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贝克2011
我是英语老师KK,已经带过很多学员。通过自己学英语的感悟以及和学员们的沟通交流,分享三个心得体会。
1. 不要脱离生活学英语
英语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学英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和别人顺畅的沟通交流。因此,英语是生活的一部分,学习时不能脱离生活。比如我们小时候在课本上学到的经典打招呼用语:"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没有人这么说。而且,这句话在生活中,也不是我很好,而是我不怎么好。所以,要想和别人愉快的说话,就要研究外国人在生活中真正会说哪些话,比如我们可以观看贴近生活的美剧:《摩登家庭》、《绝望主妇》等。
2. 输入重要,输出更重要
很多人提到学英语,第一个反应是背,背单词,背句子。并不是背东西不好,而是只背不用是学不会英语的,因为会用的东西才是自己的,相对于输入而言,输出更重要。就像没有一个孩子学说话,是靠往脑子里不停得塞东西,而不运用,都是要不停的模仿,不停的说,多运用多输出,记住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了。
3. 抓住一点去努力
我有很多学员在最开始学习的时候,音准、音调、流利度、语法等等都想一把抓,结果把自己搞的很疲惫,过了几天就放弃了。切记:面面俱到 = 精力分散,如果什么都想做成,往往什么都做不成。就像旅行一样,我们每次都只能去一个地方。因为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顾此失彼是常态。比如给自己一个月的时间,就把音标学好,每天学几个音标读法,这样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有正反馈,会积极地促进自己走的更远。
更多知识请关注公众号:KK英语大爆炸(id:kkenglish2015)
细舆媚砜
作为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一直学到大学毕业,工作后还继续从事英语教育的人来说,对于学英语有颇多的感受。
1大学前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应付考试,没有真正学会运用语言。
特别是初中和高中,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应付考试。从来没有去看过一本小说,也没有热爱过英语,只是知道自己要考试,所以必须要学。
以高中为例,其实,在高中阶段就已经把所有的语法点全部学完了,做题的时候都会,然而要说为什么的时候,还会有蜜汁自信说“语感”。其实所谓的“语感”不过是自己一知半解的另一种说法。因为不懂,所以才解释不了。
2学习知识,要学会辩证地看待老师所教内容
老师教的不一定是对的,然而自己却没有思考。
读高中时候,老师讲最多的就是非谓语动词了,老师常常说v-ing修饰物,v-ed修饰人。其实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错误,但是自己也不动脑就完全接受了,现在想想,其实非常容易就可以推翻老师的讲法。
比如发展中国家是developing country,发达国家是developed country。两个都是形容物的,没有形容人。自己经常看到这两个词语,但是却没有进行思考,导致错误的知识点一直在脑海中。
3学了那么久,还是不会写
小学的英语忽略不计,从初中到高中,学了6年,到了大学写作文,依然觉得不会写英语。一提笔就语法错误,诶,自己高中时候不是还做文章改错题么?为什么到了自己写作仍然可以语法错误满篇?
因为高中并没有教你如何写作文,只教会了你如何应付高考。所谓高考作文也是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的,比如开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背一下,就可以去考试了。
所以,总体的感受是,学了很多年英语仍然不会用,直到大学,开始看英文小说,才觉得,原来英语这么美!
所以,作为语言本质就是用来交流的,所以应当学会运用英语,把英语渗透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这样才能体会学英语的乐趣,而不是为了考试学英语。
没事就做吃货
学习经验总结任何一门语言,或者说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是有技巧的。对于英语的学习经验及方法,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记第一项要记的就是单词。学语言,无疑要记很多东西。词汇是一门语言的基础。学习英语的重中之重就是词汇的掌握。有了单词,才会有句子,有了句子才会有文章,最终才能掌握这门语言。那么海量的单词,记住才是关键。方法有很多,找最适合自己的。我背单词的时候,有很多方法,最主要就是根据读音来拼写。只要记住它的读音,基本就能掌握它的拼写。特殊的情况再特殊记忆。在写单词的时候,脑子里先反映出来的是它的读音,自己根据它的读音“写”出来,而不是背出来。如果单纯地机械地背字母组合,很容易忘记。很多同学背单词都是一遍一遍地重复字母组合。比如:背单词“and”,他就会一遍遍地念and,and ,a,n,d,and我个人不主张这种方法。比如说音译、联想等等。比如这个例子:灰尘(dust)。我把它联想为“打死他”的音译,这样就很好记了。还有,根据已有的简单单词,记住新的单词。比如这个例子:知道猴子(monkey)这个单词,把“m”换成“d”就成了驴子(donkey),就变成了一个新的单词。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在此不再列举。除了抽出专门的时间背单词,平时应该利用好琐碎的时间来学习单词,积少成多。第二,就是记一些固定的词组和搭配。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语言表达系统,只有记住了这些,才能把握外国人的语言习惯,才能学好英语。这些没有别的法子,只有多看多记。听听力。随着四六级考试听力比重的增加,我们也应看到英语听力的重要性。其实抛开考试不说,学语言无非要掌握“听说读写”。如果连听都听不懂,其他方面就算是学好了也没什么意义。我第一次和外国人对话是在很小的时候。其实都算不上对话。那时在北京故宫玩,走在我前面的游客掉了东西,于是我捡起来还给她,这时,听到个黑皮肤大眼睛的外国人说“thanks”。那时还小,不知道怎么回人家,只是笑笑。现在听外国人说话仍然有困难,但我一直在努力。其实英语的听力不是枯燥地听考试题就可以,相反,如果强迫自己去听,会越来越反感,最终对英语失去兴趣和信心。根据自己的程度不同我们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听力材料。平时学习累了,多看一些美剧,其实那里面的英文对白很美的。比如说《暮光之城》、《吸血鬼日记》等等。我尤其喜欢《吸血鬼日记》里女主人公的发音。她纯正的美音听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除了英美电影,还有英文歌曲、英文广播也可以来听。当然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BBC(英国广播电台)还是很有难度,里面大多都是政治性的观点,和中国的新闻联播相似,感觉枯燥。我选择慢速VOA,我觉得还这个比较适合我们。说对于语言来说,一个整体的语言氛围与环境是很重要的。当然,大多数的我们只能在中国学习英语,本身就缺乏英语的语言氛围。而且和外国人对话的机会也是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更应该多和外国人交流,哪怕是一句简单的“hello”(你好)、“How are you?”(你好吗?)。记得在中学的时候,学校也开过Eglish Corner(英语角),就是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围绕一个话题畅所欲言。不用顾忌语法,不用顾忌句型,重要的就是开口说。但是这和真正的外国人对话是有很大差别的。虽然有外教,但是一周也只有一节,所以和她相处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从高中开始,只要见了外国人,我就会在恰当的时候和他们对话。记得有一次,我在商场选手表,旁边有三四个白人,也在看手表,他问售货员“How much?”(多少钱?),售货员一愣,在旁边的我忍不住就当了翻译,告诉她,那个外国人在问价钱。而后我又简单地和那个外国人聊了几句,得知他们来自德国,来这里是参加一个会展。虽然他们没买那块表,但是临走时还是给我道谢。当时心里挺激动的。那以后,我和外国人交流的次数越来越多,有的问路,有的在超市找他们想买的东西,虽然都是简单的几句话,但是看到自己能为他们提供帮助,所学的英语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心里还是暖暖的。于是自己也就越来越喜欢说英语,即使词汇量有限,语法不甚规范,只要开口说了,对自己来说都是很大的进步。读多读英文读物也是重要的方面。现在的阅读题目在各类考试中都占了很大的比重。中学的时候订阅了各种英语学习的报纸,除此之外,还买来英语广场等等读物来读。多读书可以巩固自己学过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学到比课堂中更丰富更地道的英语。朗读出来也能练习自己的发音。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写写是一项综合的考核。它是词汇、短语、句型等等的综合应用,可以说要求是比较高的。所以,平时除了要把单词记准确意外,还要有一定量的句型和短语。然后在考试的时候,恰当地运用到作文当中。除此之外,多看一些美文,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针对考试,还有一项要求,那就是字体的工整。一篇内容平平但字迹工整的作文往往比一篇内容丰富字迹潦草的作文更能得到老师的青睐。运用多种管道学习英语是一门活的语言,光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靠我们通过多种管道学习。除了前面提到的美剧和歌曲外,我还尤其喜欢看中央电视台每年的希望之星英语大赛。虽然我的水平远不如他们,但我会努力。还有一档介绍中国美食的英语节目,让你轻轻松松地就能记住英文搭配。当然,这一切都是以兴趣为前提的。如果对英语不感兴趣,从心里抵触它,那是不可能能学好的。
零碎的回忆123
大宝Boris,准三年级新生,学习英语七八个月了,从第四个月开始,老师要求每天打卡,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打卡几乎从未间断过。100多天的坚持,现在基本可以独立完成打卡内容,想想还蛮不容易的。尽管有许多次都快要被逼疯了,甚至想要放弃,但是一转身还是拿起手机完成打卡任务。 我想把这100多天学习的经历记录下来,同时记录一些心得,分享给像我一样在背后拿着“小皮鞭”督促孩子学英语的家长们。 1.线上还是线下? 作为准三年级学生,提前学英语有没有必要这个问题说法不一,我最终决定让孩子提前一学期学习。 在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我最初打算报网络课程,虽然贵点儿,但为了孩子能有标准的英语发音,一咬牙一跺脚就准备报了。 经朋友提醒,我先购买了试用课程,因为从未接触过英语,孩子有点蒙圈。整节课下来,几乎是不开口,外教老师怎么鼓励也不行,孩子说听不懂。 然后就是考察实体校外培训班,和几个家长一起报了一个口碑不错的班。 试了几节课,孩子说很喜欢,至少不是全英环境,可以听懂。 这就算正式开启了英语学习之路。 其实我一开始很钟情于网络课程的,全英教学,语言环境很好,但是对于没有基础的孩子来说,容易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还是需要先报线下的班,打一下基础。 2.先定一个小目标 现在想想老师真的很英明,起初布置的打卡任务不是100天,而是21天。我经常想,如果一开始老师就定了100天的任务,孩子想到漫长的100天,反正也坚持不下去,会不会还未开始就放弃了呢。 “21天不算长,应该可以坚持下来吧”,“大概没有那么难”,孩子最初可能会这样自我鼓劲。 完成21天任务的孩子会得到一个小奖品,精神上的鼓励,物质上的奖励,会让孩子有小小的成就感,继续坚持也变得相对容易了些。 虽然后面也会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但是前期的投入已经是沉默成本,每当想放弃的时候,我就对他说:如果不坚持完成,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所以,也就继续咬牙坚持了。(煞费苦心有没有?) 3.张弛有度,允许孩子懈怠 Boris算是比较自律的孩子,除了偶尔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打卡都是他独立完成的,我几乎不用管。 有几天我带着他去草原旅行,他也没有间断打卡,无论晚上回到宾馆有多晚,他也会记得还有打卡任务,然后主动要求打卡。 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有想懈怠的时候。 这时候我会对他说:如果你今天真的不想学习新知识了,你可以休息一天,复习一篇以前的打卡内容,但是明天需要把今天的内容一起补上,可以吗? 大概延迟的痛苦,就没有那么痛苦了吧。这时候他会非常爽快的答应,而且也因为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他也会有比较好的心情,把欠的债补上。 4.一些弯路,要让孩子自己走 有位哲人说过:“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续集,也不是儿女一生的前传,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能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别人无法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很多经验文都在告诉我们,如何让孩子少走弯路。但是我们苦口婆心千叮咛万嘱咐,孩子真的走心了吗?我倒是认为不走弯路不足以成长,只有让他尝试了哪条路走不通,他才能更快的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你需要做的,只是不要让他走偏得太远,适当的时候把他拉回来就行。 为了保证每天按时完成打卡任务,在他有时想要懈怠的时候我也会给予他帮助,当然是在他的要求下。比如,以领读的方式帮他完成打卡,就是我读一句,他录一句。这个过程他只是机械地完成打卡而没有实质性的任何收获。不夸张的说,一个单词也记不住! 但是他会很开心,因为他觉得难度小了很多,反正是完成任务了。 然而,每一套教材都是自成体系的,前面学过的单词必然会在后面出现。 第二次出现的时候,他依然不会,还是会寻求我的帮助。这时,我对他说这个单词已经学过了,你自己想办法。 在他有限的记忆里,非常肯定的说,没有学过。我会帮他找到之前的内容,告诉他:投机取巧并不是聪明的表现,而是你为自己挖了一个坑,迟早会在这里摔跟头,除非你自己把坑填上。 这时候,他会老老实实的把欠的债补上。而且会坚持一段时间踏踏实实的打卡。 5.全家总动员,既是监督也是激励 我专门建了一个打卡群,群成员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每天把打卡的内容发到群里。对于每次打卡,每个成员都会打开听一下,并且会对打卡情况进行点评。 最初打卡有点敷衍,读的磕磕巴巴的,姥姥说:Boris,虽然你读的越来越好了,但是确实还不够熟练,听的我实在受不了了,你能不能读得更好一点呢? 下次打卡的时候,他就会多练习几遍再录,从此,基本都能达到较通顺的程度,测评成绩均在90分以上。 通过这一次互动,我发现孩子知道了他录的东西是有人在听的,不是交差了就结束了,所以他会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会努力做的更好一点。 6.不断的心理建设 就在我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发生了下面的对话: Boris哭着说,老师都是骗人的,你也是骗子,说好的100天,我都学够了,为什么还在布置? 我说,100天是为了让你养成好习惯,100天只是过程,并不是终点。再说你坚持了这么久,看起来对于你来说也不难,就像墙上的钟表一样,它每一秒动一下,你每天打一次卡不行吗? “不行,太难了,句子太长,生词太多,我不会!” “来,拿过来。我看看哪个单词不会我教你。” “都不会,我就是不想学了!” 这样的场景,每隔几天就会上演。 所有的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不想干了。 这时候再讲道理已经不管用了,就让他彻底发泄出来吧!发泄完了,继续打卡。 我会陪着他,强化他认为难的单词,因为他已经把心中的情绪发泄出来了,这时候反倒可以心平气和的来打卡,而且因为有了我的帮助,整个过程还是比较轻松的就可以完成了。 说了这么多,无非四个字:威逼利诱。没有人愿意主动去吃苦,无论是学习的苦还是生活的苦。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他想放弃的时候,给他加加油鼓鼓劲,甚至露出我们的“小皮鞭”,鞭策他坚持坚持再坚持。
嘟嘟198887
不用学习英语语法英语照样好,因为我有语感
先不说英语,光说我们的母语汉语,谁敢说他汉语语法好,写出来的文字没有语病?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咬文嚼字》这本杂志,就算是大作家,文章中照样有错字错句。但是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汉语的环境之中,当你小时候说话说得语无伦次的时候你的父母会教你怎样说才是正确的,而且你每天都在听汉语看汉语说汉语写汉语。这一汉语环境可谓让我们“捡了学汉语的便宜”。但是很遗憾,当我们在中国学习英语的时候却不会容易获得如此好的英语环境,而就英语而言,它也是一种处于变化之中的语言。其最好学的部分就是那变中的不变或微变也即我们所说的语言中的一种规律法则——语法。而语感则是蒙了一层纱的语法,很庆幸,已经有专家学者通过研究观察将那语言中若即若离的规律法则总结了出来,他们揭开了蒙在语法上的那层纱,让语感露出其真身——语法。而我们现在有一些人居然不会享受既有成果还要反其道而行之,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