing to do.

A:All of my classmates like art.

B:None of my classmates likes art.

2、改为疑问句。根据上下句的结构和词的减少,来判断变为哪一种形式的疑问句。例如:

A:My brother often has breakfast at school.

B:Does your brother often have breakfast at school?

A:Tom's already weak in English.

B:Tom's already weak in English, isn't he ?

A:The red light changes every two minutes.

B:How often does the red light change?

3、改为感叹句。根据所给的句子结构和单词的词性,来确定使用哪一种感叹句的形式,例如:

A:This is an interesting book.

B:What an interesting book this is!或How interesting this book is!

表示说的话不是事实,或者是不可能发生的情况,而是一种愿望、建议或与事实相反的假设等。一般常用于正式的书面语中。

1、虚拟语气的构成

如:与现在事实相反

If I had more time, I should study German.(fact:I have no more time, so I shall not study German. )

If she were not so busy, she would attend the meeting this afternoon.(fact:she is very busy, so she will not attend the meeting this afternoon.)

If they didn’t take physical exercises every day, they wouldn’t be so healthy.(fact: they take physical exercises every day, so they are very healthy.)

与过去事实相反:

I would have checked my paper again if I had had more time at yesterday’s examination.(fact:I had no more time at yesterday’s exam, so I didn’t check my paper again)

You would have already recovered from his illness if he had seen the doctor in good time.(fact: He didn’t see the doctor in good time ,so he hasn’t recovered from his illness )

与将来事实相反:

If it rains tomorrow, our picnic will be put off.(The weather has been changeable these days.)

If it rained tomorrow, our picnic would be put off.( The weather has beenvery good these days.)

If it should rain tomorrow, our picnic would be put off.(That would be out of our expectation.)

If it were to rain tomorrow, our picnic would be put off. (条件从句谓语动词用were to +动词原形,表示下雨的可能性极小。Were to rain和should rain都表示“出乎意料之外”,但were to加强表示“当初没想到以后的事”)

注:

(1)如果条件从句谓语动词包含有were或had, should, could有时可将if省去,但要倒装。如:

Had you (If you had) invited us, we would have come to your party.

(2)混合时间条件句的用法:

有时条件从句的动作和主句动作发生的时间不一致。这时动词的形式,应根据它所要表达的具体时间来决定用什么形式。

1) If she hadn’t trained so hard, she wouldn’t be run so fast.(从句叙述过去,主句叙述现在。)

(fact: she has trained very hard, so she would able to run fast.)

2)You would speak English well enough if you had practised reading and speaking it every day.(主句叙述现在,从句叙述过去)

(fact: You didn’t practice (hasn’t practiced ) reading and speaking it every day, so you can’t speak English well enough.)

(3)在其他状语从句中的用法

主要用于由as if (as though)引导的比较状语从句,从句中谓语动词一般用“动词的过去式(be变were )或had +过去分词。”如:

She looked as if she were ill.(实际上她没有病,在这里用虚拟语气补语比喻她精神不佳)

Xiao Liu speaks English so well as if he had studied in England.(这里用虚拟语气表现他的英语说得好)

2、虚拟语气在各种从句的应用

(1)在主语从句中用来表示惊奇、惋惜、理应如此等,其谓语形式是"should(可省) +动词原形",常用于以下三种句型中。

句型一:It is necessary (important, natural, strange, etc) that…

句型二:It is a pity (a shame, no wonder, etc) that…

句型三:It is suggested (requested, proposed, desired, etc) that…

如:It is strange that he (should) have done that.

It is a pity that he (should) be so careless.

It is requested that we (should) be so careless.

(2)在宾语从句中用于suggest, propose, move, insist, desire, demand, request, order, command等动词后的宾语从句中,表间接的命令和建议。其谓语形式是"(should)+动词原形"。如:

I suggest that we (should) go swimming.

(3)在表语从句中,表示间接的命令,要求、请求、建议、决定等,主句中的主语通常是suggestion, proposal, request, orders, idea等。从句谓语形式是"(should)+动词原形"。如:

His suggestion is that we (should) leave at once.

(4)在同位语从句中,谓语形式是"(should)+动词原形"。如:

We received order that the work be done at once.

(5)在It is time that…句型中,其谓语动词形式是"动词的过去式"或"should +动词原形",should不可省。如:

It's time (that) we went ( should go) to school.

在习惯上只用作定语的形容词

这里说的定语指的是位于名词前作定语(即前置定语),而不是位于名词后作定语(即不用作后置定语),如main 是定语形容词,可以说mainthings,但不能说something main,因为后置定语从本质上说相当于表语,即something main 从本质上说相当于somethingthat is main。下面是几类典型的定语形容词:

一、表示相对关系的形容词

former 以前的,从前的 latter 后期的,后半的

inner 内部的,里面的 outer 外部的,外面的

upper 上部的,上游的 lower 下部的,下游的

elder 年岁较大的 eldest 最年长的

indoor 室内的,屋内的 outdoor 室外的,屋外的

inside 里面的,内侧的 outside 外面的,外侧的

upstairs 楼上的 downstairs 楼下的

【注】inside, outside, downstairs, upstairs等既可用作形容词也可用作副词。用于形容词时,只用于名词前作定语;若用作副词,则可用作表语(或名词后作定语)。

二、表示强调意义的形容词

mere 仅仅的 very 极端的

outright 完全的 thorough 十足的

plain 完全的 complete 彻底的

pure 完全的 perfect 全然的

【注】若用于其他意义,有的可用作表语,如plain表示“明白的”、“普通的”等均可用作表语;perfect表示“完美的`”、“完备的”、“准确的”等,也可用作表语。

三、表示度量的复合形容词

three-year-old 3岁大的 120-page 120页的

five-year 5年的

若用作表语或后置定语,则不用连字符:

She has a five-year-old son. 她有一个5岁的儿子。

Her son is five years old. 她的儿子五岁。

She has a son five years old. 她有一个5岁的孩子。

八种宾语从句不省略that

引导宾语从句的that在下列情况下一般不省略:

1. 宾语从句前有插入语。如:

We hope, on the contrary, that he will stay at home with us.恰恰相反,我们希望他和我们呆在家里。

2. 有间接宾语时。如:

He told me that he was leaving for Japan. 他告诉我他要去日本。

3. that在与之并列的另一个宾语从句之后。如:

He said (that) the book was very interesting and that(不省略) all the childrenlike to read it.他说那本书很有趣,所有小孩都喜欢读。

4. 在“it(形式宾语)+补语”之后时。如:

I think it necessary that he should stay here. 我们认为他有必要留在这里。

5. that从句单独回答问题时。如:

—What did he hear? 他听说了什么事?

—That Kate had passed the exam. (他听说)凯特考试及格了。

6. 在except等介词后。如:

He has no special fault except that he smokes toomuch.他除了抽烟太多之外,没有什么特别的毛病。

7. 位于句首时。如:

That our team will win, I believe. 我相信我们队会赢。

8. 在较为正式或不常用的动词(如reply, object)后。如:

He replied that he disagreed. 他回答说他不同意。

if与whether的区别

1. 引导主语从句并在句首时不用if。如:

Whether we go there is not decided. 我们是否去那里还没决定。

2. 引导表语从句时不用if。如:

The question is whether we can get there on time. 问题是我们能否按时到达那里。

3. 引导同位语从句时不用if。如:

He asked me the question whether the work was worth doing.他问我这个问题,那项工作是否值得做。

4. 在介词后引导宾语从句不用if。如:

I’m thinking about whether we’ll have a meeting. 我在考虑我们是否要开个会。

5. 直接与not连用时不用if。如:

I don’t know whether or not you will go. 我不知道你是否去。

6. 宾语从句置于句首时不用if。如:

Whether you have met George before, I can’t remember. 我不记得你以前是否见过乔治。

7. 在discuss等之后时不用if。如:

We’re discussing whether we’ll go on a picnic. 我们在讨论是否要去野餐。

8. 当用if会引起歧义时不用if。如:

Please let me know whether you are busy.请告诉我你是否忙。(若用if,还可理解为“如果你很忙,你就告诉我。”

at the end of用法

对于at the end of的用法,同学们需要掌握下面的内容。

at the end of

at the end of +时间点或地点,“在…的尽头,在…的末尾”

They will have a sports meeting at the end of March. (时间)

He put some books at the end of the bed. (地点)

动词的种类

动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按其词义和在句子中的作用可分为行为动词,连系动词,助动词和情态动词。

1.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可分为及物动词 (vt)和不及物动词(vi),及物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有完整的词义,能单独作谓语,后跟宾语;不及物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有完整的词义,能单独作谓语,但后面不能直接跟宾语,如要带宾语则与介词或副词构成短语。

如:

More and more people study English.(vt)

The students are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vi)

2.连系动词

连系动词本身有一定的词义,但不能独立作谓语,必须与表语一起构成谓语。常用的连系动词有 be, get, turn, become, look, feel, grow, seem, sound, taste, smell等。

如:

Our country is becoming stronger and stronger.

It feels damp.

3.助动词

助动词本身无词义,不能单独作谓语,只能和主要动词一起构成谓语动词,表示否定,疑问及动词的时态、语态、人称和数等语法特征,助动词有 be,do,have,shall,will等。

如:

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

The children are playing yo-yo now.

4.情态动词

情态动词本身有一定的意义,但不能独立作谓语,只能和主要动词原形一起构成谓语,表示说话人的语气和情态。情态动词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情态动词有 can (could),may(might),must, need, ought to, dare等。

如:

Can I help you?

- Must we go now? -No, you needn't .

a. can与be able to的用法有所区别。can只用于一般现在时和过去时,指本身有能力的"能";be able to用于各种时态均可,指须经过努力而"能"。

b. must与have/has to的用法。must表示说话人主观认为"必须",只用于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have/has to表示客观需要,意为"不得不",它可用于各种时态。

c.need和dare既可作情态动词也可作行为动词。

以上对动词的种类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should的用法:

should用来提出建议和忠告,后边加动词原形,否定句直接在should后边加not.

例如:I think you should eat less junk food.

我认为你应该少吃垃圾食品。

She drives a lot and she seldom walks. So I think she should walk a lot.

她经常开车,很少走路。所以我认为她应该多走路。

Students shouldn’t spend too much tim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学生们不应当花太多的时间玩计算机游戏。

学习向别人提建议的几种句式:

(1)I think you should…

(2)Well, you could…

(3)Maybe you should …

(4)Why don’t you…?

(5)What about doing sth.?

(6)You’d better do sth.

115 评论(13)

haozai4130

语法在初中英语中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学生的语法能力提高,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了。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初中英语语法 教学 方法 ,供大家参阅!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方法篇1

完整步骤化教学策略

一.含义及适应情境

完整步骤化教学策略指教师在进行语言形式的教学过程中,应策划一系列完整、有步骤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步骤掌握语言知识,最终达到运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目的。应用该教学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过一个从不知到知之、直至用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呈现指学生以何种方式接触将要学习的语言现象,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表明其构成及意义。应先让学生接触语言现象或为学生提供运用这种语言现象的情境,使学生自己经过疑问、猜测、探索的过程,在教师的帮助下 总结 归纳。练习指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活动,使学生练习所学的语言结构,确保学生能准 确地掌握语言知识。运用指在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形式及其意义之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可运用语言知识的机会。该教学策略适用于各阶段知识的讲解和训练,主要针对语法教学。

二.教学中对语法的一些认识

1、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活元认知。

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语法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活(activate)学生的元认知(meta-knowledge), 通 过日常对话,谈论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将学生的原有知识活跃出来,使其具有粘合新知识、构成新认知结构 的活力。话题必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教

师循循引导,积极鼓励,多加表扬,拉近师生距离,形成一种浓浓 的 学习英语 的氛围。

2、从已学知识着手,找到最近粘合点。

同样,在语法教学中,教师不要直奔主题,急于求成。相反,应从学生已学过的语法能力着手寻找最近的 粘合点。这个过程是师生双方交际的过程,是学生对以往具有的语法能力输出的过程,也是学生为填补教师( 或学生)所提问题中所含信息沟的过程,也为新语法能力的培养铺平道路。

3、在学生语言输出中,加深对语法意识的体验。

在语法教学中,教师不应将注意力集中在语法规则或用法上;而应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对新语法意识成功的 体验上。其途径并非体现在教师对该语法项目滔滔不绝或绘声绘色的讲解,而是表现在学生对教师有针对性的 语法情景设计(具体以问题形式出现)能作有意义的语言反应上。这种有意义的语言反应,因为有该语法概念 作为内核,因此可以使学生的语法意识(不是语法知识)得到体验。这种精心设计的问题越多,学生语法意识 (awarenss)的成功体验便越深刻。等到这种成功的体验积累到一定数量时,教师或优秀学生对语法规则或用 法(usage )上的稍加点拨便会使这种体验升华到理性高度,深层地储存在大脑的记忆库中。

至此,语法知识与语法技能已合二为一。但是,问题尚未到此结束,语法能力还未形成。

4、站在语篇层面上,达到自动化输出的境地。

语法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于单句训练,那只是语法技能的即席反应,我们还须将语法技能放在一个陌生的 语境中加以运用,进一步得到体验。具体地说,即将该语法技能放在语篇中的诸多语法群中加以选择,流畅输 出,得以证实。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话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语法技能,或对课文中某一情景要求学生加以描述 。这时候,新学的语法技能融合到众多已学到的语法能力中去并成为其要素之一。如此循环往复,使语法知

识 、技能和能力螺旋上升,达到自动化的境地。

3教学中学习语法的一些方法举例

三.教学中语法的具体方法举例

1.归纳、演绎法

归纳语言的结构和规则,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认知,同时教学效果也较好。

如:在讲授以what开头引起的感叹句时,首先通过大量的示范,

hot day what a hot day(it is)!

dry weather what dry weather(we have)!

delicious dumplings what delicious dumplings(they are eating)!

然后给出 其它 词汇,要求学生尝试说出类似的语句,并引导学生发现其规律:what

(a/an)+adj.+n.+(主+谓)!然后通过大量的联系,尝试其他形容词的变化构成形式,进行口头和笔头的巩固性训练,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准确性,使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

2. 简笔画 与语境相结合

一个 句子 离开了语境,其表达的意义就很难确定。而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大量的

对话,每段对话都有一个微型情景,要讲授的内容也比较多。因此在语法教学中利用简笔画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直观的语境,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概念,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才能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如:教“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和用法时,利用简笔画创设语境,帮助学生理解所学

语法规则,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能正确地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

Today is Sunday.the students of class 3 go to the farm to help the farmers

pick apples.look!Meimei is picking the apples.lily is holding the ladder for her.Tom and Jim are carrying the apples.Li lei is lifting the baskets on to the truck.and the farmers are working on the truck.

另外也可以用简笔画来呈现新句型。如:出示简笔画,引导学生用both„and和

neither„nor句型。

Both lily and Jim are happy.

Neither lily nor Jim is sad.

Both lily and Jim are unhappy.

Neither lily nor Jim is happy.

再出示另一幅图, 造句 如下:

Neither Lily not Jim is a teacher.

这样分层次引入,就会使学生对所授句型的用法有了更形象、清晰的认识。

3.口诀法

例如大多数初一新生在初学英语时,对于联系动词“be”的用法总是出现错误,因

为汉语中无论任何人称的“是”都是一个,而英语则不同。在纠正多次而效果却并不好的情况下,将口诀“我是am,你是are,is跟着她,他,它;单数is,复数are;not加在系词后;提前大写就疑问。”讲述给学生,他们对此语法项目的学习效果就有明显提高。

四.具体事例

(1)教学内容。现在完成时的结构及其意义。

(2)教学目标。学生能掌握has done„的结构并能熟练运用。

(3)教学过程。

步骤1 通过挂图设置语义情境,并提供例句。如:

She arrived at 4 o’clock. Now it’s 5 o’clock. She has waited for an hour. 步骤2 按照挂图提供其他的语境和例句。如Another person arrived at 4:30. He has waited for half an hour.

步骤3 教师把两个例句写在黑板上,教学生读并让学生总结该句型的意义和结构,教师加以指导说明。

步骤4 让全班抄写例句,并指名学生复述句子。注意练习have/has done„for„的结构。 步骤5 将准备好的图片发给学生,进行 配对 或小组看图说话练习,要求使用刚才学过的句型。 步骤6 学生翻开书,在课文/对话中找出带有此句型的句子,并检查其理解程度。 步骤7 学生运用该句型,说一段有语义情境的话。之后,写出这段话。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步骤1、2、3、4为呈现阶段,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语境中认识并理解特定语言现象;步骤5、6为练习阶段,旨在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新学的语言;步骤7为运用阶段,这是本课的教学目的。

五.训练要求

运用该策略进行语法教学时,呈现阶段的语境设计并非只局限于挂图,教师可利用学生情况、教室和现实生活情境等,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境。在练习阶段应根据情况让学生进行机械控制类练习、过渡类练习和运用类练习。在运用阶段应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和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同时注意口头和书面表达的兼顾。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运用该策略时,应注意呈现生词方式的多样性,避免千篇一律的讲解。生词的练习与运用应与课文或辅助读物相结合,避免孤立地死背单词表。

在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英语语法不应停留在语法知识,语言点的传授、讲解上,而应成为培养语言能力的一环,成为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手段。学习语法规则是为了掌握语言,进行交际,不能为学语法而学语法。我们的英语语法教学必须在方法上有所创新,有所进步,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方法篇2

1、引言

目前,很多中学英语教师感到语法教学很棘手,在公开课上尽量避开语法教学。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 教育 部 2003)。”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标准强调的语言运用能力主要是指口头表达能力,因此过分强调口语的重要性,而忽视语法教学在 英语学习 中的作用。语法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是语言得以成为语言的根本条件之一。“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理所当然地要有它应有的地位,语法教学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外语教学(教育部 2003)”。

因此,中学英语教学争议的不是要不要教语法,而是要研究语法教学的理念和方法,重新认识语法教学和改进语法的教学,本人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种语法教学方法。

2、 运用小组协作式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指的是:在学生了解了相关语法项目的基本结构及其常用表意功能后,教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将抽象的语法规则融入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使所学语法规则在真实交际中得到运用,从而达到内化规则和有效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任务型教学认为,以功能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中有许多活动并不是来自真实生活,因此最多只能称其为“准交际(quasi-communication)”活动(D. Nunan

989),而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real-life tasks)

(D. Nunan 1989)。

小组协作任务型教学是任务型教学比较好的实施方式,它采用两人活动或小组活动形式,避免了班额大,不同学生之间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参差不齐,同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等教学问题。运用小组协作式任务型教学,可以改变目前语法教学过于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的状况,从而优化英语语法教学,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实践,使枯燥的语法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新教材Go for it!九年级第3单元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这一单元是学习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在呈现语言目标的句子后,我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要求每小组成员就学校的校规进行讨论,运用“Student should be allowed to……/Students shouldn’t be allowed to……”进行讨论,各小组得出若干意见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发表意见,最后综合全班同学的一致的意见向校长提建议。由于这一活动与每位同学密切相关,人人都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积极地“动”起来了,教学也随之“活”了起来。学生在小组协作讨论中,反复运用以上句型,达到了掌握运用情态动词被动语态教学任务的目的。

3、运用语境教学

传统的语法教学主要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掌握语言知识上,而不是形 成语 言运用能力上。但是,学习语法的目的不应只是掌握语言形式,而应使语言学习者能够在特定的场合及情景中运用语言形式来实现交际目的。语境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正确理解判别同一词语或同一句子的不同意思。例如在新教材Go for it八年上册第4单元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的Section A 中出现了“I’m

babysitting my sister./He is watching TV./She’s visiting her

grandmother.” 等具有相同语法形式的句子。此时,教师应告诉学生,BE+V-ing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思,比如,

“I’m babysitting my sister.”可以指“我正在照看妹妹”但根据上文的问句“What are you doning

for vacation?”此处“I’m babysitting my sister”意思就应是“我将要照看我妹妹。同样,“She’s

visiting her grandmother.”意思便是“她要去看望她奶奶”而不是“她正在看望她奶奶。”又如“hang”一词,作为动词意思可以是“悬挂,吊着”,也可以是“绞死,吊死”之意,那么要正确理解它的意思就要根据特定的语境来判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hang这一词,我给出了以下两道题(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He_____(hang) his dry clothes on the line yesterday.

2. He_____(hang)for murder.

在题1中,整句应理解为“他把他的湿衣服吊在绳子上,所以hang此时应为“悬挂,吊着”的意思,而第2题应是“他因杀人而被处以绞刑”的意思,那么hang就应理解为“绞死,吊死”了,根据hang为“悬挂,吊着”时过去式为hung而hang为“绞死,吊死”时,过去式和过去分词为hanged,所以第1题应填hung而第2题答案为hanged。

可见,在语境中教学语法能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语言和词语,而不是只

注意语言的形式和词的片面意思,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到:同一语句和词语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情景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思,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4、运用语篇教学

语法教学应与听、说、和阅读活动紧密结合。阅读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通过分析阅读中遇到的一些语法现象,学生会加深对这些语法现象的理解,这绝非单纯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所能替代的。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在句中操练某个语法点,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若将语法点放入语篇中,让学生在阅读 文章 时对文章中的语言现象首先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就能引导学生根据语境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又不会使学生感到乏味。

例如,教材Go for it! 八年级 上册第8单元SectionB中的一封信件: Dear Tom,

How was your day off ? Did you have fun caping ? I didn’t have a very fun day. I visited my cousins . It rained all day. In the

morning, I stayed in the house and watched DVDs, played computer games, and read. In the afternoon, Uncle Martin put some of his old things out in the yard and had a yard sale! However, no one came to the sale because the weather was so bad. Luckily, we brought our umbrellas and raincoats, so we didn’t get wet.

See you soon,

Nick

这封信件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动词的过去时,其中有动词过去时的肯定式、否定式及疑问式,而且里面还包含个别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文章又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即描述他们是如何度过假日的,如“visited my cousins/ stayed in the house/ watched DVDs/ played computer games/ read”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仿照此信件给自己的朋友写一封信,描述自己刚刚度过的假日。这样的写作活动既能让学生通过语篇来学习语法,学到系统的语法知识,又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运用归纳和演绎教学

以归纳的方法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接触语言材料,通过给学生输入大量真实的语言实例,使学生对所学语言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并进行思维加工,从中归纳出语法规则。这一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记忆、思维和综合能力。演绎的方法是对学生较难理解的语法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先给学生呈现语法规则,再适当举例或让学生举例的教学方法。教材Go

for it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

这一单元主要语法点是学习如何将直接引语转变为间接引语,在归纳总结转变规则之前,我先给学生呈现以下句子:

1. He said,”I am a student.”

2 .She asked,”Will you go to the zoo?”

3. “Where is John?” the teacher asked.

4. “Make sure the door is shut when you leave.” The teacher said to us.

其中1、2句直接引语的内容我请班里学生A表达,然后由学生B告诉

其他同学刚才学生A说了什么,在这一过程中体会人称、时态的变化,同时指导学生一般疑问句转变时要用连词whether或if引导且疑问语序要改为陈述语序(主语在谓语前面),句末用句号。接着第3、4句直接引语部分由我表达,班里学生主动举手,由一名学生告诉其他学生老师说了什么,同时指导学生特殊疑问句及祈使句转变时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总结归纳出如何将陈述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及祈使句的直接引语转变为间接引语。接着再用“传悄悄话”的活动方式,让学生操练,要求学生在“传悄悄话”的过程中尽量运用不同句式,学生通过这一活动,练习巩固了转变规则,达到熟练掌握间接引语的句型结构的目的。

6、运用游戏教学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求获得 文化 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语法教学一向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很多学生认为语法难学,没有意义,所以语法教学一定要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若能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不仅可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学现在进行时的语法内容时,我设计猜测游戏,让一位学生做动作,让全班学生运用句型“What’s

he /she doing? He/She is doing ;”猜测动作。再如,教学“There be”句型时,我将全班分成3--4个小组,每组由一位学生发出指令,例如:There is a table/bed/ ;in the

living room.其他学生按照指令画出某人的起居室;然后小组之间交换所画的图,并用“There

be”句型描述图片内容。在这样的趣味性活动中,学生既掌握了新的句型,也复习了已学的词汇,同时还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7、结语

总之,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语法教学不再“枯燥”,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法知识,只有这样,新课改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才能在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213 评论(8)

亲爱的猪小呢

关于初中英语语法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初中英语语法的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语法教学观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译等学习内容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并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语法课充满趣味性和有效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平时所观察到的某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暂提出以下几种具体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方法与大家探讨。

一、善设情景,使语法学习更生动

情景法是借助体态语、演出等,使用图片、多媒体和实物等具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一个真实生动的情景。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语法教学的枯燥性和单一性,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其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一般现在时的教学中,可以以每天的作息活动为情景,给出提示动词:get up—have breakfast—go to school—have lessons—have lunch—chat with classmates—have lessons—do after—school activities—go home,同时利用道具钟,进行问答。在学生和学生之间问答前,可以先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并且板书主要句型:What do you do? What does she/ he do? Do you?

问答的时候要求学生辅以适当的动作。以第一个情景“get up”为例,可以这样设计:学生A问What do you do at 6 am every day? 学生B一边做动作一边回答:I getup at 6 am every day 学生A再问其他学生:What does he/she do at 6 am every day? 其他同学再做出回答:He/She gets up at 6 am every day学生A再提问学生C问题:Do you get up at 6 am every day? 学生C按实际情形作答。

“getup”以下的情景,还可以适当变换练习方式,比如分成4人小组先练习,然后请小组到台上表演情景等。这样,在整个问答中,辅以时间、动作,并且联系实际地创设了合理的情景,同时,把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以及非第三人称单数,陈述句、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都练到了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这一语法点。可见,情景教学,使语法学习变得真实生动,学生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

二、巧设话题,为语法学习添活力

在语法教学中巧妙地设计话题,可以使学生“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可以使语法课充满活力。

仍以上面的一般现在时的教学为例,借助刚才的情景教学,学生对一般现在时在口头表达这个层面上已经掌握得相当不错了,但是在书面表达这一层面涉及甚少。可以这样设计话题:What do you do every day? What does your friend doevery day? Can you write a short passage to tell me about your daily life?借助于教师给出的提示词以及刚才的问答,学生以两人一组的方式,可以把自己和朋友一天的生活都写出来了。这样的写作,学生会觉得非常轻松自如,而且,也会注意到不同人称中动词的变化。

三、善设任务,使语法学习更真实

在语法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趣味任务,让学生在任务活动中运用语法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内化语言规则、有效提高其语用能力。

如:在问路、指路的语法教学中,可以做一个寻宝游戏,设计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完成,最终使学生找到宝藏。在教学中可设计5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关于问路指路中表示方位的生词学习和匹配练习,第二个任务是根据指路用语找到正确的图片,第三个任务是听指示找出正确的地图和路线,第四个任务是为地图和路线写出正确的指路用语,第五个任务是根据路线图给要参加生日派对的.同学留便条写出路线。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就可以得到如何走到宝藏所在地的一个提示,完成五个任务后,就知道了宝藏所在地,得到“宝藏”。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就有一种成就感,同时又建立了挑战更高更难任务的信心和兴趣。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尝到了“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喜悦,也使学生知道,学习和生活一样,有很多任务要完成,完成任务之后,可以收获“宝藏”。

四、巧插游戏,为语法学习增趣味

初中生活泼好动,喜爱游戏,且争强好胜。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把语法教学融入其中,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头脑、引发其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边玩边学”。

在现在进行时教学中,可以用图片竞猜的游戏方法来教学。教师可以把要呈现的图片遮去一半,可以问:Look! What is Lucy doing?让学生猜。学生可以问:Is Lucy drawing? IsLucy dancing? 等等问题。然后教师可以呈现完整的图片,问学生:What is Lucy doing? 学生可以一起回:She is以同样的方法,再呈现其他的图片加以练习。同样,在练习的方法上也可以有所改变,可以从“教师和学生”对话,到“学生A与其他学生”对话,再到“两人一组”对话,甚至可以邀“两人小组”上台表演等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掌握了现在进行时be doing的结构了。

同时,在组织这一类竞猜游戏时,还可以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一大组的学生猜对的次数多,或者对话编的好,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会更加高涨,课堂气氛更活跃,课堂效果也会更好。

总之,在游戏和竞赛活动中,学生生不光掌握了语法结构和句型,学会了用所学内容的表达意义,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五、勤编口诀,使语法学习易记忆

编一些便于记忆的语法口诀可以让枯燥、难懂的语法知识变得活灵活现,生动有意义。

比如:感官使役动词在主动和被动语态中的用法是一大难点,有人编了这样的口诀:一感(feel),二听(hear, listen to),三使(make, let, have),四看(look at, see, watch, notice)这些动词真奇怪,to在句中像妖怪;主动句里它走开,被动句里它回来;动词let要除外,to词可来可不来。这个口诀,方便了学生记忆。

再如动词不定式(todo)的用法,很多同学在否定等形式中屡屡犯错,如果编个口诀,记忆起来也方便了很多:不定式,有标记,to与动词连一起;not加上不定式,否定结构要牢记;疑问词与不定式(what, where, when, how等加to do),构成短语有意义。

六、巧用谚语,为语法学习添情趣

在语法教学中巧用谚语作例子,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语法规则变得具体、生动而有趣。从而达到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语法知识的良好效果。精选一些包含某些语法结构的典型句子,让学生通过记忆和运用这些句子,既能背诵一些经典句子,又能熟悉运用某项语法形式的作用,达到一箭双雕、双重获益的效果。比如:

1) 比较等级Fact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事实胜于雄辩

2)不定代词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数词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两人智慧胜一人

4)介词Experience is the mother of wisdom经验是智慧之母

总之,精美谚语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秀。

本课时为语法教学,语法项目均在前面讲过,语法课本来都枯燥,学生注意力可能不够集中,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激趣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关注对这些短语的整体学习,并有效地在语句中正确套用。在实际语言运用中,人们往往将这些句型视为一个整体进行记忆和运用,若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关注这一特征,并得当地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它们进行整体识记和运用,可有效降低学生语言运用的错误率,也使相关内容变得轻松易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映出的问题较多,今后的教学措施:

第一、强化单词的记忆,并结合目前的情况,对优生及中上等的注意培养他们对一些多义词、兼类词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他们基础题的解题水平。

第二、抓好语法的分类复习,在此过程中,就当前所暴露出来的弱点开展进行,通过分析试题,教会学生学会归纳知识并如何把识记的内容用于实践中,

第三、书面表达是一个薄弱环节,主要是学生组句的能力差,语法漏洞多,不会审题的原因,所以在以后要重视对作文的评讲及优秀范文的分析。

存在的问题:

教了多年的英语,我感到语法教学特别棘手,学生认为语法枯燥无味,难学,没有意义,没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我尽量避开语法讲解,害怕讲语法知识会被认为缺乏与时俱进的理念。在课堂上弱化语法教学。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要改变传统语法教学的某些教学方法和倾向,更新教学理念,并不是要完全放弃语法教学。语法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法教学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质量。我之所以会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没有重视语法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没有优化语法教学,没有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实践,使枯燥的语法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平时过于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没有将抽象的语法规则融入生活情景中,让语法规则在真实交际中得到运用,把学生引导到形成语言运用能力上。通过这次培训,我要重新认识语法教学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语法教学不再“枯燥”,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法知识,让新课改下的英语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改进的方法:

1、运用语境教学

我以往语法教学主要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掌握语言知识上,而不是形成语言运用能力上。学习语法的目的不应只是掌握语言形式,而应使语言学生能够在特定的场合及情景中运用语言形式来实现交际目的。语境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正确理解判别同一词语或同一句子的不同意思。在语境中教学语法能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语言和词语,而不是只注意语言的形式和词的片面意思,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到:同一语句和词语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情景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思,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2、运用语篇教学

以前都是把语法内容先拿出来教。没有与听、说、和阅读活动紧密结合。阅读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通过分析阅读中遇到的一些语法现象,学生会加深对这些语法现象的理解,这绝非单纯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所能替代的。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在句中操练某个语法点,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若将语法点放入语篇中,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文章中的语言现象首先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就能引导学生根据语境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又不会使学生感到乏味。

3、要循序渐进

语法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初中阶段主要是学习基本和常用的语法,语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要控制。不能随意拓展语法学习的范围和深度的误区。课文中出现的语法现象不必一一讲透讲全。如:A lot of money has been donated to Project Green Hope 该句中出现了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形式。就不必花时间去教,也不要作为考查要点去检测学生。因为现在完成时态的被动语态形式不是课标所要求的语法内容。结合语境考查基本的语法知识,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自信,侧重点应该放在语言运用上。

4、尽量使用真实、地道的语言素材。

组织的语言练习活动要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在选用练习题时要尽量引导学生关注所学的语言形式。词汇和语法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教师认真研读课标,把握学科重点,吃透教材要点和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基于学生发展的有效课堂,使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愿学、想学、会学。

在往年的教学中, 可以发现学生在掌握英语语法上有些困惑, 尤其是基础略差的学生更是一头雾水.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为了赶时间完成课程任务,无法避免地仍旧采用了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而依据新课改后对英语学习的要求及初中生学习理解力的特点,学习英语语法,了解所学语言的规则,是不可忽略的. 要求学生掌握英语的规律,才能尽快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所以如何让学生简而易懂的去理解和掌握语法知识? 通过"国培"课程学习,我开始运用启发式,让学生探索发现的方式来学习。

(1)结合课文去学

课文里有语音、词汇项目,也有各类语法项目。它们有机地结合在课文里。课文中出现的语法项目,是有血有肉的,不是干巴巴的。通过课文去学语法,可以学得活,记得牢,这比孤零零地背诵语法条目要有效得多。因此,在语法学习过程中,宜结合课文去学语法,要围绕课文中出现的主要语法项目,循序渐进地学习比较系统的语法知识。这也正符合新课改和新教学大纲对英语语法学习的要求,符合新标准英语教材的设计。

(2)观察例句,总结规律

启发式,探索发现的学习方式要求给学生大量的例句,让学生在例句中去观察总结固定的句型或发现特点规律。长时间地训练学生运用这一方式去学习英语,有利于学生自学英语,相当于传授给学生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即使教师不讲,学生也能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去学习一个新的语法项目;同时,这样的教和学的过程也是一个让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精神集中。同时,注意对于语法规律的总结尽量用便于学生理解的语言,这样一来,也是学生易于记忆和自我归纳。

(3)加强练习, 巩固运用

英语语法项目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它不仅仅要求学生理解,更多地要求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和巩固。过去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其一学生练习量不够,巩固做得不到位;其二,不仅需要练习,还要讲究精练。利于学生在典型练习中更准确得体会和抓住要点、难点。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学生由于基础语言知识记忆不牢,基本的句子结构和句型、句式的不理解,加之有些句子使用和汉语有一定的差别,从而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仅不能用准确得体的标准英语进行口头表达,更写不出几句没有任何错误的完整英语句子。原因在哪里呢?可能是枯燥、乏味、难记、易忘的语法规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更制约着他们英语成绩的提高。在过去的英语语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般做法是先仔细讲解语法知识的概念、定义、结构与特点,接着再呈现例句并加以说明,最后设计许多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与巩固,这样的教学过程和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通过被动的听、记、练来接受知识。似乎“一学就会”,在实际语言情境中学生还是不能正确使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只重视语法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的主动性,导致学生只会简单模仿,死记规则,缺乏在语境中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新课标新倡导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就是从根本上弥补传统语法教学的不适。笔者认为,新课标理念的语法教学应注意以下三点。现以“条件状语从句的使用“为例加以分析。

1. 注重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为突出教学目标,教师可设计看录像回答问题,对话互动,做游戏等不同的语言实践活动,设计安排一些任务让同学们通过听、说、读、写不同的训练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参与,在实践中,在真实的语境中掌握语法知识。通过亲身体验,由学生来总结语法规律,这样就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增强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积极互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创设情景,让语法教学自然有效。良好的导入是成功课堂教学的一半,它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兴趣。以看录像的方式呈现条件状语从句,使语法教学情景化,教学过渡自然而有效。通过呈现简单但是情节清晰的故事,直接揭示本节课的部分学习内容,大部分同学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了条件状语从句的含义和用法。

3. 增强互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传统教法之说以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主要原因是教师课堂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授课,常缺乏学生积极参与,缺乏师生之间的真实交流和互动。本节课中,除设计听故事,小组合作回答问题外,还可安排学生就“任何保护野生动物“这一令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始终引导和启发同学们进行积极思考,大胆实践---即使是语法规则的归纳,主、从句时态的正确使用,都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讨论和回答来完成的。这种积极参与和互动的学习过程,让课堂充满了生机,同时同学们在轻松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并运用了语法知识,提高了语言实践运用的能力。

总之,笔者认为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注重实践和参与,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和感知是目的,创设情景,有效导入是途径,增强互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法教学的方向和宗旨。

八年级的语法知识点增多,难度也有所提高,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都有新的要求,这就对教师的要求有了新的提高。

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重难点。

我认为这是教学中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如果无法很好的把握重难点,则会对重点知识的讲授蜻蜓点水,导致学生也无法分清重难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零散知识上,而忽视了重之之重。教师为了更好的把握重难点就要认真的研读教材,仔细研究教学参考,并且做好教学反思,从同学们的错误中反馈自己的失误,不断地摸索和探索。

二、其次语法讲解一定要清楚,透彻。

在讲解重点语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多举例子,并且要学生造句子,不能光停留在枯燥,抽象的讲解过程中。

三、应加强学生的对话强度,鼓励不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开口。

有些学生是对自己不自信,是因为曾经对话的过程中,出现失误却被老师尖刻的言语刺伤,所以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应微笑着让他坐下,然后再纠正错误。有些同学的对话可能会脱离现实生活,但只要开口说英语就要鼓励

四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整个课堂是学生在开口说而不是老师在干巴巴的讲授。尤其是教材的中间一部分,阅读部分。要使同学们在听录音和默读的前提下做课本上要求的练习题,也可以确定几个话题,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锻炼他们用英文思考的能力,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课文部分教材给出了一篇文章然后学生进行阅读,并且文章后面有若干个问题,在这一部分一定要让学生在默读的前提下独立完成或者小组讨论回答问题。锻炼他们的应试能力。

五、八年级英语教学单词仍然是基础。

我个人认为应该打好学生的单词基础。在讲授的过程中让同学们记有些词或短语,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课文。

第一,首先英语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语法理论知识。

第二,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设计出最适合的语法讲解法。

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在备课的时候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合理安排难度和深度,因人因地宜,做出取舍,进行改编。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水平,必要时可补充适当的内容,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如:在讲解倒装语序时,课本中归纳了9点。尽管比较全面,但我认为可以把倒装分为分成两大板块:全部倒装和部分倒装;然后分别列出有哪些情况需要倒装。

其次是可以把课本的第六点和第八点统一归纳为含有否定意义的副词或连词,这样更易于学生记忆。

再次,课文中的归纳并没有完整,在平时教学中还应补充。如句型:Not only…but also…, No sooner…than…; Hardly…when…,注意他们的共同点和搭配的不同点,以及他们和Not until 放在句首用倒装的区别。

又如 as 引导让步状语时,句型为:表语/状语/动词原形+as+主语+谓语的特殊句式和may表祝愿的句子,一般用全部倒装;若谓语带有情态动词则用部分倒装,如:

1) May you succeed!

2) Long liv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当然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多总结,多积累,不要纯粹的照搬书本。

第三,把本来枯燥的语法讲解设计在一定的生活语言情景中,使教学呈现更加的真实化和生动化。

第四,在讲解语法时要注意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26 评论(8)

fabregas89

不是我懒,这个网上的知识点真的很全。

20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