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64

亲爱的玉玉
首页 > 英语培训 > 孔子出生日期英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iangZong12

已采纳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一生勤于钻研学问,学术造诣很高,然而他仍不满于自己的学识,于是前往各地贤人拜师求学。

孔子出生日期英文

80 评论(14)

难忘那缕羁绊

孔子的出生日期一向认为是公元前五五一年阳历九月二十八日,其实年月日都不对。有关孔子生辰的最早资料是春秋榖梁传。其中有:鲁襄公二十一年(552b.c.)《冬十月庚子孔子生》,及同一年《冬十月庚辰朔日有蚀之》之记载。清儒崔述在其洙泗考信录中有非常精辟的分析。近来天文学家江晓原博士也曾据此记载推算孔子生辰应为公元前五五二年阳历十月九日。年月都对了,不过日子不对。 孔子的生日其实应该是一个可能永远难以解开的迷了。

178 评论(14)

凯利的心窝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KungTze。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即语录体散文集及《五经》中。孔子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春秋后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327 评论(15)

兰生幽荣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中文名: 孔丘 外文名: Confucius 别名: 孔子,仲尼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华夏) 出生地: 鲁国陬邑(今曲阜市南辛镇) 出生日期: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职业: 教师 信仰: 儒学尧舜禹汤老庄周文王周公召公 主要成就: 开创儒家学派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 代表作品: 《春秋》《十翼》 主要领域: 政治、伦理学、社会、哲学等 父亲: 叔梁纥 母亲: 颜徵在 妻子: 亓官氏子 个人事迹孔子的姓氏是孔氏,名丘,字仲尼,在家中排行第二。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孔子画像(39张)作成《论语》。 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其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孔子被尊为“至圣”“素王”,曾子则为宗圣,孟子为“亚圣”。他的言行被他的学生写成创世巨作《论语》。他还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精通《周易》,据说是《十翼》的作者,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提出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 孔子,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孔丘Confucius 孔子,仲尼 出生地鲁国陬邑(今曲阜市南辛镇) 主要成就: 开创儒家学派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 领域.政治伦理学社会哲学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 孔子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著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06 评论(15)

xuzhenying

中文名:孔丘 外文名:Confucius 别名:孔子,仲尼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鲁国陬邑(今曲阜市南辛镇) 出生日期: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职业:教师 信仰:儒学 主要成就:开创儒家学派 编纂《春秋》,修订“五经” 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 代表作品:《春秋》《十翼》 网名:海叔 父亲:叔梁纥:母亲:颜徵在 主要领域:伦理学、社会哲学 最主要的是他是 春秋时期的人.

297 评论(9)

约丶书丶亚

孔子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著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178 评论(11)

小甜甜不赖你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圣人的成长演讲人:鲍鹏山内容简介:有人说他是圣人,有人说他是凡人,有人说他是仁爱之师,有人说他是丧家之狗,有人说他成功,有人说他失败。千百年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孔子,那么真实的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都有哪些经历,而这些经历会给现代人带来什么样的启迪?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鲍鹏山老师,一起透过圣人的光环,听一听孔子那些鲜为人知的背后的故事。看一看这个曾经平凡的人如何成为最受中国人崇敬的偶像。全文:从今天开始我们来谈一谈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非常伟大的人物,这个人也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人物孔子。他是圣人,他是一个非常非常伟大的人物,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的核心,所以他是圣人。但是他同时又是凡人,他有人的喜怒哀乐,有人的七情六欲。既然这样,我们看孔子的时候,需要带着两颗心。第一,恭敬心第二,平常心。带着恭敬心,我们去看孔子的伟大,然后你发现他可敬。带着平常心,我们看到孔子的平凡,你发现他可爱。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两颗心走进两千五百年以前的春秋时代,去近距离地看看孔子的可敬,可爱,看看一个凡人如何成为圣人。解说:假如孔子生活在当下,他一定会有一个像这样的个人档案。姓名:孔丘字:仲尼 尊称;孔子英文名:CONFUCIUS 性别:男 国籍:春秋时鲁国人 出生地:鲁国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南辛镇)出生日期: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这样一位民族灵魂式的人物,他会有着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孔子的祖上又是做什么的呢?接下来鲍鹏山老师帮助我们找到了答案。在公元前479年,也就是鲁哀公十六年,阳历是二月二十四号,73岁的孔子病势沉重。他的学生子贡听说老师病得很重,就赶来看他。到了孔子家门口,发现孔子拄着拐杖,站着门口,彷徨徘徊。孔子一看到子贡来了,很伤感说,端木赐啊,你怎么现在才来啊?(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接着孔子告诉子贡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昨天我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坐在厅堂的两根柱子中间,接受别人的祭奠,这个梦说明了什么呢?孔子说我就是殷商之人,我就是以前商王的后代。因为按照古代的这些礼制的规定,夏族的人死后棺材放在东边的台阶上。周族的人死后棺材放在西边的台阶上。商族的人死后棺材放在两根柱子中间。他梦见自己坐在两根柱子中间接受别人的祭奠,证明第一,他真的要死了。第二,说明他是商人的后代。孔子最早的祖先就是商汤。商代的开国帝王是王族,后来周武王灭商,之后纣王当然被杀掉了。商王那么多贵族怎么办,不能都杀啊。经过一番曲折后,最终把这些商朝的贵族分封在今天河南商丘这个地方,这就是宋国,就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宋国。解说:孔子家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日渐衰落。从天子到诸侯,从诸侯到大夫,就这样一代一代在宋国繁衍。但是根据记载,孔子出生于春秋战国的鲁国。难道说史籍记载有误,还是背后另有隐情。接下来,鲍鹏山老师为我们找到了一个重要线索,一个叫孔父嘉的人。孔父嘉在孔子的家世里面,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他是孔子的六代祖,他在宋穆公和宋殇公两朝都做大司马。(司马是什么官?司马是管军队的,相当于国防部长,是国家军队的最高长官)在宋殇公的时代,宋殇公继位十年,宋国出了一个大野心家华父督,他想篡权。孔父嘉就是挡在他面前的很重要的一个障碍,而且孔父嘉的妻子非常漂亮,所以华父督不仅要把国家大权揽在自己手里,还要把孔父嘉的美貌妻子揽在自己怀里。“目逆而送之美而艳”(左传)目逆而送之,这五个字真是太传神了。什么叫逆呢?迎着你看过去。孔父嘉的妻子从远处走过来,他就一直盯着她看,然后一直走走走,走到身边,从身边走过去还要目送,再偏着头一直看她走远。这里面有两个动词,一个是逆,逆就是迎着看,送就是从背后一直看,看完之后说了三个字,美而艳。看他馋涎欲滴的样子,所以这个美貌的妻子也算是给孔父嘉带来了杀身之祸。华父督就散布谣言,我们国家打这么多仗,都是孔父嘉这个大司马造成的,结果所有的人都怨恨孔父嘉。华父督就利用别人的怨恨发动了一场政变,把孔父嘉给杀了,把他美貌的妻子占为己有。宋殇公表示不满,华父督一不做,二不休把宋殇公也杀了,宋国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政治动荡。孔父嘉被杀了以后,其儿子木金文在宋国就呆不下去了。怎么办?逃难到鲁国,所以我们现在知道,为什么我们讲了半天,孔子原来是宋国人,那他为什么后来出生在鲁国呢?就是从孔父嘉这个事情开始,逃难到了鲁国,后来孔子一家就在鲁国开始传宗接代了。下面要讲的一个人就是最为关键的人物,这个人叫叔梁纥。有学者认为叔梁纥这个怎么称呼呢?实际上就是姓孔,名纥,字叔梁。有这样的说法,此人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在当时也是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他曾经做个陬邑宰。陬邑是什么地方呢?在今天山东曲阜市东南,在尼山附近。这个地方有个小邑,大概相对于一个乡吧,在这个地方做宰,相当于乡长。他是靠什么闻名的呢?不是他做乡长闻名,而是以勇力著称,非常勇猛,体格健壮,武功很高。我们说后来的孔子身材高大,长九尺六寸,这跟他父亲有关,跟遗传有关系。九尺六寸有多高啊?有两种算法,按最少的一种算法也有一米九以上,所以孔子当时被人称为“长人”。叔梁纥以勇力著称,凭什么他以勇力著称呢?在叔梁纥55岁的时候,他还以勇力著称。在这一年发生了一场战争。晋国牵头率领多国部队,就是诸侯军团去攻一个很小的地方叫逼阳,一个小国。叔梁纥随同鲁国军队参与了这一次多国部队的行动。在攻打逼阳城的时候,逼阳城的守军采取了一个策略,把城门打开,放进去一部分攻城的士兵,然后突然把城门放下,关门聚歼。外面人进不了,里面人被孤立,把这些人杀了。就在城门快要落下的时候,也很巧,叔梁纥正好在城门旁边,他一个人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把沉重的城门托起来,把冲进去的人又放了出来,所以这件事给他带来了极高的声誉,救出了很多人。而且体现自己非常了不起的力量,一个人把城门托起来,而且我们知道,他已经55岁了。解说: 叔梁纥的努力不仅给他带来了荣誉,还给他带来了爱情。在他66岁的时候,他还赢得了一个少女的芳心,那么这个女子是谁呢?这个女子就是颜征在,也是孔子的母亲。叔梁纥为什么在这样的年纪还一定要娶这么年轻的一个少女呢?那是因为叔梁纥有一个人生遗憾,什么遗憾呢?因为他的正妻施氏给他生了九个女儿,竟然没有一个儿子。后来不得已,他又娶了一房小妾,这个小妾终于生了一个儿子,可是生下来就有残疾,腿有病。你想一个家族到了今天原来从天子到诸侯到大夫,然后到了鲁国以后,大夫也不是了。他变成了什么?“士”士就是贵族统治阶层最后一个阶层了。士的下面就是庶民百姓,就属于被统治阶级了。这个家族可以说已经跌倒了最低谷了,再往下跌就没有办法了。到了叔梁纥的时候,竟然连一个健康的男孩都没有生,他甘心吗?他不甘心。叔梁纥和颜征在结合以后,两个人还到尼山上祷告。你知道叔梁纥不仅仅出自爱情,叔梁纥的目的性很强啊。要生个儿子,所以结合以后,他拉着这个小妻子,到尼丘山上祷告,一定要给我生个儿子。结果这个尼丘山倒是听灵验的,当年秋天,少女颜征在一个年轻的小妻子给他生下了一个长相有点怪,但很显然非常非常健康的男孩。这个男孩将要塑造一个民族,他就是孔子。9 月28日,这是我们官方认定的孔子的出生日期,孔子出生了。而且生下来还跟尼丘山长得很像。孔子的脑袋长得挺怪的,我们一般人脑袋是中间高,四周低。孔子的脑袋呢,中间低,四周高。尼丘山就是这个形状,山顶就是这样。所以就给孔子取名丘,孔子得名有两个原因。第一,祷于尼丘山,第二,头型似尼丘,所以叫孔丘。而且我们知道孔子的名字叫仲尼,仲是老二的意思,孔子的大哥叫孟皮。孟,老大的意思。所以孔子的名来自尼丘山的丘,字来自尼丘山的尼,那结果是什么呢?孔子的名有了,字也有了,尼丘山反而不能叫尼丘山了。为什么?孔子成了圣人,你这个山名怎么能和圣人相同呢?相同不就犯讳了吗?所以尼丘山后来就改名了,改成尼山。因为古人讲避讳,避名不避字,孔子名丘这个字要避,如果没有孔丘,尼丘山不必改名。但是,如果没有孔子,尼丘山也不会成名。孔子出生的时候,叔梁纥已经66岁了。毕竟岁数大了,三年以后,也就是鲁哀公二十四年,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死了。叔梁纥死了以后,给颜征在留下了一大家的负累,九个女儿,当然可能有的已经出嫁,大哥孟皮,家里还有叔梁纥的一房小妾,这全是负担,全部是张着嘴要吃饭的。所以叔梁纥一死,把一个天大的担子压在了一个十八岁的少妇身上。解说:一个十八岁的母亲带着一个三岁的儿子,他们如何生活下去,而这种单亲家庭环境对于孔子的成长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现在已经无法了解叔梁纥安葬以后这个家庭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我们所知道的是,这个家庭肯定分崩离析。颜征在带着三岁的孔子离开了这个家庭,孤儿寡母,搬到了曲阜城里面,住进了一条叫做阙里的小巷。他们必须自己谋生,我们大概也能想象出,颜征在给人缝缝补补,浆洗扫除,做一点手工活。但是有一点,即使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她没有耽误孔子的学习。这是我们的传统,从孔子的母亲到孟子的母亲都是这样做的。简单地讲,孔子到底学了一些什么?第一,谋生之学。必须要谋生,否则没有经济来源,首先要学会养活自己。孔子七岁八岁肯定会力所能及,零敲碎打帮助母亲贴补家用,这是他肯定要做的。孔子讲了一句有些心酸话。我年少的时候,身份低贱,所以也就学会了很多鄙事。鄙事就是下层人所从事的工作,孔子学会了很多下层人所要学的那些谋生手段。从来纨绔少男儿,大英雄大豪杰往往是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出来的。孔子后来对普通的下层人民充满那么博大的同情。这些都和他的经历有关。那么,孔子和他的母亲两人如此相濡以沫,相昫以湿,相依为命,艰难地在鲁国的都城曲阜的一条小巷里面艰难谋生。我们想,即使就是这样,虽然苦,也还是有温馨的。但是更大的磨难马上就来了。解说:虽然孔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但是这种孤独又苦涩的单亲家庭生活并没有给孔子的童年成长留下阴影,反而使年少的孔子更早懂得了生活的无奈,也更坚定了他对于生活的信心。但是命运捉弄人,一场更大的灾难降临到了孔子这个可怜的孩子身上。道理十七岁,他的母亲去世了。颜征在也是个苦命的女人啊,丈夫早死,拉扯着一个三岁的儿子到十七岁,自己才32岁,颜征在就去世了。17岁的孔子想把母亲和父亲合葬,但是他碰到了一个问题。他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坟墓葬在哪里?礼记上有记载这很正常,孔子的父亲死的时候,他才三岁,他肯定不知道他父亲的坟墓葬在哪里。即使他一起去送葬,三岁的孩子肯定没有什么记忆。长大以后也不知道父亲葬在什么地方。而且古人跟我们今天不一样,这一点钱穆讲的非常好,古人不墓祭,就是不到坟墓上去祭奠,只是在家里面对着牌位行礼,不去坟墓。同时呢,古人的坟墓跟我们今天又不一样,不封不树。什么叫“不封不树”?就是不堆土堆,我们今天的坟就是坟起,高高的,而且不种树,一看就知道了。古人的墓却是平的,跟其他地方没有什么区别,还不种树,所以无可辨认。孔子要把他的母亲和父亲合葬,你不能随便就挖一个地方就葬啊,一定要找到他父亲原来下葬的地方,这还真不容易。于是这个时候,孔子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把母亲的棺材停放在一个叫“吾父之衢”的地方,希望有人能够同情他,希望有知情者来告诉他,他父亲的墓安葬在什么地方?他要把母亲和父亲合葬。孔子这一个惊人举动所体现出来的一份孝心感到了一位老太太。这个老太太是什么人呢?他的儿子是专业给别人安葬工作的,并且参加了叔梁纥的安葬。孔子在这个老太太指点下终于找到了他父亲的准确墓穴,然后把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合葬。解说:孔子幼年丧父,少年丧母,命运对于圣人似乎更加苛刻。就在孔子还没有完全从失去双亲的痛苦中走出来的时候,孔子又遇到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更深深刺痛了孔子的心。孔子安葬母亲后,孔子守了三年丧。就在这一年,鲁国的执政上卿季氏发了一个通告,所有的鲁国的士家族的子弟都到我家来,我要办一次宴会,宴请你们,当然这也是一个收揽人心的举动。孔子听到这个消息,自然要去,因为他毕竟是士啊,他的家族也是士,他的身份是士。而且非去不可。一方面,季氏发了通告,既然发了通告不去,可能会受到责备,受到批评,受到惩罚,这是第一。第二,季氏是鲁国执政,相当于政府首脑,政府首脑召集开会那不是简单的吃饭啊,那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参加宴会说白了就是国家后备干部,候补官员,你不去以后就没有份了,你去你就在哪那儿挂号了,孔子能不去吗?所以孔子虽然还在守丧期,他还是穿着丧服去了。到了季氏家门口碰到了一个人,季氏的家臣,阳货,这个阳货又叫阳虎,此人跟孔子一辈子都有牵连,我们以后还会不断地讲到他这可以说是孔子和阳货的第一次正面冲突。孔子兴冲冲地赶去了,到了季氏家门口,别人都进去了,宴席都摆好了,大家都在那儿坐着,兴高采烈,甚至有人吃了,喝了。孔子赶到了,阳货站着门口,把孔子拦住了,说,你来干什么?我们家主人请的是士啊,没有说请你啊。我们可以想一想,这对孔子是多大的打击啊,又是多大的尴尬啊,多大的羞辱啊。我们说孔子的家族到孔子这一代已经真是衰落到不能再衰落了,从天子到诸侯,从诸侯到大夫,从大夫到士,到了孔子,连士的身份都被别人不大愿意承认。我们家主人请的是士,没有请你。这个潜台词是什么?就是我们不承认你是士。一下子把你打得万劫不复。那是个身份社会,你没有这个身份,就没有资格。17岁的孔子,一个少年,父亲早死了,母亲也去世了谁来安慰他,谁来擦去他的眼泪,在受到这样的打击和挫折的时候,谁给他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没有,他只能一个人默默地回家。但是我们说,父母毕竟都去世了,这个家族是靠不住了,只能靠自己。必须面对这个世界,必须自己为自己的一切做主。所以据《孔子世家》的记载,到了孔子19岁时,孔子离开鲁国到宋国去考察殷商之礼。为什么要去?我们说这是孔子发愤图强。你打击我,你不承认我,行!我要通过我的努力来证明我。所以我们说,庸人往往以一经打击就一蹶不振,真正的豪杰之士那是百折不挠,愈挫愈奋。孔子就是这样的豪杰之士。孔子在鲁国已经学到了19岁了,现在他要到宋国再学殷商的文化传统,他要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现在讲学习改变命运,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命运的,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的孔夫子。他到了宋国以后,还很有意思,在那个地方考察殷商之礼,在那儿学习,他一定表现得很优秀,在当地还被别人看中,和宋国的一个大家族亓官氏家结亲,娶了亓官氏家里的一个女儿,他在宋国结婚了。结婚以后他带着自己年轻的妻子又回到鲁国,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孔子回来以后,能不能爬起来,真的爬起来了!因为他回来以后,第二年生了一个儿子,生儿子就爬起来了吗?那倒不是,生儿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这时孔子20岁。孔子生儿子的消息传出去了,鲁国国君鲁昭公马上派人给孔子送来一条大鲤鱼表示祝贺,你说这件事是不是可以证明孔子爬起来了。三年前17 岁,一个小小的家臣,一个家奴可以侮辱他,瞧不起他,把他赶出去。三年以后,一个国君给他送来一条鲤鱼,表示对他生儿子的祝贺。孔子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改变了别人对他的看法,赢得了别人对他的尊敬,所以孔子也特别高兴,特别感激。马上决定给儿子取名姓孔名鲤字伯鱼,名就是鲤,字就是鱼,合起来就是鲤鱼。为什么要这样?什么叫荣君之兄啊.以国君给他赐鱼为荣耀,记住这一分恩情。鲁昭公这个举动,一个象征性的举动直接决定了孔子后面的道路走得就很顺。那么有一个问题:鲁昭公为什么要抬举孔子呢?解说:孔子生子,鲁昭公赐鱼祝贺,那么鲁昭公为什么要对一个刚刚留学回来尚未出仕做官的年轻人如此地恩宠和重视,并给予他这么大的面子呢和荣耀呢?年纪轻轻的孔子凭什么得到了堂堂一国之君的认可呢?就是我们讲的孔子在30岁之前,学习的第二方面的知识,谋仕之学。“谋仕之学”是什么呢?传统儒业讲的的小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周礼。礼就是那个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礼节,那时候人的礼仪。很复杂,一般人搞不懂。乐,乐跟礼有关。射,射箭,贵族世族你将来要代表国家上战场的,你不会射箭是不行的。御,古代打仗要驾战车,所以要学会驾战车。书,写字,这个书在这里当动词。数,要会算数,要会计算,同时这个数里面还包括术数。礼、乐、射、御、书、数,这个我们把他称为小六艺。这个小六艺说白了是那个时代的公务员考试的六门可课程。你不当公务员没有关系,你自己开企业没有关系,但是你要进入国家的政府机构当公务员你必须考这六门课。礼、乐、射、御、书、数。我们说孔子毕竟士族人家啊的子弟,所以他小的时候为了谋生,不得不学一点生活技能,但他一定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礼、乐、射、御、书、数。他将来要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参与国家管理,这才是他这个身份的人最后必须要走的人生之路。所以20岁,他就成了六艺专家,是国家最需要的人才,国家在关键的时候可以用这样的人。所以鲁昭公给孔子极大的抬举。因此说,一个人受人尊敬一定是有条件的,那就是那么孔子在学习周礼的过程里面,在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的过程里他有哪一些作为,历史上关于孔子这方面的学习,又有哪些记录,在这些记录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哪一些天赋秉性以及孔子的理想追求呢?我们下一讲再讲,谢谢大家!

215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