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觉得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比较异同,汲取精华,尊重差异等方面。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
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英语教学应强调使学生形成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一个能进行交际实践的学习环境,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自主学习模式。
人的素质是指在人的先天和后天生理特点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将人类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内化、积淀于个体身上形成稳定而巩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属性。英语学科有着它自身的教育规律和特点。
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
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口、笔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有效使用口、笔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强,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够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反思、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
绝代双椒
龚亚夫,男,1953年生于北京。全国政协第九届,第十届委员会委员,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室主任,编审。加拿大约克大学教育系语言、文化、教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教育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基础英语教育研究工作,在中学任教并担任英语教研员多年。曾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私立学校任教一年。参加教育部现行《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制作工作,现为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参与编写、改编和主编多套中小学英语教材,提出了“多起点、多层次、多途径、多媒体”的教材编写思路。多年参与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曾负责教育部园丁工程骨干英语教师国家级培训北京培训基地的工作。担任教育部教师发展课程资源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估研究项目”专家组组长。除教学研究,编写工作外,还主编,改编多套大型电视英语教学片,其中较有影响的有《走遍美国》,《澳洲之旅》,《TPR儿童英语》等,并发表有《任务型语言教学》、《语言教学评估──行为表现评价与学习档案》、《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技巧》等有关英语教育,测量评估等方面的文章几十篇,以及英语教材,英语学习方法等各类图书。研究领域包括:第二语言和外语习得研究、交际语言教学、英语课程设计、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评价、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等。现担任的社会职务还有:民盟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温柔一刀半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1.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话题、功能等,它是语言能力的基石,没有语言知识的铺垫,就无法实现语言技能的培养。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它是语言能力的载体,是形成语言理解(听、读、译)和语言表达(说、写、译)的途径。语言各技能相互依托、共同促进。语言理解是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一种内化,而语言表达则是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理解基础上的最终输出。2.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主要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上的差异,是衡量一个人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英语思维模式在语法、语义、语篇、语用等方面与汉语言思维模式有差异。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模式之间的异同、联系、转换、互补会给学习者以跨地域、跨文化的思维想象空间,帮助学习者拓宽视野,为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打下坚实基础[3]。3.文化品格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上的突破。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任何语言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在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培养世界意识,最终具备面向世界的国际视野。4.学习能力一般来说,学习能力就是有效运用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能力。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同时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中,学习能力是其他素养的“催化剂”。
o0小惠惠0o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第二章(二)为英语学科确定四项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核心素养的落实,大致可以三个层面着手:一是课程改革,二是教学实践,三是教育评价。一线教师大多更关心教学中如何实现“核心素养”,如何让它在课堂教学中“落地”。具体到英语学科教学中四方面素养的实现途径,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在语用知识传授与整合式学习中发展语言能力;在中外文化认知与跨文化沟通中发展文化品格;通过课堂提问设计促进思维品质发展;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促进学习能力发展。
素养的形成并不是靠单纯的课堂教学来实现,而是以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经验和思考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
扩展资料:
根据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培育核心素养,不仅是中小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所有类别教育的“共同目标”。
参考资料:鲁子问:英语核心素养植根的沃土--教育--人民网