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tcn0948
时尚极简Fashion minimalism minimalism 英[ˈminiməlizm] 美[ˈmɪnəməˌlɪzəm] n. 最低纲领,极保守行动; [例句]In her own home, she replaced austere minimalism with cosy warmth and colour.她一改朴素简约的装饰风格,将自己家里布置得温暖舒适,色彩温馨。
开心准新娘
乔舒亚.贝克尔所著的《极简》中,对于极简主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进行了精要总结:
你可以获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多的金钱。更为慷慨,更多自由,更少压力,更少焦虑,对环境影响更小,拥有更高品质的东西,为孩子树立榜样。留给他人的工作量更少,更少比较,更多满足感,总之,丢弃那些你不需要的东西,能令你获得更美好的生活。
看上去有点玄幻,似乎在作者笔下将极简主义生活描述的太过美好了,但真正的极简主义生活,意味着摆脱物质的束缚,获得身心自由。
因为你所拥有的物质越简单,拥有的时间就越多,就越能从事更有意义的活动。
同时,当你不必要的物品大量减少,追求自己关心事情的机会成倍增长,个人满足感也呈指数级增长。
同许多人想像的不同,极简主义者的生活,绝不等同于禁欲苦修者,也不是要家徒四壁,身无长物。极简主义要达到的,是一种自由、和平、喜乐的生活。所倡导的,是一种对我们最有价值的生活,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开始极简生活的最好方式,是清除掉你生活中不必要的物品,从而能去追求生活中更美好的东西。
当我们开始自家的极简之旅,简言之就是决定要断舍离了,要从何做起,对此,作者给出的建议是,从最简单处着手,从小物件做起,JUST DO IT,开始做就好。
作者在书中说,我们可以从清理 汽车 中的、抽屉中的、客厅柜子里的杂物开始,主打养成系,但要养成的当然不是萝莉或者紫姬,而是你自己。这一点,看过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一类书籍的同学应该更容易理解,总之是要使自己逐渐养成一种清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到过简单生活的益处。
做为一个有过成功经验的清理者,作者建议大家从家中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开始,尤其是客厅、卧室、浴室,都是行动开始的好地方。一者是容易清理,费时较少。二者是一旦这些经常用到的空间变得焕然一新,你会很快感受到极简主义的好处,从而会更好的将极简主义坚持下去。三者是在清理开始后,你会很快注意到家里还没被清理的许多其他物品。
在清理中,我们可以简单的将物品分成三类,需要保留的东西、需要放到其他地方的东西、需要处理掉的东西。这样,你就不必为物品的价值、用途、意义等内容而感到干扰,从而无法做出正确决定。当家中只剩下你喜欢的物品时,你就自然会更好的照顾和使用它们。
虽然,作者也表示,有时极简主义很难被实现。清理杂物是个让人筋疲力尽、心力交瘁的过程,但我们对于一项重要的课程总是要花些时间和心血的,很少有人一次就能做对。在每一个想要放弃的时刻,请再坚持一下,无论我们所处的环境如何艰难,只要克服了所有挫折,就能发挥个人最大的潜能。
当然,这本书并不是那种市面上常见的鸡汤书,在偶尔喊喊口号之余,谈的更多的,是具体方法。有人曾经问过作者,如何区分需要和欲望呢?作者的回答也非常极简主义:如果你试着脱离某件东西生活一段时间,就自然会知道。
比如说,如果你不确定某件物品是否要处理掉,可以离着离开那件物品一段时间,再来决定这件物品是否是必需品。这种渐进式温和改良主义的极简生活,可以让我们发现,我们实际所需要的东西,比想象中要少很多。就好像我们在换用一种护肤品前通常先尝试一下试用装一样,这种试验法能让人更好的走上极简主义之路。
其实,整理东西只是一个重新安排的过程。清除我们不需要的物品可以改变我们的内心,改变我们的生活。当我们所拥有的物品数量降低到一定水平,我们就能从烦琐的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过上简单而快乐的日子。
极简生活并不只是扔东西,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即: 只拥有少量的、有用的、有品位的东西,过简洁而快乐的生活。
在这个物质过度、信息泛滥的时代,总有人在不停地告诉你,拥有了某个东西,你的生活会更好。满世界充斥着打折、优惠、赠品之类的标签,时刻挑战着人们的欲望。我们的生活被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所侵占:
房间里塞满了过期的资料、买回来几乎没用过的工具、“等我瘦了就可以穿”的衣服……手机上装了上百个APP,不断刷新一个又一个应用,点击一个又一个消息。我们如此忙碌和疲惫,迷失在被大量物质和信息包围的世界,以至于搞不清楚什么才是真正必要的、想要的。
极简生活建议只拥有少量的东西,将一些不需要的东西舍弃, 珍惜并“最大限度地利用物品的价值,使之物尽其用。”
极简生活主张“舍弃”, 除了舍弃已有的东西,还需要学会舍弃自己的欲望,减少购买一些不必要的消费品。比如:
极简生活不代表降低生活标准,相反,不持有提倡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有品质的生活。不持有“不是必需品的东西”, 但对于一些日常使用的必需品,反而应该更加考究。
比如,我们的碗筷、毛巾、香皂等,很多人并不讲究,认为它们满足功能性即可,况且这类东西大部分属于消耗品,没有必要买太好的。
然而,这类物品在生活中利用率极高,当人长期处于低质、廉价物品包围的环境中时,会引发潜意识里对现状越来越不满意,从而导致一些行为,比如不断购买其他东西来填补内心的不满和空虚,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好好挑选自己的日常用品吧,未必多么昂贵或高端,最重要是自己喜欢,有一定品质,且适合自己的。认真感受盘子的质感、毛巾的柔软和香皂的香味,这些每天接触的东西,在我们的认真对待和保养下,也会以生活品质的提升和满足感来回报我们的。
日本作家金子由纪子,在《不持有的生活》一书中有提到一些极简生活习惯,非常值得参考:
不要: 商家提供的免费赠品,如果用不到要坚决拒绝或丢掉
不买: 当有强烈的购买欲望时,想一下这件东西对自己是否真的有用
不存: 少囤货
扔掉: 随时扔掉过期或用不到的东西,哪怕是多么漂亮精致的小册子或包装盒
代替: 有效利用已有物品,需要购买一件新的物品时想一下是否有已有的东西可以作为替代
租借: 对于不常用的物品,租借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没有也无所谓: 当非常想要一样东西时,用几个问题反思一下:“如果没有它,你有多为难?”、“得到它后,享受(使用)它的频率是多少?”、“用不着它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如果一直放在身边(不用),它还能算是美好、方便的东西吗?”反思过后,很可能发现也是一件“没有也无所谓”的东西。
另外,如果下定决心想过精致的极简生活,可以列出自己的极简生活清单,从现在开始一项项实践,比如:
……
再比如:
……
极简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习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地践行,才能够享受到其带来的神奇作用。极简生活的好处包括但不限于:
1)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可以让我们从繁杂的物品和信息中解脱,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专注做真正重要的事情。
2)保持平静愉悦的心情
让我们回归简单、井井有条的生活,使我们不再慌乱、烦躁。
3)珍惜现在的生活
让我们更加享受现在身边的每样东西,每个时刻。
4)不迷失自己
为我们去掉生活的杂音,帮助我们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东西。
所以,如果你厌倦了物质过度的凌乱生活,不妨试试极简生活的实践,也许你的生活,将从此而变轻松。
极简生活的目的是通过消除不必要的事物,把更多的时间、精力专注于最重要的事物上。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服装,鞋子,以及各种生活用品,这些本该为我们服务的物品,随着数量的积聚,反客为主成为了主人,而我们却成了物品的奴隶。因为每一个物品都会分散我们的精力。比如说当你要阅读的时候,面对的是一张堆满杂物的书桌,首先你要做的是推开桌上的东西,腾出一个看书的地方。相比之下,如果书桌上只有一盏台灯,一个笔记本,一支笔,连阅读的心情都会愉悦很多。不要让杂物分散你的精力。物品要少,只保留最重要的。这就是极简主义。
「减少物质占据的空间,便是增加心灵拥有的空间」
极简生活的目的就是帮助你过滤掉不必要的冗余,把更多的时间、精力专注于最重要的事物上。包括我们的物品极简,工作极简,时间极简,关系极简…… 就像清空桌面上的杂物,才能够更加专注的读书一样。
有人说,21天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极简主义生活90天,让专注生活重心成为我们的习惯。
---不请自来---
极简主义 似一束温暖而不刺眼的阳光,照耀进越来越多人的生活。
极简主义是一种 健康 的生活方式,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一种断舍离的智慧,也是对生活的自信。
献上建议些许,相信一定会给你的极简理念带来一些思考。尤其,别忘了最后这一条...
静下心来,问问你的心和大脑,工作、生活、家庭、爱好等等,哪些是你最看重的,哪些是你真正喜欢和爱的,又有哪些是你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追求的?
去掉那些繁琐、格格不入的答案,会帮助你更明确生活的 重心和方向 。
如何度过每一个崭新的日子?从清晨睁眼到夜里平躺下缓缓舒一口气,是该审视下这每一天的时间安排。
不妨列份清单,允许自己事无巨细得记录,再来判断清单上的这些是否与你的追求和生活目标一致。
去掉那些不匹配的杂事,重新规划你的时间,老话一句: 集中注意力 。
本条建议可视作极简生活的最关键点之一,不懂拒绝的人,生活负担只会无故加重。
「断舍离」概念不容忽视,不妨花上周末时间,翻箱倒柜整理下你的起居室,留下你真正喜欢和需要的即可。
「留着说不定有用」这样的想法是最可怕的,仔细想想你有多少东西除了囤灰和占空间外,别无他用。
摆脱物质主义的消费习惯,并不是倡导便宜有好货,但你会陆续发现,心态变得佛系,很少对某样产品狂热,而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花更少的钱,达到我们的预期。
你最看重、最愿意花时间的事情里,一定包含了与爱的人或物共处。
范围很广,你的父母、配偶、朋友,当然,还有你的毛孩子。花时间陪伴Ta们, 敞开心扉去爱 。
人需要陪伴,同样也需要懂得独处。
独处会使你平静、平和,能静下来倾听自己内心的人,一定会过得阳光。
本条建议对追求极简生活态度的你意义非凡。
活在当下的你,始终会 保持对生活的敏感度 ,你会关心周遭发生的变化,必定让你身心受益。
如果你纠结于当前生活没有条理或太过散漫,那一定是你对生活不加思索。
试着提高效率,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建议还是不要三心二意,一次只做一件事,并且做好一件事。
写到本条,才觉得开篇应该备注清晰:排名不分先后。
极简生活的前提一定是 健康 生活,病态的身躯是累赘,而保持 健康 饮食,可以很好的帮助你规避这个累赘。
生活中难免会有愤怒、委屈、抱歉等负面情绪,并不是只有开心的情绪值得重视,找一种你感觉舒服的方式,比如从你的爱好里找一个情绪的出口,做好 情感 的宣泄。
当你的心是轻盈的,才能最大程度地去感受爱。
简化目标,并不等同于对自己无要求、无目标,但如果同时定多个目标,只会让你神经绷紧、精力分散,倒不如一次只定一个, 集中精力 ,保质保量完成。
人在相对轻松和有把握的状态下,反而会有更多的点子反馈。
学会给生活留白,凡事留个空隙, 「留有余地」 是很有学问的四个字。
每当听到关于「养宠与极简生活是否冲突」这类议题时,内心都觉得唏嘘。
没错,养宠的一套装备并不少,边边角角也永远不缺宠物们的毛毛。但对爱宠的人来说,这仅是甜蜜的负担。
极简生活的含义,并不是用最少的东西生活,而是留下或填补进你真心喜欢的东西生活。
极简是一种理念,爱宠是一种态度,养宠是一种选择,三者之间,并无冲突。
希望对你有帮助:)
V公号:宠幸宠物 ( ID:chowsinglive )
新时代必备的养宠顾问小sing在此,陪宠物主们一起打造立体宠爱模式。
爱宠的人都在这,怎么敢缺你?!
由于现代 科技 高速发展,创造出的物资越来越丰富,现代人拥有太多的物资却反过来为物资所累,深感身心的疲惫与空虚,为了不受一些不要用的东西的防碍,减少生活中的杂乱是必须的。要进入极简生活,就是消除那些弄乱你的房子,车子,及生活的可能性的杂物。这个建议并非要你扔掉你所要的东西,而是要让你从那些你不需要的东西中解放出来。如果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在一年以内或更长的时间内不会用到,那么你就把它清理出来,送给需要的或把它卖给收废品的。
极简生活不但要扔掉生活中的杂物,还要不受传统节假日的影响,一些传统的节日是一年中最有压迫感的时刻,走亲访友,公司派对,家庭聚餐,不但要花费时间,而且要花掉很多的钱。去掉一些应酬上的烦脑和活动,会让极简生活越来越轻松。为自己而活,那是一件多惬意和单纯的事,把时间,精力用在一些简单的事情上,生活必然会自在得多。
极简生活是不是也包括精神生活,精神生活怎样极简。简到那个地步,毕竟五千年传承了文化思想与艺术瑰宝。也支撑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不倒。极简的物质生活是一种大气或是种急功近利,存疑。
网上有很多关于极简生活的争论,比如: 极简生活等于降低生活品质吗? 所谓的极简生活就是扔东西吗? 极简生活就是号召大家过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吗?
作为一个极简主义者,希望用一篇文章说清楚大家对于极简生活的种种误解。
首先,极简生活的目的是提高你的生活品质,而不是降低你的生活品质。 极简生活号召大家严格选择自己的用品,丢弃已经不喜欢的或者根本没机会用的物品。按照这个原则,我基本上把以前买的鞋都送人了,在今年双十一打折时购入了两双大品牌高品质高跟鞋,一双黑色,一双裸色。这两双鞋基本满足了我日常通勤的需要。黑色搭配深色系衣服,裸色搭配浅色系衣服,绝不会出错。最重要的是穿过高品质的高跟鞋,你才能深刻体会什么才是一双好高跟鞋 - 上班穿一天根本不累!
为什么现在亚 健康 的人越来越多,癌症已经成了常见病。我们的生活环境太恶劣了,不仅有雾霾还有自己一件件买回家的质量不合格的缓慢释放甲醛的各种物品。为了自己和家人的 健康 ,强烈呼吁大家极简装修,极简购物。再强调一遍极简生活的本质是重视物品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最高水平的生活不就是 健康 的生活吗!吃 健康 高品质的食物,用 健康 高品质的物品,不需要多,但每一件都要安全,舒适!
再来说说所谓的极简生活就是扔东西吗? 绝不是!我今年扔掉的一些东西包括,用甲醛检测仪和荧光剂检测仪检测出超标的床单被罩。真是后悔自己以前只注意追求网红款,而忽视了质量问题。越浅色的布料越容易荧光剂超标,虽然荧光剂到底致不致癌还没有定论,但现在每个宝妈手里荧光剂检测仪都是标配,相信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冒这个险。床品更是关系家人的 健康 ,花大价钱投资一套高品质的安全床品比买回一堆重要的多。
大家环视一下自己的家,基本全是化学制品和工业产品,纯天然的基本没有。我们为什么要让一堆化学制品或工业产品包围自己呢?所以物品要少要精,尤其是已经两个宝宝的,孩子的抵抗力比大人弱的多,外面的雾霾控制不了,家里的物品是我们能控制的,每一件都应该是质量过硬,安全舒适的。 极简生活更需要你提高自己的生活力,不要整天活在无知中,无知会导致无觉,失去对生活的感知力。
最后再来说说极简生活是不是号召大家过苦行僧一样的生活! 提到极简主义的 历史 不可避免会联系到禅修,很多极简主义者都是禅修者。这里不谈宗教问题,说说心理问题。最近冥想成了每个CEO的必修课,网上冒出一堆大师。为什么?十个白领九个有睡眠问题,八个有心理问题!极简生活是号召大家活在当下,脱离对物品的执念,用简单的生活方式实现内心的平静。极简是一个治愈心灵的旅程,每天不再某宝剁手的你开始有时间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什么才是你想要的生活状态。功夫熊猫里的师傅从第一部就开始寻找自己的inner peace, 阿宝也是因为找到了自己的inner peace才释放出潜力,暴揍大反派。让我们通过极简生活,减少对物品的执念,找到自己的内心平静,释放自己的力量,找回自己的幸福生活!
极简主义生活 ,英文名minimalist lifestyle,是对自由的再定义。 极简主义生活一般表现为:1、物质极简:一类一品,追求低调质感的物质享受;2、社交极简:简单 社会 关系;3、爱情极简:专一,执一人渡一世;4、事业极简:专注;5、言语极简:寡言扬实。
扔没用的东西有用的都留着,之后不要买没有用的东西,人穿的吃的日常用的用品恰到好处够用就行,多余浪费,衣服有外出穿的干活穿的在家休息穿的,一样两套够用就行,鞋帽也如此,这就是简单简洁良好的生活方式,但是因人而宜,因工作性质而宜。
cool100886
谈极简主义“设计”的好多,谈极简主义“生活”的很少。确实目前关于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中文文章真的很少。极简主义生活(minimalism lifestyle)这个概念可能绝大部分人都完全没听说过。而事实上虽然大家没怎么察觉,但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其实已经开始慢慢影响国内的一小部分人了。比如“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八个字已经为很多人所熟知。在美国,关于minimalismlifestyle的书籍、博客、文章已经快达到“泛滥”的地步了。这应该与美帝经济与商业市场长期以来都比较发达有关。老美每天曝露在铺天盖地的广告里,成天听着别人叫你买这买那,时间长了就有逆反心理了……而且话说回来他们也真需要这个,因为一般的老美家里的破烂东西那真不是一般地多……l 用个不严谨的方式来比较,在 Google(US)搜 minimalism lifestyle,得到7,880,000个结果,而在 Google(HK)搜“极简主义”(注意没有加“生活”哦),只有2,910,000个结果。l 在百度搜获“极简主义”,第一页出来的百分之百全在讲“设计”和“产品”,而在 Google 搜 minimalism,第一页大部分条目是在谈 lifestyle。以下谈到的极简主义(minimalism)均指生活方式,与设计、与艺术、与哲学上的极简主义都没有直接联系,尽管它们中英文都是用同一个词表示。同理下文的极简主义者(minimalist)是指实践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人,而不是喜欢极简主义设计风格的人。一、极简主义能在生活中帮到我们什么?如果你属于以下的某一个类型,大概极简主义有可能帮到你:1. 打折购物狂。每次看到打折商品都有买的冲动,觉得这便宜不占白不占。结果买了一堆没用的或者极少使用的玩意,花的钱反而比“有需求时再买(即使是原价不打折的)”更多。最近几年出现的“APP收集癖”也属于这一种。2. 山寨爱好者。买很多劣质山寨产品,结果常常因为东西坏掉而不爽。如一个山寨手机用1年挂了,一件便宜夹克穿一个季度就破了。(更严重的可能是与下一条的旧物收集癖结合,把这些尸体留在家里,没事时候看一眼又想起伤心往事。)3. 旧物收集癖。家里堆满了各种百年难得用一次的奇怪旧物,可能是多年积攒的破烂,也可能是只用过一次的鸡肋商品,总之就是很多东西。无论怎么收拾整理都显得乱糟糟的。看到干净整洁无杂物的屋子就舒服(可参考本问题其它关于极简主义设计的答案中的图片),看到自己家感觉就感觉很屌丝就心烦。4. 整洁强迫症。家里很整洁,但其实你每周至少花了累计半天的时间收拾自己的屋子。你很想利用这半天时间看看书、打打球,或者去更远的地方吃好吃的。5. 工作大忙人。或许你从来不觉得自己拥有的物品有什么问题,也从不为自己花钱多了、买的东西坏了、家里太乱了而烦恼。你只是每天有太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处理,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功夫考虑“繁与简”的问题。6. 觉得自己太穷。7. 或许你也不烦,也不忙,也不穷,只是想尝试一下看看有没有可能过不一样的生活。 极简主义可以帮你减掉一大票生活中不必要的事。这些事其实并不是某件物品本身,但却是由某件物品引起的的。比如买从来不穿的衣服花了很多钱,用很多时间收拾房间,为车坏了需要修而操心,或者看到乱七八糟的书桌而心烦等等。这些事情有可能费时间,花钱,占用你的精力,给你带来压力等等,而它们的益处却极其有限,甚至根本没有好处。 有研究表明,购物带来的快感很短暂,而买到错误的东西之后的后悔与花掉的钱带来的坏处却很长久。 极简主义就是要通过砍掉生活中一些东西,来减少这些明显弊大于利的事情,从而改善你的生活。也就是说,减少物品只是手段,减少这些生活中无益的事情,从而腾出时间精力来留给更有益的事情,才是极简主义的核心。说到底,极简主义可以从三个方面直接改善你的生活:l 节省你的时间l 节省你的精力(包括缓解你的压力)l 节省你的金钱你有了省下来的时间,省下来的精力,和省下来的金钱。至于你想用它们干什么,哇,那真是无限可能了。二、极简的生活,真的可行吗? 首先,让我告诉你一个事实:你的生活过得好不好和你拥有多少物品毫不相关。不妨做个思考,你觉得人生活下来非有不可的物品有多少呢?答案是少得惊人,几乎是零。 《乔布斯传》里说,乔帮主年轻的时候觉得各种家具都不好看,于是住在啥也没有的一件空房间里。老乔那阵子日子过得不好吗?没有,事业上他在做改变世界的事情,生活上和朋友弹吉他玩玩唱唱啥也不耽误。他的生活很好,尽管屋子里空无一物。 今天,大家都习惯了疯狂的消费。你可能会怀疑这种“倒退”的极简的生活怎么可能让你过得比目前更好。似乎只有手机里装了四个PDF阅读app五个音乐播放器家里放着六床被子七套餐具日子才能过得舒心。 其次,极简不代表苦行。相当一部分极简主义者仍然用着他们认为最好的手机(比如说,iPhone),穿着可能昂贵但绝对耐用的皮鞋。而且,你在无用的物品上省下了钱,就可以在你认为值得的地方多花一些。绝大部分极简主义者提倡花钱“购买体验”,各种旅行与有益的社交活动都是值得鼓励的。 可能你觉得,多存点东西总是好的,你就喜欢搜集各种新旧物品,以备不时之需。问题是,“不时之需”真的存在吗?现在商品市场太发达,没什么是临时要用而买不到的。 “按需购买”原价商品所花的钱,是远远小于你“遇便宜就囤”而购入的一大堆打折货的。再况且,如果真是遇上紧急情况,你囤的这些新旧破烂大概也没什么用。 可能你一切都想通了,囤积物品确实弊大于利,可你就是觉得别人都这么过得好好的,自己为啥偏要特立独行搞个“极简主义”?朋友邻居们会怎么想,感觉怪怪的。 不得不说,在国内这样的担心是很容易存在的。中国国内目前有很明显的“单一价值观”、“单一评价标准”存在,无形的“社会压力”会让与大众主流不符的生活方式比较难以生存。在美国这方面就好很多,美国人习惯了多民族多文化的社会,而且就算美国白人各种癖好也是千奇百怪,但大家都能互相尊重,和谐共处。在国内,如果看到一个素食者,人们会不自觉得想很多:他身体有病吗?他是在秀优越感鄙视我们吗?他是被各种养生文章骗了的傻子吗?其实大可不必。在美国,由于信仰、健康、传统等各种不同的原因,素食者是在再正常不过了。而且不光有素食,还有不吃谷物的、不吃蔬菜的,成天靠巧克力和水果维持生命。大家见得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你只需要知道一点,这是他(或者你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它不一定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只是他(或者你自己)的选择而已。各种生活之间没有优劣,无法比较,只是不同而已。 所以,选择了“极简主义”,也不要鄙视那些物品极多的人。大家只是选择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而已。你喜欢的,人家未必习惯。你感觉舒服的事情,人家可能会很难受。对于简化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简到自己喜欢的位置就好。在西方国家,相当一部分人都能因为适当“简化生活”而受益。三、怎样才能算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呢?无论你是真心发现自己被盲目的消费与过多的物品所累,还是只是好奇打算开始一段尝试,(或者干脆就是穷的),来体会一下极简主义生活都会是一个有趣的经历。除非你是天生的超级乐天派,否则你不静下心来去主动“体会”生活,你很难发现它的美好之处。即使你现在已经“极简”了,偶尔停下来体会一下自己的生活,你也能有新的发现。 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第一个特点,当然就是拥有比较少的个人物品了。要想减少物品,就两个方法:闭源和增流。闭源,就是很多人熟悉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增流呢,稍微困难一点。或许需要你暗暗下定一些决心,才能把多年不用的东西处理掉。处理的方法,无非即使捐赠、转售、或者直接扔。对极简主义者来说,这其实也没什么难的:我一年没碰过这玩意了,说明即使我不拥有它,我的生活也还是照常,甚至更好,因为少了东西,多了空间,少了压力。所以,如果你想开始的话,先看看自己有多少压箱底但从来不用的东西吧。或许“从来不用”并不代表“毫无用处”,但既然你不用,就不要让它继续占用你的空间和你的脑子了,果断处理掉!随着你从生活中拿掉的东西越来越多,保留的越来越少,你会越来越清楚什么才是你真正在乎的。 极简主义者能够欣赏“旧物”的美。一台掉漆的胶片相机,或者一双磨到快无光的皮靴,只要用起来正常,在极简主义者看来,那些使用多年还能保持完整功能的产品都是很漂亮的好东西。年代越久越漂亮。(大概是在敬畏其精湛的工艺和背后工程师们的努力吧) 于是,极简主义者选购新商品的标准,就很明确了。耐久与实用是第一硬指标,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应该是,这玩意我是否会(像我现在计划的那样)经常使用,以及它多久会需要更新换代或者会坏掉。极简主义者其实并不关心你的图标是扁平的还是拟物的,或者一台路由器是否长得像触摸板。五年后我会不会还在用它,才是最重要的标准。极简主义者不在乎你现在是否先进,而在乎你五年后是否过时(当然耗材除外)。l 除了服装、鞋帽之外,即使是电子产品,五年也是很靠谱的数字。我的MacBook购于2009年,用到现在快五年了。除了编辑高清视频略费劲(但我也照样用它做了不少),其它一切都很好。我估计还能坚持个一两年。l 当然,如果你赶上诺基亚N73到iPhone 3GS这种“革命的五年”,大概东西得淘汰得频繁一些。不过,彻底改变世界的事可并不是经常发生的。
S~夏末微凉
minimalism极简主义,可以是一种艺术流派(此时译作极少主义或最简单派),也可以指一种生活方式或时装风格(此时更多地译作简约主义)。作为一种现代艺术流派,极少主义出现并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主要表现于绘画领域。极少主义主张把绘画语言削减至仅仅是色与形的关系,主张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摒弃一切干扰主体的不必要的东西。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或时装风格,简约主义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变得时髦。1990年代有一句口号"Back to basics(回归本始)"足以与80年代的"回归自然"成为姐妹篇。回归是感到前无去路的困惑的当代人的唯一选择,而basics是指基本要素。90年代迷们的一代不会回归到维多利亚式的价值观去,他们选择与极少主义相通的东西。简约主义的时装几乎不要任何装饰,信奉简约主义的服装设计师擅长做减法。他们把一切多余的东西从服装上拿走。如果第二粒钮扣找不出存在的理由,那他们就做一粒钮扣;如果这一粒钮扣也非必要,那他们说干脆让人穿无钮衫;如果面料本身的肌理已经足够迷人,那他们就不用印花、提花、刺绣;如果面料图案确实美丽,那他们就理所当然地不轻易打衣裥、打省、镶滚;如果穿著者的身材是那么匀称,那他们就决不会另外设计廓型,这时,人的体形就是最好的廓型;如果穿著者的脸让人的目光久久不能离去,那他们也决不会以服饰的花哨来分散这种注意。廓形是设计的第一要素,既要考虑其本身的比例、节奏和平衡,又要考虑与人体的理想形象的协调关系。这种精心设计的廓形常常需要精致的材料来表现,通过精确的结构(板型)和精到的工艺来完成。简约主义其实是90年代女装的重要特征。简约主义是人本主义的,我们相信,服饰是依附于人的。既然说服饰是第二皮肤,那它就只能是第二位的。简约主义简洁而不简单。它是精致的,它的简洁背后凝聚着耗料费时的过程。所以简约主义与80年代的简朴自然迥然不同,与90年代追求豪奢的时尚在骨子里并不相悖。当年信奉极少主义的画家中独多美国人。劳申伯格(Rauschenberg)、斯特拉(Stella)和约翰斯(Johns)是他们的代表人物。简洁又是美国时装的传统。所以,简约主义在美国时装设计师那里似乎更加得心应手并不奇怪。看看卡尔文·克莱恩(Chlvinklein)叫和他的美国同行就可以明白。中国的时装设计师和消费者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也注意到简约主义。由于简约主义时装对廓形、结构、材料及工艺的把握均有极高要求,所以并非所有的设计师都敢于在此一试身手。再加上不少设计师囿于识见,缺乏自信,难以摆脱繁复琐碎的陋习,自然也无法臻于简约之境。这样简约主义一度成为检验中国设计师成熟与否的试金石。然而,中国大都市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特别是白领阶层,却毫不费力地接受了简约主义。以"引导消费"自诩的中国设计师,实在应该虚心向消费者学习才是。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